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華德福、瑞吉歐、高寬,不同理念的幼兒園應該怎麼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七月的時候,即將升幼兒園大班的潼潼,經歷了人生第一次校園中的離別

很多小夥伴轉去了學前班,讓這場分別來得有一些早。

算一算,潼潼上幼兒園已經有兩年了。

那個從剛開始去幼兒園就跟我念叨「我喜歡老師,我現在就想老師了,我能天天住幼兒園嗎?」的小奶娃,一晃就長成了和班上的小夥伴結下深厚友誼的小姑娘了。

儘管潼潼上的這所幼兒園並不完美,但這兩年間能成為潼潼心裡的開心樂園和難以割捨的惦念之地,已經讓我覺得不易。

回想當初自己為潼潼挑選幼兒園,前後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看了不下十幾家園所,的確也算費了一番功夫。

教育理念、園方管理、教師資質、硬體設施、課程安排等方面考察了不少幼兒園。

而接下來面臨幼小銜接的這一年,我近期也重新看過一些理念不同的幼兒園,琢磨是不是可以換一個地方讓她多一些體驗。

一直以來很多朋友想讓我分享自己的選園心得,這次剛好就想著總結一下,將自己對選擇幼兒園的一些感受和體驗記錄下來。

如何挑選幼兒園的上篇,就先從我比較看重的「教育理念」寫起吧。

說到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幼兒教學模式,目前大概有蒙特梭利Montessori、瑞吉歐Reggio Emilia、華德福Waldorf、高寬課程High-Scope、福祿貝爾、RIE、EYFS、DAP等等,而在這其中,又屬前4種在國內的接受度比較高。

那這4種教學理念的基本概念是怎樣的,我們又如何來判斷哪一種更適合我們孩子的獨特個性呢?

01 「觀察」特色明顯的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可能算是最為大家熟知的一種教育理念了。

它起源於義大利,以創始人瑪利亞·蒙特梭利命名。

蒙特梭利園普遍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它希望通過營造環境,挖掘孩子的內在力量,從而達到自我學習的目標。

在潼潼一歲多時,我就曾預約去看過一家在本地比較出名的、開園歷史最久的蒙特梭利幼兒園,據說需要從剛懷孕就去報名才有機會的。

這個幼兒園就有著蒙特梭利幾大比較顯著的特點:

1、有準備的環境

蒙氏教育很看重環境的布置,它有美觀、實用的生活設備和教具,希望給孩子有規律、有秩序、像家一樣,並能激發孩子進行自主活動的環境。

我參觀的這所蒙氏園的教室里擺放著各種各樣的蒙氏教具,孩子們通過自主探索這些教具的使用方法,來掌握生活技能、進行數學啟蒙、完成感官探索、提升語言能力、認識自然與科學。

2、「追隨孩子」

多觀察少干預,培養孩子獨立性

蒙特梭利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它都將孩子放置在主導地位,老師的角色更像是一個環境的布置者、資源的提供者、教育的展示者和孩子們的觀察者。

比如我參觀的這家蒙氏園,在教室中就設有觀察窗,我們在參觀時可以在窗口看到孩子們在教室內的狀態。

通過觀察,我也明顯地發現,課堂中的老師除了在做必要的教學活動時,大多時候是以觀察者的身份來陪伴孩子,讓孩子擁有自主能動的活動權利,對孩子做最低限度的干預。

包括在使用教具時也一樣,老師們並不會通過拆解教具,向孩子們講解詳細的使用方法。

他們會更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讓孩子在實踐中去嘗試解決問題和修正錯誤。

在觀察窗,我看到有的孩子一遍遍地嘗試將圓柱體放在正確的凹槽內,雖然孩子總是放錯,但老師並沒有插手示範。

此外,他們同樣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獨立」,比如會讓孩子從小學習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鼓勵他們自己用刀切水果等等。

3、平衡「自由」與「規則」

蒙特梭利曾說過:

「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蒙氏園給予孩子的自由,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他們同樣注重紀律與規則的培養。

在不破壞環境、不妨礙(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的基本原則下,蒙氏園的教室牆上也貼著不同的規則海報。

比如一個小朋友正在使用某件教具,另一位也想使用的小朋友就必須要在旁邊等待;比如使用過的教具,必須要放回原來的位置等等。

4、注重社會性的培養

蒙特梭利非常注重培養兒童的集體觀念,這一點很好的體現在混齡班的設置上。

蒙特梭利女士認為:

「混齡班有利於兒童的交往與合作。

通常年齡大的幼兒會自發地去幫助年齡較小的幼兒,特別是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會被年幼兒童重複時,就會要求自己為年幼者做出積極的、正面的行為示範,而年齡較小的幼兒則能從年齡較大幼兒的工作中獲得靈感和榜樣。

在參觀這所蒙氏園時,我看到班裡有一些年齡小的孩子,在等待大孩子使用教具的時候,自發的觀摩、學習,有時候還會通過商量彼此合作。

我想,這可能也是蒙特梭利之所以設置混齡班的意義所在吧。

不過,我最終並沒有選擇這所蒙氏園,這其中既有我自己對蒙氏教育理念的接受度,也有我對園方考察之後的思考:

1、我希望孩子能更像孩子

我在這所蒙氏園觀察到的孩子,大多數都安安靜靜,不吵不鬧,專注力都非常好。

但潼潼其實是個慢熱但總體活潑的孩子,我有點擔心這裡太安靜了,會更希望為她選擇一所稍微符合她個性的幼兒園。

私心來說,我希望能為孩子多爭取一點時間,保有那份調皮搞怪天馬行空的孩子氣和赤子之心。

當然,這麼說,並不是否定蒙氏的理念,只是蒙氏可能更側重於培養的那些方面,並不能完全滿足我對於潼潼個性的期待。

2、我希望老師不僅是觀察者,也能充當引導者

我覺得,對於3-6歲的孩子,在培養獨立性的同時,老師的積極引導也頗為關鍵。

一位能啟發、會引導的好老師,能更加迅速地點燃孩子們的興趣,也會將孩子帶往無法預知的寬廣境地。

而這樣的要求,其實對老師來說是挺高的標準,在蒙氏的「追隨」理念框架里我擔心會更難。

畢竟,現在在國內想找一個特別好的蒙氏園和經驗豐富的蒙氏老師,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3、我希望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幻想

蒙特梭利認為,只有真正的生活才是對孩子的一種財富,必須減少他無益的幻想所消耗的寶貴經歷。

而小暖曾經推過一篇關於「假裝遊戲」的文章《這個簡單的小遊戲竟然能促進孩子學齡時的閱讀寫作能力》,細數了它的種種益處。

所以,我也希望潼潼在幼兒園也可以有時間,與同伴一起玩各種各樣的假裝遊戲。

不一定非得基於真實的生活,也許有些荒誕、有些腦洞,又有什麼關係呢?

正是基於以上幾點考慮,我決定再去看看其它理念的幼兒園。

02 注重規律性和儀式感的華德福

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崇尚「全人教育」,除了身體,更加重視孩子的心靈,非常崇尚自然,重視孩子的規律性和儀式感的培養。

華德福教育將兒童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每七歲為一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來設置教學內容。

學前教育更注重孩子通過模仿完成對世界的觀察、探索,小學教育注重體驗「美」,中學教育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這其中,有一點始終貫穿在各個教育階段的理念,那就是:想像力。

在華德福的課堂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幻想遊戲,以及與靈修、藝術、手工、園藝等相關的課程,讓孩子可以全方位的接觸自然,減少不必要的感官刺激,為孩子提供一個平和安靜的成長環境。

他們並不提倡過早讓孩子進行學科學習,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認為應該推遲到七歲以後更加合理。

我曾預約參觀過一所華德福幼兒園。

那是一所家庭園,小小的地方,質樸自然的木質環境,溫和的老師,看起來頗為溫馨。

教室裡面的布置相對「簡約」,有綠植、手工材料、少量的木質玩具。

老師說,他們希望通過給孩子「做減法」,減少對孩子的束縛,培養他們的專注性。

他們的戶外活動場地不大,只有一個鞦韆,其它的地方都是泥土和綠地,孩子們能最直接地與自然接觸和親近。

老師們都非常重視自然教育,下雨了就會帶孩子出去踩水,希望用自然來滋養孩子。

在培養孩子的規律性方面,幼兒園一天甚至一周的所有活動,都是比較嚴格地按照固定的時間、流程進行的

而且這些安排,還會考慮自然、四季這些條件。

為了培養儀式感,每餐飯之前老師都會帶領孩子進行禱告,感恩自然界的付出。

在遇到節日、節氣等特殊日子時,他們也都會安排特別的活動,華德福園都會非常重視各種精神上的慶典與活動。

其實華德福的崇尚自然與想像,注重孩子的感官體驗等這些理念,還是非常能吸引我的。

但是由於他們的課程設置中包含有很多宗教、神性的東西在裡面,展現了某種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的色彩,這一點疑慮,算是我沒有選擇華德福的最大原因。

同時,華德福因為更注重精神和自然,對物質泛濫的現實世界有較多的批判,所以它們不允許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包括動畫、視頻,這一點我個人也持保留意見。

它過分排斥孩子學習學科知識這一點,我也不太認可。

就像之前寫過的那篇「快樂教育」一樣,對於學科知識並不存在學與不學的問題,只要能用有趣的方法引發孩子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我覺得就算提早一點進入知識學習也無妨。

03 「一切都聽孩子的」瑞吉歐

為潼潼最後選定的幼兒園,是一家以瑞吉歐為主導理念的園。

下面這些圖片大多都是他們幼兒園和教室的照片。

這兩年上下來感覺園內最大的兩個特點,一是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與主動性,二是鼓勵孩子用「一百種語言」來表達與探索。

在《我們都是探索者:在城市環境中運用瑞吉歐原則開展教學》一書中,也詳細介紹了瑞吉歐的特點:

1、相信孩子有主動探索的願望和能力,

以兒童為中心,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

瑞吉歐的一大特點是尊重孩子,而且這種尊重會落到實地,放手讓孩子決定。

比如他們並沒有一系列既定的活動或者預先設定的內容,老師提前準備的只是課堂上要研究的某一領域。

在探索這一領域時,由兒童的興趣、想法、發現以及新奇感去推動整個教學過程。

潼潼所在的幼兒園也是如此。

老師們的課程設計跟著孩子的興趣來,為他們提供環境和工具支持,引導孩子們進一步思考。

在這整個過程中,課程的內容可能是不斷變化的,也許跟最初的設計早就差了十萬八千里,它的走向誰也無法預測,因為它會在一次次孩子們的集體討論「頭腦風暴」中得出下一步的計劃。

明明是帶著孩子們去花卉市場買花,在市場裡孩子們卻被小魚吸引住,那今天的主題就接著變成觀察和探討海洋小生物了。

這種隨性自在,老師和孩子都習慣了。

2、老師要和孩子一起「建構」認識

和蒙氏的「觀察者身份」不同,瑞吉歐的老師要在兒童自發的遊戲活動中,充當一個「引導者」。

他們需要認同兒童的興趣,理解兒童的思維,並幫助兒童拓展其思考範圍。

老師會通過不斷提問,來幫助孩子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繫,並將這些聯繫融匯成更為全面的認識框架。

想起以前一件小事,剛上幼兒園那年,一次老師講繪本時問孩子們,你們知道企鵝是怎麼走路的麼?孩子們紛紛說「像人一樣」。

老師沒說對也沒說不對,只是說:

「明天咱們去趟自然博物館看看吧!」

3、相信「兒童有一百種語言」

瑞吉歐最著名的理論,就是「兒童的一百種語言」。

他們認為,孩子們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每一種表達都應該被重視,以此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具體來說,瑞吉歐鼓勵兒童使用多重符號系統(交流方式)進行表達,比如口語、繪畫、黏土、電線、塗色、手勢等等。

鼓勵孩子們把文字、動作、圖象、繪畫、建築構造、雕塑、皮影戲、戲劇、音樂等都作為表達和探索的語言。

4、鼓勵孩子們接觸藝術與人文

瑞吉歐強調藝術培養,潼潼這所幼兒園的藝術教室里,就有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材料,樹葉、樹枝、松果、彩紙、布料、不同種類的紗布、扣子、珠字、絲帶、雞蛋托、藤蔓、石子……

走進去簡直像是走進了一個大型雜貨店,孩子們在教室里可以盡情的「鼓搗」、玩耍,而孩子們各自班級里也有著豐富的藝術材料。

老師會鼓勵孩子們進行創作,從中更好地觀察和了解孩子,並幫助他們提高思維能力。

5、課程以方案教學(Project)來進行

潼潼她們的課程,通常是主題課的模式。

老師和孩子們先共同制定下來方案和主題,比如確定了動物這個主題,在這一兩個月里,他們可能都會在這一個主題中探索,比如用外出、畫畫等多種多樣的方式,讓孩子全方位的接觸動物。

老師還會將教室中的壁掛都換成動物,通過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讓孩子可以自由探索。

6、強調在情境與互動中學習

在瑞吉歐的理念里,舒適與豐富的環境非常關鍵。

他們會把環境當成孩子的另一位老師,把環境布置成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樣子。

潼潼他們的教室里就有積木區、扮演區、圖書區、美工區、光影區,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不同的區域裡探索。

瑞吉歐提倡孩子間的互動合作。

他們認為知識不是一定要由老師來傳遞的,而是孩子們可以通過「情境」與人際間「互動」來學習。

比如選擇了同一區域的幾個孩子,就可以一起互動學習。

這兩年下來,的確感覺潼潼在創意、動手等方面,得到了非常好的鍛鍊

陪著她這個「手工小狂人」做美工,很多時候她都能給我驚喜,想像力、創新能力都是我這個成年人所不能及的。

不過,因為瑞吉歐沒有明確的教育目標,而是跟隨孩子的興趣會不斷變化,所以對於老師的要求其實是非常高的。

鑒於國內的實際情況,大部分園所其實做不到如它的理念一般理想化。

04 強調孩子主動性的高寬(高瞻)教育

高寬的歷史要晚於前面我們提到的三種教育理念,它發起於美國的佩里學前計劃。

這項具有實驗精神的計劃,當時主要針對家庭貧困的黑人孩子。

實驗的結果顯示,那些接受了高寬課程的孩子,成年後在智力、社交能力、心理健康、文化水平、職業發展等方面都明顯高於沒有接受該課程的孩子。

這項研究有力地證實了高寬課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高寬的英文名High-scope中的high指高度的熱情(high aspirations),scope指廣泛的興趣(a broad scope of interest)。

它的最基本原則是:幫助孩子學會主動學習。

基於「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這一基本理念,認為孩子在成人的支持和引導下,按照自己的興趣探索時,學習的效果最佳。

看上去,這一點和蒙氏、瑞吉歐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不過具體來看,高寬的主要理念又有些微的不同:

1、老師介入程度介於蒙氏和瑞吉歐之間

高寬的老師既不像蒙氏的老師如此「放手」,又不像瑞吉歐的老師沒有固定的教案,完全按照孩子的興趣來推動課程。

高寬課程有更加明確的教學目標,圍繞著「學習方式」、「語言、讀寫能力和交流」、「社會性和情感發展」、「身體發展和身心健康」、「藝術與科學」五個內容領域中的58條關鍵性發展指標而展開。

其中58條關鍵經驗,適合每個年齡階段。

這其中,有一些教學目標,是需要學生主導來完成的,而有一些則需要老師主導。

兩種方法同時並存,相互呼應。

2、環境的設置更能吸引孩子主動探索

與蒙氏相似,高寬對於環境的設置,也同樣傾向於一種支持性質的學習環境,但蒙氏注重的秩序感不同,它更提倡環境對於孩子的吸引力。

我最近去參觀了一所高寬幼兒園,發現它們的硬體設施的確非常出色。

園內的戶外空間非常大,各種玩樂器械完備,園中還設有運動、舞蹈、繪本、科學探索、美術、木工等7個功能性教室。

3、幼兒園每天的日程,

以「計劃-工作-回顧」三大流程為主導

高寬要求確保孩子在一天中能有自己計劃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進取心。

制定計劃的過程,以孩子自主參與為主,老師引導為輔。

工作時間,是孩子們依照自己的計劃開始進行各種活動。

老師不必刻意引導,要觀察孩子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與同伴互動、如何解決問題,然後加入到孩子的活動中,激發和拓展活動,創設問題情境,並與孩子交流。

回顧時間會讓孩子介紹自己在剛才的環境進行了哪些工作,並收拾、整理剛才使用的材料、工具。

4、幼兒園每日安排小組活動和團體活動,培養孩子團隊合作能力

除了上面的主要流程,高寬還安排小組活動、集體活動以及戶外遊戲的活動時間,一同構成幼兒園的一日流程。

其實光從理念來說,可能高寬相對於前三者來說更容易在我國推行。

特別是對老師的要求、對環境的布置等等,都比前三種教育理念更加「中間化」。

在提前做完功課又分別去了一些採用這幾大理念的園所看了一圈後,我個人倒認為,這4種幼兒教學模式並不存在著孰優孰劣的問題,從這幾大理念的相關著作我們也可以看出,每一種理念的側重點其實都不太一樣,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自不同的局限性。

所以,具體到我們自己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上,我想應該結合自家娃的性格特點,以及家長更加看重對孩子哪方面的引導來定奪。

你想讓孩子在生活上變得更加獨立,那麼你可以選擇蒙氏園;你比較看重孩子的創意與自由探索,那麼瑞吉歐可能更符合你的要求;你希望孩子更親近自然養成更加規律的生活,你可以去看看華德福;想培養孩子在學習上的主動性,那麼高寬課程可以了解一下。

不過還有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當這些理念在咱們國內遍地開花之後,很多都進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變。

像是有的幼兒園,對於某一種教育理念的執行並非一以貫之;有的幼兒園只是掛個羊頭,形式大於內容;有的甚至變得有點「四不像」。

所以,希望找到一個理念和落地沒有差距的幼兒園,是難度非常大的。

不過,令人興奮的是,現在有不少有著滿滿情懷的兒童教育工作者開始自己做起了相對小眾的、類實驗性質的幼兒園,將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不乏有像粲然姐的三五鋤這樣的「孩子們的理想國」,這一變化和趨勢還是非常讓人期待的。

當然,教育理念並不是挑選幼兒園的全部因素,還要將環境、師資、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和方式等其他方面的內容綜合考慮,這一部分小暖會在下一篇跟大家再聊。

為了孩子,咱也是不容易。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