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推進高校思政工作路徑探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順利
摘要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書育人和學生健康成長全過程,做到責任與使命、教學與管理、內容與形式、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實現多渠道、多角度、多格局的育人目標,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協同效果。
關鍵詞協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系統性、整體性、長期性的特點,需要高校、家庭、社會各部門「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1],形成共同參與、合力推進的協同效應。
這就要求,整體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協同性,把責任與使命、教學與管理、內容與形式、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堅持責任與使命協同,培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心育人精神
高校教師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者、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然而,部分高校教師理想信念滑坡,使命感、責任感弱化,甚至在課堂上成為西方「普世價值」的「傳聲筒」「留聲機」。
要扭轉這一局面,須增強高校教師尤其是思政課教師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培育該群體孜孜不倦地全心育人精神。
一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做到真學真信真用,使自己真正成為以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戰士。
[2]二要把教書和育人、言傳和身教、經師和人師相統一,把明道、信道與傳道作為高校教師尤其是思政課教師的神聖使命,並一以貫之的篤定和堅守;在潛心問道上須勤用心,學理研究上須肯費心,答疑解惑上須耐心,爭做以責立身、以用立學、以愛施教且有立場、有擔當、有愛心的合格教師。
三要強化教師協同育人意識,高校思政課教師、學校德育部門及教學服務、後勤保障部門間應在立德樹人目標指引下,共擔育人之責,切實做到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落實同步,為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堅持教學與管理協同,構建思想政治工作全員育人格局
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當一手抓教學、一手抓管理,而且兩手都要硬。
但是,長期以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與管理部門各自為政,不僅未能形成齊抓共管的有效格局,而且還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碎片化。
要解決這一問題,須教學與管理「兩手抓」、同步走,構建思想政治工作全員育人格局。
一要加強領導,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相互合作,凝聚合力,比如,有條件的高校可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黨委書記或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副書記擔任組長,其他校領導擔任副組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組織部、宣傳統戰部、學生工作處、團委、教務處等黨群機構參與,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大思政」協同育人格局。
[3]二要優化隊伍,增強教職工協同意識。
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諮詢師等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之間的協同合作,專業教師精心育人,管理部門服務育人。
三要整合資源,充分利用各種育人資源,努力實現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華麗轉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範疇,科學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質課、專業課「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讓「思政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堅持內容與形式協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全覆蓋育人效果
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抓好「內容」這一核心要素,同時也不能忽視「形式」這一基礎要素。
以往,由於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內容」與「形式」間辯證關係認識不深刻、不到位,致使重「內容」輕「形式」,重「理論灌輸」輕「寓教於樂」,重「照本宣科」輕「實踐感悟」,致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與實效性大打折扣。
為此,一要抓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室、教材、教師三個關鍵陣地協同育人,切實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編寫課堂教材,精心指導青年教師講授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適應新時代需要,更加符合師生認知規律;革新教育方式,變說教式為說理式,變灌輸為互動,變課內為課外,把課講靈活,讓學生受益。
二要抓住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與營造健康向上文化環境陣地的協同育人,既要結合育人使命和時代特點,又要結合學生思想動態和認知規律,開展更接地氣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
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使校園環境的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育人價值達到和諧統一,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標識、校訓校規、紀念館、名人名師的育人功能。
三要抓住傳統媒介與現代網絡新媒體陣地的協同育人,發揮廣播、報紙、書籍、電視、宣傳櫥窗等傳統媒介的作用,同時關注網際網路時代青年師生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思維模式的變化,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思政工作模式,注重用好用活網絡載體,充分運用「兩微一端」、QQ、微信、網絡論壇等網絡工具,搶占、鞏固網絡陣地,搭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間。
堅持理論與實踐協同,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育人目標
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
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塊顯著「短板」是理論與實踐脫節,一方面過於注重理論灌輸而忽視社會實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說自話,照本宣科,對社會現實問題關注不夠,闡釋力不強。
另一方面,往往忽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沒有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上升為系統地有說服力的理論體系。
理論與實踐協同,就是要知行統一,既要堅持受眾的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又要引導受眾唯物辯證地認識理論與實踐。
理論課堂上應注重開展生活情景模擬體驗活動,日常生活上強化社會實踐能力鍛造,見習實習上強化團隊精神和團體實踐的自我檢驗,實現從課堂灌輸理論到參與社會實踐的全程體驗化育人模式的轉變。
要在實踐方法維度上重視多樣化,明確社會實踐方向與主題,創新實踐形式,堅持教師講授、學生討論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參觀學習與現代慕課微課相得益彰,讓師生在共同參與中教學相長。
要在實踐目標維度上注重貼近性,切近學生思想、生活,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勤工助學、擇業就業、創新創業相結合,把參與社會調研、生產實習納入學生培養計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9.
[2]劉建軍.思政教育要用好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8.
[3]王學儉、顧超.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協同創新[J].湖北社會科學.2016.12.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面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 2015MZD045 階段性成果。
)
思政課的「臉」悄悄在改變
來源:青海日報4月20日下午,青海大學地質系資源勘查專業的大一學生全禮培早早來到綜合教學樓階梯教室,這天下午的課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講課的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教師王永宏。雖然全禮培提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