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素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可持續發展素養是青少年核心素養的一種國際表述方式,是我國青少年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多年的可持續發展教育實踐中,不少實驗學校進行了特色鮮明的課程改革、教學及學習方式實驗、青少年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成功探索。
本報特邀部分校長介紹部分經驗,以饗讀者。
1、關鍵詞:特色課程——在課程中培養可持續學習能力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尤其是學校課程。
學校把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和心理教育作為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點領域,為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平台。
以學校科技教育課程為例,逐漸形成了交大附中實施科技教育重要指導思想,即「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創造、學會合作」,開發了一系列完整的、具有時代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課程:智能機器人、航天模型、無線電測向、天文觀測、氣象觀測、OM頭腦奧林匹克、生物科學技術等。
學校開設的《智能機器人》課程,教材開發、教室設計、設備配備等都獨具特色。
此外,學校還特別注重在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方面的開展可持續學習創新實踐。
同時,為更好地培養精英人才和創新人才、促進並推進更多有潛力的學生走向成功,學校與北京交通大學合作,以「茅以升班」和「茅以升預科班」為先行團體,將大學的課程教學與學術研究向中學延伸,打通中學與大學之間貌似不可逾越的鴻溝,為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出卓越努力,一大批學生在全國全市的比賽中獲獎。
可持續發展教育強調「尊重」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學校以可持續發展價值觀為核心,致力於塑造走進學生心靈的德育,為學生搭建起多樣化、系列化的活動平台,培養學生設計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取捨能力、繪畫能力、聯絡能力、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社交能力等各種可持續學習能力。
戴文勝(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2、關鍵詞:學科整合——課程創新強化養成可持續發展素養
可持續發展素養是青少年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著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素養的目標,學校力求學科實踐活動的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
對此,學校研發了同一學科實踐活動以及多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兩大類學科實踐活動。
並結合學校實際,做到活動體現不同學段特點;學段間的貫連;學科間相通;明確課時與具體內容。
在實施實踐活動計劃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們會根據可持續發展價值觀教育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修正或創新。
對活動內容有所修改。
如強化滲透尊重環境、資源價值觀,數學組的教師發現在秋冬交替時,同學們對氣溫的變化產生興趣,於是引導學生關注氣溫氣候變化,探究「入冬」的具體標準,在活動開展中,還衍生了為什麼冬季霧霾嚴重及治理方案等問題的探究。
對活動內容有整合和創新。
如強化尊重傳統文化與孝敬父母主題,一年級學生在進行「我愛我家」活動時,高紅霞老師開展了「我和爸爸的故事」相冊製作活動,不僅讓學生們感受到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護,出人意料的是家長們從活動中深受觸動,體悟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也需要不斷成長。
活動參與學科面的擴大。
如強化尊重傳統文化的主題,最初制定的中秋佳節只涉及語文、思品等部分學科,在實施過程中,幾乎所有學科都參與到活動中,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
何英茹(北京教科院附屬石景山實驗學校校長)
3、關鍵詞:課堂學習——可持續學習課堂促能力培養
課堂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主戰場。
學校遵循「主體探究、綜合滲透、合作活動、知行並進」十六字課堂教學原則,依據學校編寫的《可持續發展教育實施大綱》,深入開展了可持續學習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
在六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數學中的飲料瓶分類問題》中,課前,老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家中、商場中收集10種不同的飲料瓶進行觀察,要求學生自主制定儘可能多的分類標準,並依據標準給飲料瓶進行分類。
分類過程中,有的小組按照營養成分的多少或者營養成分的種類進行分類;有的小組按照生產地的不同分類;還有的小組按保質期的不同分類。
在「飲料瓶分類」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僅關注找到更多的分類標準,給飲料瓶分類,通過老師的引導更引發了他們對生活中可持續發展實際問題的關注。
如有的小組中有同學媽媽懷孕了,他們想到了「按孕婦能不能喝」給飲料分類。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孩子們根據探究的結果,詳細地闡述了「喝飲料與健康」的關係,建議同學們「喝飲料不能太任性!」還有兩個組的同學,對廠家的飲料瓶外包裝進行了重新的設計,並提出了自己踐行可持續生活方式的合理建議。
在歷時一個月的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交流,再實踐,再交流的反覆碰撞中,學生的五種可持續學習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學生產生了分工合作的需要與慾望,形成了主動合作與探究的興趣,在實踐活動中通過磨合,合作的效率不斷提高。
吳寶文(中國石油大學附屬小學校長)
4、關鍵詞:實踐活動——可持續學習實踐提升學生素養
學校以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為辦學思想,將可持續發展素養分解為5個一級核心可持續發展素養和21個二級具體可持續發展素養,以此為依據,全面構建課程體系,積極開展學科社會實踐活動,以課程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以教育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本學期,學校結合可持續發展學科實踐活動課程表,圍繞學生的可持續素養的培養,積極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實踐活動課程。
課程結構為:活動前,學生查找有關資料;活動中,學生合作、評價、交流,講解,觀察、拍攝;活動後學生進行學習總結與展示交流。
在整個過程中,一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實踐提升自己可持續發展素養。
為了培養學生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生活方式,尊重後代人的可持續價值觀,提升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學校設計了首鋼老工業開發區學科實踐活動。
該活動分為遊覽場區、探究高爐、欣賞雕塑、探訪陶樓、建言首鋼五個環節,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表達信息、創作創新等可持續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可持續科學知識和可持續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尊重差異和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提升學生獲取信息的可持續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尊重後代人和尊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激發學生可持續發展學習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針對實際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的能力。
除首鋼課程以外,學校還開展了頤和園課程、科技館課程、盧溝橋課程、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課程、清明節課程、班主任節課程、成功節課程等一系列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可持續發展素養的發展搭建舞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可持續發展科學知識、可持續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生活方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夏偉平(北京市同文中學校長)
5、關鍵詞:學生成長——可持續學習課堂助推學生成長
為解決現有教學與學習方式的弊端,學校提出了三大類可持續學習課堂實踐方式,即「基於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創新學習」、「基於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前預學習」、「基於低碳生活方式養成的應用學習」。
以學校物理課教學為例,實施了基於創新解決學生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學習,包括實地考察、調查研究、在線學習、實驗探究、方案驗證、溝通交流等,學生的得分率顯著高於同類學校和學校往年的得分率。
學校先後開發了包含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可持續學習課堂模式實施成效在內的調查量表,包括「師生課堂行為觀察記錄表」、「教學與學習效果評價表」、「課堂觀察法聽課觀察表」等研究課課堂評價工具3個;學生「單科作業記錄表」、「全天作業記錄表」等學習探究作業評價工具2個。
這些評價工具在教學監控、管理、評價中和提高教育質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新型的評價導向下,學校教師單純的課堂講解在逐步減少,而點撥、評價用時逐步增加,參與學生活動的用時也在增多,說明教師的教學方式轉向用探究任務引導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學習。
學生單純的聽講逐步減少,而質疑辯論、台前匯報、操作體驗、合作討論的時間在增加,說明學生的學習方式轉向探究、體驗、質疑與創新,他們的表達、動手、合作能力得到訓練。
從近幾年不斷提升的學業成績看,可持續學習課堂模式取得了突出的實踐成果,學生學業成績大幅提升。
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顯著提高,可持續發展價值觀逐步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也逐漸養成。
馮岩(首師大附屬蘋果園中學校長)
摘自現代教育報,文/記者 鄭祖偉 整理
把握課改趨勢 發展核心素養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教育全球化是當今國際教育的發展趨勢,課程改革是應對教育全球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當今國際課程改革主要體現在多元主義...
第三屆北京教育論壇:創新人才培養有了新思路
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什麼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日前,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主辦的第三屆「北京教育論壇」在京召開。論壇採取「1+3」方式,大論壇以「創新人才培養與教育創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