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不超過腳尖的深蹲,對身體傷害有多大?了解膝足位置防損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小白進階訓練營 小白精品,原創首發
「膝蓋不超過腳尖」成了現代運動老生常談的話,這句話常常運用在負重訓練、瑜伽練習和拉伸運動中,經常掛在教練囑咐的嘮叨上。
但這句話恰恰成了現代健身界最有爭議的論點,「膝蓋到底超不超過腳尖」?
膝蓋與腳尖的位置關係,最典型的動作就是深蹲。
無深蹲不健身,深蹲上下蹲起的過程就是膝蓋與腳尖配合的過程。
有人說深蹲膝蓋超過腳尖,膝關節承受不了;也有人說深蹲膝蓋不超過腳尖,老腰根本扛不住。
無處安放的膝蓋與腳尖,我們要如何做?
今天,我們來聊聊深蹲運動膝蓋超過腳尖對身體的影響,從這次分享中可以獲得三個內容:
1.深蹲鍛鍊哪些部位
2.深蹲不同的膝足位置
3.不同的膝足位置影響
1.深蹲鍛鍊哪些部位
深蹲之所以受到健身愛好者的熱捧,那是因為深蹲有三大好處。
一個是能夠鍛鍊大腿肌肉,堪稱腿部肌肉王牌動作;一個是能為臀大肌塑形,打造翹臀的經典動作;另一個則是鍛鍊心肺能力的減脂動作。
這就是練深蹲帶來的到處,前提是正確的深蹲姿勢。
正確的深蹲才能幫助我們達到以上三點的運動效果,那怎樣的姿勢才是正確的呢?
從深蹲的高低分類來看,深蹲因不同高低水平而分為5種類型,1/4深蹲、1/2深蹲、半蹲、水平蹲和標準深蹲。
1.1/4深蹲:1/4深蹲姿勢,屈髖屈膝帶動向下至60度夾角的斜面姿勢,比半蹲姿勢更高,因為強度低,難度小,膝蓋與腰部無需發力,所以動用的肌肉群更多的是大腿肱四頭肌。
專門適合的人群是老年人、膝蓋受損者。
2.1/2深蹲:1/2深蹲是大腿與地面呈45度夾角,屈髖屈膝膝關節的新手入門姿勢,因為是微屈膝的方式,考驗的是股二頭肌,定住時間越長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拉伸效果越明顯。
這個姿勢適合新手入門的人群。
3.半蹲:半蹲是專門訓練大腿肌肉和臀肌的重要動作。
通常屈髖向後,兩腳與肩膀同寬或更寬,雙腿下蹲時與地面呈90度,身體要向前傾,持續越久越能感受得到大腿股四頭肌受力更大。
適合1-2年健身愛好者人群。
4.水平蹲:水平蹲與地面幾乎180度平行,肌肉對抗及張力加大,而讓臀大肌與大腿股四頭肌刺刺激性更大。
適合3年以上愛好者人群
5.全深蹲:全蹲的位置與中腳對齊,更靠近地面,屬於低槓深蹲,需要膝蓋超過腳尖緩解腰部的承重。
很顯然,這對腰腹肌群影響較大,適合資深健美達人。
從深蹲的腳距寬度來看,可以分為窄距深蹲、中距深蹲和寬距深蹲三種,它們的區別主要可以看雙腳與肩膀的寬度。
1.窄距深蹲:窄距深蹲明顯小於肩寬,腳尖朝外腳跟朝內,下蹲時雙腿向外傾斜,越往下股內肌刺激性大,膝蓋超過腳尖,才能緩解膝蓋的壓力。
2.中距深蹲:中距深蹲與肩同寬,正常的深蹲方式更能鍛鍊的是大腿股四頭肌,也就是大腿前側的肌肉群。
3.寬距深蹲:寬距深蹲是教練口中常說的難度最大深蹲,因為雙腿距離寬度大,需要臀大肌加入承受股四頭肌的壓力,這就變成兩塊肌肉群都在用力。
因此,我們可以詳細的了解到深蹲的兩個重點:
1.深蹲最重要的是屈髖,靠的是臀肌。
2.不同姿勢的深蹲會刺激不同的部位。
大體上有規律可循,45度-90度鍛鍊是臀肌和股二頭肌;90度到180度股四頭肌刺激大,能夠導致肌肉群的不同,關鍵是腿部變化的姿勢。
所以,姿勢的不同源於腿部的變化,想靠深蹲激活三大肌肉群就要弄清楚雙腿變化,其中就包括膝足關係。
2.深蹲不同的膝足位置
雙腿變化里,膝足關係很重要,因為它影響了深蹲姿勢的正確性,也就直接決定了深蹲的效果。
深蹲的膝足關係只有兩種,「膝蓋不超過腳尖」和「膝蓋超過腳尖」,2003年後這兩種關係有了爭議,究竟哪種才是正解呢?
膝蓋不超過腳尖?考慮的是膝蓋
按照舊有的約定俗成訓練中「膝蓋不超過腳尖」有自身的考慮,當年盛行這樣的說法主要是考慮到膝蓋的承受力。
膝蓋的承受力與膝足距離有關,總體來說,膝足距離分為4種,可以從這4種的距離中看出膝關節壓力的變化。
研究人員曾經就膝關節承受力與足見距離做了一項實驗,這項實驗以小腿垂直地面,膝蓋不超過腳尖的深蹲為標準線,測試了80mm到-160mm,結果意料之中:
√ 膝蓋超過腳尖-160mm,膝關節承受壓力高大160。
也就是說,膝蓋超過腳尖越多,膝關節更加承受不了。
這對於深蹲的應用上就能一概而論嗎?不行,原因是上述所提到的深蹲高低和自身身體情況不同而有所改變。
比如,水平蹲之前,姿勢幅度不大,自身關節沒毛病,這個時候膝蓋不超過腳尖是正解。
比如,水平蹲之後,強度與難度提高,發力點也有了變化,蹲得越低膝蓋超過腳尖越舒服。
總而言之要因地制宜。
如果一味的遵循膝蓋不超過腳尖,那腰腹的壓力就大了。
這就是下面所講的,膝蓋也可以超過腳尖。
膝蓋超過腳尖?考慮的是老腰
為什麼我們會膝蓋超過腳尖?其實是與自身的肌肉薄弱有關。
深蹲靠的是自重和外部的負重,我們通過臀肌和腿部肌肉群發力,可是有很多人力量訓練不夠,肌肉承受力薄弱,需要藉助省力的方式來減輕負重,這在運動上叫做「補償效應」。
因為自身某個部位力量弱,所以才有了膝蓋超過腳尖的情況,目的就是保護腰肌。
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肌肉力量薄弱。
這裡的肌肉指的是臀肌與股二頭肌,因為久坐不動或缺乏運動,上下蹲的過程中原本鍛鍊很少的臀肌和股二頭肌難以發力,這才轉嫁給了膝關節,以此緩解腰部承受力。
第二種,筋骨柔韌性差。
柔韌性不足,上下蹲很難施展,下蹲時甚至還會有嘎吱作響的情況出現,增加關節拉伸和瑜伽鍛鍊。
最後,兩種膝足距離對比的深蹲姿勢,你就會知道超腳尖時身體會往前傾,而不超過腳尖時身體會往後倒。
3.不同的膝足位置影響
深蹲最重要的發力點是髖部,而非膝蓋。
如果靠膝蓋完成上下蹲,這個姿勢不僅錯誤,而且也影響身體的不同關節,膝蓋不超過腳尖影響的是「腰肌」,膝蓋超過腳尖影響的是膝關節「半月板」。
√ 膝蓋不超過腳尖影響腰肌
腰肌分為深層肌肉和淺層肌肉,裡面包括了我們伸髖、脊椎向後和骨盆上提等動作的肌肉群,它是髖部與脊椎連結的大肌肉群,所以脊椎的穩定、深蹲的發力對它的影響至關重要。
當膝蓋不超過腳尖時,我們深蹲即便用屈髖發力也阻止不了腰肌酸痛和受傷,因為越往下深蹲身體會通過後仰的方式緩解膝蓋緊張,從而轉移給了腰部肌肉群。
√ 膝蓋超過腳尖影響半月板
半月板介於股骨髁與脛骨之間,成為構成膝蓋最重要的結構之一,專門負責膝蓋的屈伸和運動,就像是膝蓋的緩衝器防止外力震盪,穩定關節。
當膝蓋超過腳尖時,半月板就會承受更大的壓力,當負重量越大外界運動越猛,半月板就會出現疼痛不能屈伸和腫脹,從而影響腿部運動。
寫在最後
對於膝蓋超不超過腳尖,在健身界也引起過不同觀念。
根據運動醫學報導,2003年前,Fry等人通過研究發現:膝蓋不超過腳尖能減輕22%的膝蓋壓力,但增加了髖關節1000%壓力。
而2003年後,英國學家通過傳統深蹲、力量深蹲和箱式深蹲的技巧,發現膝蓋承受力相差並不大,對膝蓋是安全的。
所以,深蹲時膝蓋超不超過腳尖是一個選擇題,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及不同動作因地制宜。
如果想了解深蹲正確姿勢,可以搜索頭條【深蹲】學習標準動作,讓你深蹲更輕鬆。
我是小白,專注新手小白進階訓練,一起從零出發練成完美的自己。
#搜索Plus計劃第三期#
每個練腿日,都像一場戰爭!5個動作,讓你練出如樹樁般的大腿
腿部肌肉作為全身最大的肌群,想要練出效果,則需要進行高強度的刺激才能實現。練腿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誰不是一邊忍著強烈酸痛,一邊咬牙堅持呢?但身體也會回饋這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