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就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習就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知識管理 方法 工具 未完成


借圖講事兒,單科的部分知識體系可以理解為一棵樹,個人的整個知識體系可以理解為一片森林。

這個話題有點大,所以先整理這些,以後看到更好的再分享

  • 學習就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 蕭秋水:「知識最後的歸宿應是人腦而不是電腦」

    • 貓不群:工具重要?還是方法重要?

    • 馬寧:收集是由少變多,總結是由多變少

    • 建立方法體系

    • 知識分類

    • 構建知識體系的六個步驟

    • 關於費曼技巧【摘抄】

    • 整體性學習技術的實際運用──費曼技巧

    • 費曼技巧的具體措施

    • 費曼技巧的操作流程

    • 你該如何使用這種技術?

    • 寫作不需要天才,但需要找對方法 - 簡書

    • 不懂構建知識體系,你遲早被信息洪水淹死

    • 有哪些個人知識管理工具值得推薦?你是如何運用的? - 知乎

寫作不需要天才,但需要找對方法 - 簡書

http://www.jianshu.com/p/e42b7af0e438

裡面總結的兩種主要的學習方法:第一,是費曼方法,又稱費曼技巧。

(更適合學習系統知識,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就是掌握了。

【蟈蟈嘟囔】我開公眾號,目的之一就是從閱讀收藏文章的「松鼠學習模式」,轉變到重新組織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出去的「布道模式」。

)第二,切片學習法。

(適合學習零散、碎片化的知識,是個分類總結歸納的過程。

關於費曼技巧【摘抄】

摘抄自:[加]斯科特·楊 的《如何高效學習》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是一位外國學霸學習方法的總結。

中文版的翻譯也很流暢、易懂。

如何高效學習 (豆瓣書評)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83654/

整體性學習技術的實際運用──費曼技巧

運用費曼技巧,你能達到過目不忘。

<圖>理察D. 費曼(Richard D Feynman),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

費曼挑戰任何一位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的教授,即不管這些教授告訴費曼多麼複雜難懂的數學知識,只要他們使用簡單的術語(不得使用費曼覺得生僻複雜的單詞或術語)去描述,費曼就一定會得出同樣的結果。

這則故事常常拿來證明費曼是個偉大的天才。

不過,現實中,這個技巧人人都能掌握,接下來,我就告訴大家具體如何去做。

費曼技巧的具體措施

(1)理解那些你沒有真正掌握的知識點。

(2)記住那些你能理解,卻可能在考試中遺忘的知識點。

(3)作為一個考前學習的高效率方法。

很多學生花了不少時間在圖書館度過,學習效果卻平平,運用費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鐘就能深入理解知識點,而且記憶深刻,難以遺忘。

費曼技巧的操作流程

下面我來演示費曼技巧的操作流程,你可以用它大幅度地提高各門學科的成績。

第一步:選擇要學習的概念首先選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張空白紙,在最上方寫下概念的名稱。

【主題】

第二步:設想你是老師,正在試圖教會一名新生這個知識點【你來講】

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費盡口舌讓一名毫無這方面知識的學生聽懂,並把你的解釋記錄下來。

這一步至關重要,因為在自我解釋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識過程中,你會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當你感到疑惑時,返回去吧【講不明白,就是你自己還沒弄明白】

每當你碰到難題感到疑惑時,別急著往下走,學習不是單行道,回過頭來,重新閱讀參考材料、聽講座或找老師解答,直到你覺得搞懂了為止,然後把解釋記到紙上。

第四步:簡單化和比喻【不苛求嚴謹,只求簡化、形象、有關聯(你已經掌握的內容)】

如果你的解釋很囉唆或者艱澀,儘量用簡單直白的語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

例如:在學習力矩時,用簡單的話解釋力矩,而不是照抄書上的定義。

比如,首先用俗語「扭曲」來說清楚力矩是什麼意思。

其次,給力矩找個恰當的比喻,我把力矩向量比喻為一個開瓶器的運動,向右旋轉是擰緊,向左旋轉為鬆動。

下面的網址中有一些運用費曼技巧的例子,是我在學習物理過程中的實際例子。

http://www.scotthyoung.com/mit/8014notes.pdf

你可以使用此技術學習數學或其他理科學科,仔細按照上述步驟執行,並嘗試解釋給自己聽。

你也可以在文科學科中使用這種技術,以幫助理解各種重要的觀點,也可以把很多事實放在裡面,這樣你就可以在聯繫中理解它們。

你該如何使用這種技術?

如果你想理解一個觀點,你可以通過這種技術仔細地查明到底是什麼地方你不明白,然後你可以去翻閱教材、筆記或詢問老師,弄清楚到底你遺漏了哪些關鍵知識。

如果你想為了通過考試而記住一個觀點,你可以把重點放在尋找一個好的比喻或者簡化詞句上,不必追求徹底的理解。

【不求甚解,將知識內化為一個色香味俱佳的「蘋果」,牢牢掛到知識體系這顆樹上的果子。

最後,如果你學習是為了通過考試,運用費曼技巧複習時,要把學習材料拋在腦後。

費曼技巧對於自我測試、考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是一個真正的好方法。

因為如果你不翻閱教科書就能用自己的話把觀點解釋清楚,那麼就意味著你真正理解了該觀點。

立即使用這門技術吧,現在就拿出一張空白紙,選一個你正在學習的觀點試試費曼技巧。

這個過程只需花上20分鐘,但是如果你養成習慣,這的確能幫助你學得更好。

不懂構建知識體系,你遲早被信息洪水淹死

來源【一點資訊】www.yidianzixun.com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FbZ61t7&up=121

標題:不懂構建知識體系,你遲早被信息洪水淹死

【蟈蟈摘要】我們確實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所學、已學、未學、可學都是海量的,怎麼辦?應有此問。

建立方法體系

所以科學的方法體系建立很重要。

所謂科學就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最基本的兩種科學方法就是歸納和演繹,在我看來也是加法和減法,歸納就是做減法,只留其要;演繹就是做加法,窮盡其能。

作者還引入了一個元認知的概念,易仁永澄講,「元認知」就是關於認知的認知,「元規範」就是關於規範的規範。

(希望我沒有理解錯)

知識分類

本文作者認為,知識廣義上來講可以分為五類:數據、信息、知識、才能和智慧。

數據經過整理變成信息,信息能解決某個問題就是知識,知識通過反覆實踐形成才能,才能融會貫通就是智慧。

才能和智慧就屬於元認知的範疇。

(前面這句話挺重要)從知識到知識體系的構建就是元認知的構建。

努力奮鬥、投入學習的意義就是在增強人的可控能力。

(掌控、Hold住)

穩定可控的平均水平就代表你的水平。

構建知識體系的六個步驟

構建知識體系的六個步驟:目標(方向)、獲取(攝入)、提煉(簡化、內化)、輸出(應用)、聚合(創造)、擴充(突破)。

(括號裡面,是我看到標題沒有看到正文的理解。

這就在同一問題考察自己的認知,並積極的與作者的思想進行假想交流。

這是速讀時的重要方法,讀標題、題目,積極參與)

關於這部分的具體內容,你們還是要自己閱讀,能理解掌握多少就是多少。

總體來說,這是一篇質量很高的文章,值得收藏、參照實踐、反覆研讀。

有哪些個人知識管理工具值得推薦?你是如何運用的?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5712

【蟈蟈摘要】此篇文章,有的回答和部分工具比較落伍了,但仍有很多內容值得借鑑。

蕭秋水:「知識最後的歸宿應是人腦而不是電腦」

但也許,更確切的說法是:知識存放於電腦,智慧存放於人腦。

這裡面需要有一個「化」的過程,即把知識提升為智慧。

腦子是用來做重要的事情的,所以我不會用來記電話號碼。

OurDearAmy分三塊列出自己所用的工具:1.知識的獲取。

2.知識的記錄。

3.知識的整理和內化。

李翔敏:知識搜集、知識記錄和整理、知識存儲。

同意周中石的觀點:知識最後的歸宿應是人腦而不是電腦。

所以還應該定期消化,免得知識存了很多自己卻仍然一無所知。

鄧皆斌:1. 知識收集 2. 知識整理 3. 其他

貓不群:工具重要?還是方法重要?

個人知識管理的五個核心環節: 學習 保存 共享 使用 創新

高手入門的知識管理:

個人知識管理的流程:1.數據採集(筆記,軟體,思維導圖)2.知識提煉(學以致用,用以致學)3.加深理解(將自己思考的總結寫出來,發布到Blog;或是直接Wiki存檔) Wiki 存檔(最後利用Wiki將這些總結存檔,將知識結構化,形成自己的思維地圖)

資料管理——針式個人知識管理軟體

思維導圖——Xmind,Freemind

筆記軟體——CintaNotes

Wiki—— Vim,Vimwiki

關於神器Weavi。

Weavi是一個非線性文本創作、管理與分享平台。

給人的感覺像是另一個維基百科,但是又有明顯不同。

這種差異化源自對碎片化信息的理解與收集過程不同。

【蟈蟈嘟囔】這個平台確實不一樣,多線程、參考、編輯、管理都在那兒,還沒弄太懂。

馬寧:收集是由少變多,總結是由多變少

馬寧:我個人覺得不論用什麼工具,都要自己多總結、多寫。

收集是一個由少變多的過程,總結是由多變少的過程。

簡要說明了 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和PIM(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的區別。

PIM只注重信息的收集、整理,而PKM則是個人收集,驗證,存儲,搜索,提取,分享知識的總過程。

很多人使用知識管理軟體很長時間,卻只是停留在PIM的階段。

知識管理軟體就像是一個收納箱一樣,收納了他們收集的所有信息。

而這些信息並沒有像化學藥劑一樣產生連鎖反應,所以其對收集者帶來的幫助也不是特別明顯了,要知道知識如果不加以提取,他永遠是別人的知識。

【蟈蟈囉嗦】其實就是知識的重新組織和內化的過程。

沙牛:2. 獲取知識的途徑 網絡 書本 其他地方 3. 網絡上的知識(占比過半),使用Wiz(為知筆記)進行管理的。

4. 書本上的知識用另一套管理方法。

看書的時候,直接在書上做好筆記。

寫不下,用便利貼。

有自己定義的標記符號體系:三角形表示重要,字母I表示某個詞語的定義,字母T表示提示,嘆號表示提醒,問號表示問題等。

還有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給書的目錄做筆記。

【蟈蟈囉嗦】(提綱挈領、標明難易輕重。

)然後,按天為單位,將學習到的知識點記錄到Wiz里,加上一個todo標籤,一周後去整理、規範化,達到鞏固的目的。

如果忘記了,再看看書上的筆記吧。

5. 來自其他地方的知識。

善用手機,簡明扼要的記(【蟈蟈囉嗦】其實現在的有道筆記語音速記功能不錯了,可以試一下)。

善用手機的拍照和錄音功能。

當天記錄的東西,當天清理。

6. 知識碎片的保存用Evernote(國內版叫印象筆記)。

【蟈蟈囉嗦】印象筆記(Eevrnote)、為知筆記(Wiz)、有道筆記我都用過,印象筆記簡單明快,為知筆記有點極客風,功能很多,有多級目錄,有道筆記的語音速記很實用(http://newping.cn/9582),三款都可以手機電腦多平台雲同步使用。

這是我「松鼠學習模式」(收集控)的利器,回頭再擬一個「雲筆記」的專題,跟大家聊。

我是彩虹蟈蟈——「小身板兒、大嗓門兒」——和大家一起聚焦「工具」和「方法」,並利用這些更好地解決問題。

原文連結:https://www.zybuluo.com/RainbowGG/note/647303

可以轉載,標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高效學習方法?

2017年已經過去六分之一啦,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年初你定的計劃(立的flag)都完成了多少?練口語?考雅思?過四六級?還是學一門日語、韓語、法語等二外?有拖延症不要緊,目標定的太高也不是最重要的。...

提高CPA學習備考效率的四大方法!

學習-複習-刷題-再學習-再複習-再刷題……部分考生周而復始不懈努力的備考CPA,然而最終成效並不顯著,卻總也找不到原因。浦江財經覺得最有可能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今天就來分享4個科學的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