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優秀同齡人的差距,這3個方法就能彌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我是 Taka~

我自己新開了一個號「重構自己」,如果你想成為溝通和知識管理達人、掌握學習和職場進階的必殺技、讓自己成長速度遠超同齡人,那就去關注重構自己吧,沒錯的。

同時在「重構自己」上會用新的形式為大家提供與進化論不一樣的內容,比如大家心心念念很久的系列音頻課程

對啦,大家在大學生活、職業規劃、升職加薪、情商提高等個人成長發展方面的問題或疑惑也歡迎來給我留言提問哦~

總說「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但更痛苦的是,好不容易讀一本書,還看完就忘,開始對自己的智商和能力產生嚴重懷疑,深感挫敗,就更加不想看書了。

因為通常我們讀書的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隨手拿起一本放在書櫃里買了很久都快落灰的書,然後從頭開始認真閱讀,偶爾拿筆劃個線做下筆記。

關上書,第二天腦子裡都忘的差不多了,等到1個月後,再拿起來翻,又像是一本閃亮亮的新書......

我們總會有個錯覺,把「看懂」當做「記住」,和「學會」了。

實際上,記憶的整個過程,是從看到信息(感知記憶)——理解加工(工作記憶)——內化(長期記憶)

圖片來源:psychologyunlocked.com

而我們通常的「看書」,只是停留在第一個階段,自然就容易看過就忘了。

所以今天,Taka 會從「輸入-加工-輸出」三個環節來看看,怎樣能夠更加高效的學習,把讀過的書牢記於心,成為自己的經驗和智慧。

注意:今天我們說的讀書專指讀非虛構作品,文學藝術類的讀物暫時不在這個範圍。

有效輸入

技巧1:帶著興趣出發

覺得「大家都在讀,所以我也要讀」,覺得「這本書是經典,所以我也要讀」,往往會帶著這種心理去看書,基本上都是看不進去的,還會產生反感和厭倦的情緒。

更好的方式是:從自己的好奇心出發,從感興趣的地方入手

跟隨自己的內在動機,主動去選擇想看的書。

從最想要解決的問題開始,帶著目標去閱讀,也能夠加倍激發你的興趣

如果最近你覺得壓力太大,充滿了焦慮,那麼這時候你去尋找「情緒管理」,「緩解焦慮」方面的內容會能更容易理解並且運用起來。

那如果對於一些因為學業、考試不得不去看的書,就是很枯燥怎麼辦?

1.把興趣從書本轉換到作者身上

探索作者的背景,經歷,周邊,甚至是有趣的故事軼事更好。

如果你了解了某個大牛發現這個理論背後的故事,經歷,再面對那些複雜的概念就不會那麼畏難。

Taka 之前的老師說過,學經濟學得最好的人,一定是和曼昆「成為朋友」的人,學管理學得最好的人,一定是和德魯克,馬奇這些管理大師「特別熟悉」的人

像 Taka 高中大學都讀的文科專業,對物理的了解大概就停留在初高中的水平,但是看完了《上帝擲骰子嗎》,發現牛頓,波爾,愛因斯坦這些掛在教科書里供瞻仰的人,都走下了神壇,變得活生生的有血有肉了。

類似的書還有《別鬧了,費曼先生》,《學會解題》,幾乎改變了我對物理,對數學的枯燥認識,這也是這幾年我喜歡看人物傳記的原因。

2.充分利用視頻和圖像

在看書看得煩躁的時候,去看看 TED,YOUTUBE 或者專業老師講解的視頻,或者搜一搜 GOOGLE 上的一些概念圖,你能體會到什麼是一圖勝千言。

比如我再怎麼分析「拖延症」都覺得不夠生動,但是一看完搞笑科普博主 Tim Urban 的 《Why Procrastinators Procrastinate 》演講,想忘都忘不了了。

圖片來源:Waitbutwhy.com

技巧2:主題閱讀

有了一個明確的興趣或者問題之後,我們應該如何選書呢?

在選書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有一些實用的小技巧:比如參考專業大牛的推薦,查看豆瓣、亞馬遜的評分,查看書籍出版年份、印製的次數,選出經過時間檢驗的書籍。

這些方法當然沒有錯,不過 Taka 更建議的是「主題閱讀」

在噹噹、亞馬遜上,搜索相應的關鍵詞,先一批都買回來,一般對於小一點的領域或者範圍,十幾本,二十幾本也就夠了。


買回來之後呢,先看目錄,對照著很多本一起比較,能看到反覆出現的一些概念,理論,關鍵詞,方法,就說明是這個領域最重要的一些內容,需要重點去理解。

因為大腦善於識別模式,很容易在不同的書中發現他們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從中建立、生髮出自己的理解和知識體系。

還有個好處就是,這樣通過買一堆書,集中進行主題閱讀的方法,能夠讓你不依賴任何人的標準,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每個人已經掌握的知識,認知水平都不一樣,可能我覺得非常有用的書籍,你早已經看過了,可能我覺得不值得推薦的內容,但是其中某一點對你很有啟發。

所以所有別人的書單,可以給你啟發,給你參考,但都不建議完全模仿或者依賴,包括 Taka 推薦的也是這樣。

深度加工

首先要明確一個誤區:

讀書≠獲得知識

因為書就是一個載體,它本質上承載的都是「信息」,相對成系統一些的信息。

但要把龐雜的「信息」變成自己的「知識」,就需要在理解和加工的過程中付出額外的努力。

圖片來源:i-SCOOP.com

《如何高效學習》里提到:

良好的知識結構就像是繪製一份優秀的城市地圖,目標就是在各種知識之間建立儘可能多的聯繫,在每學習一個新的概念的時候,都會自動地和其他知識產生聯繫

圖片來源:SlideShare.com

所以 Taka 在讀書的時候,一般會讀兩遍,第一遍就是快速瀏覽,大致了解下主要內容。

然後第二遍的時候,把重點的概念,結論或者引起思考的地方標註下來。

甚至會有意識地讓自己慢下來,進行深入理解和聯想

比如在學習到一個新的公式或者概念,那麼你需要問自己:

  • 基本的表面意思是什麼,每個術語或者定義真實的含義是什麼?

  • 這是真的嗎,怎麼推斷出來的,背後有哪些原理?

  • 還有哪些類似的結論或者概念?

  • 生活中哪些情況能夠驗證這個結論,有沒有特例情況?

  • 還有什麼地方能夠應用?

  • ......

之前飼主給我們閉關培訓的時候,就會經常做這個練習,拿著一張街拍圖或者一個概念,然後開始頭腦風暴,你看到了什麼,能聯想到什麼,還有什麼,還有什麼,還有什麼......

不斷讓新的知識和過去自己腦子裡已經有的知識聯繫在一起,拓展,聯想,產生新的靈感

Taka 的很多文章想法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

持續輸出

同時還要明白第二個誤區:

獲得知識≠產生價值和智慧

Taka 一直覺得在讀書的過程中,追求或者炫耀著自己讀完了多少本書基本上沒有意義,也一直不太喜歡追求讀書的速度。

不如把問題改成,你寫了多少篇筆記,寫了多少文章,用輸出衡量你產生的價值

技巧1:卡片筆記

在輸出想法,筆記,文章的時候,Taka 嘗試過很多種方法,最後發現「卡片筆記法」是最容易上手,更高效的方法。

通過卡片進行拆解,做到把書讀薄。

1.卡片寫什麼?

幾乎所有事情都可以在卡片上進行記錄,例如:

  • 人物情況(作者,或者書中提到的人物,他的經歷,背景,故事);

  • 重要的概念或者原理;

  • 實操方法;

  • 有說服力的舉例;

  • 對你有啟發的句子......

按照一事一卡的原則,記錄好書目來源和時間就可以了。

習慣用電子設備的,可以用「印象筆記」或者「有道雲筆記」,都有卡片模式的設置。

習慣用手寫的,可以去淘寶搜索關鍵詞「index card」,或者按照自己的習慣去 DIY 卡片。

圖片來源:Pinterest

2.什麼時候寫卡片?

看完書之後不要馬上寫筆記,這看起來是和我們的習慣很不一樣的事情。

因為最近的實驗發現:記憶的存儲與提取是負相關

當你一邊看書一邊寫卡片當然很輕鬆,但是等你需要從大腦里提取的時候就會困難。

相反,如果你能夠過幾個小時再寫,能促使自己去使勁回想,提取信息,鞏固記憶

剛開始練習會有些困難,也會挫敗,但是熟練之後你會發現自己記得越來越牢了。

3.卡片寫完之後呢?

卡片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新組合,將知識點和知識點翻來覆去進行排列和組合

當你積累了足夠多的卡片之後,會發現看起來沒有關係的卡片之間,產生了新的「聯繫」和「意外」。

在卡片基礎上寫讀書筆記也會更加容易。

技巧2:教是最好的學

教是最好的學,當你能夠把一個道理給別人講清楚的時候,標誌著你已經徹底理解了

比如你看完了《拖延心理學》,那你能不能告訴你的朋友,她應該怎樣治療拖延症?

這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費曼技巧」,戳這裡複習下《費曼技巧:學習新事物的最佳方法》。

對於需要備考的同學,運用費曼技巧,能幫你在最短時間裡深入理解知識點,而且影響深刻,難以忘記。

圖片來源:Pinterest

技巧3:實踐應用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Taka 來衡量自己讀書效果的標準主要有兩個:

  • 是否突破了過去的認知,了解到了什麼新的概念和證據,推翻了什麼錯誤的常識。


  • 是否能在生活中應用起來

    (其實突破認知的下一步也是要落腳到實踐中)

比如在《自控力2:和壓力做朋友》這本書中,提到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認為壓力是有害這個觀念比壓力本身更加有害」(聽起來是不是像個繞口令......)。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壓力的看法和思維方式,當再次面對壓力的時候,我就不會只是沉浸在負面情緒中,能夠有意識地採取一些方法來改變。

只有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和糾錯,產生價值的知識才會內化成為你自己的經驗和智慧。

也就不擔心自己會「忘」了。

最後,Taka 再小小總結一下,高效學習和消化一本書的步驟:

  • 帶著興趣或者問題出發;

  • 進行主題閱讀;

  • 快讀+慢想(聯想,拓展);

  • 寫卡片;

  • 教給別人(說,或者寫);

  • 行動實踐

希望大家都能成為學霸,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就在文末給 Taka 點個👍吧~

參考書籍

1. 梅棹忠夫,《智識的生產技術》,商務印刷出版社

2. 斯科特•揚,《如何高效學習》,機械工業出版社

3. 原尻淳一,《高效能閱讀》,後浪 | 江西人民出版社

別忘了,大家在大學生活、職業規劃、升職加薪、情商提高等個人成長發展方面的問題或疑惑,也歡迎來「重構自己」給我留言提問哦。

最近我分享了一篇《怎樣聊天,會讓人覺得「你懂我」》,點擊下面的小窗口進入「重構自己」回復「3」就能看到了~

快來找 Taka 重構自己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費曼技巧:最強的學習方法

編者按:優秀的人會有獨特的學習方法,費曼技巧的靈感源於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運用費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鐘就能深入理解知識點,而且記憶深刻,難以遺忘。...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高效學習方法?

2017年已經過去六分之一啦,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年初你定的計劃(立的flag)都完成了多少?練口語?考雅思?過四六級?還是學一門日語、韓語、法語等二外?有拖延症不要緊,目標定的太高也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