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小知識|從入門到精通,這套增肌不傷肩的伏地挺身指南請放心食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要問博肯菌什麼動作最方便展示一個人的身體素質,伏地挺身絕對是首選。
但大部分人卻做不標準,有的動作奇奇怪怪,有的做完之後覺得肩膀不適。
看著簡單的伏地挺身,有許多需要注意小細節。
今天這篇,告訴大家,伏地挺身該怎麼做,要練的話該從何做起。
伏地挺身常見問題
伏地挺身是極佳的上身訓練動作,但許多人誤以為,它靠的是手臂力量。
其實,標準伏地挺身動作,主要發力肌群是胸肌,肩膀的三角肌前束和手臂後側的肱三頭肌,更多是輔助發力。
所以做伏地挺身的時候,要多將感覺放在胸肌的收縮上,而不是手臂或肩膀。
其次,許多朋友還有一個誤會,以為手肘和身體之間的角度越大越好。
直觀看來,是手肘過度向外,但從深層來看,是肩關節的外展。
部分「追求完美」的朋友甚至認為,上臂前臂之間、上臂軀幹之間都要90度。
這個觀點是非常錯誤的,這樣做只會導致肩關節壓力過大,再嚴重可能使得上臂的肱骨頭在重量的影響下往身體前側移動,壓迫肱二頭肌肌腱引發肌腱炎。
還有一個常見問題是,肩胛骨不穩定。
具體表現在,後背肩胛骨部分不平整,兩側肩胛骨往脊椎方向凹陷。
做伏地挺身時,活動關節是肩關節而不是肩胛骨,當訓練時沒有專注胸肌發力、胸肌「偷懶」,其他肌群如前鋸肌代償發力時,就會出現下圖所示的情況
另外,肩袖肌群偏弱也會導致無法穩定肩胛骨,產生肩胛骨後縮。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嘗試以下2種方法,在做伏地挺身前先鍛鍊肩袖肌群:
第一個動作的名字叫「招財貓」。
用輕重量啞鈴,在如圖所示的高度做肩關節外旋,幅度不需要太大,慢而穩定地去激活、鍛鍊肩袖肌群。
第二個很簡單的肩袖肌群激活動作是,彈力帶肩外旋。
前臂與地面平行,上背部發力,自然將彈力帶向兩側拉。
肩袖肌群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比較薄弱的肌群,因此除了伏地挺身,在其他的上肢訓練開始前都可以先做這2個動作,來激活肩袖肌群,更好地完成熱身。
2個退階方法
如果平時沒鍛鍊過上肢或做伏地挺身,即使明白動作模式與發力肌群,可能也沒辦法完成一個標準的伏地挺身。
針對這種情況,博肯菌建議先嘗試以下2個常用的「退階」動作,先在低強度下熟悉動作模式,激活相應肌群。
第1個是上斜伏地挺身。
在博肯鍛鍊的朋友可以利用跳箱,在家鍛鍊則可以利用沙發或床鋪的邊沿,比較穩固不會被推走的桌子也是可以的。
需要注意的是,提高支撐點後,核心所負擔的重量也會產生變化,有的人可能因此放鬆了核心導致動作變形。
因此在做的時候,依然要刻意將核心收緊,保持身體在一條直線上,鍛鍊核心的同時也讓訓練部位能更好發力。
第2個建議使用的是,跪姿伏地挺身。
比起上斜伏地挺身,跪姿伏地挺身在發力方向上更接近標準伏地挺身,唯一的區別只是將下肢的支撐點從腳尖換成膝。
對於不熟悉動作模式的新手來說,這個動作用來入門再合適不過了。
伏地挺身變式
標準伏地挺身是鍛鍊胸肌整體為主,肱三頭肌、三角肌為輔。
但稍作調整,它也能變成很好地鍛鍊肱三頭肌的動作。
通過減小手間的距離,將普通伏地挺身變為窄距伏地挺身。
因為雙手手指組成的形狀像鑽石,因此它也叫做鑽石伏地挺身。
它可以更多地鍛鍊到肱三頭肌,同時加強胸肌在胸骨附近「夾」的感覺,讓胸肌的中縫得到更多的鍛鍊。
需要注意的是,標準伏地挺身,上臂和身體間有一定角度,而窄距伏地挺身則要儘量讓上臂貼近身體,夾緊手臂,才能更好地鍛鍊到肱三頭肌。
2種伏地挺身,沒有優劣之分,標準伏地挺身更鍛鍊胸肌整體,窄距伏地挺身對肱三頭肌要求更高,胸肌方面更側重細節的加強,算是一種進階,各位練友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做選擇。
伏地挺身作為極其經典的上肢訓練動作,訓練方式看過去簡單,但其中的細節非常多
各位在鍛鍊時切記要一步一個腳印,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後再繼續做第二下,優先保證動作質量,再逐步提升數量。
伏地挺身不會做?教你4招,輕鬆搞定
伏地挺身是最常見的上肢訓練動作,同時也作為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中的一項考核標準,其中20~24歲的成年男性完成20~27個標準伏地挺身才算是合格,40個以上才算是優秀。合格線的20...
遠離伏地挺身的錯誤動作,鍛鍊效果翻倍,讓你擁有健碩完美身材
伏地挺身可以說是一項大眾運動項目,它對年齡沒有限制,對場地沒有要求。它是一項時間和耐力的考驗,可以比速度,可以比數量,可以比難度。但是就是這樣看起來很簡單的伏地挺身,你做的是對的嗎?
伏地挺身還在重視數量嗎?轉變思維,質量才是關鍵
伏地挺身可以說是一項大眾運動項目,它對年齡沒有限制,對場地沒有要求。它是一項時間和耐力的考驗,可以比速度,可以比數量,可以比難度。但是就是這樣看起來很簡單的伏地挺身,你做的是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