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的「臉」悄悄在改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青海日報

4月20日下午,青海大學地質系資源勘查專業的大一學生全禮培早早來到綜合教學樓階梯教室,這天下午的課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講課的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教師王永宏。

雖然全禮培提前到了教室,但也只能坐在最後幾排——這個能容納120人左右的教室里已經幾乎沒有空座位了。

在人們以往的印象中,「思想政治理論課」似乎意味著枯燥無趣,但在王永宏的課堂上,卻鮮見捧著手機的「低頭族」、目光呆滯的「神遊族」和趴在桌上的「呼呼族」,抽象的理論在這裡變成了一個個現實的問題。

很多學生覺得兩小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不知不覺中過得很快」。

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發布,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立即響應,指導各高校落實《創新計劃》,先後組織實施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領航計劃」和「五進、三聯、一掛」制度(即:進農村、進牧區、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聯點班級、聯點學生宿舍或學生社團、聯繫學生;選拔優秀思政課教師到基層掛職鍛鍊,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實際相結合)。

各高校也不斷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形式和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在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正在悄悄「變臉」,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思政課有了特聘教授

近年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不斷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聘用標準,堅持按照新任專職教師原則上應是中共黨員,並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學科背景碩士以上學位的要求選聘教師。

目前,我省三所本科高校有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86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66人,占76.7%,其中博士學位11人,擁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65人,教授職稱的教師28人,占32.6%。

為積極發掘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資源共享,構建全社會關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新機制和教學人才新體系。

我省作為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聘教授工作試點省份,啟動了青海省高校首批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聘教授聘任和特聘教授進高校講學工作。

第一批35名特聘教授在我省各高校進行授課。

他們是一群來自省內社科理論界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領導幹部,有較為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特聘教授以其更宏觀的理論視野,更開闊的思維向度,關注大眾、關注全景、關注社會生活中重大的現實問題,「把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以道理贏得認同,以悟道取代灌輸」,教學與實踐貼得緊、接地氣,熱點難點問題講得清、講得透,豐富拓展了教學內容。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等重大專題,我省按照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關於領導幹部上講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制定了實施意見,並邀請領導幹部進校園與青年學生深入交流。

2015年9月23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張西明在青海大學為全省高校師生作了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首場報告會。

報告會在高校師生中產生強烈反響。

師生通過微信、微博、簡訊、網絡等形式相互交流學習體會、感悟和收穫,紛紛表示,聽了報告,讓我們更深刻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堅定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決心。

我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牢記歷史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請進來」,調動學生的「胃口」,「走出去」也吸引著廣大學子的熱情。

各高校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各地建立新農村建設觀察點,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和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等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

「社會實踐中,我們下基層進農村、進社區、進工廠,我們與農民、居民、工人溝通交流,我們發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不再是我們試卷上的考題,而是為民造福的理論政策。

」這是學子們共同的心聲。

從身邊熱點切入理論本質

要想把學生的心留在課堂上,照本宣科顯然是行不通的。

青海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霍霞老師認為,如果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的章節去講,學生的關注度是極低的。

那麼學生關注什麼呢?「更多是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熱點問題。

」霍霞說,所以一定要把教材體系轉化成教學體系。

比方一門課共8章,老師們在不背離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把其中幾章內容合併,再與一個現實問題結合形成專題,這樣就可以把問題講深,而且學生也願意聽、願意參與。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武永亮教授和他的團隊探索總結了一個「問題鏈教學法」,教師把每次的教學內容設計出內在邏輯關係嚴密的一系列問題,隨著問題的拋出,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會不斷跟著老師走。

王永宏老師的那節課講的是「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一節日本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

」王永宏設計了若干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到了近代日本成為侵略中國的元兇之一。

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半期日本發動過哪些侵華事件?」王老師開門見山,提出問題。

「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九一八事變!」。

同學們在課堂上一個接一個踴躍發言,氣氛熱烈。

「回答的不錯!」王老師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那近代以來為什麼日本屢次發動侵華戰爭呢?」一堂思想政治理論課就這樣開始了。

王老師著重從日本的既定國策和文化方面進行了講解,並聯繫現在中日兩國關係分析了靖國神社、日本教科書等日本歷史問題,揭露其無視受害國人民感情,妄圖掩飾戰爭罪行,愚弄本國民眾的實質。

發問、討論、引導、總結,原本讓人覺得枯燥無味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卻是這樣的生動活潑,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在青海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成了學生們喜愛的課程,這一切都源於該校實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時刻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熱點,說起來簡單,但對思政課老師而言,工作量極大。

「現實是具體的、變動的。

我們除了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外,還要密切國內外動態。

我每天除了上課以外,大部分時間需要泡在網上,瀏覽各種信息。

」王永宏說。

正因為如此,一些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當成拓展知識的途徑。

上課不再拘泥於課堂

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教什麼?只能拘泥於課堂上的「一畝三分地」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積極推動各高校探索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在全省高校遴選了8門課程作為省級重點課程建設,每年組織開展「精品課程」、「精彩一課」、「精彩多媒體課件」、「精彩教案」等評選活動。

同時,大力推動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運用,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充分開發網絡教育資源,形成網上網下教學互動,校內外教學資源共享。

青海大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四個學期的接受特點存在顯著差異。

據此,他們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專題進行了個性化設計,第一學期突出感性化教育,第二學期突出知性化教育,第三學期突出理性化教育,第四學期突出實踐性教育。

同時,把「五進」和「五個一」也貫穿到四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

「五進」是在教學中力求「國際國內大事進課堂、地方典型案例進課堂、學生實際生活進課堂、身邊的人和事進課堂、公民素質教育進課堂」,「五個一」是要求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撰寫一封家書(一篇調查報告)、閱讀一本原著、製作一個專題PPT、進行一次知識競賽(課堂演講)、拍攝一部微電影」的「五個一」主題活動。

用這種差異性設計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青海師範大學堅持做到「四個結合」和「兩頭一致」(「四個結合」,即系統講授與專題講座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形成了一個覆蓋課堂內外、校內外、形式多樣的教育網絡。

「兩頭一致」,指的是吃透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吃透大學生思想狀況,一頭與中央保持一致,一頭與大學生思想保持一致)。

這一做法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教師普遍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採用問題討論、案例分析、社會調查、參觀考察、課程論文等形式,努力增強教學的吸引和感染力,還通過電子郵件、手機簡訊、QQ等形式同學生進行交流,拓寬了教學的時空,增強了教學的說服力,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青海民族大學全面推行專題化教學,追求教學的有效性;重視民族和地域特點,對民族專業的學生採用不同教案和課件,注重教學的針對性;分學區、分專業採用全年授課,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同時,青海民族大學打通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的「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形勢政策、心理健康、就業指導等各門素質拓展課程之中,為學生帶來系統性、專業性和理論性的講解。

輔導員則將學生工作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如對馬克思主義缺乏正確理論認知和價值認同、不良學風考風、不正確的就業觀等,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組織專題討論和理論引導,使課程教學緊密聯繫學生思想生活實際,做到有的放矢。

有人評價以往的思政課「千人一卷,千人一面」,學生背得多就能考高分。

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深化,對傳統的單一知識識記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模式的改革已逐漸提上日程。

各高校積極探索適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特點的考試考核方式,逐步建立閉卷與開卷、筆試與口試、道德認知與實際行為、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日常思想狀況與關鍵時期表現相結合的科學測評體系,以全面客觀反映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的思想道德品質。

讓思政課與學生更近更親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切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強理論的說服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學生更近更親。

中央統一組織編寫的高校本專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4本教材和研究生5門課程教學大綱,是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遵循。

教師從「教教材」到會「用教材」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需要智慧,需要研究、需要創造。

要加強對教材體系的深度把握,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駕馭教材,弄清楚教材的教學目標、內容結構和重點難點,完全明白要講什麼。

要注重對史實和理論的正確認知,下功夫查閱史料、研究理論做到胸有成竹。

要用辯證的方法審視問題,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呈現觀點,實現對教學內容的辯證解析,增強可信性和說服力。

在保證基本內容、基本遵循不變的前提下,把教學重點、理論難點、社會熱點和學生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把大學生思想理論熱點難點問題引入教學環節,聯繫新的內容,新的解讀,聯繫新的時事內容,給學生全新的知識感受和知識信息傳播;突出了新,學生願意學新東西、聽新內容,對新的知識感興趣,就會在無形中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消除學生在思想上的牴觸情緒和反感心理,從而達到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接受教育的目的。

創新教學方式,強化對教學語言的時代轉化,用學生樂於接受的語言形式呈現教學內容。

創新學生參與展示的平台,創作富有新意的課程成果。

如,課堂討論、辯論、演講、視頻分享等,也可以採取新媒體環境下的「網際網路+」和慕課教學。

同時,要組織開展好實踐教學,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和效果。

當代大學生主流思想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身上蘊含著巨大的追求真理、關心祖國前途命運的激情,他們有理論思考的需要,有理論分析的興趣,也初步具備理論研究的能力,當面臨各種似是而非的思潮或觀點時,他們也渴望教師能夠幫他們解疑釋惑。

思想政治理論課最重要的是增強理論的說服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全面掌握,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同時還要加強對當前國內外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關注,在面對學生的困惑和問題時要真正能夠解疑釋惑,讓學生感到「解渴」。

從這點來說,也對教育部門和高校嚴把政治觀、業務觀,堅持高標準選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圍繞理論素養、教學方法、社會調研、網絡教學等內容,健全完善培訓體系,加大培訓力度、靈活創新培訓方式,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時,也應看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是一個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傳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

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必然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

作者簡介:宮麗,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基地研究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哲學。(湖北 武漢 430074) ...

協同推進高校思政工作路徑探索

唐順利摘要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書育人和學生健康成長全過程,做到責任與使命、教學與管理、內容與形式、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實現多渠道、多角度、多格局的育人目標,不斷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