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降溫了!久坐久站族必看,簡單4招預防腳中風| 心臟血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定期做墊腳尖收縮小腿肌肉的運動,增加肌肉血液循環,減少靜脈血液滯留,減低深度靜脈血栓,又稱為經濟艙症候群的機會。

四、避免穿過高的高跟鞋、翹 ...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陽光行動有設計有行旅我的新聞 快訊舒緩喉嚨痛與咳嗽、補充體力營養師盤點蜂蜜7好處udn/元氣網/該看哪科/ 心臟血管又降溫了!久坐久站族必看,簡單4招預防腳中風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1-11-1800:45常春月刊常春月刊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全台各地將明顯降溫,早晚日夜溫差大,天冷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更可能導致下肢靜脈栓塞甚至是肺動脈栓塞,嚴重時還可能危及生命。

下肢靜脈栓塞於常見於久坐久站族足踝外科醫師朱家宏指出,下肢靜脈栓塞於常見於須久坐久站族群,這類族群因工作需常久坐、且少時間喝水,增加靜脈回流阻力,當長時間充血膨脹的靜脈疲乏鬆弛,即「靜脈曲張」,血液到此容易滯留形成血塊或血栓,若隨著血流塞住下肢靜脈,腿部會莫名脹痛變色,假如未加以控制或進一步治療,血栓受血流推動回到心臟、進入肺循環造成肺動脈栓塞,就可能引發心肺衰竭,猝死風險高。

根據統計,40歲以上國人有近五成的人有某種程度的靜脈曲張,久站、久坐是高風險族群,但針對工作上無法避免的朋友,朱家宏也提出簡單四招:跟著做,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一、選擇有壓差且彈性係數較高的壓力襪,靠近趾骨的地方略緊,壓力才會從高壓往低壓跑,有利於靜脈回流。

二、抬腿15-20分鐘幫助血液回流,抬腿同時伸展腿部,活動腳踝將腳掌勾起、踩下,讓小腿肚反覆收縮放鬆,強化從遠端擠壓血液回流的效果;切忌抬腿90度,將腿部靜脈血液阻斷在上方反而無法回流,抬再久也沒用。

三、定期做墊腳尖收縮小腿肌肉的運動,增加肌肉血液循環,減少靜脈血液滯留,減低深度靜脈血栓,又稱為經濟艙症候群的機會。

四、避免穿過高的高跟鞋、翹二郎腿,並且運動量要足夠,多走路除了有助於增加下肢靜脈血液循環,走路時手腳交替並用,就能使脊椎旋轉、牽動上肢,讓全身筋膜變得柔軟,下肢肌肉也有力,血液回流自然一路暢通。

保暖之外,還要適當運動,時常檢測自身狀況朱家宏提醒,現代人營養好、膠原蛋白充足,靜脈曲張外顯症狀相較於過去較不明顯,出現腳麻、腳痛、走不動,很少想到是靜脈曲張引起,建議民眾天冷時除了注意保暖,應培養日常生活適當運動,時常檢測自身狀況,才能防止靜脈曲張變得更為嚴重,影響日後腿部的正常功能,預防血管產生病變。

延伸閱讀:。

腳酸、走不遠恐為腳中風。

靜脈曲張不理小心要你命!「最容易罹患族群」曝光:是你嗎?靜脈曲張運動久坐肺動脈栓塞血栓靜脈栓塞延伸閱讀 全身臟器血栓致命打AZ亡獲最高救濟600萬 最新藥害救濟出爐打AZ致血栓獲最高救濟600萬元 康復者宣言/居隔逢端午節上網學摺紙粽 研究證實運動可抗疫降低死亡率 餐廳女服務員左腳比右腳粗一倍診斷為深部靜脈栓塞 有片|四大關鍵對了,新手也能做出漂亮的伏地挺身 中過風的人再次中風風險高?留意心房顫動高風險因素 同類文章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8成以上成人曾心悸醫師:合併這4項症狀快就醫中風後該如何復健?如何避免再度中風?專家教你怎麼吃才能顧及營養與健康疫情高峰胸悶不想進醫院70歲老翁差點出大事健檢膽固醇數值總是紅字?教授解析數字過高原因餐廳女服務員左腳比右腳粗一倍診斷為深部靜脈栓塞中過風的人再次中風風險高?留意心房顫動高風險因素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大便用力導致腦出血醫籲高血壓患者慎防便秘一包鱈魚香絲,竟有可能讓你「高血壓」!營養師教5招預防心血管疾病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宿疾復發幸心導管手術及時搶救醫籲落實定期追蹤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超標指數再加嚴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一走就喘、乾咳不停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喘咳血腫暈恐是肺高壓警鈴響【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心臟病風險多2倍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的奪命殺手醫詳解主動脈剝離成因、症狀及預防坐車上山就會有影響台大醫揭高山一日遊的心血管風險久坐中風、心臟病風險增147%!醫教6習慣有助逆轉長期久坐讓身體有3大變化醫授撇步遠離心血管風險38歲青年上班途中被蜜蜂螫一口差點心肌梗塞喪命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先打119勿自行就醫常常胸悶、心悸?留意心房顫動!醫:可控制,盡早檢查慎防腦中風!每天運動30分鐘保護心臟?專家提醒:「1件事」逆轉這個優勢愛運動也會心房顫動?醫:強度太低或太高都不好,留意心悸早治療防中風、心衰竭看更多猜你喜歡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有「泡泡尿」就是腎臟出問題嗎?醫:這5情境也會讓尿液產生泡沫!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拒當「腹」爸爸!營養師傳授4大絕招教你遠離代謝症候群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三高、長者留意4大熱傷害!醫:異常症狀盡速就醫不要拖美國醫學期刊研究:服用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可能會提升3種眼疾風險咳嗽不斷但沒有感染症狀「類肉瘤」好發20至40歲年齡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避免群聚染疫在家洗腎增加中過風的人再次中風風險高?留意心房顫動高風險因素只打新冠疫苗還不夠!專家建議冬天前這些疫苗都該打胃痛胸悶竟是骨質疏鬆三招預防「骨鬆三高」:篩檢骨密度+持續治療+運動飲食防窺保護貼反而傷眼眼科醫:眼睛痠痛時也不建議做護眼操8成以上成人曾心悸醫師:合併這4項症狀快就醫坐椅子稍用力竟腰椎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揪出骨鬆高風險族群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冬天前都該打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35歲中風,跡象就藏在「嘴角」!年輕型腦中風越來越多,3大警訊快檢查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中風後該如何復健?如何避免再度中風?專家教你怎麼吃才能顧及營養與健康梅雨季手掌長出「西米露」,當心汗皰疹作怪!中醫師教茶飲、按摩穴位2方法助袪濕退化性關節炎第一好發部位不是膝蓋!「這部位」發生率最高且女多於男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便祕不只傷身也傷腦,導致憂鬱?醫:5招養成腸道好菌顧好腸道健康膝蓋退化怎麼辦?可以運動嗎?醫:教你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復健,小心照顧膝關節避免疼痛!健檢膽固醇數值總是紅字?教授解析數字過高原因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尿量變少留意4情況!腎臟科醫師提醒:嚴重恐高血納、腎衰竭緩解輕症喉嚨痛、咳嗽…中醫建議這些藥材茶飲在家飲用!怕中藥味可加這二樣看更多贊助廣告商品推薦留言 最新文章more骨鬆最愛問/骨鬆中斷治療骨折機率大增吃素或乳糖不耐症該怎麼補鈣?營養師解答康復者宣言/從視訊看診到三餐校宿居隔整套服務專家分析邊境3+4不加嚴原因疫情緩降坡9月尾聲小於100例大家都在看more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反應比打疫苗好?專家曝康復後無敵星星失效3大關鍵確診康復了,頭腦常當機、健忘恐為腦霧上身!中醫師教你2招可改善16歲少女打BNT後死亡體內驗出微小病毒B19型梅雨狂下!牆壁、磁磚、寢具冒小黑點?專家授「除黴秘技」:小心除濕機也藏黴疾病百科more糖尿病新冠肺炎腹膜癌肺栓塞視網膜剝離陰道炎勃起功能障礙粉瘤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足底筋膜炎我要投稿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作者登入E-mail訂閱電子報udn健康報e報好心肝.好健康馬上訂閱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刊登網站廣告︱網站總覽︱FAQ‧客服︱新聞授權︱服務條款‧著作權‧隱私權聲明︱聯合報系︱訂報紙︱關於我們︱招募夥伴聯合線上公司著作權所有©udn.comAllRightsReserved. 全產品速覽新聞評論聯合新聞網陽光行動聯合報數位版聯合70轉角國際鳴人堂倡議家時事話題世界日報新聞話題 服務會員中心U利點數我的新聞歷史新聞活動專區udn粉絲團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經濟日報網房地產基金中經社樂透發票 生活娛樂噓!星聞優人物udnSTYLE500輯遊戲角落發燒車訊元氣網橘世代myBeauty寵物部落 運動NBA台灣野球夢田HBL運動筆記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讀書吧讀創故事聯副70udn部落格u值媒體聯合文學聯經出版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數位文創IP授權瘋活動售票網報時光 更多產品聯合知識庫聯合電子報聯合影音網聯合學苑有行旅APP行動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