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應該可教、可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要弄清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可以先從這四個素養的界定入手。

首先是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及情感態度的能力。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有幾個關鍵詞:首先,語言的使用一定是在社會情境中發生的,它不可能脫離情境。

語言在社會情境中的主要使用途徑其實就是通過聽、說、讀、寫四種方式,因此,這幾項語言技能也是關鍵。

在這裡面大家可能發現增加了一個「看」的技能,「看」在英文里是viewing。

這也是首次在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聽、說、讀、看、寫這五種技能。

為什麼要增加「看」的技能?當今社會中意義與信息的傳遞已經呈現出一種多模態趨勢,很多信息可以來源於「看」。

信息可以通過一個圖表,可以通過一幅漫畫,也可以通過視頻或歌詞等傳遞,也就是不一定是全篇的文字形式。

所以「看」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交流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有必要補充到語言技能當中。

那麼,我們在社會情境中,通過聽、說、讀、看、寫的方式,希望達到什麼目的?是要達到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情感態度,傳遞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的目的。

所以語言能力並不是僅僅要學習知識,或者發展某一方面的技能,其落腳點是為了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還有傳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這就是我們對語言能力的理解。

根據我們對以上語言能力素養要素的理解,語言能力的培養與評價都應該離不開聽、說、讀、看、寫這些途徑,離不開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的目的。

孤立地脫離語境而學習詞彙或語法,不是在培養真正的語言能力素養:學習詞彙和語法知識是發展語言能力素養的途徑,而不是最終的目的。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第二個要素是文化意識。

長期以來,人們對文化意識內涵的理解普遍局限於對中外文化異同的分析。

提到文化意識,人們更多地想到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差異。

我們往往忽略了文化知識中內涵中的價值取向問題,以及如何基於文化知識、文化比較和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汲取文化精華,涵養內在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構建文化意識。

也就是說,文化意識應該指向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內容。

在本次課程標準修訂中提出的文化意識素養要素主要指中外優秀文化,既包括人文知識,也包括科學知識。

文化意識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也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現出的跨文化認識、態度和行為取向。

非常重要的是,對於外語或者對於英語學科而言,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切入點是中外優秀文化,強調對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強調在全球化背景下培養能夠進行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溝通的人。

學生所表現出的文化意識,即基於文化知識建構的文化意識,是通過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對文化知識內涵的理解,對文化異同之間的比較而形成的。

學生在汲取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跨文化認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人文修養。

這種修養將指導他們獲得正確的行為取向。

也就是說,文化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從感知到意識,從意識到修養,從修養到行為的內化、提升和養成的過程。

過去教育當中比較欠缺的是說教的多,學生獲得的少,或者說幫助學生內化的少。

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始終停留在外部知識層面,並未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態度和修養,也就無法影響學生的行為,導致知行不合一。

對於很多道理,學生也是知道的,但是知道並不等於學生形成了個人的認識和修養,也很難影響他們的行為取向。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在目前教育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貼標籤」的問題。

我們希望通過重新界定文化意識素養,讓語言教育能夠基於學科的內容,加深對文化內涵的挖掘、比較、批判、評價、鑑別,從而汲取精華。

在這個基礎之上,使語言教育和學習能夠內化於心、外化於形,使知行統一起來。

第三個素養要素是思維品質。

首先是對思維品質的簡單定義,它指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徵。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強調三個方面,即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

在過去的語言學科教育當中,我們欠缺對思維品質的關注。

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然後在邏輯思維的基礎上,能夠讓學生有理有據地進行意義和意圖方面的表達。

所謂的批判性,並不是去一味地批評,或者說是直接提出反面的意見。

所謂的批判就是強調理性思考,包括我們所說的reasoning要善於提出疑問,而不應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接受所有的信息。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善於提出問題,善於通過搜集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和判斷,或者評價他人的觀點是否合理、可信。

學生只有具備了邏輯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才能真正在語言運用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創新,這三種思維特徵的強弱就反映了一個人思維品質的高低。

第四個素養要素是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

那麼學習能力的提升關鍵在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兩個方面。

過去在我們的教育中,學生可能也會運用一些策略,但是往往不能很好地進行調適。

調適即指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習的需要,調整和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時間等。

運用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習的效率,所以學習能力是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第四個要素。

為什麼要選取這四個核心素養的要素?它們的價值分別是什麼?

首先,英語語言能力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是學生髮展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依託。

英語教育就是在英語語言的學習和運用中,來發展學生的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同時,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擴展文化視野,豐富思維方式。

因為通過學習英語,學生可以從漢語的思維方式中走出來,去接觸、體會和發現不同的思維方式。

通過接觸更多的文化知識,理解它們的文化內涵,以及文化背後的社會背景。

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步拓寬文化視野,發展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所以,語言能力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具有獨特的價值。

文化意識的價值體現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

文化意識的形成有助於學生樹立世界的眼光、增強國家的認同感和家國情懷。

特別是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具有一定的社會擔當,作為個人和公民去承擔責任,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化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思維品質主要體現了學生的心智發展特徵以及心智發展的水平,其發展有助於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去十幾年實施的國家第八次課程改革中,英語課程標準就提出了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沒有一個落腳點。

這次高中課標修訂提出了思維品質目標。

我們需要思考:思維品質如何能夠融入英語學科?我們如何能夠基於英語學科內容和學科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從跨文化的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只有通過語言、思維與文化相結合的活動才能使學生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促進學生開展深度學習。

沒有思維參與的課程,應該說都是表層的或是表面的學習,這種表面的學習也正是我們現在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所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教學上的模式化和形式化以及淺層次學習等,都是課程改革中比較突出的問題。

第四是學習能力要素的價值。

學習能力是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必要條件。

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學生學會拓寬學習渠道和提升學習效率的保障。

以上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選取這四個要素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應該是可教、可學的,而不應該是抽象的概念。

由此,我們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每一個要素都進行了學生表現的描述。

《21世紀英語教育》綜合整理。

內容及圖片來源:梅德明、王薔主編《改什麼?如何教?怎樣考?高中英語新課標解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和方法

黃州區禹王占崗聯合小學 許謐 隨著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頒布,各個學科都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英語學科亦是如此。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啟...

自然語文課堂聚焦核心素養

自然語文課堂聚焦核心素養安徽省阜陽市鐵路學校 特級教師 武宏鈞 長期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觀念和原則的泛化,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把自己與基礎教育的關係更多看作需與供的關係,更多要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