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綜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高揚信仰的風帆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綜述

近年來,各地各高校以多種形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

圖為2015年6月30日,浙江工業大學舉行新發展學生黨員集體宣誓活動。

新華社發

剛剛結束的北京、西安、成都、武漢、上海、廣州等6個城市近140所高校「兩學一做」優秀黨課巡迴宣講活動,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黨委副書記徐川又「火」了一把。

他每到一處,都引發高校師生熱議。

這次徐川的「火」,已在意料之中。

曾經,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他那篇名為《我為什麼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文章在網絡上一再傳播,堅定的理想信念、輕鬆幽默的語言,「10萬+」的閱讀量、300多個公眾號的轉載,讓「網紅」徐川以一種親切可感的形象刷新了公眾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

作為黨和國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端和前沿陣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載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立足綜合改革,突出協同創新,著力提升質量,推進內涵發展,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

思政工作創新越來越「可心」

每年教師節,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教師林冬妹總能被浩如煙海的學生祝福簡訊集中「轟炸」。

她被譽為學生們的「大眾情人」、燃起學生理想信念之火的「思政林」,在該校畢業生海選「我心目中的良師」活動中,她連續10年高居榜首。

思政課,一門在人的心靈上搞建設的課程。

講好了,自然深入人心;講不好,勢必味同嚼蠟,如隔靴搔癢。

而在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林冬妹的公選課總是在5分鐘內被一搶而空。

她憑的是對思政課的執著信念、對學生特點和內在需求的深入了解及對教學內容與方法的不斷探索。

她說,要把思政課打造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生難忘的優秀課程。

真心喜愛、終生難忘,不就是思政課走進學生心靈的實現方式嗎?

思政課建設受到了來自黨和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為了讓思政課真正走進學生心靈,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高校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編好教材、建好隊伍、講好課程的總要求,努力把思政課辦好,思政課受到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要講好思政課,教材要打好頭陣。

教育部著力規範思政課國家統編教材統一使用,指導有關專家編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系列用書」,目前全套14種已出版(含在印)13種,全面覆蓋本科4門思政課。

指導編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頁」,並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為思政課教學及時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基本構建起立體化的教材體系。

統編教材的推出和統一使用,從根本上扭轉了思政課教材一度過於分散、低水平重複的狀況,對於規範教學內容、統一思想觀點、提升教學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編教材凝結著眾多一流學者和一線師生的心血,及時吸收中央最新精神,多次進行修訂,能夠最大限度保證內容的準確、權威、規範,對於保證思政課教學的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具有重要意義。

」統編教材一經推出,受到思政課教師的普遍歡迎。

近年來,教育部加強思政課教育指導委員會建設,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成立大會並為專家頒發聘書,提出教指委發揮諮詢、研判、督查、評估、培訓、示範、指導、引領等8個作用。

教育部著力實施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擇優推廣計劃,通過教師培訓、研討會、教學觀摩、微課教學比賽等方式,宣傳推動這些有益探索,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這一計劃的順利推廣背後,是思政課教師隊伍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據統計,全國現有思政課教師近7萬人,中青年教師已成為思政課教學的主幹力量。

教師培養培訓力度不斷加大,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沈曉明為思政課骨幹教師研修班作專題報告。

有關部門每年組織培訓2000人次,自2005年以來,各部門共培訓思政課教師20餘萬人次。

全國高校有專職輔導員13萬多人、兼職輔導員5萬多人,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幹力量。

黨員比例不斷提高,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不斷優化,成為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教師隊伍的顯著特徵。

創新,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從高校到院系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的一個核心主題。

教育部積極推廣高校思政課特聘教授計劃,印發《關於推進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聘教授制度的通知》,在青海、寧夏、山東等省份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高校設立思政課特聘教授崗位,構建全社會關心支持思政課建設新機制和教學人才新體系。

中山大學建立了思政課助教制度,從2009年起制定研究生助教制度,作為其學業的組成部分,為每一位教師配備助教,有效延伸育人戰線。

東北大學落實思政課特聘教授工作要求,聘請專家學者、先進模範人物擔任思政課特聘教授,曾經兩次當選全國勞動模範的尉鳳英老人走進東北大學思政課課堂。

作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一翼,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尤為重要。

從完善頂層設計的高度出發,教育部積極推動各地各高校貫徹落實《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制定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保障輔導員隊伍數量和質量。

目前,依託21個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每年組織30多期全國高校輔導員骨幹示範培訓班,共培訓輔導員近1.5萬人次,並積極完善部省校三級培訓體系,提升輔導員隊伍培訓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為切實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教育部等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修訂完善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等文件,對全面推進思政課綜合改革創新和建設發展作了全方位部署。

在一系列方針政策指引下,思政課教師卯足了勁兒,想盡一切辦法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新路子,推進教案、課件、課堂等「精彩」系列建設,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整體上有了明顯提升,思政課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的正效應逐步顯現。

在北京,絕大部分高校思政課評教打分成績高於全校平均水平。

清華大學「因材施教」,東北師範大學「四維並進、集成創新」,河北經貿大學的「項目教學法」取得良好效果,濟南大學的「三全六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014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核心價值觀越來越「入心」

日前,蘭州理工大學團委官方微信平台「蘭州理工大學紅柳青年」推出的《手繪蘭州理工大學》和《找個晴天,去理工大看最美的銀杏林》兩篇文章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師生紛紛轉發點讚,每篇閱讀量超過3萬,留言達上千條。

藉助「網際網路+」開展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動,拉近學校與學生的距離,官方微信平台只是一個縮影。

自從2015年7月成為西北第一所教育部「易班」共建高校以來,目前,該校「易班」註冊用戶3.5萬餘人,日均訪問量達3100人次,發布話題共計6300餘篇。

「『易班』就像一個龐大的圖書館,可以和老師、同學實時互動交流,無所不談。

」該校信息與計算科學2013級(2)班學生魏懷洋說。

在「易班」的輻射下,該校推出的《紅柳青年手機報》、「紅柳青年」微博、微信、易班網絡社區等幾大平台,形成了新媒體矩陣的同頻共振,一大批貼近生活、新鮮上口的「工大故事」「輔導員微語」,潛移默化地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入腦入心。

據統計,目前,「易班」共建高校成員單位達282所,「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已完全覆蓋上海60多萬名高校學生;實施中的「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共建單位達528個。

在此過程中,圍繞構建「一體兩翼」網絡陣地新格局,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不斷完善。

「很多大學都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避免說教,更平實地走近青年學生。

這要求我們不僅運用課堂、書本和面對面交流這些傳統教育方式,還需要適應網絡時代特點,遵循新媒體發展規律,通過網絡實現與學生的實時對接。

」蘭州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段開軍說。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旗幟鮮明地樹立陣地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建設、管理和使用宣傳思想陣地,不斷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高校始終緊緊抓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線,積極培育健康向上的思想陣地。

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深入基層的社會實踐和志願活動、紮實有序的大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活動,保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紮實有效。

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組織各地高校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我愛我的祖國」「永遠跟黨走」等主題實踐活動,會同有關部門聯合組織開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參與熱情高漲。

吉林深入推動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活動,全省共有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自學組織5000多個,參加人數達20多萬。

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高校採取「提前到校、集中培訓、統一管理」模式,持續舉辦新生黨員培訓班,取得良好效果。

為突出完善頂層設計,教育部制定印發《教育系統貫徹落實<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的工作方案》等文件,重在「貫穿、結合、融入」和「宣傳、教育、引導」上下功夫,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細落小落實。

同時,會同中宣部組織開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地調研和書面調研,會同中國政研會研製《高校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測評指標》,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更是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目前,多數高校已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充分體現在大學章程和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並注重研究部署和檢查落實。

北京大學把建設馬克思主義文獻研究中心列入學校年度規劃。

江蘇實施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強化行動、高校主流思想輿論壯大行動等五項行動。

北京師範大學每月召開一次學院書記會,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堅持給學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論課。

上海、浙江15所高校抽樣調查顯示,學校黨委常委會年度專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平均達4次。

學科體系建設越來越「走心」

「姜老師把親歷過的浦東開放開發、申辦上海世博會等故事講得生動接地氣,我從中感受到上海20多年來的變化,這正是中國改革進步的縮影。

」聽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主講的「讀懂中國」形勢與政策課,該校電子信息專業大一學生方榮耀收穫滿滿、讚不絕口。

大國方略、創新中國、人文中國、智造中國、讀懂中國、中國道路……近年來,一批「中國」系列課程在上海高校不斷湧現,以活潑的課堂組織形式、生動的案例和對於國情的貼切把握,贏得大學生熱捧。

原來,這是上海在高校推行的「課程思政」改革試點,按照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及專業課三類課程功能定位,從內容建設、教學方法、師資團隊乃至網際網路手段載體運用等途徑推進改革,著力實現全課程育人。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始終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指導地位的基本途徑。

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十八大以來,教育部和有關部門進一步堅定信心、系統規劃,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體系建設,不斷強化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中的指導地位。

目前,高校共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3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7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6個,學科研究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凝聚了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育骨幹隊伍,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我們終於有了學科歸屬,有了自己的家」。

許多思政課教師認為,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發展的重大舉措,2005年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為思政課的教學科研、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搭建了堅實平台。

此後,清華大學成功舉辦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論壇,北京大學成功舉辦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為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建設營造了更加濃厚的氛圍。

以學科建設為核心,切實推動學科實力提升;堅持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相統一,把人才培養貫穿到學科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以綜合改革創新為動力,編好教材、講好課程、建好隊伍,切實辦好思政課;以師德師風建設為內涵,切實提高教師政治理論素養,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四面風帆。

黨中央把建好建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思想政治理論建設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首要任務。

教育部和相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改革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價方式,重點建好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創新基地,編寫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培養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頭人,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家,重點建設一批有示範影響的馬克思主義學院。

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生命力和價值所在。

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把人才培養貫穿到學科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

為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落到實處,各高校在本科生、研究生培養目標定位、課程設置、課程審查、教學管理、學位論文選題等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都作了相應規定。

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把思政課程建設貫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全過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

思政課「05方案」實施以來,中宣部、教育部對統編教材及時修訂,教育部推動建設涵蓋各層次、多介質的立體化教材體系。

各高校都能開齊開足思政課的4門本專科必修課程和2門研究生必修課程。

河海大學在思政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開展課程實踐、課題研究。

廈門大學思政課從2010年起,拿出3個學分作為實踐學分,要求所有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發現、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堅定、功底深厚、勇於創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科研隊伍,是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經常性的基本任務。

近年來,教育部先後出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等文件,劃出師德建設紅線,推動建立師德一票否決制,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基本形成,湧現出了羅國傑、侯伯宇、王強、金展鵬、李小文、李保國等一大批教書育人楷模,發揮了有力的示範帶動作用。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思政課獨立教學科研二級機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目前,高校普遍成立了獨立的思政課教學科研機構,約400所高校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

大多數高校成立了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初步形成了由黨政主要領導牽頭、思政教研部具體負責、各有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基層黨建越來越「核心」

2012年6月,在北京大學外語學院主題黨團日中,該學院2009級學生黨支部與2012年春季學期海外黨小組日語系組長朱中原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現場視頻連線。

朱中原結合自己的留學經歷和前期調研,為北京現場的外語學院學生黨員就學術氛圍、社團活動、課程設置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這是我第一次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與黨支部的活動,感觸非常深。

作為當時身在海外的青年學子,我有種強烈的願望,就是在世界視野、中國格局中,將北大胸懷、外院特色確定為自己的成長目標。

」朱中原說。

北大30多個院系的100多個專業,相當一部分都設有實踐教學環節和田野調查課程,每年有近3000人次本科生赴海外交流。

為了讓黨組織覆蓋到這些「流動」的學生黨員,經過醞釀和討論,北大黨委決定在部分學院試點建立臨時黨支部,並以此為起點,積極嘗試「學生海外黨小組」「學生軍訓臨時黨支部」「研究生支教團臨時黨支部」等一系列充滿活力、覆蓋面廣的學生基層黨建形式。

有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國高校在校大學生黨員總數逾211萬人,占全國高校學生總數的7.7%,共有學生黨支部7.96萬個。

全國高校教職工黨員總數為125萬人,占高校教職工總數的56%,共有教職工黨支部10.06萬個。

數據背後是黨和國家對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關注。

1990年以來,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堅持每年召開一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的做法,共召開了23次全國高校黨建會,緊緊圍繞中央黨建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分專題、有重點、有計劃地推動落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黨組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部署,紮實推動各地黨委教育工作部門和高校各級黨組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

2015年,教育部成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完善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體制。

2016年,教育部黨組切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及時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合格、貫徹落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合格、共產黨員的行為和作風合格、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合格的「四個合格」目標要求。

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次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就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給直屬高校黨委書記寫了一封信,對高校黨委和黨委書記提出了四點要求。

高校黨委書記們紛紛表示,這一封信使自己切實感受到了作為學校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的使命和重擔。

今年「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中組部、教育部依託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優質課程資源,建設並開通了大學生網絡黨校,搭建起高校師生黨員經常性網絡培訓的重要平台。

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主題,組織開展了2萬名大學生黨員和2萬名教師黨支部書記網絡培訓示範班。

作為全國高校學生主題教育重要門戶網站的中國大學生在線,開展了「兩學一做」支部風采展示活動,近1500個高校教師黨支部、學生黨支部在網上展示了微黨課、支部工作案例、支部風采等學習教育成果,營造出學為基礎、學做結合的良好氛圍。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高校認真落實中央要求,領導幹部以上率下,廣大黨員真學實做,不斷創新學習教育方式,強化黨員「四個意識」,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化、經常化水平顯著提升。

連續25年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表明,廣大師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保持積極健康向上。

2016年的調查顯示,高校師生衷心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認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我國的發展前景和實現中國夢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堅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出台了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教育管理服務和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兩個文件,師生新黨員質量不斷提高。

實踐中,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和基層工作,黨在高校的組織基礎更加鞏固,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制度體系日漸完善。

高校探索在課題組、科研平台設置支部,推進黨組織進學生社區、進公寓、進社團,院系黨政聯席會議制度不斷健全,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加強。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包含的內容很多,但我認為,其中最為核心的是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得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坦言。

蓬勃成長的新一代大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和主體,從目標對象的實際需求出發,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將思政工作深刻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以精進的態度、創新的意識、多元的格局,統籌協調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等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在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進程中,各地各高校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以釘釘子精神,努力譜寫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篇章。

(本報記者 柴葳 通訊員 鄭麗平)

《中國教育報》2016年12月7日第1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思政課的「臉」悄悄在改變

來源:青海日報4月20日下午,青海大學地質系資源勘查專業的大一學生全禮培早早來到綜合教學樓階梯教室,這天下午的課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講課的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教師王永宏。雖然全禮培提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