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見·創新課程│祖雪媛:創建適合學生可持續成長的課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小學始建於1956年,是北京市朝陽區的一所示範學校。
在各級政府和教委的扶植下,現已發展為一校五址、規模較大的一所現代化學校。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 項目首批實驗校,白家莊小學始終以「為學生創建一個樂園」為目標,不斷創造新優勢,形成「尊重教育」的特色品牌。
那麼怎樣為學生創建一個樂園,創建怎樣的課程能夠讓這些笑臉常在,讓他們能夠自信地走向未來,適應發展?首先,我們應該跳出教育看教育。
讀懂孩子所處的時代,思考孩子未來將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的需要。
據報導,2015年足以改變世界的十項新技術:「增材製造技術」能夠列印人體細胞,有望列印活體細胞;「氫燃料電池汽車」能夠實現零排放,「下一代機器人」使人機對話協作逐漸成為常態……「網際網路+」時代第一次使學校與整個世界緊密相連。
10年乃至20年後迎接孩子們的將是什麼?從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現代學校的課程建構應更具有前瞻視角、全球視角與學習者可持續成長視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全球ESD行動計劃》中,
明確提出了未來10年的新目標:「為教育和學習重新定位,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取能夠為可持續發展做貢獻的知識、能力、價值觀和態度。
」同時,這份文件也指出了ESD方面的相關目標。
如在學習內容方面要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災害風險及可持續消費與傳統文化等關鍵問題納入課程當中;在教學法和學習環境方面要按照互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方式設計教學,使學習更具探索性、變革性,並注重行動,重新思考學習環境(實體的和虛擬的、在線的),啟發學習者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做貢獻;在學習成果方面要激勵學習、促進批判性和系統性思維、協作性決策等核心能力的培養,為當代人和後代人負責;在參與綠色社會建設方面使學習者擁有從事綠色建設的能力,採取可持續生活方式,成為可持續發展世界的積極推動者。
顯然,這樣的育人目標既是面向社會可持續發展未來的,也是面向少年兒童可持續成長未來的。
按照這樣的指導理念設計學校課程,是對當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戰,也是我們應當承擔起來的新任務。
十多年來,我校正是基於以上理念創建了適合學生可持續成長的課程。
找准課程創新的起點
我們認為,學校課程創新的起點是學校的核心理念,因為它最能體現學校的價值取向,是學校的靈魂。
我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國家實驗學校, 該項目在2 0 0 3
年發布的UNESCO《10年計劃》中倡導「尊重」價值觀。
這樣的價值觀是當代青少年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基於對辦學歷史、先進教學理念、區域特點和師生成長規律四個方面的思考,我校確定了辦學理念——「尊重」。
我們認為無論是解決當今的問題,還是走向未來,都需要四個方面的尊重:尊重每一個人、尊重賴以生存的環境、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並且還要尊重規律。
以這樣的理念為起點建構的課程,既立足當今,又直指未來,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尊重、學會尊重,漸漸地,一顆尊重的種子就會深深地根植在他們的心中,成為「具有北京情、中國心的世界人」。
找准起點之後,我們建構了涵蓋「尊重規律、尊重人人、尊重文化、尊重環境」四大領域的課程目標體系。
其中,整合了原有國家課程的目標,補充了關於「媒介素養、創新實踐、探究合作」等適應未來發展的目標,以此指引課程創建的方向。
構建立體的課程結構
通過持續不斷的實踐研究,我們體會到,面向可持續未來的課程結構要體現四個特點:基礎性、創新性、選擇性、未來性。
我們構建了「三類一中心」課程,「三類」是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定製課程,「一中心」是處在中心位置的主題課程。
其中,「基礎課程」面向全體,約占70%,重在保持我國國家課程優勢「學科本質突出、注重思維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基礎紮實」等,設有數學、語文、體育等學科。
「拓展課程」面向差異,約占25%,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學的課程,分體育、藝術、文化、科技、環境5大類,共有128門。
如體育類的籃球、排球、足球、棒球;藝術類的舞蹈、合唱、爵士樂;文化類的皮影、書法、茶藝;科技類的飛行模擬、機器人、3D列印、編程;環境類的創意DIY等,充分滿足學生興趣差異、年齡差異、性別差異,並符合時代發展需求。
「定製課程」面向特殊需要,約占5%,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培優課程,另一部分是幫扶課程。
培優課程是對某一領域超長的學生給予更高層次的培養,如STEM課程、英語戲劇課程;幫扶課程是面向需要特別關注的孤僻症、傷殘等特殊學生定製的個別化指導課程。
主題課程是跨越學科邊界和課程邊界的綜合性課程,主題主要側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繼承傳統文化方面的問題調查與解決方案設計。
著重在課內課外結合的實踐活動中,藉助家長和社會力量,組織指導孩子關注校園、家庭與周邊社區可持續發展實際的觀察與研究,通過團隊合作提出解決方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創新思維的可持續學習能力。
創新多樣化的課程形態
圍繞「尊重」理念,目前我校已經開發了「我與規律、我與人人、我與文化、我與環境」四個領域的共 73個主題課程。
「我與規律」領域有「探尋食物鏈」「四季有變化」 等主題;「我與環境」領域有「我是社區規劃師」「我是藍天護衛者」等主題。
主題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一個完整的情景中,進行多元體驗,開展跨學科學習、個性化學習。
案例1
「品味端午文化」主題課程
該課程隸屬於「我與中國文化」主題,是關於節日文化的一個小主題。
這一主題課程在五年級開設,涵蓋9個學科。
課程實施分為四個流程:一是發現問題、聚焦問題,孩子們結合生活實際,提出了很多問題。
如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端午節怎麼來的、划龍舟的習俗怎麼形成的等等。
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分類聚焦,選擇重點研究的問題。
二是學生基於問題展開線上和線下的學習。
學生手持移動終端,進入教師製作的豐富的微課程,有的學習《端午的來歷》《掛草藥》,有的誦讀《端午的童謠》,有的學習製作《包粽子》等。
學生邊學邊實踐,並拍照、配文、配樂上傳網際網路分享,將鏡頭語言、書面語言、音樂語言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
三是走進社會實踐體驗(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四是多元表達、分享提升(歌曲創編、列印3D作品、影片製作、創意設計等)。
案例2
「我是藍天護衛者」主題課程
該課程隸屬於「尊重環境」主題,是關於身邊環境中有關霧霾內容的一個小主題。
該課程由四年級的品社、數學、英語、美術、音樂、信息6個學科整合而成。
課程實施分為四個階段:實踐準備、實地探究、整理歸納、總結提升。
實踐準備階段:學生們討論質疑,提出問題,聚焦問題,如什麼是霧霾、霧霾有哪些危害、有多少人關注霧霾等,再根據問題合理分組,制定計劃和問卷。
實地探究階段:學生採訪了社區居民、調研了全校學生、上網查找資料。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如霧霾的形成原因、霧霾怎樣防護和改善等。
基於新的問題我們進行了二度實踐,走訪了施工工地,了解工地揚塵的情況;通過調查汽車流量,發現尾氣排放確實存在污染。
整理歸納階段: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把小組的數據進行整理,彙編成稿,聚焦問題,梳理成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製作成演示文稿進行班內交流。
總結提升階段:以多學科聯動的形式進行整體的匯報和研究,四節選修課《合唱》《電子海報》《兒童畫》《英語劇》完全尊重學生的意願進行自主選擇,意在通過不同形式表達學生為保護身邊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的願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主題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讓學生關注與研究的視角更加多元,從食品安全到節約資源,從關注環境到思考文化,完成了幾十個探究主題,如「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環境問題的調查與解決」「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等。
學生帶著問題走向實踐,進行跨學科學習、個性化學習和體驗式學習,獲得多元的收穫和自由的發展。
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不僅在學習中做到自我成長,還給低年級同學開設了編程課程班,並對問題進行改進指導,他不僅實現了超越自我的發展,也帶動了更多的同學一起成長和進步。
夢想成就未來,我們相信,這種面向未來的、開放、多元、能自主選擇的課程一定會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的發展,一定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斷的驚喜和希望!同時,我校將繼續深化教師團隊的思考和實踐,進一步完善面向可持續未來創設的「基礎性、創新性、選擇性、未來性」特色課程。
在新一輪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實踐過程中,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而可持續成長與發展。
( 作者單位: 北京朝陽區白家莊小學)
我心中的上海教育2030徵文|英語特級教師:如何促進核心素養養成?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發布,對我國當前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關注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遵循教育規律教學,從單純強調應試應考轉向更加關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從學...
我心中的上海教育2030徵文|英語特級教師:如何促進核心素養養成?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發布,對我國當前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關注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遵循教育規律教學,從單純強調應試應考轉向更加關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從學...
把握課改趨勢 發展核心素養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教育全球化是當今國際教育的發展趨勢,課程改革是應對教育全球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當今國際課程改革主要體現在多元主義...
錫山高中實踐教育改革 打造現代高中的新樣板
多年來,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一直以探索者的姿態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之路上,在課程、教學、評價、資源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富有創造性的探索實踐。學校構建完善了與國家課程方案相配套的學校整體課程方案,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