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談論的STEAM教育,憑什麼得到24個國家重視,5000萬人追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曾幾何時,智能機器似乎是遙遠的未來事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毫不相關,製造和使用還只是一個科技幻想。

隨著自動化、計算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飛速發展,智能機器作為多學科、多技術融合產物,也逐漸掀開神秘的面紗,走近了生活。

2017 年堪稱是人工智慧(英文簡稱 AI )的「爆發元年」。

AI 概念在世界範圍迅速升溫,在中國更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資金,各類企業和應用遍地開花。

2016 年 3 月與 2017 年 5 月,兩場圍棋界的「人機大戰」讓人工智慧走入更多人的視野。

「AlphaGo」相繼擊敗頂尖棋手李世石和柯潔。

2017 年 10 月,在原基礎上升級的AI程序「AlphaGo Zero"出世,無需任何棋譜,以 100:0 輕鬆擊敗「AlphaGo」。

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也逐漸升溫。

百度已緊跟進入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汽車開上北京五環,並宣布無人駕駛技術免費開放;京東、阿里、小米積極向人工智慧布局,涉水智能音箱市場;網際網路巨頭騰訊發布了人工智慧發展戰略。

國家和社會的認可與重視

在 2030 年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中,將多達 8 億人因為機器人和自動化而失去工作,其中最容易被取代的崗位是「體力勞動」,包括操作機械、報告寫作、搬運貨物、貸款發放等。

早在 2016 年 7 月,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人工智慧就被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一項列入規劃。

2017 年 3 月份,人工智慧首次寫進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7 月份,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戰略部署人工智慧產業,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

11 月份,科技部啟動重大專項,公布人工智慧四大平台; 12 月份,工信部發布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 2020 年,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若干領域形成國際競爭優勢。

我國人工智慧處於基礎發展和企業初期布局的階段,隨著人工智慧在實踐上的不斷突破,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也加入到AI相關業務的創業大潮,人才需求呈現爆髮式的增長。

過去一年中,人工智慧人才需求量增長近 2 倍。

人工智慧作為網際網路技術與應用的最高領域,據數據顯示,我國相關人才缺口超過 500 萬。

面對供不應求的現況,企業紛紛前往校園對人工智慧、圖象處理、機器學習等領域相關畢業生進行爭奪。

目前學校這方面的人才,還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

從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到智能製造,所有這一切都在改變著今天的世界,國內的 STEAM 專業成為了高考生最為追捧的熱門學科。

包括電子技術類、計算機技術、網絡與信息工程、安全工程等。

隨著創新型社會的發展, STEAM 相關專業學生在就業時優勢更為明顯,就業率因此而提升。

在 1/3 參與調查的國家中,這些專業的就業率超過90%。

這一趨勢近兩年來,讓人們對機器人教育產生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同,特別是融入了 STEAM 模式的機器人教育,正成為方興未艾的熱點。

STEAM模式的機器人教育

STEAM 是由美國政府首先倡導的綜合教育新概念,即加強培養綜合性人才。

美國的 K12 課程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進行綜合性教育。

它是由五個學科組成的縮寫:Science(科學) + Technology(技術) + Egineering(工程) + Arts(藝術) + Mathematics(數學)。

1986 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表了《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報告,最初推出的是「STEM教育」計劃,其建議培養優質人才,以此來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後期 STEAM 教育是由美國維吉尼亞科技大學在研究綜合教育時提出。

加入了Arts(指:美、語言、人文、形體藝術等含義),符合信息化社會的未來式教育,提升了轉換和擴展的思考視角,使之內涵變得更加全面。

具體說來, STEAM 教育不僅是學習這五個學科知識,更是一種新的跨學科教育方式:讓學生從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達到知識的融匯貫通,更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單純是結果。

與過去的應試教育相反,STEAM 理念允許犯錯,鼓勵不同的想法,兼收並蓄不同的觀點,並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用於現實生活。

正是這份報告,開啟了美國 STEM 教育的大門,也成就了數十年後風靡全球的 STEAM 熱潮。

在號召下木板、銼刀、畫筆、電線、電路板、晶片以及各種科技產品進入學校;歐巴馬也加入了全民學編程的隊伍,寫下了自己的第一條代碼。

受美國 STEAM 教育的影響以及面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的壓力,世界各國正積極推動STEAM教育。

在歐美國家的 K12 核心課程設置中,直接要求對微控制、傳感器、程序控制等機器人方面的知識,進行一定程度了解。

國內STEAM教育現狀

在人工智慧時代的大背景下,機器人教育已越來越被政府及社會各界重視。

各大 211 、 985 高校,紛紛將機器人知識、科技競賽獲獎者,作為優先錄取對象。

從教育發展趨勢來看,全國各地的機器人大賽舉辦越發頻繁,許多重點學校的招生簡章都將機器人知識、機器人技能納入了科技類特長生考察範疇。

機器人教育的重要性已經等同甚至超越了傳統學科,它也決定著孩子在未來社會的主流競爭力。

STEAM理念的機器人教育

引導學生聯繫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通過所學的動力與機械機構知識獨立搭建製作出各種各樣的仿生動力模型;

引入微機控制原理、自動控制、電子電路應用及模塊化程序設計知識,使用角度舵機、紅外傳感器、觸動傳感器、光敏電阻等部件;

通過圖形化編譯軟體和程序,讓機器人實現感應、自主做出行為,將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進入一個實體與電子模擬結合的創新空間。

STEAM教育培養了什麼能力

在教育行業,國內與國外的教育方式相差甚遠,比如:手上的筆,我們教育的方式是告訴你,它的作用就是寫字,趕緊練習寫字或者寫出一篇文章,這是重要的事情。

相反在西方教育中,會引導孩子思考,筆製造的原理是什麼,它除了寫字之外還能有哪些用途?以此激發孩子的好奇天性。

好奇心和創造力也是一脈相承。

孩子對事物好奇是迫切認識事物的一種渴望,擁有好奇心就會產生動力,創造一件新的事物。

在機器人課程中,孩子對機器人產生興趣,能引起他積極主動去探索其中的科技奧秘。

機器人課程讓孩子愛上創造,在創造中學習並且研究,滿足自己對知識的追求。

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之間存在著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關係,機器人教育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STEAM 教育的五個部分在交互運用中,相互碰撞實現深層次的學習、理解性學習,培養孩子各個方面的技能和認識。

在動手創造出機器人產物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

STEAM 教育要求孩子們動手動腦,使得孩子注重實踐、注重動手、注重過程。

基於創新意識下,結合動手實踐和探索喚醒孩子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潛能。

與傳統教育相比,STEAM的優勢

過去至現在,教育依然處於主流的應試灌輸。

然而現在的中國學生缺乏的不是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是對應的軟實力,如:「創新、交際、執行」等能力。

當下社會越發需要綜合型人才,目前急需從幼兒園、小學時期就要開始培養學生的這種綜合型能力,國外採用STEAM模式的開放型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容易適應現代企業的節奏,對於創新型企業來說更是青睞的選擇。

我們經歷的學校或者培訓班,主要採用「講座式」教育,老師在講台授課,學生被動吸收知識,培養模式就像是一個模具加工器,按照一個固定模板將學生批量塑造成形,完成大規模的人格生產。

而融入STEAM理念的機器人教育搭建、編程、3D列印等課程,以創新思維貫穿學習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力,完成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循序漸進幫助孩子適應並擁抱未來科技世界。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微信號:科睿機器人);

進入點擊「免費試聽」按鈕,即可預約機器人課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機器人教育 面向未來的教育

機器人教育--發源於歐美,在歐洲人們把它稱為MARKER創客;在美國,他叫做STEAM教育,並納入K12體系(美國基礎教育的統稱);在亞洲日本、韓國、台灣地區比我們起步早,稱之為『ROBOT機器...

創客教育來了,教師將面臨哪些新挑戰?

「這個故事讓我深深記住了兩點:一是再先進的技術、再高級的軟體,也無法替代教師的言傳身教和情感影響;二是我們今天在教育上做出的努力,總有一天會在學生身上映射出來,發揮不可思議的力量。」

機器人教育是如何激發孩子的創造熱情

所謂的機器人教育,則通常指學習機器人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或利用教育機器人優化教育教學效果的理論與實踐。機器人教育走進中小學,開發機器人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對推進素質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信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