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胃食道逆流了!5個NG習慣別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預防胃食道逆流的方法,建議晚上睡覺前2至3小時不要吃東西,少量喝水沒關係。

吃完飯後最好保持站姿,或散步促進消化,飯後至少等1小時再平躺,且頭部用 ... 即時資訊 新生兒恐跌破14萬,再創新低! 長輩打疫苗5大Q&A一次搞懂 兒童癌症9大警徵不可忽視! 健康新知 即時新聞 情報專題 醫療生技 美麗新知 兩性議題 育嬰親子 醫療分科 腫瘤科 婦產科 男科 兒科 牙科 骨科 內科 外科 皮膚科 耳鼻喉 眼科 精神科 中醫 動物醫院 減重樂活 減重塑身 中醫減肥 西醫減肥 運動塑身 減重營養 健康保健 養生保健 中醫調理 自然偏方 養生指南 保健迷思 吃出健康 低卡飲食 防癌飲食 疾病飲食 十大癌症 癌症百科 大腸癌 肺癌 肝癌 乳癌 口腔癌 子宮癌 胰臟癌 食道癌 攝護腺癌 胃癌 影音專區 影音首頁 健康新知 熱門影音 健康智慧 塑身補習班 健康小學堂 健康小食堂 線上諮詢 名人名醫 買健康 × 首頁 健康新知 內科 肝膽腸胃科 肝膽腸胃科 又胃食道逆流了!5個NG習慣別犯 By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年3月14日18:07 關鍵字: 肥胖 胃食道逆流 火燒心 胃酸逆流 黃婷婷 「怎麼才剛吃飽飯沒多久,就有一種胃酸逆流、火燒心的情況?」現代人因飲食和生活作息不正常,罹患「胃食道逆流」的人數不斷攀升,輕則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會導致吞嚥困難,甚至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營養師列舉常見引發胃食道逆流的錯誤習慣,快來檢視看看你中了幾個? 經常攝取高油脂食物,會增加胃酸分泌,影響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導致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指胃內容物回流到食道的現象,其中胃酸逆流(溢酸水)和胸口灼熱(火燒心)是最常見的症狀,近年國人罹病比例有快速增加的趨勢,盛行率高達18%。

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黃婷婷分析臨床常見的胃食道逆流個案,發現發作原因多與高油脂飲食、暴飲暴食、飽食後平躺、衣服穿太緊、肥胖等有關。

NG習慣1/愛吃高油脂和刺激性食物 黃婷婷營養師表示,高油脂和高熱量的食物,如甜食、巧克力等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食道末端與胃連接的賁門無法收縮,易引發胃食道逆流;抽菸、喝酒、喝大量咖啡或碳酸飲料、常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也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NG習慣2/吃飽後立刻躺平或睡覺 許多人吃飽飯後感覺肚子沈甸甸,認為平躺一下比較舒服,但這個舉動反而會增加腹部和胃部的壓力,增加胃酸逆流的機會。

除平躺之外,吃飽飯後立即趴睡或提重物,也是錯誤的行為。

預防胃食道逆流的方法,建議晚上睡覺前2至3小時不要吃東西,少量喝水沒關係。

吃完飯後最好保持站姿,或散步促進消化,飯後至少等1小時再平躺,且頭部用枕頭墊高15至20公分,可預防胃酸逆流。

短時間內大量攝取糯米類等食物,易造成消化不良,延緩胃排空速度,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NG習慣3/暴飲暴食增加胃排空時間 暴飲暴食、狼吞虎嚥會延長食物停留在腸胃道的時間,造成消化和吸收不良,特別是常吃糯米類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會導致胃排空的速度變慢,提高胃食道逆流的發作風險。

較正確的飲食方式是細嚼慢嚥,每餐只吃7至8分飽,以免增加胃部負擔。

NG習慣4/追求時尚愛穿緊身衣 許多愛美女性為追求時尚,刻意穿上緊身衣褲或塑身衣雕塑S曲線,但這個舉動會增加腹腔內的壓力,壓迫胃部導致胃酸向上流竄。

此外,皮帶勒太緊,也是導致或加重胃食道逆流的危險示範。

NG習慣5/肥胖脂肪增加胃部壓力 肥胖者的過量體重和脂肪,不僅會壓迫食道和胃部,也會壓迫胸腔和腹腔間的橫膈,迫使下食道的括約肌鬆開,導致胃酸逆流。

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適度減重,且避免在短時間內吃進大量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

【健康小叮嚀】 除了上述一般人常見的錯誤習慣之外,其他如糖尿病併發症、本身患有胃排空功能障礙等疾病,或是孕婦因腹部壓力大、黃體激素改變導致肌肉鬆弛,都可能引發胃食道逆流,建議長期有此困擾者,切勿亂服成藥,應盡快就醫治療。

★《保胃戰》5穴位遠離胃食道逆流 延伸閱讀 超級保胃戰!5穴位遠離胃食道逆流 華人健康網 2014/03/11 胃酸過多超痛苦!蛋殼芝麻粉緩解 華人健康網 2013/12/12 空腹喝優酪乳減肥 恐胃食道逆流 華人健康網 2013/10/18 熱門關鍵字 過敏性鼻炎 脂肪肝 中風 乳癌 胃食道逆流 covid-19 熱門文章 【影音版】提升免疫力,「抗疫三寶」不可缺!營養師:維生素D、植化素都上榜 2022/08/09 } 夏天食慾差有神器!營養師推「五彩蔬菜凍」,讓人胃口大開 癌症精準治療新利器!新型高階直線加速器,放射線治療再升級 他脊髓損傷6年,逆轉勝「輪椅人生」!細胞治療走出新希望 健康情報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5914呼叫醫師 有健康問題卻不知該問誰?5914呼叫醫師回答你! 追蹤我們 Copyright©2022品辰傳媒AllRightsReserved 首頁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聯絡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