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嗎? - 台灣癌症防治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許多基因改造農作物都移植抗蟲害的基因,可能產生新的過敏原、新的毒素,甚至可能製造一些抗藥性及難以治療的超級病毒。

日後吃進基因改造食物,可能傳播有抵抗抗生素的細菌 ... 台灣癌症防治網 &nbsp &nbsp 關於我們 簡介 工作 成績 感謝與願景 聯絡 支持研究 講座場次 篩檢場次 贊助捐款 醫療顧問 公開資訊 捐助章程 董事及監察人名單 工作計畫及經費預算 工作報告 勸募公告 財務查核報告 監察報告書 接受補助、捐贈名單清冊及支付獎助、捐贈名單清冊 徵信錄 出版刊物 訂購刊物 服務項目 癌症新探 衛教手冊 歡迎投稿 轉載申請 其他 圖書借閱 繪畫藝廊 攝影藝廊 活動剪影 資源分享 相關連結 近期活動 義乳及胸衣補助New 乳癌病友補助專款New 校園防癌講座New 搜尋 健康新聞 內容分類 文獻導讀 疑問醫答 護理專欄 衛教專欄 醫療文獻 癌症新知 醫病討論 臨床試驗 癌症分類 胃癌 乳癌 肺癌 淋巴瘤 子宮頸癌 腎臟癌 白血病 肝癌 口腔癌 卵巢癌 大腸癌 食道癌 攝護腺癌 幹細胞移植 膀胱癌 胰臟癌 甲狀腺癌 頭頸癌 骨髓瘤 皮膚癌 肉瘤 鼻咽癌 生殖細胞癌 喉癌 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嗎?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財團法人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美惠 1979年聯合國訂定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激起全球對發展糧食與農業之重視,更為了拯救第三世界國家人民普遍處於飢餓及營養不良之現況,乃以「基因改造」減低農藥劑量,試圖大量生產優質糧食。

基因改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是以人為方式分離植物或動物的基因,移植到另一種生物體內,所種植或養殖出的產物及其相關產品,例如:把能對抗殺蟲劑的基因轉殖到農作物中,可減少噴灑殺蟲劑的劑量。

或者把製造維生素或礦物質的基因,轉植到大豆、玉米的種子中,強化營養素及蛋白質的含量,或是含有抗生素成分的香蕉,帶有霍亂疫苗基因的薯條植入其他作物,增加其抗生素及抗病菌之功能。

1980年代美國積極發展生物科學,將核子能由武器電廠轉進生物科學研發熱潮,1983年孟山都農業生物技術公司公佈完成首批植物基因修改,1987年全球第一個把轉基因改造作物種植在農田的公司,1990年代孟山都公司在世界各地大規模開發基因改造農場,根據全球農情資料顯示,截至2006年止,全球種植基因改造作物已達21個國家,總種植面積約6800萬公頃,已佔全球總種植面積約1/4強,從事種植基因改造作物的農民超過700萬人,總產值估計已超過48億美元。

目前全球基因改造食物有大豆、玉米、油菜、稻米、小麥、苜蓿、馬鈴薯、蕃茄、棉花、木瓜、南瓜、甜菜、菊苣、甜瓜、葵花、亞麻、甜椒,動物水產含養殖草蝦、鯰魚、九孔等。

台灣大豆產率不到1%,99%仰賴進口,美國是台灣最大進口國,每年佔68%比率,其他來自巴西與阿根廷,93%是基因改造大豆,玉米每年進口量約480萬公噸,40%為基因改造物。

這些基因改造原料,大豆製成飲品、醬油、豆腐、食用油、豆粉、豆乾、乳化劑(如卵磷脂)等,玉米製成食用玉米油、玉米粉、澱粉、糖漿、糕點麵包、汽水、零嘴等。

油菜做成菜仔油、食用油、有機肥料等(73%基因轉作物),棉花50%基因改造,除做服飾、棉籽油用於製造焗烤食品及零嘴、食用油。

馬鈴薯是最早研發成功之基因食品,用於餅乾、薯片、馬鈴薯澱粉做糕點、菜餚等,無所不在。

南瓜20%是基因改造,作菜餚點心等等皆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大豆玉米更加工成美牛、豬、雞、鴨等動物家禽飼料。

美國牛飼料中80%主食黃豆、玉米、骨粉、添加物瘦肉精、生長激素等,不再以牧草為主,有些牛肉、牛奶、乳製品、乳酪更來自生長過程使用基因改造之賀爾蒙的牛隻。

透過基因改造食物鏈,以及基因改造作物藉由生長期花粉的傳播,生產國大宗穀物的收割、裝配、儲存、收購、輸出一貫作業下,基因改造作物與非基因改造農作物務必混合操作,難以區分農作物類別,消費者早已吃進45%基因改造或混雜基因改造食品。

原本研發「食品基因改造」是為了改善全球糧食生產分配不均,以印度、中東、北非、亞洲、南美等,女權不彰,教育不普及地區,人口加倍成長,耕地少,氣候不佳,瘠地耕作方式落後,糧食供應不足。

計畫以現代科技提高農作物產能產量,全球各國農產大公司,資金雄厚生技藥廠為其龐大經濟利益,熱衷研發「食品基因改造」,反成為主要誘因。

工業生產大國如美國,更以販賣操縱糧食謀利。

物種藉由植入或修改與控制產期的基因,使農作物生產期、成熟期延遲或提前,及延長產品儲存期限,因應市場需求及天災或氣候異常等因素。

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新品種,變更改善原產品的品質、形狀、風味、顏色,開拓新市場銷路。

美國孟山都跨農業生物技術公司率領三個學術團隊之下,1983年公佈,完成首批植物基因修改。

1987年投入大量資金在各國學術機構研究與研發,和透過農民的使用,收取生物專利的執行費用之生物科技經營模式運用在農業上。

隨著此糧食救貧運動擴充並創新到全球,同時研發「絕種基因種子」在農作物基因改造時加入絕種基因,令農作物只限繁殖一代,然後不停開發新的基因農作物,販售新基因品種,有效控制品種(種子)源頭,謀取高額利益。

農民每次得向公司買種子及除草劑,反而增加成本與負擔。

另一方面,農作物在基因改造時往往加入外來基因,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導入無物種界線,可以用動物或植物、微生物取出的基因,無可避免常是人類及動物、植物混亂交換加入,其造成影響目前仍未知。

但基因改造食品利用催生加速農作物的成長,可能改變原有營養份消失,或添加毒素、過敏原,導致人類在長期食用後身體賀爾蒙正常分泌的改變,進而破壞人體新陳代謝的途徑,導致基因突變的機率上升,產生對食物過敏或免疫系統失調。

許多基因改造農作物都移植抗蟲害的基因,可能產生新的過敏原、新的毒素,甚至可能製造一些抗藥性及難以治療的超級病毒。

日後吃進基因改造食物,可能傳播有抵抗抗生素的細菌和病毒基因,得病時抗生素治療失效,束手無策。

2007年3月路透社報導:設在法國巴黎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委託研究機構做孟山都開發之MON863基因玉米每天餵食老鼠,90天後老鼠證實肝臟及腎臟出現「毒性反應」,研究報告發表於ArchivesofEnvironmentalcontaminationandTechnology期刊。

1980年後期,美國曾發生一種人體所必需之胺基酸tryptophan中毒事件,此為日本SHOWADENKO公司基改工程中摻入大量細菌製造並將產品銷售美國。

因tryptophan超量累積後衍生出毒性物質,導致數個月後,有37個人死亡及1500人終身健康傷害。

大自然透過生物不同物種交配育種雜交和基因突變,以達到維持生物多元性及不同生物透過食物鏈聯繫,形成層層錯綜複雜生物鏈,得以生生不息。

地球生物的多元性、多樣性、農業系統豐富性、自然界物競天擇被視為人類食物安全基礎,如今基因食物中對生物基因的改造改變了植物性狀、擾亂生態平衡法則、違反自然規律、嚇阻生物多元化,使物種消失速度惡化,甚至令植物、昆蟲、鳥類和土壤生物瀕臨絕種。

今日美國土地上40%稀有物種,全由非洲產物侵入造成,每年損失估計達1220億美元。

基因改造工程使用最普遍的是抗蟲害、抗病毒、耐除草劑基因。

耐除草劑通常是除掉雜草但不影響農作物,促使農民濫用除草劑除草,昆蟲與野草持續接觸相同毒素後,自然產生相同抗體、免疫、更強抵抗力或原生物變種,導致農作物抗蟲作用消失或附近長出超級抗藥雜草,迫使農民更加依賴農藥,汙染生態環境之外,將製造出超級害蟲透過食物鏈傳染人類。

另一方面,農作物基因改造使病毒產生突變,病毒重組的現象,受環境影響相互繁殖、變遷、轉移特性,造成另一污染。

環境殺手違反聯合國糧食救貧初衷,萬能除草劑之一種glyphosate被證實食用累積體內,將導致哺乳類動物生下畸形兒及罹患淋巴癌。

2012年3月1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在北京發布年度報告:2012年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達約1.7億公頃。

大豆佔81%、玉米佔35%、油菜30%及81%棉花基因改造產品。

德國和瑞典原種植基因改造馬鈴薯,已退出不再種植。

波蘭因相關法律和監管不符合歐盟要求,停止種植基因改造玉米。

由此可見,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已受質疑,回歸自然才是王道。

人類祖先傳承至今自然農法,因地制宜,善用現代機械取代人力、耕耘機翻土、除草機、自動噴灑水、電腦管理、監控、加廚餘有機肥,安全、安心,又健康。

在Line分享在Facebook分享回首頁近期更新年輕女性乳癌風險的評估(4):無法改變風險因素的對策年輕女性乳癌風險的評估(3):後天性的因素年輕女性乳癌風險評估(2):遺傳諮詢和基因檢測年輕女性乳癌風險評估(1):妳知道自己罹患乳癌風險機率嗎?每週運動150分鐘,集中在兩天內可以嗎?乳癌放療後會誘發第二種惡性腫瘤的風險嗎?食物中攝取過多的鹽會降低您的壽命嗎?乳癌篩檢應該從幾歲開始?C型肝炎病毒治癒後還會增加肝癌的風險嗎?西式飲食增加結直腸癌風險原因找到了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地址:臺北市石牌路二段95號2樓之3|Mail:[email protected]|TEL:02-2827-1203|FAX:02-2827-1206 關於本站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相關服務 電話諮詢 來信諮詢 電子報訂閱 RSS 關於我們 簡介 捐助章程 董事及監察人名單 工作 成績 感謝與願景 聯絡 徵信錄 篩檢場次 贊助捐款 贊助捐款 勸募公告 勸募公告 財務報表 財務查核報告 醫療相關 醫療顧問 文獻導讀 文章分類 疑問醫答 護理專欄 衛教專欄 醫療文獻 癌症新知 醫藥新聞 醫病討論 臨床試驗 出版刊物 訂購刊物 服務項目 癌症新探 衛教手冊 歡迎投稿 轉載申請 線上藝廊 繪畫藝廊 攝影藝廊 其他 活動剪影 資源分享 相關連結 管理 管理後台 流量統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