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角度看漢語「詞」的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簡介:孫德金,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語言學研究及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 100081)。

內容提要:語言單位問題是語言及語言教學理論中的關鍵問題。

「字本位」理論的提出正是基於否認漢語「詞」的存在這個前提。

詞的問題客觀上已經影響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實踐。

因此,站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角度,從「詞」的心理現實性等方面討論漢語「詞」的問題,並就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字」「詞」關係、「詞」的地位等問題進行研究,就顯得很有意義。

漢語「詞」的問題,如果從《馬氏文通》算起已經100多年,研究文獻汗牛充棟,至今仍然爭論不斷。

為何筆者還偏要在這樣一個老而麻煩的問題上花一些筆墨的功夫?實在是因為這個問題不光是理論上的大問題,而且是一個對於實踐,特別是第二語言教學實踐有著重要影響的大問題。

漢語「詞」的問題儘管存在了百多年,但更多是在理論討論的層面上,並沒有對語言實踐產生直接的影響。

無論是母語文教育還是對外漢語教學,都不因為詞的問題的爭論而有所改變。

甚至在語言研究層面上也並沒有因為詞的理論困難而阻滯甚或停止。

正如胡明揚先生在給王立(2003)的序中所說:「語法學家分析語法從來沒有由於對『詞』的認識不同而引發爭論,幾乎所有的爭論都是由對各個『詞』所擔任的句子成分功能的認識不同而引發的。

這樣看來語法學家對什麼是『詞』實際上存在一個共同的認識,儘管在理論上可以爭論不休。

」後面我們還要說到,其實「詞」的理論困境不僅漢語有,其他語言也有,實際是一個普通語言學理論上的帶有共性的問題。

但也並不因為「詞」的理論困境的存在而失去以「詞」為前提的語法理論構建基礎,比如在定義語法時還是要說「組詞成句的一套規則」等。

然而近20年來,隨著「字本位」理論的提出,「字」與「詞」的問題又再次攪動起人們的神經,成為業內(甚至業外個別人士也參與)的一個熱點問題。

僅就筆者了解的兩次學術會議看,對於此問題分歧非常大,爭論很激烈。

比如2008年在廈門大學召開的「漢語與漢字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潘文國先生就對「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這個普通語言學常識提出質疑。

2009年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的「第一屆漢語獨特性理論與教學國際研討會」上,「字本位」和「詞本位」成為爭論的主要問題①。

無論是徐通鏘先生所做的「字本位」的理論探索還是其他學者的論辯,如果只是在理論探索的層面上進行,無論怎麼討論都沒關係,但筆者注意到,這種理論探討已經並且正在影響第二語言教學實踐。

基於該理論的教材有之,主張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中運用該理論的文章更多②。

也許在「字本位」論者看來,這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在我看來,對於任何一種未經深入研究,且未能得到廣泛接受的理論,都不宜急於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更不應過早地下一些未必符合事實的結論。

比如有文章說「幾代學者的研究已經充分揭示了:『字』本位是一種更能體現漢語本質的理論,漢語學習者要使自己的水平上一個較高的台階,對『字本位』的理解是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它統領著漢語學習的其他各個方面。

」(王駿,2005)首先,根據什麼說幾代學者已經充分揭示了所說的結論?其次,有何證據表明第二語言學習者對「字本位」的理解起的是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我們還認為第二語言教學是一門科學的話,這種違背科學基本要求的話就要少說或不說。

因為存在著上述的現實情況,並且筆者以為已經對第二語言教學實踐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因此還是不揣淺陋,對此問題做一番討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對外漢語丨學科任務以及學科理論體系

一、對外漢語教育的學科任務對外漢語教育的學科任務是研究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育原理、教育過程和教育方法,並用來指導教育實踐,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習者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對外漢語教育學科研究的核...

專家視點:語言習得研究前沿

作者簡介:袁博平/張輝/盧植/蔡金亭/張萍/曾濤/常輝袁博平(劍橋大學):二語習得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在圍繞「成人二語習得為什麼不成功?」「為什么兒童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就能掌握自己的母語,而成人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