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樓苦味精味苦《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 ...
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021-03-2717:42:23字數5575閱讀4026
1樓:苦味精味苦
《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齊家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格物:窮究事物的道理或糾正人的行為。
致知:致:求得;知:知識。
即“獲得知識”之意。
誠意:真心。
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整齊家政。
治國:管理國家。
平天下:平定四方叛亂(實現祖國統一)。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
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發行的第五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2樓:加菲郎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
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就是要整齊好自己的家庭,。
治國,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於國中。
。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於天下,使天下太平。
3樓:君豪廣告
修行含義
正確註解: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從你的心上改起,從你的念頭改起。
錯誤的行為包括:想錯了,起心動念。
說錯了言語,身體做錯了造作,你改過來。
你照著聖賢的教育改,他不讓你做得你別做,他讓你做得你做。
算命不如認命認命不如修命
正確註解:修命的根本是修心,心是人的行為舉止等各種生命表現的根源。
心善則行必善,心惡則行必惡。
修心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的命運中不好的一切。
平天下含義
正確註解:就是天下太平。
4樓:哥依然是帥
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我們大家都知道,過去儒家教育講“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實際上就是“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個意思是什麼?我們做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做人做好靠的是什麼?靠的是自己的心要正。
心正,這個人美德明白於天下。
整頓好自己的人,才能整頓好自己的國家。
整頓好自己的家,再整頓好自己的家人,那麼自我修養很重要,所以要端正思想,自我完善。
我們不管做事做人,講到底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要懂得不管你在世界上做什麼事情,心要平、意要正。
要懂得心平,氣才能靜;心不平,人的氣就不靜,很多人經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很多人經常做錯很多事情。
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要有很好的修養。
不管你做什麼事情,一切從你的心開始,要正心,就是你明白自己的心要幹什麼,你的心才會正。
比方說,我們每天要懂得跟自己的心一直在打交道,不是錢財。
跟心打交道,其實講到底就是你在找尋一種感覺。
你的錢財有多少,也是你的感覺;你的物質得到了和失去,也是你的感覺;事業的成與敗,還是你的感覺。
所以物質在你的手裡是臨時的擁有,你擁有的物質只是你的心認可。
你說“我有這個東西在心裡”,但是很多人忘記了這個東西的存在,你說你還有嗎?所以我們開心也是心理活動,傷心也是心理活動,有時候用心來使自己滿足,你就不會嫌棄人間的一切。
要認知自己的心,認清自己的心,因為心和你所接觸的五欲六塵有關係。
心不動,一切都是原樣;心一動,你的人就會動。
我們每天用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界,使自己心中產生了分別心、執著心,而這些分別、執著就是你的心中已經形成一個相了。
大家想一想:我們過去得到了多少,失去了多少;我們擁有了多少,後來又沒有了多少;我們成功了多少,後來失敗了多少。
我們一個人的好和壞,善和惡,福和禍,大與小,黑與白,長與短,其實都是心裡想象出來的一種心相,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如果你死抓住不放,就叫“著相”;如果你能放下這些感覺,你就脫離了“眾生相”;如果你什麼事情都不把“我”放在前面,那你就是“無我相”。
我們做人,很多人一輩子把煩惱都寫在了臉上,他們過得非常難受,庸庸碌碌的。
為什麼很多大人的臉不好看?因為整天板著臉。
小孩的臉為什麼好看?因為天真。
所以想要讓自己變得更美,先要從內心將煩惱去除——用一個方法,那就是自己要懂得心相,你就能去除我相,知道心和相的關係,你就可以放下。
其實,我們人一輩子就是個心的安慰,很多人很苦,就是心得不到安慰。
實際上,人不需要太多的東西,而真正需要的是心,治理心就是治理了你的家。
所以,學佛、做人就是要從正心開始。
心好了,家庭就好了;家庭好了,社會就好了;社會好了,國家就好了;國家好了,世界才會平安太平。
要懂得這個道理,就是無論如何要學會端正自己的思維。
我們的心為什麼會得不到滿足、空虛呢?
因為我們找不到自己的感覺。
因為人是快樂的少,痛苦的多,所以怎麼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就開始慢慢地失去了安樂心和知足心,住得再好也感覺自己環境不好,心中壓抑;生活得再好,還是覺得不滿足。
我們人從生到死,每天不間斷地產生各種各樣的相,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一個境轉到另一個境,人的心沒有一時一刻的清淨。
人的心不清淨,你的相就會不乾淨,你就會著相。
所以要懂得這些道理,不管在人間碰到多少煩惱,要懂得心不轉,境轉而心不轉,你才不會給自己製造各種各樣的慾望。
所以不管別人怎樣,你自己管好自己,因為我們是受過佛陀教育的人,因為我們是真正地符合宇宙執行規律的人,因為我們懂得什麼是正、什麼是邪。
我們每個人要按照這個真理去認真實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所以倫理道德、觀念的培養,實際上就是要大家懂得佛法界中常講的“心”和“相”。
----恭錄:白話佛法 心正是根離相為要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白話文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來
親歷源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就是要整齊好自己的家庭,.
治國,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於國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於天下,使天下太平.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6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禮記.大學’,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獲得知識.
這是人教版教科書九年級課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裡的解釋,應該比較準確.
7樓:匿名使用者
格物致知":《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格物致知"一詞出自《大學》。
格,至也。
物,猶事也。
致,推極也,知,猶識也。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哲學概念。
北宋朱熹認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這是朱子對"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確的表述。
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
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
對於朱熹的的解釋,我們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窮理,凡事都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致知,即做個真正的明白人,為人行事決不湖塗。
希望能幫到你同時也增長了我的見識我們共同進步啊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麼意思
8樓:無基者無罪
意思是: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
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在的德智修養。
節選自儒學經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這是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9樓:禾鳥
就是說你要有一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樹立正確的遠大的理想,然後首先做人,然後再去做事,這樣改變生活。
10樓:戚小望
這幾句話是陽明心學的精髓概括
大意是從主觀的內心精神變化,從而影響客觀現實世界的事物走向與物質變化!
格物:格.**,物.事物,意為**認知到某類事物的底層執行規律,研究學習某事物的發展與變化。
致知:致.達到,知.
明瞭,相對於格物後的認知結果,這裡的知還有一層“真知”的意思,通俗講就是,別人只從觀念表面看這間事物,你能從底層規律來看見這件事物的本質面貌,熟練知這間事物的發展源頭與未來走向,擁有“解碼萬物”的能力。
誠意:誠.真實,意.
對事物流露的情態,相對於致知的後續行為,當你能致知事物,擁有“解碼萬物”的能力,那你僅是知曉了某些事物的的規律,僅此止步不前的話,那您僅是一個“百科版的專家”,你要對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與原則,並希望某些事物朝著哪些方向變化!對熱愛的事物,真誠實意的去期盼去熱愛!
正心:正.事物的自身位置,心.
本質面貌,相對於誠意的後續行為,當你做到了誠意有了目標就要去推動其發展,判斷這件事物在萬物中的具體位置和本來面貌,提純這件事物的發展軌跡,不被萬事萬物的雜念所幹擾!日本的“道”文化,很像陽明心學裡的正心,但又有些許不同,例:日本劍道追求**的最終極限,劍道的“正心”應該是乾淨利落且沒一絲多餘動作的一擊!
修身:修.整治與優化,身.
自身的水平,相對於正心的後續行為,從格物到正心都是“知行合一”裡面的“知”,修身以下為“行”,通俗講,你知道了某些事物的走向與精髓,你自身就要做到推動它的發展,理論和實踐中間是有差距的,例如:你瞭解了王羲之的書法精髓僅是認知到了理論,你必須要去實踐整治與優化自身的書法水平,你要去縮小這個差距即為修身!
齊家:齊.達到,家.專業級流派,相對於修身的後續行為,通過不停的“修身”,讓自己的認知與技術達到專業級專家級別,並開啟屬於自身的流派,成為某件事物或行業的專業級精銳級力量!
治國:治.服務與優化,國.
一方水土地域,相對於齊家的後續行為,當你成為大師,擁有真身的流派,你要為一方行業提出你的優化解決方案,用你的“知行”服務更多的人,改變一個行業。
例如:新型的網路電子支付對於中國大陸貨幣流通上,起到了關鍵的提升優化作用,本質上是對國家貨幣的一種“治”!
平天下:平.達到相同的高度,天下.
所有的地域,你的“知行合一”改變了某些技術與理論成為一種流派,這種流派解決了某些地方某些行業的具體難題,這還遠遠不夠,你要讓所有的地域所有的行業,都能享受到你“流派”帶來的新改變新格局,最終他們達到相同的高度!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知行合一的具體步驟!《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現代社會有何意義?有何侷限1樓世界公民之一人人如此,天下太平侷限於物慾縱流的當下社會難以實現其中任意方面《大學》中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
相關推薦
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女朋友提出要買房才結婚,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感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思。
父母總是給我灌輸,那就算了吧!總是退一步,軟弱的思想我在外面吃了很多
相關推薦
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女朋友提出要買房才結婚,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感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思。
父母總是給我灌輸,那就算了吧!總是退一步,軟弱的思想我在外面吃了很多
相關閱讀
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女朋友提出要買房才結婚,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感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思。
父母總是給我灌輸,那就算了吧!總是退一步,軟弱的思想我在外面吃了很多
topic
社會
教育
文化
娛樂
健康
科技
心理
時尚
美食
家居
財經
旅遊
育兒
科學
收藏
汽車
數碼
遊戲
三農
寵物
職場
歷史
體育
動漫
國際
軍事
知識
電影
延伸文章資訊
- 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 - 中文百科知識
平天下裡面的平字並不是平定的意思,在《禮記·樂記》中說:“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說明,修身齊家平天下中的平是指天下平均,表示的是一個公平,公正,秩序的意思, ...
- 2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_百度百科
古時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采邑;要想管理好自己的采邑,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 ...
- 3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何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樓苦味精味苦《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 ...
- 4三綱八目的追求
所謂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 縱覽四書五經, ...
- 5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源於道家?
中國有句老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身方面,曾國藩被稱爲清朝最後一位理學大師,他崇尚程朱理學,把理學運用得從容自如。在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