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筆試科目二必背主觀題全在這了,中小幼都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教師資格筆試中最難的科目二主觀題考點匯總來啦!小學、中學和幼兒園三個學段全都有的,查看科目一全考點梳理:《綜合素質》全考點梳理,記住必過科目一!
小學
1.近代教育的變化
(1)國家加強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20世紀後教育特徵
(1)教育的終身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4)教育的全民化
(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3.調查研究步驟
(1)明確調查目的
(2)制定調查計劃
(3)準備調查材料和工具
(4)實施調查
(5)整理調查材料和撰寫調查報告
4.生產力對教育影響
(1)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2)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結構變化
(3)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5.政治制度對教育影響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6.人口對教育作用
(1)人口數量與增長是制約教育事業的規模,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
(2)人口的質量影響教育的質量
(3)人口的結果影響教育的發展
(4)人口流動對教育的影響
7.學校教學獨特功能
(1)學校教育為個體發展作出社會性規範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
(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價值
(4)學校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8.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其教育意義
(1)順序性→循序漸進
(2)階段性→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徵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
(3)不平衡性→抓關鍵期
(4)互補性→長善救失
(5)差異性→因材施教
9.教育目的功能
(1)導向功能
(2)激勵功能
(3)選擇功能
(4)評價功能
10.社會本位論觀點
(1)個人的發展有賴於社會,沒有社會需要就談不上個人的教育和發展
(2)教育除社會目的之外,沒有其他目的
(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會功能來衡量
11.教師勞動特點
(1)強烈的示範性
(2)獨特的創造性
(3)勞動的複雜性
(4)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性
12.教師知識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1)學科專業素養
①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
②了解該學科的發展脈絡
③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
④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法和方法論
(2)教育專業素養
①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3.福勒和布朗的教師成長階段理論
(1)關注生存階段: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過多的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花大量時間去搞好自己與別人的關係
(2)關注情境階段: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更多的關注自己的教學效果
(3)關注學生階段:教師將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實施因材施教
14.制約課程因素
(1)社會需求
(2)學科知識水平
(3)學習者身心發展特點
(4)課程理論
15.學習者中心課程論觀點
(1)學生是課程的核心
(2)課程以學生的興趣為核心來編排
(3)以學生的直接經驗作為教材內容
(4)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
16.影響遺忘的因素
(1)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
(2)材料的意義、性質和數量。
(3)學習程度。
(4)材料序列對遺忘的影響
17.影響問題解決因素
(1)問題的特徵
(2)已有的知識經驗
(3)定式與功能古著
(4)原型啟發
(5)情緒與動機
18.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維持好奇心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19.促進學習遷移教學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20.建構主義學習論
(1)知識觀:質疑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強調知識的動態性
(2)學習觀: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
(3)學生觀: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
(4)教學觀:強調情境式學習、合作學習
21.怎樣有效對知識進行概括
(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
(2)正確地使用變式
(3)科學地進行比較
(4)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
22.操作技能形成過程
(1)操作定向階段
(2)操作模仿階段
(3)操作整合階段
(4)操作熟練階段
23.操作技能培訓要求
(1)準確講解與示範
(2)合理安排複習
(3)充分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24.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過程
(1)活動的定向階段
(2)物質化活動階段
(3)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
(4)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
(5)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25.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論
(1)自我中心階段
(2)權威階段
(3)可逆性階段
(4)公正階段
26.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的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統一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與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27.德育原則
(1)方向性原則
(2)知行統一原則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4)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長善救失原則
(7)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8)疏導性原則
(9)正面教育和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28.長善救失原則要求
(1)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
(2)發揚積極因素,客服消極因素
(3)引到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29.疏導原則要求
(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30.說服法要求
(1)目的性明確
(2)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3)注意時機
(4)以誠待人
31.情感陶冶法要求
(1)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
(2)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情境創設
(3)與啟發說服相結合
32.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
(1)書面材料分析法
(2)調查訪問法
(3)問卷法,談話法
(4)觀察法(最常用)
33.良好班集體的特徵
(1)明確的共同目標
(2)健全的組織結構
(3)共同的生活和活動準則
(4)班級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氣氛
34.常見班級模式都有哪些?
(1)常規管理: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
(2)平行管理: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
(3)民主管理:調動學生,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每個人參與到班級事務
(4)目標管理:總體目標、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
35.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都有哪些?
(1)備課
(2)上課
(3)作業的布置和批改
(4)課外輔導
(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36.一堂好課標準
(1)目標明確
(2)重點突出
(3)內容正確
(4)方法得當
(5)組織嚴密
(6)表達清晰
(7)氣氛熱烈
37.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
(2)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
(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
(4)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38.教學過程的結構
(1)心理準備(引起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效果
39.小學常用教學原則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7)量力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
(8)思想性和科學性相統一原則
40.直觀性教學原則的要求有哪些?
(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2)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41.談話法要求有哪些?
(1)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
(2)要善問
(3)要善於啟發誘導
(4)要做好歸納,小結
42.《小學生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提出了「師德為先」的理念,你如何理解?
(1)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2)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3)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43.《小學生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提出了「能力為重」的理念,你如何理解?
(1)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
(2)研究小學生,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
(3)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上下滑動看剩餘23條小學主觀題考點)
中學
1.二十世紀後教育的發展特徵
(1)教育的終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術的現代化。
【記憶口訣:全民多現身】
2.生產力對教育影響
(1)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2)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結構變化
(3)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對教育影響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1)教育與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具體表現:教育內容的繼承,教育方式的繼承、教育理論與經驗的繼承。
(3)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並非絕對獨立性,而是相對獨立性。
5.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
(1)遺傳——物質前提、生理基礎;
(2)環境——為人的發展提供可能;
(3)學校教育——主導;
(4)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
6.如何依據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教育
(1)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發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
(2)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應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針對性。
(3)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關鍵期。
(4)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強調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
指明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和人才培養的政治導向。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
說明了國家對培養人才的素質要求。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我國當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指明了我國培養人才的根本途徑。
8.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及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6)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9.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
(1)道德素養:又包括思想素養、政治素養以及職業道德素養。
(2)知識素養:教師需具有學科知識素養、教育知識素養、文化知識。
(3)能力素養:.基礎能力素養和專業能力素養。
(4)心理素養: 愉悅的情感、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人格等。
(5)身體素養。
10.簡述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知識素養
(1)教師需具有學科知識素養
(2)教師的教育知識素養
(3)文化知識
11.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反思教學經驗
12.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1)了解和研究學生。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4)發揚教育民主。
(5)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13.簡述學生中心課程論主張
(1)課程應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能力等為核心來編排;
(2)課程的組織應心理學化。
(3)以人為本課程理念,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突出知識的獲得過程。
14.簡述泰勒的目標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為:目標、內容、方法、評價,即:
(1)確定課程目標;
(2)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
(3)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
(4)根據目標評價課程。
15.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1)備課
(2)上課
(3)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4)課外輔導。
(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16.一堂好課的標準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氣氛熱烈。
17.為什麼說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
(1)認識的間接性。
(2)認識的交往性。
(3)認識的教育性。
(4)有指導的認識
18.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教學的發展性規律)
(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19.教學過程的結構(或者: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
(1)心理準備;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效果
20.常用的教學原則
(1)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
(3)鞏固性原則
(4)循序漸進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7)量力性原則
(8)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的原則
21.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實施要求
(1)老師應講的「少而精」,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
(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
22.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實施要求
(1)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還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具體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3)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
23.簡要論述談話法的實施要求
(1)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
(2)要善問;
(3)要善於啟發誘導;
(4)要做好歸納、小結。
24.簡述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5)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6)重視複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2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知識觀:質疑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強調知識的動態性
(2)學習觀: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
(3)學生觀: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
(4)教學觀:強調情境式學習、合作學習
26.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把需要分為五個層次,他認為人類的需要是相互聯繫、相互依賴和彼此重疊的,它們排列成一個由低到高逐級上升的層次。
其中,最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著是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處在最高層次的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27.簡述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1)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2)學習材料的性質;
(3)學習活動的多樣性;
(4)原學習的熟練和理解程度;
(5)年齡特徵;
(6)智力水平
28.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29.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
(1)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30.簡述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
(1)依從
(2)認同
(3)內化
31.如何培養良好態度與品德?
(1)有效地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角色扮演
(5)價值辨析
(6)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32.簡述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德育過程是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2)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統一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與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33.簡述中學德育的基本原則
(1)方向性原則
(2)疏導性原則
(3)知行統一原則(也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4)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5)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6)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的原則
(7)長善救失原則
(8)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平行主義德育原則)
【記憶口訣:書方知信,極致因善】
34.簡述疏導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35.簡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則的基本要求
(1)以發展的眼光,客觀、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當代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特點。
(2)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36.中學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1)說服教育法
(2)榜樣法
(3)指導實踐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評價法
(6)品德修養指導法
37.簡述說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1)明確目的性;
(2)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3)注意時機;
(4)以誠待人。
38.簡述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求
(1)是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
(2)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情境創設;
(3)與啟發說服相互結合。
39.簡述班主任工作內容
(1)了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確立目標;建立班委會;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有計劃的組織開展班級活動
(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4)協調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操行評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總結
40.教師威信的建立途徑有哪些?
(1)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
(2)培養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徵;
(3)注重良好儀表、風度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4)給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學生的朋友與知己。
(上下滑動看剩餘20條中學主觀題考點)
幼兒園
模塊一 學前兒童發展
1.認知發展學說
代表人物是瑞士皮亞傑。
他認為,
(1)兒童心理發展的實質是個體與環境不斷相互作用的過程,包含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四個概念。
(2)皮亞傑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及主要特徵:
①感知運動階段(0~2歲):物體恆存
②前運算階段(2~7歲):出現語詞或其他符號;不守恆;泛靈論;自我為中心
③具體運算階段(7~12歲);思維可逆;守恆;去自我中心
④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2.社會學習論
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他認為:
(1)強調觀察學習
(2)重視社會學習在兒童社會化中的作用
3.嬰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
(1)心理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
(2)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性為主,開始向抽象邏輯性發展
(3)心理活動以無意性為主,開始向有意性發展
(4)情感由易外露開始向穩定和有意控制發展
(5)個性開始形成,向穩定傾向性發展
4.嬰幼兒發展的影響因素
影響嬰幼兒發展的因素可以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其中客觀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
生物因素是嬰幼兒心理發展的物質前提與基礎,制約了嬰幼兒發展的可能性,包含遺傳素質和生理成熟兩個內容。
社會因素包含環境和教育,它使幼兒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
主觀因素是指嬰幼兒自身的心理和活動,它是促進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5.幼兒初期(3—4歲)的年齡特徵
(1)具備初步的生活自理
(2)認識依靠行動
(3)情緒作用大
(4)愛模仿
6.幼兒中期(4—5歲)的年齡特徵
(1)活潑好動
(2)具體形象思維開始
(3)開始接受任務
(4)開始自己組織遊戲
7.幼兒晚期(5—6歲)的年齡特徵
(1)好問好學
(2)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芽
(3)開始掌握認識方法
(4)個性初具雛形
8.幼兒記憶的特點
(1)以無意識記為主導,有意識記逐漸發展
(2)以機械識記為主導,意義識記逐步發展
(3)形象記憶占優勢,語詞記憶逐漸發展
(4)記憶的恢復現象
(5)回憶的發展
9.幼兒記憶能力的培養
(1)激發興趣與主動性
(2)豐富生活經驗
(3)培養有意記憶
(4)教授記憶策略
10.幼兒想像的特點
(1)無意想像占主導地位,有意想像逐漸發展。
(2)再造想像占主導地位,創造想像開始發展。
(3)想像的內容由貧乏、零碎逐漸向豐富、完整發展。
(4)容易把現實與想像混淆,有誇大與虛構的現象。
11.幼兒想像力的培養
(1)豐富幼兒的感性知識,積累想像的素材。
(2)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培養想像的主動性。
(3)開展各種遊戲活動,創設想像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學、藝術等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5)鼓勵大膽想像,營造寬鬆的心理氛圍。
(6)教給幼兒表達想像形象的技能技巧
12.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
(1)為幼兒創設直接感知和動手操作的機會
(2)教學活動中突出具體性、形象性
(3)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4)發展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
(5)重視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3.幼兒情緒發展的一般特點(其中第1、3點要能展開說明)
(1)情緒的社會化
①情緒中社會性交往的成分不斷增加
②引起情緒反應的社會性動因不斷增加
③情緒表達的社會化表情是情緒的外部表現
(2)情緒的豐富和深刻化
(3)情緒的自我調節化
①情緒的衝動性逐漸減少
②情緒的穩定性逐漸提高
③情緒從外露到內隱
14.幼兒情緒培養的方法
(1)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
(2)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情感
(3)成人的情緒自控
(4)正確疏導幼兒的不良情緒
15.氣質的類型及對應的教育措施(能結合題干進行分析,多用於材料分析題)
根據心理活動的速度、強度及靈活性的不同,一般將人的氣質劃分為四種: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及抑鬱質。
(1)膽汁質: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
因此,要培養其勇於進取的精神,防止其任性。
(2)多血質:反應迅速、有朝氣、活潑好動、動作敏捷、情緒不穩定、粗枝大葉。
因此,要培養其開朗樂觀性格及穩定興趣,防止粗枝大葉。
(3)粘液質:穩重有餘而又靈活性不足、踏實但有些死板、沉著冷靜但缺乏生氣。
因此,培養積極探索的精神,防止他們墨守成規。
(4)抑鬱質:敏銳、穩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獨、行動緩慢。
因此,要培養其自信心,防止孤獨。
16.達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本做法
(1)消除幼兒對教師的恐懼。
(2)讓幼兒學會如何尊重他人。
(3)與兒童共同制定良好師生關係的基本原則。
17.影響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因素
(1)社會生活環境
(2)兒童日常的生活環境
(3)移情
18.兒童動作發展的規律
(1)從整體到局部的規律
(2)首尾規律
(3)近遠規律
(4)大小規律
(5)無有規律
19.如何在實踐中提高幼兒的言語能力?
(1)有目的、有計劃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發展幼兒言語能力的重要途徑
(2)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幼兒交往的機會
(3)把言語活動貫穿於幼兒的一日活動中
(4)教師良好的言語榜樣
(5)注重個別教育
模塊二 學前教育原理
1.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1)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和階段性。
(2)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3)身心發展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
(4)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
2.我國幼兒園的任務
(1)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
教師資格筆試衝刺資料
以上小學科二部分考前資料截圖,如需要(中小幼)各科完整版資料微信搜索:山東教師資格考試 公眾號,回復關鍵詞考試資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