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1、 教師角色轉變的必然性

(1)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在資訊時代的網絡世界裡,教師與書本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上課、做作業、上輔導班也不再是學生鞏固學業、提升自己的唯一方式。

學生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手段如計算機、手機、遠程視頻等獲取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尤其是近年來慕課的大規模來襲,使得學生僅用一台電腦就能修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這些顛覆傳統教育觀念的學習方式更加提高了學生對自身知識增長、智力發展的自主性,但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構主義學生觀認為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知識經驗。

在信息化時代尤其如此,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在課下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已經獲取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以此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教學效率。

(2) 師生關係的變化

我國傳統的師生關係強調師道尊嚴,表現為學生對教師的絕對服從。

教師的角色被嚴格地限定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

這種教育雖然有助於培養學生尊師守紀的良好品格,並且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系統地獲取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精華,但學生完全被培養成為一台台的學習機器,其自主性、批判思維、創造精神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地重視和發展。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這種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社會對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的人才的需要。

再者,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的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優勝於教師,這也對教師「知識權威者」的形象產生衝擊。

因此在信息化時代下,一方面應當繼續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和諧師生關係,另一方面則要大力提倡「教學相長」的民主型師生關係。

正如《師說》中所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尤其是在當下知識爆炸的時代,教師更應明確自己的角色,以更加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一起交流思想、探索知識,通過與學生開放性的互動達到學生和自己各方面發展的完善。

(3) 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

自清末民初我國引進班級授課制以後,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在各級各類學校教學中就一直占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雖然它對於促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但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如:無法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無法落到實處,同時也不利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班級授課制自身的缺點也使得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選擇、教學手段的靈活性運用以及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實施受到限制。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以教師的單向傳授為主,尤其是受「應試」的驅動,「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屢見不鮮,由此造成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學組織形式也開始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教學活動不再局限於有形的教室中,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得到極大地擴展。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教師可以利用網際網路隨時對學生進行授課、指導、答疑和反饋,同時教師也能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開展個性化輔導。

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儘快適應這種虛擬空間內的教學方式,以更加先進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角色的應然

(1) 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教育信息化所帶來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要求教師從單純的教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便利,使學生能隨時隨地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和手段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尤其是建構主義理論主張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授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方法,而要善於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自主獲取學習資源的意識和習慣。

2.教授學生搜索網絡教學資源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檢索、識別、篩選、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3.指導學生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利弊,增強學生抵制網絡不良信息的自覺性。

(2) 學生成長的對話者

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師生交往溝通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和自由的空間,教師能以一個更加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對話。

通過一些網絡社交工具,教師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內心世界,並且,通過這種虛擬的交談方式,學生也更容易對老師敞開心扉,這對於學生健康人格及良好生活情趣的塑造都是十分有益的。

教育信息化所催生出的新型師生關係需要教師適當地放下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姿態,以一個朋友的角色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為此,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課上學習狀態,還可以在課下利用網際網路遠程教學為學生解答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疑難困惑。

2.引導學生合理正確地使用社交工具結交朋友、建立人際關係,鼓勵學生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相互之間的互動與分享。

3.在與學生的交流中避免過於依賴技術的支持從而出現情感分離的現象,產生虛擬與冷漠的情感效應。

4.通過隨時隨地與學生交流思想,不斷修正學生擁有的不恰當觀念及行為,在與學生的談話中融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 課堂教學的研究者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教學組織形式以由單一性向多樣化轉變。

教育信息化所帶來的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環境虛擬化以及管理自動化對班級授課制產生了衝擊,尤其是以教師單向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已不能滿足信息化時代對於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的需求。

這一系列的變革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時代的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的組織者、課程的建構者,更要成為課堂教學的研究者。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利用網際網路密切關注教育領域內的熱點問題,把握新形勢、新變化,學會分析研究各種理論的教育教學價值,並能將先進的教育理論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

2.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及解決的策略。

3.具有創新意識,敢於嘗試新教法和新的教學組織形式,並善於從教學反饋中總結經驗,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4.增強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意識。

(4) 終身學習者

網絡資訊時代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知識每時每刻都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地進行更新。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成長的對話者以及課堂教學的研究者,自始至終都要有機會定期更新和補充自身的知識、技巧和能力。

教師只有不斷地追求新知,才能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

資訊時代終身學習者的身份對教師提出了以下要求:1.學會使用網絡信息檢索工具獲取教學資源,並能將優異的信息資源整合到教育教學中。

2.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以創造出生動、活潑、真實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情境。

如:能夠熟練使用powerpoint、dreamweaver、photoshop等軟體呈現教學內容,能通過電子白板實現教學活動的高效化、生動化和個性化,能夠運用平板電腦組織學生討論回答問題並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反饋。

3.在通過培訓和自學提高信息素養的同時,也應當不斷完善和充實學科知識、教育基本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以及通識性知識。

3、 教師實現角色轉變的策略

(1) 轉變教育思想和理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轉變是教師應對教育信息化的挑戰所應該做的首要之事,只有在思想上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不斷探索出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教育活動中的方法。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所謂的「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

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之下,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更應該受到重視,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成為其自身學習的主人。

為此,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豐富多樣的問題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引導學生做到「學問思辨行」相結合。

其次,教師應該轉變「授人以魚」的思想傾向。

21世紀真正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如何學習的人。

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應真正做到「授人以漁」,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而且能根據自身的學習習慣、現有知識水平以及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策略,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再次,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評價觀。

在信息化時代,教師應逐漸轉變終結性評價方式,而採用過程性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評價要更加注重整體性、全面性、發展性。

(2) 通過教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信息素養

為了在信息化背景下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更好地付諸實踐,教師必須通過專業發展教育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教師所應具有的信息素養既包括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如:文字處理、網際網路基礎、文稿演示、網頁製作、課件製作等,也包括教師搜索、甄別、分析、處理、運用信息資源的能力。

在職前教育中,教師要修習教育技術等相關課程,掌握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職後的繼續教育中,教師應增強終身學習的意識,積極參加信息技術培訓,逐漸完善綜合能力。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不斷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通過親身實踐來增強信息意識的敏銳性,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熟練性。

(3) 樹立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識

信息技術是把雙刃劍,它在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難以預料的負面效應。

如:網絡上五光十色的圖片和視頻容易使學生分心,各種垃圾信息將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教師首先應當樹立起信息安全意識,做好引導學生在信息化的海洋里進行探索的指路人,增強學生的辨別和判斷能力,使學生在課下自學的過程中能合理選擇優質信息資源,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傳播的負面效應。

此外,教師自身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實施與評價的過程中也應善於甄別網絡課程資源,及時過濾掉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信息,做到科學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來改進教育教學活動。

最後,教師應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在引用其他教師的網絡課程資源時不應私自竊取,而應該標註來源,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總之,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教師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未來社會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師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

除了教師自身應不斷探索實現角色轉變的策略之外,增強信息化時代教學的有效性也需要來自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教師提供一個能在教學中廣泛滲透信息技術的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O2O

O2O是目前電子商務中最常見最流行的模式之一。其基本含義是指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的平台。其實質是本地生活的網際網路化。隨...

新媒體應用教育——改變傳統教育的單一模式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已經在很多學校廣泛應用,這對於轉變傳統教育思想觀念,促進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現代化;...

我國教育信息化研究熱點透析及啟示

本文通過對近年來國家社科基金在教育信息化立項課題的數量、關鍵詞、課題類別、研究主體及研究熱點關聯程度的數據描述,分析得出:教育信息化在全國教育科學研究整體中仍占少數,以網絡為核心的大學生和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