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聶跑法】步幅和步頻,永恆的話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小聶教練

步幅,是衡量一個單步技術的重要指標。

而步頻,是無數個單步動作的轉換頻率。

而連接這兩個動作元素的一個重要指標數據,那就是觸地時間。

步幅的大小,不用去刻意考慮,基於你個人的動作意識自然形成。

而步頻,在現代科學目前的研究體系當中,建議在長跑中儘量是保持在180-185步/分之間最為合理。

而觸地時間,在合理的動作中,當然是越短越好。

那麼,在有效合理的步頻概念中,在跑動中每一步的轉換,我們需要追求的是高質量的每一步。

也就是說,人體已經限定最佳的步頻區間,那麼追求步幅的最大化,就是我們提高跑步效率的最佳選擇。

當然,我們在現實中,存在一個流傳很久的小步快頻的技術概念。

這個所謂的快頻意識,導致了個別跑友在跑動中,刻意追求步頻數據甚至達到200+步/分。

我們可以想想,既然現代科學已經證明180步/分的步頻為人類在長跑過程中的最佳步頻,那麼超過190步/分的步頻,其實已經和人體本身的機能相違背。

也就是說,提倡所謂快頻、高頻跑法的人,根本上就是和人體科學做對抗的。

有一個很有趣和莫名其妙的現象,有某些平台或APP軟體,發布的文章會建議高頻、快頻的去跑步,但同時又提供180步/分的步頻節拍器,引導跑友練習180步/分的最佳步頻去跑步。

我就感覺挺搞笑和納悶,這樣不是自相矛盾嗎?

記住一個重點:在長跑運動中,180-185步/分的步頻是跑動中的最佳選擇。

而且,這個數據的運用,只適合比賽狀態下追求最佳效率而言。

換個角度來說,放鬆跑有放鬆跑的步頻,配速跑有配速跑的步頻,乳酸閾值跑有乳酸閾值跑的步頻,間歇跑有間歇跑的步頻。

我們不可能以放鬆跑或是乳酸閾值跑、間歇跑的配速去進行比賽,那麼這些項目的訓練步頻僅僅是服務於該項目,我們只需要在比賽狀態下的配速跑步頻運用到180-185步/分即可。

好了,回到步幅的概念上,既然步頻已經知道怎麼回事了,那麼追求最大步幅,提高速度,或是說提高跑動效率就是我們唯一的練習方向。

步幅的產生是自然而然的,利用腰腹部發力引導身體自然前行產生最佳的步幅。

下肢動作僅僅是為了配合身體重心的移動來調節轉換支撐的頻率(也就是步頻)。

在這個過程中,觸地時間的有效性就決定了步幅的優劣性。

絕對不能以主動跨步的方式追求步幅!這是飲鴆止渴的做法。

大腿的做功僅僅是在落地支撐的時候發揮作用,而不是為了創造跑動前進力,這點非常重要,因此步幅的產生和大腿做功關係不大。

當然,身體活動度是發揮個人最大步幅的關鍵,包括大腿前擺的角度,髖部活動度和小腿的提拉角度和幅度。

這些都是需要專項的練習才能達成。

至於步幅數據,儘量不要局限於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動作意識正確,動作到位了,任何步幅都是合理和自然的。

步幅沒大小的思維概念,基於個人的身體條件,自然產生就好了。

在步幅和步頻自然產生以後,需要結合跑動中的觸動時間去衡量動作的合理性和優劣性,這是提高跑動效率最有效的監控方式。

可以參考一個動作概念:步頻保持在180-185步/分這個區間,步幅在觸動時間越短的情況下越大越好。

也可以說,步頻不能偏離合理區間;過大的步幅,因為觸動時間過長是不合理的;觸地時間很短,但步幅過小也不合理。

好了,在跑動中體會具體的動作數據,從身體感受每一個動作意識給身體帶來的變化,這樣對理解每一個動作元素,提高跑動效率意義重大。

【歡迎關注「穀子李0411」,微信搜索「小聶跑法」微信公眾號,關注馬拉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聶跑法】提高自然步幅比高步頻更有意義

文/小聶教練我多次表示我是非常認同小步快頻的技術意識的,在跑動中,每次的落地拉起,我都按這樣的動作意識來做。但我也多次強調,我們應該遵循的是一種動作意識,而不是所謂的數字。小步的定義和快頻的定義...

【小聶跑法】跑動中大腿做功該如何取捨

文/小聶教練通常,以小腿提拉摺疊技術跑步,大腿做功擺動是自然而然的動作,不需要刻意去考慮。雖然在小腿主動摺疊的過程中,大腿後側肌群會做功發力,但我們依然強調在意識中儘量保持放鬆狀態,不用刻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