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STEAM——美國STEAM解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STEAM教育是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被譽為美國的「素質教育」。

「STEAM」是5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 E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Maths(數學)。

它由上世紀80年代美國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勞動力、創新力而提出的「STEM」教育戰略衍生而來,旨在打破學科領域邊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011年,美國維吉尼亞科技大學學者Yakman第一次在研究綜合教育時提出將「A」(藝術)納入進來,這個「A」,廣義上包括美術、音樂、社會、語言等人文藝術。

「STEAM」逐漸發展為包容性更強的跨學科綜合素質教育。

隨著教育的全球化和美國教育的東流,我國也漸漸注意到這種新型教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余勝泉曾在採訪中說過:「STEAM教育是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產物。

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的科技素養要求越來越高。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具有綜合性,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具有跨學科的綜合素養,才能在現代社會很好地生存。

另一方面,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已從規模擴張階段,過渡到追求質量的現代化教育階段,過去以講測考練為主的應試教育模式已不適應現代社會創新發展的要求,因此引入STEAM教育也是整個社會發展轉型的現實需要。

」他認為,STEAM教育是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但作為新興事物,STEAM在我國的推廣和實踐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教師資格水平不足,STEAM教學案例單一老舊,偏離根本目的等。

余勝泉教授認為,從理論到實踐,STEAM教育在中國的發展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STEAM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跨學科融合,是通過知識的情景化,讓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過分關注技術的炫酷、製作高科技的成果,而缺乏科學的教育設計、基礎性學科知識的融合注入,學生在搭積木式的完成作品之後,根本不了解作品背後的知識,這樣的STEAM教育就是學校和培訓機構的『秀場』。

正所謂飲水溯源,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對美國的STEAM教育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剖析,充分掌握精髓又不可照搬照抄。

下面針對幾個角度,讓我們來走進你所不知道的American STEAM。

在美國,STEAM是學校開設的課程

相信大家還對上學時的經歷有所記憶,那時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嚴格按照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物理、生物、政治、地理、歷史的幾大基礎學科來學習,而課表中開設的美術、音樂等學科總是在一片哀怨聲中被取消,班主任口中的體育老師也總是「有事情來不了」,明顯的,這對我國所追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害無利。

現在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分數不再是衡量一個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傳統老師家長眼中的「副科」也開始回到學生的學校生活中,可事實上這遠遠不夠。

在美國,很多中學例如Providence Day School普羅維登斯中學、Whitney High School 惠特尼高中和High Technology High School 高科技高中都是將STEAM作為學校的例行課程來執行的,他們十分重視學科的互通性,堅信通過對藝術、科學和技術等的深入學習,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鼓勵其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跳出束縛,提高孩子的創意性和創造性,激勵孩子努力挖掘和展現自己的知識能力從而更有利於對基礎學科的理解和應用——畢竟思想指導實踐,認識的最終目的就是實踐。

比如米開朗基羅,既是一位藝術家,也是一位科學家和數學家。

學科間的貫通性和對科學和數學概念的深度理解,促使他創造出了遠超出當時那個年代的藝術傑作。

除此之外,人類左右腦的分工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數學和藝術是相通的,人類大腦左腦負責數學邏輯思維,右腦負責藝術創造思維。

數學能為藝術提供創作靈感,而藝術又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和自信,所以兩者相輔相成,當左右腦一起開動時,人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創作靈感。

在大力推行STEAM教育的過程中,據美國教育部門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在大學裡,學習STEAM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後的收入起薪要高於其他專業的學生。

此外,科學,科技,設計還有數學專業畢業的學生的薪水是其他學科的兩倍。

美國的STEAM教育資源常常更新

自STEAM的概念被提出後的10年間,美國的STEAM教育已有了較大的發展,關於STEAM教學的大綱和相關解讀也陸續產生。

隨之而來的,就是時常更新的STEAM教育資源,他們有像Prodigy這樣不同與平常的RPG(角色扮演)大型遊戲,孩子們進入遊戲平台後還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選擇Battle對戰,而對戰的武器竟然是做數學題!武器威力如何,就看你會不會做數學;也有像CK12這樣的免費的提供STEAM資源的網站。

在這個網站上用戶可以創建一個群組給學生來學習,也可以自己在網上創造素材。

網站上有一些模擬的實驗供學生選擇。

它的課程設計符合NGSS(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還有像Steamscopes 這樣的科學教學網站。

孩子們可以登陸網站上學習科學知識、做科學題目。

裡面的科學標準按照最新美國科學教標NGSS(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定製。

滿足了最新的5E模式:引入(Engage )、探究( Explore )、解釋(Explain )、精緻(Elaborate)、評價( Evaluate )。

並且集合engineering challenges(工程挑戰),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科學研究), math and literacy connections(數學閱讀), and culminating claim-evidence-reasoning assessments(推理評估)於一體。

有這樣創新高效的教育資源和項目建設,美國的STEAM教育才能更好的有效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而現階段的中國STEAM教育缺少的正是這個,大多資源是從美國引進過來的,存在著老舊過時的問題,再加上現在的中小學教師不能完全達到STEAM教育所需的水平,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利用教育資源掌握知識和能力。

因此,科技研究院院長唐少罕曾在演講中提到過:「教育信息化尚處於摸索和初步階段,首先需要學校和老師儘快提升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研究和制定出符合信息化時代的、未來人力資源所需要的新型教學模式和內容,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和國際競爭力。

」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推進師生的創智教育,加強教師的信息化技術能力。

美國對STEAM重視度高,研究力度大

以「STEAM教育」為檢索關鍵詞輸入中國知網搜索框,顯示出來的結果大概有150多條,這與其他教育詞條的數量相比可以說是差距懸殊,這證明我國現階段對STEAM的研究和重視程度還不夠,而美國對STEAM教育從理論到實踐的成果相比之下較豐富一些。

從幾個主要有關教育的英文資料庫如EBSCO教育專題庫(Education Source)、Pro Quest Education Journals(教育期刊資料庫)、Springer電子圖書資料庫中搜集到的與STEAM教育有關的論文就有上千篇,有一半來自於學術理論期刊,具有權威性,與STEAM教育相關的學位論文也占近百篇。

根據其研究的主題,可以分為STEM理論認識,STEM與學科間的融合、STEM教師培訓、STEM教育效果、STEM教育政策進展等等。

(數據統計來源於田莎的中美STEM課程案例分析研究學位論文,侵刪)。

在追隨和模仿STEAM模式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從其背後看到:STEAM教育所象徵的創新意識的覺醒和對於文化軟實力的培養。

我國教育的現狀並不算理想,需要培養學生充滿激情和創造力。

所以,在學習和探索美國STEAM教育的過程中,打破跨學科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我們還應注重創新意識的覺醒和對STEAM教育文化軟實力的培養。

看完以上對中美STEAM教育的對比和介紹,相信在讀者的心裡也有了自己對其的獨特認識吧!新興產業正在萌芽,需要國家政策和國民企業的支持;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期待已在美國取得良好成效的STEAM教育在中國也能如魚得水,這輪朝陽正在緩緩升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