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每年投3億開展科創教育活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S、T、E、M,四個字母分別代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教育理念被視為未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學生在多學科領域跨界發展和提高,培育綜合素養,從而提升其全球競爭力。

6月30日—7月2日,第二屆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在深圳福田舉行。

來自國家、省、市教育部門領導、大中小學校長、國內外STEM教育專家及企業代表匯聚一堂,通過主旨發言、圓桌論壇、工作坊、創意集市等多種形式,分享STEM教育成果,探討STEM教育未來之路。

多管齊下 培養跨學科創新人才

STEM作為一種跨學科綜合教育形態,對培養大批高科技創新人才、提升國家未來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在英美等已開發國家,STEM教育不僅是具體的教育行動計劃,更是被納入國家人才培養和創新發展的重大戰略之中。

近年來,我國STEM教育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在很多地區、學校和機構,STEM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已經起步,呈逐漸繁榮趨勢,但實踐層面依然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

未來中國STEM教育的推進,有賴於系統的頂層設計,有待於跨部門的協作和全社會的合作,以及科學有效的研究引領和廣泛深入的實踐探索。

深圳是一座具有創新基因的城市,深圳的發展就是以改革創新來驅動的,而創新驅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驅動。

所以這些年來,深圳在創新教育方面,也在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立表示,深圳從2014年開始就由過去注重看分數,轉變為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深圳將致力於提升市中小學生的八大素養。

此後,深圳啟動了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式,設立了「創客教育」。

趙立介紹說,這些年,深圳STEM已經形成政府引導、學校推動、企業參與、研究機構尤其是高等院校支持的模式。

在政府的推動方面,深圳通過構建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和科技創新委、科協等機構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創新教育的發展。

深圳在財政支持力度上也比較大,市級財政每年在科技創新教育上用於支持學生活動的經費大概在3億元以上,「我們會支持有特點的學校,建立創新實踐室,每個創新實踐室費用大概是50萬元,到現在已經支持創建超300個。

我們也資助科技類的學生社團,每年支持3000個,每個社團有15萬元資金。

同時,各個階段的學生還可以開展小課題,小學課題每個資助1.5萬元,中學課題每個資助2萬元,此外優秀的創客課程,也能得到不同標準的資助。

」趙立認為,通過政府引導和資助,極大促進了STEM教育的發展。

福田區區長高聖元提到,深圳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STEM作為跨學科綜合教育形態,對落實中央和各級政府創新教育戰略,培養教育人才提升國家未來競爭力有重大意義。

去年2月份,中國教科院與深圳市福田區政府合作共建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而針對STEM教育的研究及實踐探索,也是雙方合作的重點之一。

福田區教科院副院長楊春生介紹,福田區自2000年以來,連續18年堅持開展每年一屆的全區青少年科技節,福田區還在全市率先提出開展科技創新「五個一」工程:每所學校開發一門STEM課程、建設一個STEM實驗室、聘任一位STEM導師、每年組織一次STEM展示活動和要求每一位學生每年完成一個STEM研究項目。

2017年8月18日,福田區將「福田區景秀中學」更名為「福田區科技中學」,這是全省第一家「科技中學」。

轉變理念 從STEM到STEAM再到STREAM

廢棄糖盒當燈座、廢棄水管當燈架、皺紋紙和鋼絲做燈罩?深圳市荔園小學學生研製出一款「防近視糾坐姿節能閱讀燈」,不但實現「廢品再利用」,而且得到孵化企業的認可,目前經過升級改善的產品已進入市場。

從2014年起,該學校將創客、STEM等教育理念作為學校科技教育新的思路,先後引入了柴火創客空間、航空科普創客空間等先進的教學設備,開設了創客普及課程、Scratch編程課等,全面提升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並組織持續的創客活動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演講能力。

在福田區內,中小學踴躍與高校、企業、社會組織聯合打造創客空間、實驗室,構建校本科創課程和評價標準,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

近年來,福田小創客在國內外賽場上頻頻獲獎,全區中小學生成功申請發明專利高達1000多件。

在深圳市鹽田高級中學,學校將場地劃分為九個功能區域,成功構建了3D創意坊、製造創意坊、機器人實驗室、程序設計實驗室等15個創客實驗室,累計培養了780名學生。

該校校長羅誠介紹,學校開展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創客教育課程,這些課程最大的特點是打破了傳統以知識構建為主的課程束縛,採用了項目式學習方法,以項目的設計開發、問題提出和解決框架進行課程設計,注重動手、注重實踐、注重過程,強調做、學、創三者合一。

在討論STEM教育時,很多人認為應該打通學段,尤其應該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貫通上做得更好。

在銜接和貫通的時候,學生們學習打通的到底是什麼?需要銜接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認為,STEM是一種重實踐的超學科教育,需要聯動,小學、中學、大學密切合作,從意識、思維、方法、手段等多個方面形成STEM教育體系。

從娃娃抓起,在興趣、平台、目標及文化等方面培養理工科技素養。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社會的教育。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看來,STEM教育理念的發展,要從STEM到STEAM再到STREAM,跨界學科中要再加上藝術(Art)和寫作(Writing),這代表理念的變化,從最開始的STEM教育,到人文、社科、藝術類通識課程的增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藝術結合。

因地制宜 需要一個中國版的STEM教育

眾所周知,「STEM」概念產生於歐美,在教育理念和考核方式有很大不同的我國,如何將這一理念發展吸收,以更適應中國的教育實際?

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楊國強認為,很多國人從小學習就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國教育其實一直更多的就是在科學和技術上,當然STEM這個概念提出來以後,大家更多地強調科學、技術、工程的融合教育模式。

但對於中國學生,我們應該還有另外一個STEM教育,就是S體育、T交流、E表達、M積極主動性,我們的學生這些年在這些方面其實是不夠的。

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看來,STEM教育不可能替代單科教學,要處理好單學科的學習和STEM學習之間的關係。

「知識是一張網,經緯都需要,光有經不行,光有緯也不行。

」王殿軍認為,STEM課程到底是什麼?就是中小學的一個學校校本的選修課,永遠不要指望喧賓奪主。

STEM教育不講究知識的完整性、體系性,而是基於解決問題過程的嚴謹性和完整性。

它是依託知識,但是「不優於知識」。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殷長春指出,STEM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信息技術能力等未來社會必備的技能。

雖然我國STEM教育取得顯著進展,但總體而言還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如缺少國家戰略高度的頂層設計、缺少社會聯動機制、缺少貫通不同學段的整體設計,缺少標準與評估機制,缺少教師專業發展指南與相應的教師培訓,缺少國家級的示範項目等等。

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提出了福田STEM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

包括著力打造STEM教育的師資隊伍、打造一體化STEM創新生態系統和努力開發STEM教育跨學科、跨學段的連貫課程的系統。

他認為,STEM教育的精髓就是盡最大可能讓學生走向真實世界,來感受和體驗學習的全新過程。

「優秀的教學不是去為教師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而是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建構的機會。

記者了解到,在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香港教育局在2016年底發布了《推動STEM教育,發揮創意潛能》的報告,提出更新課程、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學生活動等多項推動STEM教育的建議策略,除了向公營學校發放津貼,鼓勵學校購買資源和設備之外,教育局還鼓勵學校更新科學、科技、數學等課程以更適應科學與科技的最新發展。

此外,香港教育局也為中小學的領導和中層管理人員提供技能的提升培訓,加強他們課程總體規劃和跨學科領域、跨科目的協作能力。

■專家觀點

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

實施STEM教育,要探索在分科教育的情況下,把知識有機融合,使碎片化知識結構化,讓信息變成知識,讓知識變成能力。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

我們的教育在過去很多年,都是以學校內部為主的教育方式,隨著我們對教育新的認識,隨著未來學習方式的改變,未來的學校一定是開門辦學的,一定是跟社區、跟社會更好融合的教育。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立:

讓經歷過STEM教育的這些孩子,能夠為他未來的人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構建好的基礎。

南方科技大學副教務長黃克服: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所謂理想的教育就是學生感覺不到老師的存在,如饑似渴的學習狀態,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狀態真是我們理想的狀態了。

南方日報記者 張光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共赴未來 育見美好

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從來都是緊密相連的,新時代展現新氣象,新征程當有新作為。肩負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使命擔當的鄭州,開啟了新征程。今年的教育工作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也自帶非凡使命。從2016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