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不是畫了就有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針對近期諸多思維導圖應用者,對自己繪製思維導圖卻收效甚微的疑問,給予如下分析和解答:
「思維導圖」在2006年曾達到一個小高潮,很多中小學申報了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應用方向的相關課題。
但由於沒有很好地解決思維導圖與學科教學深度整合的問題,與許多時髦概念的命運一樣,思維導圖也陷入了形式大於內容,概念炒作大於實際操作的泥潭,在教學效能提升及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方面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甚至在一些地方,使用那些不講究層級結構、不注重邏輯關係、不提煉關鍵詞、側重於隨機發散思考的思維導圖反而使學生養成了一種對知識加工粗枝大葉,不究竟的思考習慣。
因為「博贊思維導圖」過於強調「圖像記憶」和「自由發散聯想」而非「理解性記憶」和「結構化思考」。
對於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圖像記憶」的確可以幫助他們提高「把知識記住」的效率,但卻無法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屬於一種淺層的學習;另外「自由發散聯想」具有天馬行空,對思維不加控制的特點,更適合用於「頭腦風暴」式的創意活動,而不適合用於學科知識教學,因為任何學科知識都是有其內在邏輯及固定結構的,由不得你胡思亂想。
也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思維可視化研究院才把概念圖(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諾瓦克博士提出)、知識樹、問題樹等圖示方法的優勢特性嫁接過來,同時將結構化思考、邏輯思考、辯證思考、追問意識等思維方式融合進來,深入研究如何將思維導圖與學科教學進行深度整合,最終提出「學科思維導圖」這一概念,以區別於「博贊思維導圖」,並圍繞「提升學科教學效能」這一目標開展了研發工程。
經過近16年的系統性研究,5年多的一線教學實踐應用,「學科思維導圖」對提升教學效能和學生的學習力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驗證。
莫把思維導圖當成思維可視化
思維可視化已經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但目前大多數教師看到思維可視化,還是直接就簡單地認為是思維導圖,在2015年11月《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誌採訪時,我已明確回答過。「思維導圖」不等於「思維可視化」...
思維導圖與學科思維導圖的區別及聯繫
為什麼要給思維導圖「轉基因」——淺談「學科思維導圖」與「思維導圖」的異同學術期刊論文原址: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5年18期「思維導圖」(mind maps)又叫心智圖,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由...
你落後於時代,時代必將把你拋棄!
20世紀60年代,英國人東尼·博贊發明思維導圖,並開始推廣運用;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逐漸引入思維導圖,這個時候思維導圖盛行西方;21世紀的今天,思維導圖在全球得到廣泛運用。大量世界五百強企...
思維導圖——數學學科應用重點
數學學科的教育,主要是從小培養我們邏輯思維能力,了解客觀事實與本質。我們可以通過對數字、符號、圖形等的綜合應用,對數據進行分析,了解真相、掌握客觀規律,並適應規律,最後開展行動做出最佳選擇。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