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建設和諧的教師文化?(文末可下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新問題、新矛盾來自於課堂,來自於學校。

學校是課程實施的第一線,課堂是課程實施的主渠道,要解決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就必須加強校本教研。

所謂「校本教研」,就是以學校為教學研究的重心,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這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需要與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它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以學校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

它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提升經驗,探索規律。

「校本教研」既重視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反思,更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合作:共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防止和克服各自為戰、孤立無助的現象,變個體之間的競爭為集體的合作,營造求真、務實、嚴謹的和諧教研氛圍,力爭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對促進學生髮展,促進和諧教師文化的形成都有著積極作用。

一、 實施專業引領 推動教師可持續發展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開的,是圍繞學校的問題進行的,但它又不完全局限於本校內的力量。

專業研究人員以其開闊的視野、前瞻的理念、淵博的學識,參與「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能在一定的理論高度上進行。

源於實踐而高於實踐。

它始終站在課程改革實驗的前沿,從而使「校本教研」更具有超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

專業研究人員主要包括大學教師和教科研人員。

相對於一線的教師而言,他們的長處在於系統的教育理論素養。

離開了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校本研究就會自囿於同一水平地反覆,邁不開實質性的步伐,甚至停滯不前,從而導致形式化、平庸化。

從這個角度說,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是校本向縱深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

理論指導、專業引領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專業引領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學術專題報告、理論學習輔導講座、教學現場指導以及教學專業輔導等。

每一種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於達到某種目的。

但就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而言,教學現場指導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歡迎的形式。

我們知道,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有一段並不容易逾越的「真空地帶」。

這就需要教科研人員的辛勤指導與熱情幫助,帶領我們走出這個「真空地帶」。

可以說,教科研人員就是把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實踐的重要人。

有了教研員的指導,「校本教研」才會更紮實、更有效。

教科研人員帶著課題,深入學校,以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進為指導重點,注重教師教學潛能的開發和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尊重教師創造性的勞動,發現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閃光點和經驗,並和教師一起總結提煉。

在教科研人員的指導幫助下,老師們以實際行動進行著自己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並逐漸走向「研究型」教師的發展軌跡,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可持續性。

實踐證明,專業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備課、聽課、評課等,對教師幫助最大。

專業引領就其實質而言,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理論與實踐關係的重建。

從教師角度講,加強理論學習,並自覺接受理論的指導,努力提高教學理論素養,增強理論思維能力,也是從「教書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經之路。

二、 倡導校本合作 形成共享合作的教師文化

學校的成功,在於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教學研究集體。

確切地說,就是教師們通力合作形成教與學的和諧氛圍。

有了這樣的氛圍,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

以往,我們更多地關注教師的個人發展。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應當強調同伴的互助與合作,教師之間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建立一種新的促進中的交流與對話,溝通、協調與合作,共享經驗與成功。

而教師互助合作又是「校本研究」的標誌和靈魂。

在一個教師群體中,能夠有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交匯與碰撞,是非常寶貴的。

與學生一樣,教師之間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水平等方面也存在著重大差異,這種差異也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

所以,校本研究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為此,學校開展了「 以課題研究為主線,教研活動為載體,增強教師之間、教研組之間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為主旨的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動。

(一)組內之間的合作教研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我們進行了教研組內教師之間的合作教研。

在學校大課題之下,每個教研組制定一個子課題,共同進行研究。

例如,音樂、美術、英語等擔任相同學科教學的幾位教師,同時擔任一個年級教材的教學實驗工作。

他們共同學習,共同備課,共同研究,共同分享。

他們進行同備、共講一課書的教研活動。

這種活動成了教師之間最理想的互動方式。

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幫助和指導新任教師,使其儘快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要求,有效防止和克服了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

(二)相同學段的聯合教研

{!-- PGC_COLUMN --}

圍繞學校的研究課題,各學科又有各自的研究重點。

根據學科研究的重點,相同學段的兩個年級,在教學內容、課題研究重點等方面,必然有著相通相融的研究內容,自然形成了聯合教研的渠道和空間。

例如:語文、數學學科分別進行第一學段(一、二年級)的聯合教研、第二學段(三、四年級)的聯合教研、第三學段(五、六年級)的聯合教研。

老師們在聯合教研過程中,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力參與,在與他組的研究探討中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共享經驗的樂趣。

(三)不同學科聯合教研

不同的學科,雖然擔負的教學內容各有側重,但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服務的教育目標是相同的。

隨著學科知識的相互融合,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相通相融,可以打破學科教研的界限,鼓勵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聯合教研活動,相互借鑑,相互促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我們建立了以主題為單位的教師聯合教研群,如:學生探究《白色污染》課題,針對這一課題,由語文教師組織,組成了由數學、美術、自然、勞動等學科教師共同組建的課題指導群,對學生的子課題進行指導。

不同學科教師間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合作,和諧的教師文化已然形成。

三、 追求整體效能 實現學校教育的「多贏」

(一)「校本教研」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合作的平台。

「校本教研」為教師們創設了積極的、互助的、民主的研究氛圍,在合作中學習理論,在合作中研究專題,在合作中提高效率,在合作中體驗成功,在合作中推動學校教學研究工作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教研」使優秀教師資源共享。

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在「校本教研」中,從教研活動的組織、準備、實施中,其骨幹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帶動了更多的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校本教研」凝聚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最終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校本教研」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途徑。

「校本教研」是以解決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面對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有較強的實踐性、針對性。

(五)「校本教研」向學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本教研」要求學校管理人員不僅能夠做好檢查備課、檢查作業批改、聽課評課等日常的教學工作,而且還要具有對教育理論較強的理解能力、對教師教學研究的指導能力、教學管理能力,以及教育教學的研究能力。

事實證明,就其發揮作用的機制而言,校本研究必須是教師集體的研究。

惟有教師集體參與研究,才能形成一種研究的氛圍、一種研究的文化、一種共同的生活方式,一種和諧互助的教師文化。

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校的教育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說,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標誌和靈魂。

為此,要切實改造學校教育的情境,使學校真正成為一個民主的、開放的討論領域,其中尤其要強調教師集體內部的專業切磋。

隨著「校本教研」的正常運行,和諧的教研氛圍、和諧的教師文化必將形成。

關注「明白說教育」,私信留言「校本教研」獲取更多關於學校教研的資料。

關注我,還有更多教育人用得上的資料分享出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多措並舉多元培訓,提升技能

師能是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通過開展校本研訓、新教材、教育理論、網絡信息技術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提升教師技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校本研訓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以分散培訓為主;理論學習與...

校本教研,動起來,就一定比過去好

(一)校本教研的實踐與創新校本教研的主要特點是:校本教研的宗旨在於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它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的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目標在於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