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減肥一直失敗?無論減肥多少次,你還沒搞懂「減肥原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歡迎來到這一期的健身食課,我是小編阿冰。
導語:當你的健身小夥伴說這些不明覺厲的健身術語的時候,你是不是一臉懵逼?行吧行吧,你說的都對。
為什麼減肥一直失敗?無論減肥多少次,你還沒搞懂「減肥原理」
儘管都是些關於健身或者飲食的內容,但是有些專業詞彙說出口就顯得你很牛逼。
小編剛去健身那會,那群大佬們張口來一句,「馬上要充血了」「RM多少個」「你今天的攝入超過你的TDEE了嗎?」……等等,我都是一臉困惑……
所以接下去的文章就來為科普一些流行的詞彙。
基礎詞彙和高端詞彙的都有,那你在健身房談笑風生。
我們先從最簡單的TDEE開始——基本概念
TDEE的全稱是,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每日能量消耗,也就是你每天的消耗的能量總值。
這包括我們消耗的各種形式的能量。
比如鍛鍊、日常瑣事消耗以及器官的運作需要的能量(也就是說你需要活下來的所需要以及做其他活動的一天的消耗總值)。
科學上對能量的消耗劃分成更多的類型,以後會具體的展開中。
總而言之,TDEE包括每日消耗的各種能量的總和。
在健身之中之所以那麼的重要,是因為我們的體重和每次攝入以及每日的消耗的能量密不可分。
能量是通過卡路里來衡量的,當我們攝入卡路里大於消耗,那麼你就會增重(這裡指的是增重,而不一定是增肌,因為增肌還需要你達到足夠的訓練程度)。
假如你每天消耗的卡路里小於攝入卡路里的總量,那麼你就會減重(同理,這裡指的是減重,而不一定是減脂,有可能你會掉肌肉)。
明白以上的兩句話,很重要,假如你明白了就相當於明白了減肥的精髓。
當然,攝入的熱量來源於我們的食物,所以食物標籤上熱量就顯得非常的重要,知道這些我們就能明白TDEE有多麼的重要,它是我們設立目標的基礎。
TDEE如何測量或者估算?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的TDEE,然後才能根據自己的目標調整自己的攝入高低。
多一點攝入就增重,少一點攝入則減重。
當然還要考慮其他的因素,比如激素水平,營養組成和生活習慣。
但TDEE是所有這些的基礎。
當然,關於TDEE最困惑的地方在於如何計算它?
更糟糕的是,TDEE一直在變化,很多人一直對它存在誤解。
所以,當他們發現自己的訓練達到瓶頸時,他們就會非常失望。
在你計算自己的TDEE時候,各種因素的變化都會造成影響。
鍛鍊頻率上升,瑣事增加,消化系統變弱,生活習慣紊亂。
除了藉助科學手段,比如新陳代謝測量儀,以及雙標水法之外,都沒有其他更精確的方法來計算TDEE。
另外一個方式就是估算,你通常會在網上看到的TDEE的計算公式。
比如更適合中國人的毛德倩公式:
毛德倩公式適合20-45歲的人使用,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個體重數據,就能算出來。
這個公式是毛德倩等人用400個中國南方和北方人的實測數據作為基礎推導出來的。
因為人體數據裡面既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可能普遍適用性更強。
TDEE每日熱量總消耗=基礎代謝*活動因素
不過這些計算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僅僅只是估算。
當然你也可以用其他的app或者網站估算出一個TDEE,然後去測試。
估算出你的消耗儲量,能夠自己通過去實踐來確定它到底是不是準確的?
如果你的攝入比估出來的TDEE要少,卻還是減重失敗,可能你的實際的TDEE比你想像中的更低,那麼你需要調整自己的攝入。
同樣的,如果你吃的比估算的TDEE要多,而依然無法增重,那你身體的TDEE則可能更高,所以要多吃一點。
不過在這裡小編提醒一點,確保自己別走極端,比如怒吃1000大卡卡路里的食物,或者比你的TDEE高出30%。
然後還要提醒你一點:不要忘記TDEE一直在變化,只需根據你的體重並調整自己的TDEE。
關於TDEE的內容差不多就是這樣。
希望大家對TDEE的了解能多一些。
如果大家喜歡,我會繼續給大家介紹健身的一些專業術語。
讓我的文章看上去更加實用,洋氣,上檔次。
比如健身科學解釋,或者其他不明覺厲的詞語之類的。
請留言告訴我,你們的想法,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讚。
小編阿冰是個科學實踐派的健身愛好者,可能不是練得最好,但是願意分享更科學的健身觀念和生活理念給大家。
感謝你觀看本文章,你的評論點讚轉發就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另外如有要轉載,請備註來自作者「健身食課」。
【願努力的人都有好身材】
「熱量差」公式能反映「體重變化」嗎?
在減肥成為時尚的現時代,很多人都在減肥,有的人節食減肥,有的人運動減肥,但是大多數人的減肥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換句話說是不成功的,歸根結底就是沒有了解自己體重增加的根本原因,現在網上宣揚的熱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