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從STEM到STEAM,看美國的「素質教育」改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

關心教育科技的朋友們可能已經不止一次看到這幾個字母的組合:STEAM。

這詞到底神馬意思呢?

STEAM是五個單詞的縮寫:

Science(科學),

Technology(技術),

Egineering(工程),

Arts(藝術),

Maths(數學)。

最初的倡議只有四個字母STEM,近期加入了Arts,也就是廣義上的「人文藝術」,涵蓋社會研究social studies 、語言 language 、形體 physical 、音樂 musical 、美學 fine arts 和表演 performing等。

「STEAM」逐漸發展為包容性更強的跨學科綜合素質教育。

STEM 是什麼?

STEM並非僅僅一個簡單組合,而是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原本分散的四門學科內容自然組合形成整體,需要學生將不同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轉變成一個探究世界相互關聯作用、並能夠由此推進甚至改變世界發展的實質性過程。

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首次使用STEM描述涉及一至多門STEM學科的事件、政策、項目或實踐。

STEM 在真實情境中,培養學生以下四項能力:

Communication 溝通交流

Collaboration 合作協作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維

Creativity 創造創新

從STEM到 STEAM

STEAM 教育是美國出於對 21 世紀國際高科技人才競爭的憂慮而發起的。

早在 2006 年,美國國家研究院就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STEM 學科質量下滑表示擔憂。

15歲的美國學生在數學素養上的得分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 28%,在科學素養上的得分是全世界的 24%。

基於此,科學教育課程研究機構開展了下一代科學標準的實施,試圖改變美國科學教育新景象——人們發現藝術類課程可以彌補這一點, 於是就是在原有 STEM 教育基礎上加入了 " Arts":

STEAM教育不僅僅提倡學習這五個學科知識,更提倡以整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跨學科思維以及靈活遷移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STEAM教育更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基於現代建構主義教育理論,STEAM教育注重實踐、注重動手、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在製作過程中建構起關於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學科知識以及跨學科的思維。

不過,不論是 STEM 還是 STEAM, 它們都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不被單一學科的知識體系所束縛,促進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進行跨學科知識融合,鼓勵學生跨學科解決真實情景中的問題。

中國的 STEAM 教育

近年國內校內外也掀起了機器人、創客等科技教育形式。

2016年中國「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創客空間」建設,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科技信息意識與創新意識。

包括北京清華大學附中、人民大學附中等在內的 600 余所中學也都在開設 STEAM 教育課程,STEAM 教育機構也如雨後春筍發展起來。

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科學、技術、數學、藝術、工程的教育,家長也特別注重孩子動手實踐。

對於STEAM教學實踐,就是讓孩子們從「做」中「學」,像「創客」一樣進行創造,擁有自己的作品,享受創造作品的學習過程和成就感。

STEAM教育對於我國教學質量提高,產業的轉型,及勞動力水平的,都將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然而,中國推行STEAM教育時間不長,對於STEAM教育的目的還未有定論,同時STEAM教學實踐水平參差不齊。

主要是由於STEAM教育缺乏頂層設計與具體推動措施,且國內STEAM教師十分匱乏。

提升國民科學與技術素養,促進科學技術領域拔尖人才培養,中國STEAM教育之路任重道遠。

(來源:微信公眾號「校長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