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想瘦身但是不想跑步?看過來!這個方法輕鬆且容易堅持,不僅能減肥還能強身健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蕾蕾小編

說道鍛鍊、運動,大家首先想到的幾乎都是跑步,但是有些朋友不喜歡跑步。

有一種運動方式叫健走,是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的一種運動方式,主張通過大步向前,快速行走,提高肢體的平衡性能。

相對於跑步來說,走路的門檻更低一些,更容易實現,也更容易堅持。

健走強度雖不及跑步,但效果絲毫不遜色,它不受年齡、性別、體力等方面的限制,屬於低投入、高產出的有氧健身運動。

健走的十大好處

1

預防乳腺疾病

一周健走7小時以上,可以防止乳腺增生,降低20%的乳癌患病率。

2

預防心臟病

每天健走30分鐘,可維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狀況。

3

遠離老年痴呆

60歲以上的年人,一周3天,每次30分鐘左右的健走運動,有助於維持較好的認知功能。

4

防治糖尿病

美國《護理健康研究》刊載,一天健走1小時,對2型糖尿病有50%的預防效果。

5

避免脂肪肝

研究發現,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環較好,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臟的眾多微血管末端,肝的代謝功能就比較好。

6

緩解骨質疏鬆

預防骨質疏鬆,除了多攝取含鈣食物外,運動不可減,健走更理想。

7

改善腰、肩、頭部疼痛

最有效改善腰、肩、頭部疼痛的方式就是健走,因為健走必須抬頭挺胸、雙臂大幅擺動、大跨步前進,自然拉直背肌與肩胛肌。

8

預防腿力、膝關節功能衰退

健走時,關節部位承受壓力不大,又可強化肌肉的功效,有助於維持下肢的良好能力。

9

預防動脈硬化

持續20分鐘以上的健走,有助分解燃燒體內中性脂肪,預防動脈硬化。

10

調節睡眠、消除壓力

健走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的操控狀態,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切換更靈活,有助於消除壓力,更容易入眠。

健走的正確姿勢

抬頭挺胸縮腹

健走時挺胸縮腹可以讓身體線條更優美,其中縮腹會比較累,也最容易在不知不覺間放開,所以行走過程可放開腹部稍微休息幾分鐘再縮緊小腹。

健走時為了快速,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前傾,不過身體前傾會加重腳部前端的負擔,容易疲累,而身體挺直時體重會平均於腳部,有利於持續健走。

廣東衛生信息:最新政策,健康資訊,權威解讀。

微信搜索添加廣東衛生信息(微信號:gdwsnet),等你來撩!

雙手微握放於腰部

兩手要像握著雞蛋一樣,保持手掌間有空隙而且放鬆的狀態,把手置放於腰部的位置。

自然放鬆搖擺肩膀部

身體不要緊、僵才能走得輕鬆持久,健走時身體要自然搖動起來,肩膀保持鬆弛。

健走時手臂擺動可以帶動速度,手臂擺動越快、速度就會越快。

加大步伐

除了提高步速,健走時步伐也要大,比較能運動到臀部和腿部肌肉。

首先要把背腰挺起來,儘量做到挺胸,兩腳10個腳趾朝向行走的方向,每一步都用腳趾頭用力去走。

每一步都要讓全身的肌肉運動起來,要有把人彈起來的感覺。

腳內側成一直線

健走時兩腳內側要呈一直線,這樣才能運動到大腿內部的肌肉群。

快走踢腿

具體走路方法就是調整散步方式,增加踢腿,擺平的動作,儘量大動作放大步伐,走一會後再改為小急步走,接下來再換回大步走,就這樣交替進行,半小時以上就可以達到瘦腿的作用。

健走要注意的問題

1

長期超量易傷膝蓋

「萬步為宜」是一個建議標準,因為過度了可能造成腿部關節的慢性勞損,尤其對一些有骨關節病史或是先天畸形的患者,還有肥胖者因體重大,容易導致關節過早勞損。

《健走宣言》建議,每次健走30分鐘以上(30分鐘到1小時),或者每次至少10分鐘,每日累計30分鐘以上。

2

姿勢不對導致運動疼痛

研究表明,只有將腹肌、背部的肌肉等部位練好了,走路姿勢才會正確,身體機能才能調動起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3

膝關節曾有傷病應做好防護

健走時,應根據自身狀況,或遵照醫囑制定運動計劃,並在健走過程中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膝關節、踝關節或髖關節曾發生過損傷的人,如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或側副韌帶損傷但沒完全恢復的,需等到恢復後才能健走,但不能按健走要求的運動強度來執行;

如果是髖關節有過撞擊、發育不良或增生的情況,或是負重關節有過損傷的,應該治療後才能健走,不然可能導致最嚴重的後果———創傷性關節炎;

另外,有先天發育輕度畸形的,例如膝內翻、膝外翻或是髕骨軌跡不良、髖關節發育不良的人群,不太適合進行長時間健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