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歷年簡答題匯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近年來的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希望能對大家起到一定幫助。
2013上半年
簡述學科中心論的主要觀點。
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主張教學內容應以學科為中心, 與不同學科對應設置課 程,通過分科教學,使學生掌握各科教學的基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從而形成學生的知 識結構。
這個原則對學校課程設置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因而至今仍是學校課程 設置的主要依據。
但是這個學派的理論較多強調的是按知識體系編制課程, 而對社會生活與 生產實際不夠重視; 對於學生學習上的興趣、
愛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準備也較少關注。
簡述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教學原則指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 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 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 教育。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通過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簡述人格的特徵。
(1)獨特性;( 2)穩定性;( 3)整合性;( 4)功能性;( 5)社會性。
簡述品德的結構。
一般來說, 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認識、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種 心理成分構成的。
(1)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人們對道德規範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 部分。
它主要是指一個人面對矛盾衝突的情境能自覺地意識到是非善惡, 進而能就行動作出 縝密的抉擇。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就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出現的一種內心體驗。
一般地說,在 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或是他人、 個人的行為, 凡是符合自己的認識或自己所維護的道德觀 念時,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否則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 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為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恆心。
(4)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推動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 會具有一定道德意義的實際行為。
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誌。
2013下半年
簡述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術教育、 研究性學習、 社區服務 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1)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 趣,在教師指導下, 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 主動地獲取知識、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 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 超越單一的教室空間, 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 以獲得直接經驗、 發展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
(3)勞動與技 術教育。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 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 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學習領域。
(4)信息技術教育。
中小學信息技術 教育是為了適應技術迅猛發展的資訊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學習領域, 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 以操作性、 實踐 性和探究性為特徵的基本學習領域之一。
除上述指定領域以外,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 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 (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 )、學生同伴間的 交往活動、 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這些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可與綜合實踐活動 的指定領域相結合,也可以單獨開設,但課程目標的指向是一致的。
文字解析 教材中的具體知識,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勞
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的內容。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運用鍛鍊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鍛鍊法是教育者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際活動, 在行為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練和考驗,以培養優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運用鍛鍊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堅持嚴格要求。
(2)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3)注意檢查和堅持。
簡述如何有效地組織複習。
為了提高複習效果,複習應注意以下幾點: (1)複習要及時。
(2)複習 要合理。
(3)複習活動既要避免無限過度,又要堅持適當超額。
超額學習程度達到 150% 時,效果最佳。
簡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師成長的三個階段。
福勒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 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 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三個階段。
(1)關注生存階段。
這是教師成長的起始階段, 處於這個階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師, 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 會把大量的時間用於 處理人際關係或者管理學生。
(2)關注情境階段。
當教師認為自己在新的教學崗位上已 經站穩了腳跟後, 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上來, 如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關心班集體的建設,關注自己備課是否充分等。
(3)關注學生階段。
能否自覺關注學生 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
在這一階段, 教師能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 認識到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存在不同的發展水平, 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會需求, 因此教師應該因材 施教。
2014上半年
簡述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
(1)備課;( 2)上課;( 3)作業布置與批改;( 4)課外輔導;( 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其中,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簡述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如下:
(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鬥爭的過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統一的過程。
學生的心理矛盾是品德形成的動力。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的過程。
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德育活動與交往是一種教育性的活動與交往。
(4)德育過程是長期、反覆、不斷前進的過程。
簡述激發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
激發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如下: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簡述教師教學能力的結構。
教師的能力結構是指教師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所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
主要包括:鑽研和組織教材的能力;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良好的語音表達能力;學術研究和教學研究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
2014下半年
簡述教科書編寫的基本原理。
教科書編寫的基本原則有:
(1)教科書的編寫要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
(2)教科書的編寫要強調基礎性;
(3)教科書的編寫要注意實用性;
(4)教科書的編寫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性與教學法要求統一;
(5)教科書的編寫要表達確切;
(6)教科書的編寫要強化聯繫性;
簡述貫徹教育影響一致性與連貫性德育原則的基本要求。
貫徹教育影響一致性與連貫性德育原則的基本要求 :
(1)要統一學校內部的多種教育力量。
校長、班主任、各科教師和全體職工,要形成教育的合力。
(2)統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
學校應與家庭和社會有關機構建立和保持聯繫,形成一定的制度,及時或定期交流情況,研究學生的教育狀況,制定相互配合的方案,分工負責,共同努力,控制和消除環境中的不利影響。
(3)對學生進行德育要有計劃、系統地進行,做好銜接工作,使對學生的教育前後連貫一致。
要防止時緊時松,時寬時嚴,斷斷續續。
簡述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
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有:
(1)連續性與階段性。
個體的心理發展是一個逐漸由低級向高級前進的過程,具有連續性;而從另一方面,心理發展又是一個逐漸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2)定向性與順序性。
在正常條件下,心理的發展總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後順序。
發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心理的發展可以因進行的速度、到達的時間和最終達到的高度而表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模式。
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①對同一個體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組成成分發展的速度、發展的起訖時間與到達成熟的時期不同;②同一機能特性在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速率。
(4)差異性。
個體心理發展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不同個體發展的速度、最終達到的水平、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以及發展的優勢領域等方面。
只有了解這些個體差異,才能通過因材施教滿足具有不同智力結構和學習風格的學生的不同需求。
簡述增進師生溝通的心理學原則。
增進師生溝通的心理學原則有:
(1)真誠。
自由地表達真正的自己,表現出開放與誠實。
(2)尊重與接納。
但不對學生進行無理性的溺愛和遷就。
(3)同理心。
同理心包括三個條件:第一,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了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第三,讓對方了解自己對其設身處地的理解。
2015上半年
簡述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之間的辯證關係。
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1)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知識為智力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只有具備了某方面的知識,才有可能從事某方面的思維活動。
學生智力的發展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實現的。
智力活動的具體內容必然是一定的知識。
(2)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掌握知識是一種能動的認知過程,不能消極被動的強迫接受,只有充分發展學生的智力,才能
使學生深入地掌握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能力發展的片面性;
(4)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知識並不等於能力,必須探索兩者之間的差異和相互轉化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
上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
一個國家學制建立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國家學制建立的依據有:
(1)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
(2)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會制度的制約,反映一個國家教育方針的要求;
(3)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還要考慮到人口狀況;
(4)要依據青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徵;
(5)要吸取原有學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參照外國學制的經驗。
影響遺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遺忘的主要因素有:
(1)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
人們需要的、感興趣的東西遺忘得較慢,而人們不需要的、不感興趣的東西遺忘得較快。
(2)材料的意義、性質和數量。
形象性的材料、有意義的語義材料,特別是詩歌比無意義的材料遺忘得慢。
材料的數量越大,剛識記後遺忘就越多。
(3)學習程度。
如果學習達到剛剛能夠掌握之後還繼續學習一段時間,就是過度學習。
過度學習要比剛能背誦的記憶效果要好。
當然過度學習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則造成精力和時間上的浪費。
(4)材料序列對遺忘也會產生影響。
簡述阿諾德的評定—興奮情緒學說 。
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 M.B.Arnold ,1950)認為,對外部環境影響的評價與估量是情緒產生的直接原因。
同一刺激情境,由於對它的評估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映。
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皮層和皮下組織協同活動的結果,其中包括機體內部器官和骨骼肌的變化,對外周變化的反饋是情緒意識基礎。
阿諾德強調情緒反應序列是情境 —評估
—情緒,即對情境的評估引出了情緒,且這種評估是一個皮層過程,因此,皮層的興奮直接影響著情緒反應,所以,阿諾德的學說被稱為評估 —興奮學說。
2015年下半年
簡述知覺的一般特性。
知覺的一般特性包括:
(1)選擇性 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即知覺的選 擇性。
(2)整體性 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
在知覺過程中, 人們並不是把知覺對象感知為 個別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感知為統一的整體。
(3)理解性 人在知覺某事物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知覺對象的特徵。
(4)恆常性 在不同的物理環境中, 從不同的角度、 距離知覺某一熟知的物體時, 雖然該知覺對象的 物理屬性 (大小、 形狀、明度、顏色等 )受環境情況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但是對它的知覺卻保 持相對穩定性,知覺的這種特徵即恆常性。
簡述學校產生的基本條件。
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包括以下幾個 :
(1)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
(2)腦力腦動和體力勞動相分離為小學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創造知識的積累為學校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與充分的教育 內容。
(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機構來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來為統治階級服務。
簡述《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
(1)強調以學生為本 尊重小學生權益, 以小學生為主體, 充分調動和發揮小學生的主動性; 遵循小學生身心 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小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2)倡導以師德為先 熱愛小學教育事業, 具有職業理想,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 范。
關愛小學生, 尊重小學生人格, 富有愛心、 責任心、 耐心和細心; 為人師表, 教書育人, 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3)重視教師能力提升 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小學生, 遵循 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 專業能力。
(4)踐行終身學習理念 學習先進小學教育理論, 了解國內外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 優化知識結構, 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2016年上半年
為什麼教肓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特殊的環境,學校把改造過的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 系、社會意識形 態等因素, 經過有目的的選擇和提煉, 按照人的發展特點, 以系統化的形式 作用於學生, 對人的影響巨大而深遠,
其原因如下:
1. 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
2. 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3. 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髮展的咅種因素
簡述美育對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意義。
美育對德育、 智育、體育都有積極的影響。
美育用優美感人的藝術形象, 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人們的生活、 理想和鬥爭,使他們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他們的政泊品質、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謎康地成長。
美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實,認識歷史,同時可以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調 劑他們的生活,提高學習效果。
在美育中要求整齊清潔,美化環境,也有利於健康,有助於體育的開展。
簡述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理論。
維果斯基認為發展是指心理的發展。
所請心理的發展就是指:一個人的心理(從出生到成年),是在環 境與教育影響下,在低級的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的心理機能的轉化過程。
所請低級心理機能是生物進化 的結果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包括知覺、不隨意注意、形象記憶、情緒、衝動性意志、直觀的動作思維等。
所請高
級心理機能是以「語言」為中介,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結果,是人類所特有的。
人類個體只有在掌握了人類經檢的基 礎上才能形成咅種高級心理機能。
高級心理機能包括觀察、隨意注意、抽象思維、高級情感、意志等。
簡述動作技能培養的途徑。
1. 準確的示笵與講解
1)示範者的身份、示範的準確性、以及何時給予示範很重要;
2)通過講解突出重點、言語講解要簡潔概括、鼓勵學生髮出聲音進行語言描述;
3)示範與講解結合
2. 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練習對技能進步有促進作用 ?一般來講,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操作活動速度會加快,準確性提高。
而且,操 作技能在練習初期進步較快,之後逐漸減慢。
但也存在成績進步先慢後快或在練習中一直均勾發展的情況。
練習中有時也會出現某一時期練習成績不隨練習次數提高的停滯現象。
通常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一段時間
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停滯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的現象,稱為「高原現象」。
高原現象一般在練習中期 出現,通常被認為是由於學習方法固定化、學習任務複雜化、學習動機減弱、興趣降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勞、 意志品質不夠頑強等原因造成的。
如果學生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正確認識自我及現狀,並采職一些改進學習方 法的措施,消除消極因素的干擾,就能順利渡過「高原期」,學習成績也會有所提高。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一是內部反饋, 即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覺系統的反饋; 二是外部反饋,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給予的反饋。
4. 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動覺是複雜的內部運動知覺,它反映的主要是身體運動時的各種肌肉活動的特性,如緊張、放鬆等,而不是外 界事物的特性?這些有關肌肉活動的各種感知覺等與視覺、聽覺有所不同,如果不經過訓練,它們很難為個體明確 地意識到,並經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
因此,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動覺訓練,以提高其穩定性和清晰性,充分發揮 動覺在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2016年下半年
簡述活動課程的特點。
活動課程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課程理論。
它主張課程應是一系列的兒童自己組織 的活動,通過活動學習和獲得經驗,培養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以兒童的興趣和動機作為基本出發點,以動機為課程與教學組織的中心;
第二,課程內容的確定和教材的選擇是圍繞兒童的興趣和動機進行的;
第三,在實施活動課程時,教師只是學習者的參謀或顧問,教科書只是解決疑難問題或滿足某種興趣而使用的參考資料。
簡述貫徹長善救失德育原則的基本要求。
長善救失德育原則基本要求為:
(1)以「一分為二」和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
(2)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閃光點並加以肯定鼓勵,藉以克服缺點。
(3)根據學生特點,發揮學生特長,培養優秀品質。
(4)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促進矛盾積極轉化,加強自我修養。
簡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從事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
其功能如下:
(1)決定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選擇及對活動的堅持性
(2)影響學生對待學習困難的態度
(3)影響學習任務的完成
(4)影響學習時的情緒狀態
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皮亞傑兒童認知發展階段分為: 皮亞傑認為,在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其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中不斷重構,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
每一階段都是一個統一 的整體,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為模式的總和。
(1)感知運動階段 (0-2.歲)思維特點:「客體永恆性」 。
(2)前運算階段 (2-7.歲).思維特點:泛靈論、自我中心、不能理順整體和部分的關 系、不可逆、缺乏守恆。
(3)具體運算階段 (7-11.歲)思維特點:去自我中心性、守恆、可逆性、分類、序列化。
(4)形式運算階段 (11-16.歲).思維特點:抽象邏輯思維、進行假設——演繹推理、 類比推理、可逆與補償、反思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形式運算思維的逐漸發展。
2017年上半年
簡述班主任培養班集體的主要方法?
1.確定集體目標;
2.健全組織,培養班幹部,以形成集體核心;
3.有計劃開展集體活動;
4.培養正確的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有哪些?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2.提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繫;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的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製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簡述短時記憶特點。
短時記憶,又稱工作記憶,指記憶的信息在頭腦中儲存,保持時間比感覺感覺記憶 長一點,但一般不超過一分鐘的記憶、 短時記憶的特徵:
1.信息保存的時間較短 ,約 5秒— 1 分鐘。
2.信息容量有限,為 7±2 個組塊。
3.意識清晰,主體對於正在操作、使用的記憶,有清晰的意識。
4.易受干擾,如有其它信息出現會干擾到短時記憶。
簡述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
1.面向學生全體原則;
2.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4.學生主體性原則;
5.個別化對待原則;
6.保密性原則。
2017下半年
簡述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領域。
(1)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 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 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
(3)信息技術教育。
信息技術不僅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 重要內容。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髮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信息素。
(4)勞動技術教育。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 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學習領域。
簡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
1.了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3.建立成長檔案
4 組織班會活動和課外活動
5.協調各種教育影響
6.操行評定
7 班主任計劃與總結
8.個別教育工作
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
1.知識觀
(1)知識並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並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
(2)知識並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在具體問題中不能拿來便用,一用就靈,而是需要針對具體 情境進行再創造。
(3)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於具體個體之外。
2.建構主義學習觀
(1)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 ;
(2)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建構主義學生觀
(1)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而是要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 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2)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 他們的看法,洞察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
(3)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這些差異本身便構成了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
簡述態度與品德形成的三階段及其主要內容。
(1)依從——從眾、服從、順從
依從階段的行為具有盲目性、被動性、不穩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2)認同
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
認同實質上 就是對榜樣的模仿。
(3)內化
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 體。
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並具有堅定性。
2018上半年
簡述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
(1) 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
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學內容的 , 所以在內容上一定要準確
無誤。
同時各學科教材還必須體現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於各科教學中,
力求結合本學科特點和不同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 對學生進行具體生動的富有感
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2) 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教學法要求的統一。
教材體現為傳授知識的邏輯性和連續
性,所以編寫教材時既要符合學生生理、 心理發展的順序, 還要符合知識的邏輯
順序。
只有把兩者統一起來教材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3) 易懂性。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理解能力不同,所
以教材內容的敘述要簡明、準確、生動,標題、結論要醒目,字體大小、用詞要
適當。
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讀懂教材。
(4) 理論與實踐統一。
教材既要有理論,又要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
教材要結合
實際材料來論證理論。
使學生通過教科書的學習既學會了理論, 又能較好地應用
理論。
(5) 教材應具有開放性,應有利於學生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
踐、資料搜集、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活動,從而實現其學習方式的多
樣化。
拓展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6) 教材應關注並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發展的新
成果,增強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克服學科中心主義傾向。
簡述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1) 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
(2) 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熱心班主任工作 ;
(3) 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
(4) 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學知識和一定的教學能力 ;
(5) 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強的責任心。
學習動機的定義與功能是什麼 ?
(1) 學習動機的含義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並將學習活動指向
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 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
這種動力機制表現
為推力、拉力和壓力三種動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2) 學習動機的功能 ①激活功能 ②指向功能 ③維持功能
加涅將學習結果分為哪幾類 ?
加涅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把學習分為如下五類:
(1) 言語信息的學習即掌握以言語信息傳遞的內容,學習結果是以言語信息表現
出來的,幫助學生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2) 智慧技能分為辨別、概念、規則、高級規則 ( 解決問題 ) 等。
(3) 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在組織的才能,這種才能使得學習過程的執行控制成為可能。
(4) 態度指對人、事物及事件所採取的行動。
包括對家庭、社會關係的認識,對
某種活動產生的情感等。
(5) 動作技能又稱運動技能,如體操運動、寫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教師招聘:教育學——每天背道簡答題年前匯總版
1. 簡述古代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徵(1) 古代產生了學校,教育成為社會專門職能(2) 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具有非生產性(3) 古代學校的教育具有階級性,封建社會的教育還具有等級性(唐朝六...
「最後衝刺」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40道主觀題!
《教育知識與能力》作為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科目二,其系統性和難度要甩綜合素質幾條街,對於各位學員複習也更加難啦……小編為各位中學階段的考生準備了40多道主觀題的考點,拿去,不謝!
2016教師資格證乾貨:考前終極版預測-樂題庫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簡答題1、簡述兒童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2、教師的勞動有何特點?3、一個合格的小學教師應具備哪些素養? 4、什麼是教師專業發展?其內容與途徑主要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