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體型的增肌飲食方案(建議收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好,我是RAN,之前跟大家分享了不同體型的體質特點,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呢,我們先回顧一下
內胚型:增重易,減重難;中胚型:增減都易;外胚型:增重難,減重易
講完了三種不同的體型,接下來就是針對這三種體型,我們應該怎麼規劃自己的飲食結構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三種供能營養物質(脂肪、蛋白質、糖):
以上三張圖,是講的三種供能物質的一個主要的功能。
那麼,不同體型的人,飲食結構該如何安排呢?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應該以什麼樣的比例來搭配呢?
1. 內胚型
對於內胚型的健身愛好者來說,力量訓練做完之後,需要補充一些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但是碳水化合物對於內胚型的健身愛好者來說,是比較容易長體重的物質。
那就可以少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然後休息30分鐘左右,再開始有氧訓練。
這樣的訓練模式有利於內胚型的人增肌,還能有效地降低脂肪。
一般來說,內胚型的成年人每天每公斤的瘦體重,需要攝入大概2.2g的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以是蛋白質的1-1.5倍左右。
瘦體重,就是除掉你脂肪的體重。
瘦體重=體重x(1-體脂率)
為什麼要拿瘦體重來計算呢?因為內胚型的人,體脂率比較高,如果你按照他的實際體重去算,可能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會超標。
建議內胚型的人在做完高強度訓練之後,攝入一些碳水化合物,並且是慢碳(低GI)的比例多一點。
由於內胚型的人,他們的一天碳水化合物建議攝入量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們把碳水放在早餐和訓練之後會比較好。
內胚型補劑選擇
對於內胚型的運動員或者健身愛好者來說,補劑可以選擇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一點的,比如分離乳清,或者是乳清蛋白。
如果他們需要減脂(做有氧運動),可以再搭配一點左旋肉鹼。
2.中胚型
中胚型的人,每公斤的體重每天建議攝入蛋白質在1.2-2.2g之間。
但碳水化合物可以在蛋白質的兩倍左右。
相對於內胚型的人來說,中胚型的人沒有那麼容易長胖,蛋白質攝入量可以比內胚型的稍微少一些,因為中胚型的人每天攝入的碳水會比較多(是蛋白質的兩倍),當然這個量不是固定的,還是要看每個人身體的具體情況。
中胚型補劑選擇
中胚型的人,補劑可以選擇乳清蛋白粉,加一些肌酸、谷氨醯胺,不需要再搭配左旋肉鹼去輔助減脂。
因為中胚型的人自身代謝可能要比內胚型的人高一點。
在增肌期間,還是需要一點脂肪,才能更好的增肌。
3.外胚型
外胚型的人,增重增肌都是很難的。
曹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外胚型體型。
他在接觸健身之前非常瘦,那時候身高175cm,體重只有60公斤左右,怎麼吃也不長肉。
外胚型的人,建議每公斤體重每天攝入蛋白質1.2-1.6g左右,甚至可以到達2.2g,當然這個也要視情況而定。
外胚型的人,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可以增加到蛋白質的三倍左右。
對於外胚型的人來說,在訓練後補充一些快碳(高GI)有利於刺激胰島素分泌,幫助它吸收更多的糖和胺基酸進入到身體裡面,促進肌肉的合成。
外胚型補劑選擇
外胚型的人對碳水化合物並不敏感,吃什麼都很難胖,所以我們需要補充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在補劑選擇方面,推薦使用增肌粉,然後配合使用一些肌酸、谷氨醯胺這些補劑了。
外胚型的人,在睡前可以再補充一些酪蛋白、吃幾片麵包,或者是加一根香蕉,這樣也是有利於增肌的。
總結
在保證蛋白質攝入足夠的前提下:
內胚型:蛋白質比碳水(1:1-1.5)
中胚型:蛋白質比碳水(1:2)
外胚型:蛋白質比碳水(1:3),碳水一定要多吃
比例只是參考,具體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看。
如果一個內胚型的人按照這個比例吃碳水,脂肪還是長了,那碳水就再減少一點。
外胚型的人吃了很多碳水還是增重困難,那就可以嘗試更多的碳水。
好了,這期分享到這裡,你都記下了嘛,我是RAN,點擊關注,下期再見
健身增肌每次吃多少蛋白質才合適?健身老鳥一說,完全懂了
蛋白質的確是健身增肌的「利器」,但是蛋白質卻不是健身增肌的「神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比喻?因為很多不健身的人覺得,只要蛋白質吃得多,肌肉長得就越大。難道僅僅靠吃蛋白質就能增肌嗎?當然不可能,沒有...
健身如果只練不吃,你的肌肉會如何增長?
健身運動,是區別於健美運動的,健身是為了讓身體線條更加優美,例如彭于晏,而健美運動則需求維度的增長,僅僅是健身增肌,就需要非常多的時間、精力以及計劃。大家想增肌,就必須是要重視熱量的攝入的!小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