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原文、翻譯及賞析 -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

誠意: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先秦·佚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秦:佚名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完善高中文言文,哲理譯文及注釋譯文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先進行自我修養,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知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注釋欲:想要。

治:治理。

格物:格,就是確實研究清楚。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在讀書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而後明辯事物,盡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

誠意: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就是要經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員,才能教化人民。

治國: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於國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於天下,使天下太平。

賞析全文在闡釋“平天下在治其國”的主題下,具體展開了如下幾方面的內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

二、民心的重要: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財末。

四、用人的問題: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五、利與義的問題: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所謂絜矩之道,是與前一章所強調的“恕道”一脈相承的。

如果說,“恕道”重點強調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將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則是重在強調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方面。

如孔子對季康子說:“當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風,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風吹草上,草必然隨風倒伏。

”(《論語-顏淵》)世道人心,上行下效。

關鍵是看你說什麼,提倡什麼,做什麼。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當政治國的人必須要有“絜矩之道”。

關於民心的重要性,已經是古往今來都勿庸置疑的了。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不過,啟發雖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縱現歷史,卻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所以,才會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當政者“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學反覆記述、強調的中心問題之一。

把德與財對舉起來進行比較,提出“德本財未”的思想,儘管從儒學的全部治國方略來看,也有“先富後教”(《論語-子路》)、“有恆產者有恆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強調經濟基礎的思想,但總的說來,重精神而輕物質,崇德而抑財的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為“德本財末”,因為德行對於治國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牽涉到一個用人的問題。

而在用人的問題上,同樣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

對於這一點,《大學》不厭其煩地引述了《尚書-秦誓》里的一大段話,說明一個人即使沒有什麼才能,但只要心胸寬廣能容人,“宰相肚裡能撐船”,便可以重用。

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賢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無窮,不能任用的。

所以,“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當政治國的人必須要有識別人才的本領。

與“德本財末”密切相關的另一對範疇便是“利”與“義”的問題。

為了闡迷“利”與“義”的關係問題,《大學》提出了“生財有大道”的看法,即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生產的人勤奮,消費的人節省。

這是一段很富於經濟學色彩的論述,淺顯易懂而勿庸置疑。

值得我們注意的倒是下面的兩句話:“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以財發身”的人把財產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義疏財以修養自身的德行。

就像著名的列夫-托爾斯泰那樣,解散農奴,實行自身禁慾,以實現良心與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發財”的人愛財如命,奉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原則,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斂錢發財。

或貪贓枉法,鋌而走險,或貪婪吝嗇如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筆下的潑留希金等。

都是“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紅樓夢-好了歌》)所以,還是“以財發身”,超脫一點好。

總起來說,這一章收束《大學》全篇,內容豐富,包含了儒學的不少重要思想。

我們將會看到,這些思想在《中庸》、《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中還有反覆的論述和展開。

猜您喜歡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

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

左,乃陷大澤中。

以故漢追及之。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漢騎追者數千人。

項王自度不得脫。

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

漢軍圍之數重。

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

”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與其騎會為三處。

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

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願大王急渡。

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

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頭,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

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

——兩漢·司馬遷《項羽之死》項羽之死兩漢:司馬遷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

項展開閱讀全文∨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

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

左,乃陷大澤中。

以故漢追及之。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漢騎追者數千人。

項王自度不得脫。

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

漢軍圍之數重。

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

”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與其騎會為三處。

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

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願大王急渡。

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

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頭,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

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

▲完善高中文言文,歷史,故事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

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

”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先秦·孟子及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齊人有一妻一妾先秦:孟子及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展開閱讀全文∨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

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

”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完善高中文言文,諷刺,故事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先秦·佚名《老子·八章》老子·八章先秦:佚名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完善高中文言文,哲理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寫風寫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樹月亮山水寫山寫水長江黃河兒童寫鳥寫馬田園邊塞地名抒情愛國離別送別思鄉思念愛情勵志哲理閨怨悼亡寫人老師母親友情戰爭讀書惜時婉約豪放詩經民謠節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憂國憂民詠史懷古宋詞精選詞牌大全古文觀止國小古詩國中古詩高中古詩國小文言文國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詩十九首唐詩三百首古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作者:李白杜甫蘇軾王維杜牧陸游元稹李煜岑參韓愈齊己賈島曹操柳永李賀張籍曹植皎然孟郊貫休許渾羅隱張祜王建韋莊王勃姚合晏殊盧綸岳飛屈原錢起韓偓朱熹高適方乾秦觀李嶠趙嘏鄭谷賀鑄張說張炎程垓白居易辛棄疾李清照劉禹錫李商隱陶淵明孟浩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韋應物劉長卿溫庭筠王昌齡陸龜蒙楊萬里諸葛亮范仲淹杜荀鶴周邦彥晏幾道皮日休吳文英馬致遠權德輿皇甫冉左丘明劉辰翁黃庭堅趙長卿張九齡戴叔倫卓文君周敦頤司馬遷納蘭性德朝代: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形式:詩詞曲文言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