高效學習三板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閱讀一本書?

個人的閱讀有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目的和方法。

小學初中的時候,有正規教育帶來的閱讀,比如語文學習在課堂上引領的閱讀,說實話,現在根本沒有印象,還有那些背誦經典詩詞之類的,現在的我傾向於把這些看作消磨時間的方式,並沒有帶太多的知識和樂趣;那時候也很沉迷於小說,記得最初的一部小說就是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16開的書,泛黃的扉頁,還只是連載的一個章節,我看得津津有味。

那時候喜歡的是有趣的事物,閱讀確實能打開一扇窗戶,增長知識,但我對於純粹的歷史不感興趣,味同嚼蠟。

現在也還偶爾翻一翻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這中間並沒有學習到很多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但也了解到了不少有趣的人物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有趣的故事,這讓我偶爾能有些談資,這個過程也消磨掉時間,讓生命變得充實而愉悅起來。

這樣的閱讀習慣一直持續到大學,只是小說在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低,因為現實的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更多功利性的學習,比如考研、計算機資格、英語等級等逐步提上日程,消耗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處身社會工作之後,閱讀主要是為工作服務的。

特別是到了阿朗(前阿爾卡特)工作的那幾年時間裡面,有很多的技術手冊可以去學習,各種類型的設備,各有不同的技術手冊,動輒百頁甚至千頁,這些手冊當然不是拿來背誦和記憶的,多數都是拿來查詢的。

然而要吃透他們的體系,也需要將重要的部分消化掉。

與學校教育不同的是,這種閱讀學到的知識可以在現實工作中找到完美的對應,因此,對事物的認知可以不斷通過實踐反饋加以驗證,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改進過程。

個人能夠創造和把握的機會越多,也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反饋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甚至有可能創建自己的經驗體系。

這時候的學習分為初級學習和高級查詢兩個階段,初級學習主要是要掌握一個基本的常識,常識的底限就是不要犯錯誤,不可以造成重大的事故,導致客戶和公司的巨大損失,因此而影響個人的晉升和發展。

常識也可以做到多多益善,然而這並不是最高效率的學習,三分理論加七分實踐,這是我一直以來認為極有必要保持的比例。

高級階段對於整個知識體系有了完備的認知,非常清楚遇到的問題屬於哪個分支,也就能夠進行相關的查詢,深入到某個主題和模塊下去學習、研究。

這多少帶有一絲研究型學習的色彩,但主觀意識上並不明顯。

商學院的學習因為目標明確動力充足,同時也因為經歷了企業中的學習,再加上一直希望利用思維導圖來學習,所以整個過程與之前的學校教育不同。

開始的那個階段也同樣是初級學習,圍繞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我會主動去尋找一些相關的書籍,經過挑選後的經典書籍必須在一周或者兩周的時間內完成。

全盤學習是很難達成這個目標的,走馬觀花但又必須抓住精華,這就是通過思維導圖(或者說畫圖)的形式去勾勒一本書的關鍵。

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書根本沒有辦法用邏輯思考來勾畫它們,很多案例書都是如此,但相比之下,國外專家的著作條理清晰,對於我構建商業理論知識體系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一些思考,需要去梳理書中的知識。

這樣的學習並不是停留在一個平面上,而是蜿蜒而下,特別是涉及到專業課程的學習的時候,可以一層一層地向下突破。

藉助圖書館的書,可以將某個細分領域主題的好書一網打盡,然後相互對比學習,其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也就一目了然。

這或是主題學習,研究型學習最重要的收穫之一,它非常適合初級階段聚集海量知識和案例的情況,這時候自身又缺少素材和理論框架,缺少分辨力和洞察力。

最近開始規劃出自己的安靜時間(每次約兩小時),可以在這個時間內進行高效率的閱讀學習、思考寫作。

這種方法對抗以前的懶散和拖延非常有效,所以能夠得以有時間來回顧和思考之前的學習方法,並且不斷完善這種方法。

最近閱讀到的一本書《索取與付出》,起初覺得重要,下定決心要做它的思維導圖,還要將它完全吸收。

因為要最大化這本書的收益,所以在閱讀完成以後的這段時間裡面,一直在重新思考這本書的重要的收穫。

尋求收穫的一種方法是思考這本書的邏輯體系,同時思考每一個章節中的重要的框架、主題、問題、結論、關鍵詞。

思考的過程可以是散亂的,也可以是框架式的,這是溫故而知新的重要的過程。

這個過程如果只是針對書中內容自身,這是吃透一本書的體現;如果這個過程是沿著這些關鍵點來思考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情況,這是運用一本書的體現。

於此同時,我也在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要事第一》、《我在哈佛學到的人脈課》、《重定義戰略》等書籍,這些書籍與《索取與付出》相比並沒有很高的地位,利用安靜時間快速閱讀之後,對書籍的綱要做了勾畫,將最關鍵的框架、主題、案例、結論、關鍵詞等做了電子化備案,如果有一些心得感想,就寫在一起,然後存檔等候調用。

如何吃透一本書?

《索取與付出》的第二章的心得體會筆記寫得非常辛苦,書本更多的是案例,開始的時候我並沒有按照作者的思考框架去梳理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這個過程已經在做筆記和思維導圖的時候完成了。

而現在我想做的是,思考這些核心要素不合邏輯的地方,有缺陷的地方,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地方,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任務。

在MBA讀書的時候,我常常想將戰略管理的知識遷移到日常生活中來,因此而花費了很多的額時間去構架、思考、對接,最終發現漏洞太多,那些思考也確實非常有益,但效率非常低下。

我最終認為自己還沒有到了一個可以創立理論體系的水平上。

所以,後來給自己明確了關於學習的原則:學習、模仿理論而不是去創造理論,即便它看起來確實漏洞百出。

對於一本書,如果個人的知識水平與它相當,閱讀起來比較輕鬆,如果個人的知識水平相差甚遠,閱讀起來就會比較吃力,在消化吸收的時候,這種超越自身能力的情況會讓學習變得痛苦不堪,而如果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去思考文章、書籍的邏輯體系,那更具有挑戰性。

這樣的挑戰性閱讀一定要有,但最好能夠在準備充分的時候,什麼時候算是比較充分了呢?至少要在這個領域有了非常多的閱歷、積累、思考,可以找得到相應的事例去解讀和表述自己的想法。

如何運用一本書?

當時閱讀的體會和現在(讀完之後的一個月)的體會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沒有再去看書,而是回顧思維導圖和筆記,根據記錄的關鍵詞和關鍵語句重新思考對於自己的意義。

後面算是找到了一些方法。

圍繞關鍵詞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經歷。

回顧自己的做法,這種方法能夠讓自己在不同的視角和思維框架下面去看待自己的經歷,並且找到可能的改進的方法,優化的環節。

運用一本書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或許常常給它增加一個前提:吃透一本書。

事實上並沒有這種必然的聯繫,如果能夠把這本書的框架用來回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這就等於我們有了一個數據挖掘的模式;即便沒有一個框架,圍繞一些主題、問題、結論、關鍵詞去思考自身的經歷和體會,這個過程也能挖掘出很多以前沒有去思考,只知道去無意識的行動的背景。

通過運用一本書中的關鍵內容,可以獲得更多體驗,有了這些體驗之後,重新來再來思考和挖掘的時候,會有更高一個層次、更深一個層次的收穫。

在不同的層級上去思考,去發現,去完善,從而能夠得到更大更多的收穫。

(請在微信搜索「經理人分享日誌」或「manashare」關注公眾號,或者下載iPhone應用「經理人分享」,與45萬職業人一起,暢享一份閱讀、思考、實踐的快樂。

文章所涉及判斷和結論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經理人分享立場。

知識點: 戰略管理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是沒有學會思考?

昨天是世界閱讀日,到處都是在曬學習。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所謂學習,基本都是以讀書的形式出現:讀了多少本書,看書有多快。就算是那些所謂的音頻課程基本上也都是讀書讀出來的。但是不少人看了很多書,...

10分鐘掌握高效閱讀的五大步驟和十大關鍵

今天小V給大家分享的課程是戰隼老師(知識管理專家)的「高效閱讀的五大步驟和十大關鍵」參考閱讀時間:5min閱讀方法論心得實踐分享:怎樣把閱讀轉化為能力關於閱讀,我們都遇到過這些問題:如何選擇最適...

如何度過大學,才最豐富而有意義?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大學是學生時代的一個最後階段,也是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一定的選擇權和主導權的開始。在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我們該如何度過大學才最豐富而有意義呢?

怎樣練就超強的學習能力 知乎高贊

文章雖長,7000多字,預計8分鐘左右閱讀完,不建議跳讀,值得收藏。作為一個不怎麼聽課的學渣,我的績點能維持在班級前5,四年內拿過4次獎學金,只靠突擊拿過1次二等獎學金,一次三等獎學金,雖然只是...

牢記知識的幾個方法

我們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可見知識對我們觀念的改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可以把對我們重要的知識更深刻的印在我們的大腦中呢?以下用遞進的方式介紹幾個方法,期待給大家一些啟發:方法一:持續重複這是...

如何高效的通過閱讀學習

在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前,大家主要通過閱讀書籍進行學習,但是隨著知識爆炸性增長,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許多人逐漸產生一種無力感,這麼多知識如何去學習。經常有一些大咖出來...

如何構建你的快速學習能力?

我寫了一篇討論「跨界」的文字得到很多朋友喜歡,我提到跨界需要【共性的知識】、【思考的方法】、【通用的能力】,而在【通用的能力】裡面最重要的是快速學習的能力,有朋友就問我如何才能快速學習呢?今天我...

思維導圖,詳解 · 思維導圖學習法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是常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它非常有利於人腦的擴散思維。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範圍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包括大量的500強企業。思維導圖概述思維導圖是表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