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醒來就睡不著,如何是好?精神科醫師5大安眠建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人的失眠是躺半天睡不著,也有人是很快入睡,卻常在半夜醒來,而且很難再睡著!想到隔天還要上班,鬧鐘卻顯示時間已經來到清晨4、5點,實在讓人好 ... VVIP會員 會員專區 支持我們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期貨 支持我們 大地女力 零碳新經濟 VIP專區 Search» 風評 理財 ETF 蔡英文 台灣 一個中國 台積電 民進黨 股票 台股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現正熱映中 熱門文章 更多文章 熱門分享 半夜突然醒來卻再也睡不著 ,專家教你解決!(圖/Pixabay) 有人的失眠是躺半天睡不著,也有人是很快入睡,卻常在半夜醒來,而且很難再睡著!想到隔天還要上班,鬧鐘卻顯示時間已經來到清晨4、5點,實在讓人好焦慮!別擔心,精神科醫師有妙招,往下看就知道! [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每周超過3天連續1月 構成失眠要面對 所謂的失眠分成好幾種類型,前面說的睡到半夜會自動醒來,而且不容易再度入睡的現象,也是失眠的一種。

如果這個情況連續一個月,每個禮拜都出現至少3天,已經明顯影響生活品質,那就是該認真面對睡眠障礙的時候了。

生理不適影響睡眠 菸酒檳榔也難眠 首先,我們必須找出失眠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精神科醫師溫閔凱表示,感冒、骨頭痛、消化不良、肝指數過高、甲狀腺亢進等都會影響睡眠,大家應該先想想看自己有沒有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再繼續考慮其他可能性。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甲狀腺亢進的患者雖有固定服藥,仍然會有淺眠困擾,這是因為甲亢藥物主要是調節荷爾蒙而不是神經,而甲亢患者的神經容易處於亢奮狀態,因此造成睡眠障礙。

另外,菸、酒、檳榔會刺激人體的中樞神經,也是造成睡眠品質不佳的常見原因。

肌肉緊繃釀失眠 醫師5建議必知 排除以上因素後,失眠問題的來源大多是心理壓力,即使不一定要花很多時間入睡,卻因心事重重,睡前不夠放鬆,使得神經和肌肉緊繃,睡著後還是有在半夜醒來的機會。

那麼,睡前可以做些什麼事情,減少半夜的睡眠障礙呢?溫閔凱醫師提出以下5點建議,容易失眠的你非知不可! 1.重建睡眠習慣,重視睡眠效率 有些人擔心半夜醒來會減少睡眠時間,因此特地提前一兩個小時就寢,認為這樣可以增加總睡眠時間。

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天固定時間上床,固定時間起床,周末假日也不例外,就算前一晚失眠,隔天最好也不要太晚起來,這樣才能讓身體習慣睡眠時間,減少失眠的機會。

溫閔凱醫師提醒,躺在床上的時間越長,睡眠品質越容易下降,與其提早上床卻睡不著,不如等時間到了再去躺。

睡眠應該著重在品質,而不是時間長短,不一定每個人都要睡足8小時。

這裡提供一個公式給大家,就可以計算出「睡眠效率」。

請將睡著的時間除以躺在床上的時間,得出的數字再乘以100%,如果有達到80%以上,就代表睡眠效率不錯! 睡眠效率=(睡著時間/躺床時間)X100% 例如,昨晚11點就寢,躺到12點睡著,今早7點起床,那麼真正入睡的時間是7小時,躺在床上的時間是8小時,7除以8再乘上100%之後是87.5%,睡眠效率相當好! 不過,如果一樣是11點就寢,12點睡著,卻在3點醒來,等到4點才再次睡著,而且一樣是7點起床的話,實際入睡6小時,睡眠效率就只有75%,精神肯定比較差。

1 2 全文閱讀 相關報導 「我曾想過,就離開算了」一位每天通勤工程師道出,家庭、工作間失衡讓他心力交瘁 到精神科看診就像進髮廊剪髮一樣!失眠一年後,她決定有病就要醫… 家中有長輩深受失眠所苦的,看這篇就對了!台大醫師針對銀髮族失眠給的建議 不想再靠安眠藥入睡?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親自傳授9招讓你夜夜好眠! 快戒掉可以事後「再補眠」的念頭!想提高身體自癒力,靠這6個動作打造舒眠環境 關鍵字: 健康 睡眠 失眠 疲倦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今日精選 趙心屏專文:做一個十年大夢的「三不原則」 難進台積電,文科生與百萬薪無緣?他用經濟系思維經營YouTube,兩年進帳350萬 食譜》人見人愛的麻婆豆腐,做法原來超簡單!3步驟、10分鐘完工,吃了都流淚 食譜》馬鈴薯真的是省錢好朋友!4道超簡單家常菜,快速料理就能上桌 真正的美味藏在路邊攤!高雄在地人認證27家必吃美食,只吃丹丹漢堡太可惜啦 道地台南人一致推薦的7家牛肉湯!傳奇滋味絕非浪得虛名,全台最值得一嚐的佳餚在這裡 食譜》大廚們不說的小秘密!簡單做法煮出Pro級玉米濃湯,總覺得少的那一味原來是… 北九州事件》性侵妻子一家所有女性、再操弄人心讓這一家6口互相殘殺…日本史上最駭人聽聞殺人案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6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480 汪志雄觀點:台派權貴縮影下的台灣─你還在排隊嗎? 汪志雄 2022-05-1307:00 當巨大的外在世界崩壞時,卑微的人只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尋求生存之道。

日前有兩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新北市有個二歲孩子確診重症,... 本週 4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495 「高調救夫」讓中國都怕了!遭監禁5年終返家 李明哲首度完整揭露妻子李凈瑜關鍵影響 謝孟穎 2022-05-1018:35 「我對凈瑜說,妳做的是對的、一切按照妳的計畫進行。

正因為我妻子始終採取積極的國內與國際救援,我才會只被判刑5五年,否則我會被判7年、... 本週 3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240 吳典蓉專欄:民眾排隊買快篩犯了什麼天條? 吳典蓉 2022-05-1206:20 台灣人素來愛排隊,事實上,人民排不排隊也是國民素質的指標之一,但這次排隊買快篩的民眾卻遭綠營側翼譏「可以花60小時排一蘭拉麵,... 本週 3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240 汪志雄觀點:當一個小孩無助地在急診室外慢慢死去 汪志雄 2022-05-0606:40 台灣最大的笑話就是超前部署。

這是一群沒有能力的奴官,只會諂媚逢迎,聽話配合,所創造出來的一句愚民的口號。

...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195 風評:陳隆翔好大的膽子!竟敢讓段宜康打輸官司! 主筆室 2022-05-0907:20 陳隆翔是誰?絕大多數人不認識也不關心,若非監察院諸公大筆一揮彈劾,讓檢察官協會怒而聲明指責監察院「重複彈劾,侵越檢察官職權」,... 觀看更多贊助文章排行榜 風生活 台北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中正紀念堂PCR篩檢車來速5/17上路!預約資格、相關規劃一次看 中央社 2022-05-1617:49 疫情升溫帶動PCR篩檢需求,台北市政府攜手台北榮總在中正紀念堂開設車來速篩檢站,已設站完成,將啟動試營運及預約,17日正式上路,...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躺在床上也會喘!她揭確診「3大後遺症」淚訴:比陽性時還不舒服 王祉茜 2022-05-1617:15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確診人數飆升,近日一名網友發文指出,在確診後第五天就轉陰性,不料之後的後遺症讓她的身體非常不適,直呼「...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家長注意!兒童確診Omicron「腦部恐遭病毒入侵」,急診醫列7種恐怖症狀 黃子瑄 2022-05-1616:18 隨著國內疫情不斷擴散,確診人數不斷上升,雖多數感染Omicron的患者只有輕微症狀,但仍有不少人因此死亡,近日更陸續傳出兒童不幸身亡的消息...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打滿3劑新冠疫苗免居家隔離!指揮中心宣布5/17起實施「0+7」:1類人不適用 中央社 2022-05-1616:16 確診者的同住家人居家隔離規定再放寬,完整接種3劑COVID-19疫苗者,明天起從3+4改0+7天,民眾免居隔但7天自主防疫期間若需外出,... 風生活 娛樂 世界 影視 韓國 2022懸疑韓劇推薦》3萬名網友評選近十年必追燒腦神劇!打敗《信號》的反轉冠軍竟然是它 潘京婕 2022-05-1615:56 近年許多反映社會現況的懸疑韓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改編自多起社會事件的《信號》,以及真實呈現檢警鬥爭而創下全國超高收視率的《秘密森林》,...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默沙東口服藥3.5萬人份將到!指揮中心:供2類人優先使用 中央社 2022-05-1615:36 為因應長照機構住民及洗腎病患染疫,指揮中心向默沙東藥廠追加訂購10萬人份抗新冠病毒的口服藥,指揮官陳時中今(16)日表示,約3....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逆轉死亡黑數的關鍵來了!醫大讚指揮中心1政策:這才是人民需要的 黃子瑄 2022-05-1615:11 疫情指揮中心在昨(15)日會議上拍板,65歲以上族群只要快篩陽性,經醫師評估,就可給予抗病毒藥物。

對此,...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染疫童遭5醫院拒收不治!衛福部怒批「未善用轉診機制」,基隆衛生局回應了 中央社 2022-05-1614:51 基隆2歲男童染疫身亡,遭批未善用急重症跨區轉診調度機制。

基隆市衛生局長吳澤誠說,緊急醫療管理系統1小時更新1次,更動後實際床位有時有落差,... 風生活 時事話題 確診了,我可以拿口服抗病毒藥嗎?領藥必備5大條件,醫師曝3種人小心藥物交互作用 潮健康 2022-05-1614:45 Omicron本土確診人數連日暴增,指揮中心宣佈「居家隔離」、「自主防疫期間」、「居家檢疫」三類民眾,於家中使用快篩試劑為陽性,...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3+4居家隔離再鬆綁!衛福部擬符合1條件即可「類0+7」 中央社 2022-05-1614:42 中央今與縣市討論防疫政策調整,地方呼籲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3+4」應鬆綁,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研擬完整接種3劑疫苗者改採「類0+7... 風生活 時事話題 今日新增61697例本土確診!「Omicron不是巧虎,是虎姑婆」醫揭恐怖數據:對兒童特別凶猛 王祉茜 2022-05-1614:08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有本土確診61697例,境外移入57例,總共61754例確診(包含29例死亡),確診人數中,... 風生活 時事話題 爭鮮超划算必點壽司即將下架!高CP值讓破百位Dcard網友直呼太可惜:每次去先叫2盤再說 網路溫度計 2022-05-1613:57 近年來臺灣迴轉壽司店的選擇越來越多,許多日本迴轉壽司店都陸續進軍臺灣,如藏壽司、壽司郎等等,擁有超高人氣。

除了這些新進的迴轉壽司店之外,...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唾液快篩哪裡買?3大連鎖藥局、超商、代購一次看,日本直送每劑139元 黃子瑄 2022-05-1613:56 疫情持續擴大,隨著國內染疫人數不斷上升,快篩的需求量也跟著提高,除了常見的戳鼻子快篩,近期政府單位也核准唾液快篩的使用,...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疫情爆發,醫院旁套房炙手可熱!這區房價飆漲65% 台灣房屋 2022-05-1612:40 512「國際護師節」,隨著疫情緊張,醫護人員仍一刻不得閒,且多半就近住在醫院附近以便隨時上工,根據台灣房屋集團統計,... 風生活 新知 居家 冷氣只排第二!專家曝家中最耗電的7大吃電怪獸,冠軍讓人超意外 香港01 2022-05-1611:44 又到了最難捱的夏天,長時間待在室內時根本沒辦法不開冷氣,但想到月底收到的電費帳單,又只好無奈地放下遙控器。

其實,想開冷氣同時省電,... 風生活 時事話題 家長注意!兒童高燒超過「致命體溫」速送急診,兒科醫警告:恐是嚴重急性腦炎 王祉茜 2022-05-1611:21 基隆市2歲確診男童13日晚間高燒42.4℃,家人送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醫師診斷為病毒性腦炎,並即建議轉醫學中心評估治療,...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成人確診要準備哪些藥物?家醫師公布「必備藥品清單」可緩解8大症狀 黃子瑄 2022-05-1611:08 國內疫情擴大,染疫人數不斷增加,一般民眾如果不幸確診身體不舒服,又不適用抗病毒藥物、沒有領藥,可以購買哪些藥物服用緩解症狀?對此,... 風生活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外資:UST穩定幣遭血洗、幣圈最大財富摧毀事件 MoneyDJ 2022-05-1610:40 穩定幣TerraUSD(UST)兌美元跌破1比1的定價後,一路狂瀉,在幣圈掀起屠殺潮。

UST和相關貨幣的市值蒸發400億美元,... 風生活 新知 居家 雨天全身濕透,沒有除濕機怎麼辦?韓國專家曝6招快速乾衣方法,吹風機搭配1物保證事半功倍 香港01 2022-05-1610:27 如果不幸在外,弄得全身濕透,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速乾衣?韓國媒體YTN的節目《POINT》介紹了6種快速乾衣法,... 風生活 時事話題 新冠肺炎》快篩陰性不代表沒確診!重症醫揭「陰轉陽」4大關鍵,這時候測病毒量多最準 李紹瑜 2022-05-1609:45 本土疫情爆發,隨著無症狀感染者人數增加,民眾對於快篩的需求量也大增,不過,快篩陰性就代表安全了嗎?確診者又要篩多少次陰性才代表痊癒呢?對此... 更多文章 追蹤優質文章,給個讚! 不再顯示 您已經閒置超過20分鐘了,看看最新的新聞吧? 熱門新聞 如何判斷自己是感冒還是確診?醫師一圖揭Omicron、流感、新冠肺炎最大差異,出現4症狀盡快就醫 1922預約平台已退場,第三劑疫苗怎麼預約?各縣市隨到隨打、醫院診所施打地點一次看 「雙AZ+第三劑BNT、莫德納」副作用曝光!他打完親吐慘痛經歷:一定要原地觀察15分鐘 Omicron潛伏期有多久?接觸確診者隔多久做快篩最準?指揮中心公布最佳時機,第一時間測其實不準 今日精選 上海解封在即?當局宣布6月起全面恢復正常生活,即日起分階段復產復市 兩岸外交戰》中國搶奪拉美邦交國 台灣有辦法固守陣地嗎? 俄烏戰爭惡化全球糧食危機:肥料價格飆升、小麥漲價逾40%、全球恐增1310萬飢餓人口、非洲與中東再陷動盪 南韓新總統》尹錫悅首場施政演說:力促國會通過近60兆追加預算,重申願協助北韓應對疫情 風傳媒 風生活 APP內打開 享受更好的閱讀體驗與服務 你唯一需要的新聞APP 打開 風評 一個中國 蔡英文 定期定額 台股 股票 台灣 理財 ETF 台積電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期貨 支持我們 追蹤我們 關於 新聞頻道 新新聞 新聞 評論 財經 生活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訂閱 VIP訂閱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意見回饋 支持我們 我要投稿 作者專區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會員服務條款 社群平台 廣告服務 品牌聯名合作 廣告刊登 合作提案 合作夥伴 更多粉絲團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看世界 風傳媒觀點 新新聞周刊 學長姐說 更多社群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新新聞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新新聞 下班經濟學 社群平台 地址:11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13巷37號4樓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Loading... 系統錯誤 第二行 確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