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常見的10種不規範跑姿你有幾種?正確的跑姿包含哪些要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管是跑步新手還是跑步老手,日積月累都形成了自己慣有的跑步姿勢,有好的習慣,也有習以為常的壞習慣,很容易被忽視。

跑步時每邁一步,身體就要承受自身體重兩到三倍的壓力,不規範的動作模式會對肌肉、骨骼、肌腱和韌帶造成很大損害。

雖然這些跑步動作細節可能你已經太熟悉,但只要你下定決心,就一定能改掉,而且重新養成新的好習慣。

動作1:主動蹬地,而非提腿

專家在研究各項距離的頂尖跑步高手數據發現,100米、200米、400米這些短距離,與10000米甚至馬拉松等這種長距離相比,他們跑步時的騰空時間基本一致。

專業運動員並不會通過蹬地來增加自己的騰空時間,而是通過收縮大腿後側肌群讓支撐腳快速回到臀部下方

跑步抬腳太高也會造成這種情況,習慣蹬地會讓衝擊力加大,落地時的身體穩定性變差。

如果有這種現象,跑步會出現這樣的困擾:脛前疼痛,足底筋膜炎,等等。

解決方案:通過提高步頻,減小步幅進行練習,小步快跑來縮短騰空時間。

動作2:步幅過大,導致體前著地

正常人走路的跨步姿勢,就是體前著地,但跑步不建議這樣。

跨步跑再加上膝蓋直直落地,踝關節、膝關節鎖死,受傷風險會大大增加,容易造成這種困擾: 長跑無耐力、膝關節傷病。

解決方案:步頻每分鐘180步最完美,步幅過大會造成騰空時間變長,跑步是水平運動,而非垂直運動,把過多的能量消耗在克服重力上,費力不討好。

快步頻,中小步幅才是關鍵!

動作3:腳跟落地跑

人類的足弓有雙重功能,可以通過塌陷變形減緩腳落地時的衝擊力,同時還有一定的彈性。

但如果用腳跟著地,就沒有辦法很好地利用到這個彈性系統,會增加觸地時間和地面衝擊力,不能有效利用足弓避震。

解決方案:前腳掌和後跟都不適合首先著地,會讓膝蓋承受更多壓力。

必須訓練自己,習慣用腳掌中部著地。

動作4:彈跳過度

彈跳動能會讓動作由向前變成向上,從根本上破壞了跑步行為,也不安全,反而會跑得非常累、速度非常慢,一不小心還會崴腳。

有可能會造成膝關節傷病、腰背酸痛。

解決方案:跑步時有意識的身體前傾,抬腳時不要太高。

落地腳不要想著去控制它,自然就好。

事實上,平衡就是關鍵跑姿,瞬間的平衡然後失去平衡,失衡狀態下人體自然而然地就會出腳、落地、撐住身體,形成新的平衡。

動作5:不自覺慫肩

聳肩產生向上的力量,不能起到緩解重力作用的功效。

雖然只是小細節,但在長跑中會拖累速度,讓你的肩背更加酸痛。

解決方案:跑步時,運用自己最自然的狀態。

無需用到的肌肉,放鬆即可。

可以在跑前動態熱身,全身肌肉得到更好活躍,跑的時候緊張感、僵硬感都會消失一部分。

動作6:身體重心各種搖擺

這種跑姿多發生體重過大或肥胖的人,由於腿比較粗,在跑步的時候呈倒V形狀,兩腿離的較遠,就會出現亂擺狀態。

體形原因造成的重心不穩定,核心力量較差,所以在跑步的時候,身體肌肉就會變得緊張不受控制,跑步過後容易腰背酸痛。

解決方案:可以從快走開始,先把體重控制了再說跑,同時對核心力量也加強一些練習。

動作7:過度擺臂

跑起來很誇張的擺臂動作,並不能帶動你跑得更快。

由於跑者的軀幹、腹部和腰部肌肉缺少核心肌肉力量,手臂擺幅往往會越過身體的中線,導致上肢扭動,這種動作消耗大量能量。

解決方案:加強核心力量訓練,有意識地避免過度擺臂。

動作8:膝蓋內扣

在女性跑友身上很常見,俗稱X型腿,這種跑姿會大大增加膝蓋和小腿的壓力,對膝蓋和小腿足踝是不小的衝擊。

解決方案:跑步時膝蓋要正對腳尖!

動作9:摺疊小腿跑

短跑的快速摺疊小腿是基本技術,但對於中長跑而言,不斷摺疊小腿只會讓你因為肌肉疲勞而疲憊不堪。

解決方案:中長跑中即使需要一定的摺疊小腿,也是摺疊小腿和上擺大腿的結合。

動作10:上拉遲緩

上拉慢是典型的錯誤,跟腱彈力不足會無意識地造成這種情況:前腳著地之後,後腳還在原地,要滯留等後腳過來。

解決方案:最簡單的鍛鍊彈性的運動就是跳繩。

那麼,正確的跑姿應該是怎樣的?

其實每個人都略有不同,但正確的跑姿一般都符合以下幾點:

①頭正直,肩放鬆,挺胸收腹

②從腳踝到肩部成一條直線,適度前傾,用重力推動身體

③前後擺臂不越過身體中線

④放鬆在跑步動作中不活躍的肌肉

⑤速度較快時,用腳掌中部著、離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