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個堅持,做好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河海大學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馬克思主義學院改革發展紀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去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指出「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成為我們高校的鮮亮底色。

要下大決心培養一批立場堅定、功底紮實、經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特別是要培養一大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做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是馬克思主義學院不可推卸的責任。

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於2011年5月,2016年入選了江蘇省示範馬院,經過6年的發展,學院整體實力不斷增強、成果逐漸豐碩,有力地促進了河海大學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學建設。

堅持問題導向,以有力的舉措深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責任田

課堂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學院將上好理論課作為思政課教師的首要任務,始終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一是深入研究教材,發揮中央馬工程統編教材優勢,鼓勵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將可言語言、教材語言轉換為教學語言,不斷增強理論說服力;積極開發教輔材料,僅2016年就出版了專業教材1本、思政課實踐輔導教材2本,其目的是基於大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思路,著力解決大學思政課與中學政治課在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幫助教師把教學重點難點講深講透。

二是開展集體備課,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課堂教學。

制度化推進集體備課會,院領導全程參與,退休老教師、教學督導共同討論,「備理論」「備學生」「備熱點」「備教學方法運用」,遵循教學規律,貼近學生特點,將黨的創新理論有計劃、分專題地推進課堂,根植於大學生思想深處。

三是加強師資建設,打造一支讓學生滿意的教師隊伍。

學院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辦學工作突出位置,注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培養,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工作崗位規範》、《思想政治理論課兼職教師聘用與考核制度》、《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規範》等多項制度,引導專業課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構建讓教師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機制。

聚焦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構建全國思政課影響力人物培育方案,首次選定首席教授領銜四門核心理論課。

四是加強教學方法改革,進一步推廣「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在「三位一體」模式中,各課程組探討以問題為導向,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劃分「課堂教學」、「課外引導」、「課程實踐」三個教學模塊,分別對應實施「專題研討」、「熱點論壇」和「多元實踐」等教學形式,力圖實現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自主學習與課外輔導的有機結合。

考核方式堅持過程考核與考試考核相結合,重過程考核。

該模式實施以來在省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南京日報》等先後給予了報導,國內多所高校同行來學院交流學習。

堅持主動引領,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開展第二課堂教學

打破思政課教師「單兵作戰」、思政課「孤島化」窘境,已經成為學院所有教師的共識。

學院黨委號召教師充分利用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多種平台,延伸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台,將理論課課堂教學延伸到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方方面面。

強化學習意識,回歸經典,發揮研究陣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建立在厚實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學」的基礎上,否則,空口無憑,難以服人。

我們的明辨理論社,順應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的代表性著作,追本溯源,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號召,設有「讀書會」、「時評社」、「編輯部」、「名師講堂」,由學院青年教師進行指導,為全校青年師生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平台。

2016年,理論社先後舉辦10次經典原著研討活動和多次學術講座。

在閱讀書單中,既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也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

將經典著作與中央重要文件相結合,將基本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相結合,回歸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新,是社團秉承的原則。

「作為一名研究生,我感到愈是讀經典、學原著,愈能加深對當今時代和當代中國、世界的理解,愈能促進自己的學習和科研。

」我們自己的一個本科生,參與了社團的創建、改組、發展壯大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她真正感受到了身邊同學對於讀原著、學經典的熱情,更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真理力量,最終放棄了南大保研,選擇了留校讀研。

而由我們孫其昂教授、金林南教授、戴銳教授、黃明理教授擔任顧問的《思想評論》雜誌,向校內外徵集優秀理論學習稿件,是理論研究的生動載體。

強化對象意識,精準發力,發揮宣傳陣地作用。

當前青年學生的政治意識表達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特別是在河海這樣一個以工科為主的大學內,90後、95後大學生更具個性,常態下政治意識淡化,有重大問題會集中表達,我們要主動適應青年新的需求。

基於此,學院一方面通過理論社團、網上調研了解青年的需求。

針對關心的熱點議題,由學院教授們開設的「黃金談」系列時政論壇,變傳統講座「你說我聽」的灌輸式為「我參與、我踐行」的互動式、開放式,充分體現「我的講堂我做主」的民主化、大眾化特徵。

而學生們在一人講、三人講、多人辯論擂台的新型講授方式中,學有所思、聽有所得,「黃金談」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南京日報、人民網、新華報業網以「3位名嘴老師聯手,『黃金談』版思政幽默犀利」為標題對此做了專題報導。

另一方面,針對新生,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甄選出10餘名理論功底深厚、表達能力出眾的骨幹教師擔任主講,面向全校新生,搭建一個專家學者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新人文」講堂。

「新人文」講堂牢牢把握意識形態教育主線,將黨的十八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四進四信」等重要精神,融入到各次講座之中。

在幫助新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的同時,引導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強化使命意識,行知教育,發揮實踐陣地作用。

近年來,學院將第二課堂要求的社會實踐與課程實踐統一要求,圍繞社會治理問題、中國傳統文化開展調研,專業教師深度參與期中。

2014年,赴山東曲阜進行家風教育傳統調查;2015年,赴徽州進行民俗文化調研等。

廣大青年也在實踐中加深了對國情的了解,逐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連續兩年,分別獲得江蘇省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稱號。

而去年,學院組建了理論宣講團,由青年教師帶領學生組成小組,每組圍繞一個主題設計宣講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課餘時間查閱資料、集體備課。

宣講結合當前時事熱點和宣講對象的實際情況,內容涉及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共產黨95年風雨歷程回顧、國家領導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重要講話精神內涵的解讀等多個方面。

此外,學院還邀請專業教師指導全校基層團組織建設,為「青馬工程」等學生骨幹做理論指導,在黨課平台上向全校入黨積極分子開展黨的知識培訓;為大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隊伍講授思政理論、方法以及時政課程,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等。

堅持融匯互通,以開放的視野構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

《論語•顏淵》有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這個被提煉為「風行草偃」的短語,指的就是道德、文教、良好的風氣對人的影響,就好像風吹過來,草順勢倒下一樣。

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有處處、事事、件件、人人都可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就是要構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體氛圍。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絕不僅僅是象牙塔中人自問自答的「特殊使命」,而是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共同築堤」的系統工程。

做到「全程育人」,就要在大學生成長道路的每一個環節都架設起導航的燈塔,在其進入大學校門到步入社會的每一個階段都鋪設好尋夢的路標。

做到「全方位」育人,就要在家庭、學校、社會乃至網絡空間形成整體育人的強大合力,打通部門協同的「梗阻」,掃除家校互動的「死角」,不留網上網下的「盲區」,真正形成立德樹人的有效合力。

這一點,我們也在積極尋求突破,去年我們微信閱讀量最高的一篇文章就是學院在2016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戴銳教授的一篇講話《重溫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學習的重要性與校園的各大樓宇名稱結合起來講,既給我們新生普及了河海文化,又讓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氛圍。

同時,針對網絡社交平等、互動的特點,構建起「教師引導、朋輩引領、知行合一」的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機制。

一方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組建以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學生工作幹部為主體的網絡思政工作隊伍,主動觸網、善於用網、借網育人,通過網絡空間研判學生思想動態,藉助網絡平台主動發聲發言,發揮專業優勢進行釋疑解惑。

另一方面,充分發掘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團隊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研,形成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認識、砥礪品格、朋輩相攜、為人師表的新型育人機制。

這樣,突出了師生「雙主體」作用,打造風清氣正的校園網絡空間。

另外,我們還將輔導員隊伍納入到我們理論課的教師隊伍中,努力構建專兼職思政人員協調配合的大格局。

總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應當始終葆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鮮明意識與行動自覺,始終樹立理論導向、問題導向和實踐導向,不斷研究新情況、把握新變化、回應新問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守好主陣地,引領高校文化發展之先的作用,真真實實地做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全面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以優異成績喜迎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

作者簡介:宮麗,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基地研究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哲學。(湖北 武漢 430074) ...

思政課的「臉」悄悄在改變

來源:青海日報4月20日下午,青海大學地質系資源勘查專業的大一學生全禮培早早來到綜合教學樓階梯教室,這天下午的課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講課的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教師王永宏。雖然全禮培提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