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吃飯容易發胖,不吃飯更利於減肥?答案是你想多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運動後吃不吃飯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不少人面對運動後劇增的飢餓感,即便餓得難以忍受,也不敢輕易吃東西,擔心運動後飲食更易發胖,又或者會抵消運動的成果。

那麼真相是什麼?運動後吃飯對於減脂是利是弊?運動後應該如何吃,吃什麼?本文告訴你答案。

運動後飲食與減脂的聯繫

首先給出結論!運動後適量的進食有利於減脂。

減脂的關鍵點之一是保證運動的長期、持續、有效,人們在運動中會消耗很多體內物質,比如蛋白質、脂肪、糖原、碳水化合物。

這其中需要特別提出糖原,因為我們在運動中首先消耗掉的不是脂肪,而是糖原。

也可以理解為在運動前期糖原消耗的比例遠大於脂肪,糖原作為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是有效運動的保證。

運動後是補充糖原很好的時間段,在此時段身體糖原合成的速度較快。

及時補充糖原,確保有更好的體力面對第二天的運動,保證運動持續性,養成運動減脂良性循環。

若是運動後拒絕進食,容易導致第二天由於糖原缺失造成的身體疲勞,降低運動強度,影響減脂效果,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減脂失敗。

此外,引申出運動減脂與肌肉消耗的聯繫,身體肌肉含量的多少與運動的強度、耐久密不可分,並且降低身體基礎代謝,降低減脂效率。

無論任何減脂運動,運動中或多或少會對肌肉本身產生損傷,減重期間本已對能量攝入做出控制,若運動後不能及時補充營養,不僅不利於肌肉的修復及再生,並且可能造成肌肉的流失,降低基礎代謝,無法享受運動後的「後燃效應」--在我們安靜時也會消耗客觀的熱量。

與補充糖原相同,運動後是修復受損肌肉的良好時機,及時補充營養,保持、增加肌肉量,提高減脂效率。

運動後飲食容易飢餓,容易吸收,更容易發胖?

我們在運動後通常會伴隨更為強烈的飢餓感,所以很多人認為在此時吃飯身體的吸收更好,會加劇脂肪的堆積,更容易長胖。

事實上,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沒有毛病,運動後身體需要及時補充消耗的各類營養物質,容易感到飢餓,吸收能力也變的更強,但是,吃同樣的食物,並不會容易變胖。

以我們常見的米飯、麵條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為例,上文提高運動後人體糖原的合成速度較高,所以運動後吃飯,攝入的食物會優先轉化為糖原,以此補充身體糖原的缺失。

而在平時吃,食物轉成糖原的比例有限,多餘熱量更有可能變成脂肪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運動後吃一樣的食物不僅不會變胖,反而會減少脂肪的轉化。

運動後飲食等於白練?

不少人有這麼一個誤區:運動後吃飯會抵消運動效果。

辛苦運動流了一身汗,為了保證運動效果,再餓寧可餓著肚子。

其實大可不必,從能量負平衡的角度來將,以減脂為目的的運動後吃飯,只需保證整體能量的攝入不變。

可以這麼操作,根據運動的時間段,將某一頓或二頓正餐分割出一部分來,作為運動後的營養攝入,而不是額外的加餐。

此外,選擇合適的食物很重要,如果你在運動後攝入高油脂高熱量的火鍋、高糖分高脂肪的甜品、美味的油炸食品,必定是會長胖的。

當然,不論任何時間段,都應該避免食用類似的減肥殺手。

再者,運動減脂的前提是有可觀的能量消耗,本文提到的運動,是指中高強度,每次不低於40分鐘的運動,並非走路、散步看風景。

與其在這探討運動後能否飲食,首先確保有一個科學、系統的運動計劃。

運動後吃什麼,怎麼吃?

  • 運動後飲食以補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為主,同時需要注意脂肪的攝入。

    在這推薦一些食物,平時常見的全麥麵包、香蕉、玉米、南瓜、米飯、麵條、饅頭都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作為運動後的主食選擇。

    可以把蛋清、牛奶、豆腐、各類瘦肉、海鮮作為蛋白質攝入的主要來源,碳水與蛋白質攝入比例為4:1,同時搭配一些果蔬,確保營養全面均衡的補充。

  • 能量攝入建議300大卡以內,控制飯量,少量進食,以補充各類營養為主,不以填飽肚子為目的。

  • 理論上運動後越早進食效果越好,建議運動後20分鐘-1小時進食為宜。

把握運動後的飲食黃金期,防止運動疲勞,恢復體力,補充營養,增加運動信心,提高減脂效率。

只要保證整體飲食的攝入量,運動後吃飯無疑是利大於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別忘點讚點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吃碳水會變胖?如何科學吃碳水,邊吃邊瘦

昨天有個學員問向我諮詢,減肥過程中,飲食能不能將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降低,甚至無碳水,就是不吃主食,米飯之類的,只吃高蛋白高脂肪?我說這當然不行,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生酮飲食法嗎?長期生酮飲食,不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