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簡介:宮麗,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基地研究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哲學。
(湖北 武漢 430074)
內容提要: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下稱「思政課」)改革要從當下的教學實際出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律,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導向,積極回應學生的需求;努力從教師的品德素質、專業能力、教學的內容方法等方面改進和完善,全面推進「課堂—網絡—實踐」各自分工、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既要堅守課堂教學的主陣地,著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又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展凝練教學重難點的「微」教學,同時開展豐富多樣的以體驗教育為主的實踐教學。
多年來由於價值取向多元化、教學方法簡單化、教學理念單一化、評價考核粗糙化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視程度不夠、到課率不高、聽課效率低下,甚至一些學生產生了厭倦的情緒,這反映出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是不足的,也說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深入思考與探索。
一、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面臨的突出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
由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必將是一個長期和持續的過程。
在當前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價值多元化的趨勢加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也擔負著艱巨而重要的使命,其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突出地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90後」新生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喜愛程度和積極性不高。
與「80後」相比,「90後」大學生成長在一個發展更加迅速、信息傳播更加敏捷的時代,特別是近年來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和了解社會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
一些學生獲得網絡信息內容和途徑的能力甚至遠遠超越了思政課教師。
一方面是動動手指,隨之即來的海量信息,另一方面是就業考研、出國的專業課壓力,再加上一直以來的思政課課堂吸引力不夠,在不少學生心中,思政課總是讓人提不起興趣。
如果思政課連讓學生真心喜愛都做不到,更無法實現讓他們終生受益了。
2.思想政治理論課被片面認為僅僅涉及理論教學。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夠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只從『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從『接受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對受教育者的接受態度和過程缺少研究。
」[1]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只要好好備課、認真教學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取悅學生。
高校思政課不同於一般的專業性課程,它不僅包括科學理論的講解,更注重的是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立場、觀點和養成客觀理性的認知評價方法。
因此,把思政課僅僅視為理論教學是片面的,它極易導致教學效果和目標偏離正確的方向。
3.新媒體條件下,學習並有效運用網絡技術引領先進思想文化是當下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
網絡為當下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空間,它的傳播迅速便捷、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且具有資源有效共享等優勢,這使得越來越多的課程紛紛開展了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穎的網絡教學模式。
但是對於網絡教學在內容和模式上也要客觀冷靜地看待。
已經開展的網絡教學中存在著教學資源良莠不齊的問題,教學手段也略顯單調和刻板。
一些「微課」的教學內容僅僅是課堂教學的片段式剪切,並沒有在有限的10分鐘內去聚焦和回應學生最為關心的重難點問題。
一些學校的網絡教學沒有全面展開,教學內容碎片化,尚未形成一個相互銜接的系統性課程,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諸多不便,也逐漸削減著學生對於思政課網絡教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路徑探討
由於是基於面向學生需求,並且是在對學生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探討,因此這裡所論述的「混合式教學」,是從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一種行之有效的、易於操作的「課堂—網絡—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組合併不是為了在形式上追求多樣化,而是力求通過優勢互補來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1.堅守課堂教學主陣地,增強授課吸引力。
課堂教學這一種傳統形式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來說無疑是最主要和有效的。
思政課教師需要明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核心作用,在做人、教學、管理等方面不斷反思與完善。
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帶動影響整個課堂的靈魂人物,對教學效果的取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增強教學實效性和吸引力,思政課教師的全面發展與自我反思尤為重要。
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要從教師的專業功底、授課技巧、課堂組織能力、人格魅力等方面進行全面完善。
一是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增加知識儲備,建立起重視學習和積累的自覺。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很快,教師必須通過廣泛的、大量的、及時的閱讀與思考才能確保占領知識的高地,讓思想保持新鮮,讓授課變得生動。
同時,只有建立了這種自覺,教師才能更加從容自信地面對各種職業的競爭與挑戰,將現實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二是思政課教師要努力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變「能教」為「會教」。
在調查中,相當一部分的「90後」大學生呼籲或者建議教師切勿把思政課變成枯燥無味的宣教,一定要讓思政課有趣,這樣學生才會有聽課的積極性。
對課堂教學「有趣」的要求,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設計上。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一堂生動精彩的思政課需要教師在課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設計,這意味著教師要認真思考在教材體系的整體基礎上如何把教材語言變成教學語言,把教材體系變成授課體系。
教學設計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的設計包括教學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微觀的設計是在宏觀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包括每一個知識點應該如何深入淺出地講解,選用什麼案例來進一步解釋理論,甚至小到一條新聞熱點、一張歷史圖片都要竭盡心思。
同時,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需要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心靈的教育,同樣的教學內容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三是思政課教師要提高課堂組織能力和感召力,成為課堂教學的「導演」而不是「演員」。
組織和管理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
生動的課堂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白」,而是教與學互動的過程。
組織能力強的教師不僅能夠很好地調控課堂教學的進度、講授的效果,還能夠激發學生聽課的積極性,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使課堂充滿活力。
這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應和參與度。
如果理論講授的時間過長,就應適當地安排視頻播放或者案例討論的環節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這種組織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在觀察、反思的基礎上及時做出調整和改變的過程。
四是完善人格魅力,既成為學生的「良師」,又成為學生的「益友」。
中國有句古話叫:「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說,這點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師的言談舉止、思想境界、性格特點、價值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會被學生關注和逐漸了解,也成為學生對教師綜合素質進行判斷打分的一個重要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對教師的品德素質是充滿期待的,這一點思政課教師要重視起來。
因此,思政課教師平時要注重文明修身,培養健康的旨趣與平和的心態;在課堂教學中,在闡述個人觀點的時候,應該做以理性的思考,而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信口開河甚至譁眾取寵。
同時,對於「90後」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更希望能夠與老師平等交流和相處,思政課教師更應該多了解「90後」學生的特點,關注他們的思想狀況、興趣愛好,想問題和做決定的時候能夠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多聽聽學生的想法和建議。
這樣做不是為了取悅於學生,而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2.合理運用網絡教學平台,聚焦教學重難點。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絡上各種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隨時隨地共享,教學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已然引發了一場新的教育革命。
然而,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來說,如何合理地運用網絡教學平台開展網絡教學是一件值得慎重分析的問題。
應該看到,網絡教學模式適合那些難度不是很高並且理論性較強的課程。
像微課、慕課的內容多為理論性知識的講授,同時將傳統的教師的「教」為主變為學生的「學」,也就是學生主動通過網絡進行課程學習,基本上可以掌握教學內容,既靈活了其學習時間,又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然而,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說,網絡教學很難說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特點(並非純粹的理論性知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需要師生間面對面的思想交流)兩方面思考得出的結論。
這也不是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完全不能夠採用網絡教學的模式,而是返回到對「教什麼」和「怎樣教」這兩個問題的反思,只有搞清楚這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網絡教學才能有的放矢而不至於成為盲目的跟風行為。
基於學生的想法與建議,網絡教學應該提前做好選題和內容的規劃,凝練出教材體系的重難點問題,以教研室為單位開展集體備課,並根據教師的研究專長與興趣愛好合理分工。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網絡教學內容應努力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比如,「微課」視頻在形式上儘管顯得分散但在內容上應該具有內在的邏輯性,這要求教學單位根據教材體系進行再加工,形成教材的凝練版,以便學生在課後進行鞏固複習的時候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教材的核心內容特別是重難點問題。
其次,網絡教學需要去粗取精。
一般說來,人高度集中時的注意力不過十幾或二十幾分鐘,且與課程的吸引力密切相關,這就需要發揮微課程短而精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任務。
最後,網絡教學也需要「引進來」和「走出去」。
在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各類資源層出不窮,大量製作精美的網絡公開課、論壇上的意見領袖以及「名人微博」等既給網絡教學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同時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資源。
對於其中優秀的又比較適合教學內容的資源,可以積極借鑑使用,同樣教師也可以將自己製作完成的優質視頻資源共享到網絡。
3.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實踐教學相比教師的理論講授具有學生廣泛參與、形式靈活多樣、氣氛生動活潑等特點,是課堂講授的有益和必要補充,也是讓「高大上」的思政課「接地氣」的重要方式。
實踐教學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形式。
課內實踐教學組織起來更容易,活動類型也可以更加豐富。
教師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年級、專業,結合時政熱點問題合理地設計課程活動,比如素質拓展訓練、主題班會、小型辯論賽、演講比賽、徵文比賽、時政大家談、紅色詩文賞析、兩會PPT案例大賽等。
這些操作性比較強且形式多樣的課內實踐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有利於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且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說,有些教學內容,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也離不開實踐教學活動的鞏固,單純的課堂講授很難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只有通過將主題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才能促使學生在認知的基礎上深入思考。
對於一些開展得比較成功的活動,可以將其發展為品牌系列活動,持續地進行推廣,總結經驗不斷完善。
另外,布置社會實踐調查任務,讓學生利用節假日或課餘時間對本地或家鄉社會發展變遷中的現實問題進行調查,撰寫調研報告,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責任心,而且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關注現實問題的自覺性,提升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教學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注意與教學內容的配合。
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實踐教學活動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只有合理地安排和銜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做好實踐教學計劃,在開展實踐活動的次數和可操作性上認真考慮。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本身已經很重的前提下,要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的課時量,也要考慮實踐教學是否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
最後,實踐教學活動要注意做好記錄和總結,特別是學生的表現情況以及教學效果、存在問題等,以便在今後組織策劃時有所參考。
(來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年第5上期)
思政課的「臉」悄悄在改變
來源:青海日報4月20日下午,青海大學地質系資源勘查專業的大一學生全禮培早早來到綜合教學樓階梯教室,這天下午的課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講課的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教師王永宏。雖然全禮培提前到了...
陳志強:慕課式思政課?可別光顧時髦只有皮毛
2017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在力圖通過大聽課、大督查、大改進,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而教學質量的提升依賴於一個重要的載體,那就是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