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聚焦:新聞攝影教育不能「紙上談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新聞攝影作為新聞與攝影相結合 的產物,是新聞事件的現場紀實,是以附有文字說明的照片形式進行的新聞報導。
我們正處在一個"讀圖時代"。
然而新聞攝影人才欠匱乏,新聞攝影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新聞攝影教育體系不完善,教學水平落後等也使新聞攝影教育遭遇不少困境和問題。
新時代的攝影教育如何適應新時代的需要,越來越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熱點。
高校從事新聞攝影教育頗有年頭,對業界與學界的裂痕感受越來越深。
教育在學府,出口在媒體。
高校是為新聞界培養人才,但是很多教育者卻不諳新聞攝影現狀。
尤其在地方院校,新聞傳播類專業多為新建,從事新聞攝影教育的雖出身新聞專業,但卻很少為新聞紀實攝影的方向。
他們對新聞攝影的認識相當有限,上課除了照本宣科,別無他法。
筆者所在的省份,有好幾所地方院校辦有新聞傳播類專業。
「新聞攝影」作為一門主幹課程,有的授課教師很少拍圖,有的甚至從不拍圖。
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評職稱,因為在高校這個體系里,衡量價值不是看圖片拍得如何,而是看論文和項目。
所以,即使你榮獲了中國新聞獎,哪怕荷賽,他們也不不以為意。
但是如果你拿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發了A類B類論文,他們立即會高看起來,因為這些才是評職稱的重要砝碼。
近年來,學界業界之分在新聞攝影教育領域的脫節趨勢不僅未有緩和,反而正在加劇。
高校請專家講學,多偏向名校名教授,很少會請業界有成就的攝影記者。
然而作為一項高應用性教育,新聞攝影急需的是跟業界接軌,而不是躲在象牙塔內「自命清高」。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筆者從事新聞攝影教育已近10年,說句慚愧的話,也曾讀了很長時間的教材。
教材的編寫者是著名高校的著名教授。
他是理論領域的專家,卻不是實務領域的行家。
一個沒有新聞攝影從業經歷的人,來指導學生該如何如何拍圖,講得再如何頭頭是道,也只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這就正如沒有創作經驗的人開展文學批評一樣,只能藉助理論,對作家的創作心理、過程、技法等解讀呈現機械教條,很難對人起到指導。
所以,理想的狀態,高校的新聞攝影教材應當由業界攝影人來寫。
相比而言,曾為新華社攝影記者的曾璜著的《報導攝影》、從媒體轉到高校的李楠著的《新聞報導攝影》,就比高校學者撰寫的教材要生動許多,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但是,像曾璜、李楠這樣有經驗懂理論的業界人畢竟有限,常年奔跑在一線的攝影記者在理論體系的架構方面多是力所不逮,總結提煉非他們所長。
我們很難見到一線攝影人編寫的新聞攝影教材,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新聞攝影教師加強自身建設就顯得尤為迫切。
他們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通過實踐獲得一定的拍攝經驗,在教學中融入親身經歷和案例,必然會讓課程生動鮮活起來。
在這方面,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謝琳副教授可謂佼佼者,她在高校從事攝影教學,常年堅持新聞紀實類攝影的創作,專題攝影經常在媒體刊發,她撰寫的《新聞攝影教程》完全是基於自己拍攝和教學心得的理論總結。
去年,謝琳榮獲第十屆中國攝影金像獎攝影理論獎,這個攝影藝術領域全國性的最高個人成就獎是對她多年辛勤耕耘的肯定。
可以說,謝琳為高校攝影教師樹立了一個榜樣和努力的方向。
教材屬於他人的體驗和認識,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尤其是對新聞攝影這種應用性極強的教育。
「紙上得來終覺淺」,倘若自己尚且不夠了解、理解,遑論讓學生接受!基於這個認識,近年在上班之餘,筆者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新聞與紀實攝影的拍攝上,新聞圖片和專題攝影在媒體頻頻刊發,能力一點點獲得提升,自信心也越來越足。
2015年在《中國青年報》整版刊發了專題攝影「考研倒計時」,並且在第十二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中榮獲「科技與文化新聞」組照優秀獎,更是給了我莫大鼓舞。
在實戰中獲得的拍攝經驗與體會,結合相關理論,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生動而有說服力。
講自己的,才是最生動的。
也只有自己親身實踐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所做的總結,否則終是隔閡。
"打鐵還需自身硬」
新聞攝影教育要全面做好,除了「打鐵還需自身硬」,還應該做到開放式。
在聘請學界專家的同時,需更加注重聘請業界行家來跟學生「面對面」。
這些人身手不凡,具有豐富的閱歷與經驗,能夠給予學生實實在在的啟發。
近年來,張蔚飛、儲永志、朱駿等一批新聞紀實領域的專家相繼走進筆者所任教的學校,讓學生們大開眼界。
老師怎麼說,行家怎麼說,對學生們來說都是「聽」。
新聞攝影是應用型教育,學生光聽不行,必須練,需要養成拍攝身邊題材的良好習慣。
作為教師,還應積極聯繫媒體,利用暑假將學生送去實習鍛鍊,跟在攝影記者後面體驗高強度的新聞攝影工作。
只有經歷了實踐的反覆訓練,他們才會對新聞攝影產生真正的認識。
新聞攝影能做到什麼高度,關乎的不僅僅是攝影本身,更取決於我們對社會時代以及新聞理論的認識。
認識能達到哪一步,能拍出什麼樣的作品,除了需要讀書思考,更需要反覆實踐。
從業教師需要如此,學生也要如此。
新聞攝影教育確實離不開書本,但那只是劍譜。
我們需要謹記的是,真功夫是練出來的,不是看出來的。
沒有實實在在的練兵,紙上談兵皆是空。
圖文/陳東(安慶市根親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本公眾號的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引用需授權
聯繫QQ:29769088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zyfaqf
思政課的「臉」悄悄在改變
來源:青海日報4月20日下午,青海大學地質系資源勘查專業的大一學生全禮培早早來到綜合教學樓階梯教室,這天下午的課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講課的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教師王永宏。雖然全禮培提前到了...
「漢語熱」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課程現狀與課改方向研究
【摘 要】作為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的核心課程,《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在課程名稱、師資配置、教材建設和教學模式四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在「漢語熱」的時代背景下分析了概論課的現狀,並指出目前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