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師資格證乾貨:考前終極版預測-樂題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簡答題1、簡述兒童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2、教師的勞動有何特點?3、一個合格的小學教師應具備哪些素養? 4、什麼是教師專業發展?其內容與途徑主要有哪些? 5、簡述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方法。

材料分析題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兩個教師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

教師A:在教學「半徑和直徑關係」時,組織學生動手測量、制表,然後引導學生髮現「在同一個圓中,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教師B:在教學這一知識點時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自學,再讓學生表述半徑與直徑的關係,然後問學生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證明,學生再說出自己的觀點。

體現的是學生要學,學生再自己通過猜測、驗證獲得知識。

問題:請比較分析這兩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及啟示。

(20分)

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課堂實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張老師:你是如何驗證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的?

學生1:我是這樣比的(邊說邊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與正方形的四個角一一比較)。

張老師:都是這樣比的嗎?

學生顯然沒有完全明白老師的意思,異1:2同聲地回答:是的。

教師注意到只有兩個學生(生2、生3)沒有隨聲附和。

就追問了一句:絕大部分同學認為要比四次,你們認為呢?

學生2:只要比兩次就行了。

張老師:怎麼比?

學生2:(邊演示邊講解)先把正方形對摺,然後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與正方形的兩個角比較。

學生3: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教師讓學生3操作給大家看。

學生3:把正方形先橫著對摺一次,再豎著對摺一次。

原來的四個角就全部重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在隨後動手驗證「正方形每條邊都相等」時,學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別沿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對摺,把四條邊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啟發學生思考,採用多種方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問題(一):張老師在教學中使用了什麼教學方法?

問題(二):這種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案及詳解1、答案要點:(1)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2)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3)身心發展的平衡性。

(4)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5)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性。

2、答案要點:(1)強烈的示範性。

(2)獨特的再創造性。

(3)勞動的複雜性。

(4)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性。

(5)勞動效果的隱含性(長期性)。

3、參考答案:一個合格的小學教師應具備以下素養:(1) 思想道德素養,包括思想素養、政治素養以及職業道德素養。

(2)知識素養,包括學科專業素養和教育專業素養。

學科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具備所教學科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了解該學科的發展脈絡;教育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

(3)能力素養,包括基礎能力素養和職業能力素養。

基礎能力素養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智能素養和言語能力素養;職業能力素養要求教師具備教學能力素養和教研能力素養。

(4)身體素質。

(5)心理素養。

包括認知素養、情感素養和意素養。

4、參考答案:(1)所謂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即由一個新手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專家型教師的過程。

(2)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有:①專業理想的建立;②專業知識的拓展與深化;③專業能力的提高;④自我的形成。

(3)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有:①師範教育,參加教師的職前培訓;②新教師的入職輔導和在職培訓;③完善教師資格證書制度;④提高自我教育。

5、答案要點: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方法如下:(1) 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材料分析題1、參考答案:從設計意圖來看,這兩位教師都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注重學生的認知過程。

但前者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而後者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係融洽。

對於六年級學生而言,半徑和直徑的關係通過自學是能夠找到答案的。

教師A無視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面對已知結果的操作,學生索然無味,激不起學習的熱情。

教師B則充分正視學生的現狀。

調整教學思路,把對未知的探索變為已知的思辨,學生為了證明知識的觀點,認真把自己的操作過程展示出來,這樣的操作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的主動學習,這樣的操作活動才能達到有效的目的。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知識現狀,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有正確的定位。

在設計操作活動時,不能為了操作而設計操作,而應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完成操作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2、參考答案:問題(一):張老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是問答法,即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慾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問答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問題(二):問答法的原則有:(1)適時原則。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準備好問答的問題和順序,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相關的問題,而不能太突兀。

(2)因材施教。

問題的難易要因人而異。

(3)反饋強化。

學生回答完畢之後,教師要給予適當正確的反饋,使學生理解正確的思想,明確答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強化學生獲得的知識經驗。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二)簡答題1.簡述20世紀以後的世界教育的特徵。

2. 簡述常用的德育方法。

3. 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是什麼。

4.簡述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5. 簡述班主任的作用。

材料分析題1、一位教師在教學《兩條小溪的對話》時,教師讓學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我能不用書中的原話嗎?」老師和藹地問:「為什麼呢?…『因為書中的原話太長,我背不下來,如拿著書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說出了原因。

「你的意見很好,用自己的話來表演吧。

」老師高興地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

果然,這個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問題:請評價一下這位教師的做法。

2、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金溪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少年,5歲時就能作詩,但後來由於他父親沒有及時教育,使他到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就不如以前了,到20歲左右,則「泯然眾人矣」問題:請結合遺傳、環境、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理論分析。

答案及解析簡答題1、名師解析:(1)教育的終身化。

對於將人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和學習結束後階段的否定。

終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應該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永遠和接受教育聯繫在一起。

(2)教育的全民化。

所有人受教育,特別是適齡兒童都進入小學,所有中青年都脫盲。

(3)教育的民主化。

對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專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一性的否定,是培養目標、辦學形式、管理模式、教學內容、評價標準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2、名師解析:德育方法是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採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傳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養方式。

我國中小學德育方法主要有:

(1)說服法

(2)榜樣法

(3)鍛鍊法

(4)陶冶法

(5)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

3、名師解析:班級授課制具有以下優點:(1)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達到一定質量。

(2)有利於經濟有效、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3)有利於系統知識的傳授。

(4)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班級授課制的缺點:(1)強調系統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

(2)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於因材施教。

4、名師解析: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水平。

科學文化素養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充分開發受教育者潛能的教育.是以社會文化塑造社會合格成員的教育,是促進受教育者個性化的教育。

其基本內涵是: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5、名師解析:(1)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2)班主任是實現教育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骨幹力量;(3)班主任是各任課教師的協調者。

(4)班主任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橋樑,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中介。

材料分析題1、這位教師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首先,從師生關係的角度來說,案例中教師的做法體現了良好的師生關係。

這位教師具備新型的師生觀,善於發揚教育民主,願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尊重和鼓勵學生的不同的想法,這種民主與平等的師生關係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案例中這位教師能夠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課堂表演,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平等和親切,從而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將課堂表演成功呈現。

其次.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來說,這位教師的做法體現出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職業道德。

教師在遇到學生不同意見的時候,仍然非常和藹,並且還「高興地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充分體現了這位教師對學生的愛,對工作的愛。

第三.從新課改的角度來說,這位教師的做法體現了新課改提倡的教育教學理念。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並且教學過程重於教學結果,更關注人而不只是科學。

這位教師並沒有因為課前對角色扮演的預設而限制學生的行為,而是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體現了學生的需求引導教學的理念。

2、首先,遺傳素質是個體發展的前提條件,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並不能決定後天的發展。

其次,環境把遺傳提供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尤其是教育在個體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人的知識、才能、思想、觀點、性格、道德品質等都是在後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

如果離開了後天的社會生活和教育,遺傳素質所給予人的發展的可能性便不能變為現實。

通過方仲永的事例說明,遺傳因素在好的人,如果離開後天的環境、良好的教育是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的。

除此之外,個體要獲得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的主觀能性。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簡答題(三)簡答題1.教學過程中應該處理的關係有哪些? 2.簡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3.簡述德育的原則。

4.簡述組織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

答案1、(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係;(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關係;(3)知識與能力的關係;(4)知識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的關係;(5)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係。

2、(1)講授法 ;(2)談話法;(3)討論法;(4)自學指導法;(5)演示法;(6)參觀法;(7)練習法;(8)實驗法。

3、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國小學德育的主要原則有:

(1)導向性原則。

(2)疏導原則(循循善誘原則)。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6)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7)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8)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以達到長善救失的目的。

4、(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2)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樣化,要富有吸引力;(3)發揮學生集體和個人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並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4)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5)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互相配合、互相促進;(6)因地、因校制宜。

中學《知識與能力》之簡答題簡答題1.簡述布魯納的教學觀。

2.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3.簡述人格特徵。

4.簡述社會中心課程論的主要觀點。

答案及詳解1、(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

(2)提倡發現學習:發現學習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假設,進行驗證,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概念、規則等知識。

(3)教學原則:一是動機原則;二是結構原則;三是程序原則;四是強化原則。

2、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包括:(1)問題的呈現特徵。

例如,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

(2)已有經驗知識。

(3)反應定勢。

也稱定勢,對問題解決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4)功能固著。

指一個人看到某個物品有一種慣常的用途後,就很難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5)智力水平。

(6)動機強度。

3、(1)人格的整體性。

一個人具有多種心理成分和特質,如才智、情緒、願望等,這些都是密切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

(2)人格的穩定性。

一是人格的跨時間的持續性;二是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

(3)人格的獨特性。

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與行為是各不相同的。

(4)人格的社會性。

4、(1)社會改造是課程的核心,課程不應該幫助學生適應社會,而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和社會文化;(2)學校課程應以建造新的社會秩序為方向,應該把學生看作社會的一員,主張學生儘可能參與到社會中去;(3)課程知識應該有助於學生的社會反思,喚醒學生的社會意識、社會責任和社會使命;(4)以廣泛的社會問題為中心,社會問題而非知識問題才是課程的核心問題;(5)吸收不同社會群體參與到課程開發中來。

中學《知識與能力》之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二)

一、簡答題1.簡述現代學校教育的基本特徵。

2. 良好的班集體具有什麼樣的教育作用? 3. 意義學習的實質是什麼? 4.簡述活動中心課程論的主要觀點。

二、材料分析題1. 某中學的於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經常感到分身乏術,真希望有個助手能夠幫助自己。

有一天,於老師突然想到,能不能讓學生來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特權」呢?於是決定試一試。

經過認真考慮,於老師決定選擇平時在班上威信較高的班幹部鄭莉莉作為第一個試驗對象。

一天課後,於老師找到鄭莉莉同學作了一次長談,說明了自己的設想,也談了老師對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會會議上,於老師向全班同學宣布了自己的計劃:下一周,由鄭莉莉同學當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課老師,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鄭老師」主持。

問題:請運用所學過的有關班主任工作的知識,對於老師的這一做法作出理論分析。

2. 十六大報告在論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明確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問題:試述終身教育的基本思想。

簡答題答案及詳解1、(1)教育的生產性;(2)教育的世俗性;(3)教育的科學性;(4)教育的國際性;(5) 教育的終身性;(6)教育的革命性。

{註:此為答案要點,實際作答時,每一點都要適度展開}2、(1)有利於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

在良好班集體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的群體意識、集體榮譽感會得到大大的發展。

(2)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

通過班級的集體活動和學生群體之間的交往,可使學生積累集體生活的經驗,學會交往與合作,學會對環境的適應。

(3)有利於訓練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體是訓練班級成員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開展活動的最好載體。

3、所謂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所謂實質性的聯繫,是指表達的語詞雖然不同,但卻是等值的,也就是說這種聯繫是非字面的聯繫。

所謂非人為的聯繫,是指有內在聯繫而不是任意的聯想或聯繫,指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觀念建立在某種合理的或邏輯基礎上的聯繫。

4、(1)學生是課堂的核心;(2)學校課程應以學生的的興趣或生活為基礎,課程應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

課程必須與兒童的生活相溝通,應該以兒童為出發點、中心和目的。

(3)學校教學應以學生的活動和問題反思為核心;(4)學生在課程開發中起重要作用,課程的組織應心理學化,應考慮到學生,心理的發展的次序以利用兒童現有的經驗和能力。

材料題答案及中人解析1、第一,讓學生「代理班主任」工作,說明於老師既信任了學生,調動了學生幹部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又鍛鍊了學生幹部的實際工作能力。

班幹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級集體的核心力量。

第二,班主任培養班幹部的具體做法主要有兩點:(1)大膽使用。

班上的主題班會、各種文化體育活動、春遊、社會調整等工作都是學生鍛鍊的大好機會,應該讓班幹部自己去策劃、組織和安排,使班幹部在活動中不斷增長才幹。

(2)熱情支持。

幫助班幹部正確處理工作和學習的關係,使他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保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班主任工作有成績,要給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難,要幫他們想辦法解決;工作中出了問題,要主動為他們承擔責任,為他們撐腰,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教訓。

2、終身教育的基本思想:(1)終身性,使每個人所受的教育都不會終止於學校教育階段,而是使其一生受到連續教育,直至生命的終結。

(2)全面性和自由性,教育和學習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人的身心所有方面的全面發展,不再是從外部強迫灌輸的,而是自由的、根據個人需要和興趣的、有機聯繫的、協調性的學習化社會,每個人享有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學習、訓練和培養自己的各種手段。

教師招聘考試試題,關注微信公眾號letiku 請點擊http://a.fameiy.com/id/u3aXmYzy.html諮詢電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32道教資「常考簡答題」,背完必得高分

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考試簡答題不簡單!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兩道30分、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簡答題三道30分、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四道40分,在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考試中分值占比較大...

衝刺最後一波!教資「常考簡答題」

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考試簡答題不簡單!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兩道30分、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簡答題三道30分、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四道40分,在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考試中分值占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