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運動/ 久坐會讓身體血流循環不佳!可利用「抖腳」來改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久坐帶來的影響,根據研究指出久坐上班族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 倍,這是因為久坐會使心臟肌肉收縮無力而產生全身血液循環變慢,也會導致血液濃 ... Skiptocontent 久坐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工作性質是屬於坐在電腦前處理事務的上班族,往往都是一坐到下班,其中只有上廁所、中午休息時間會起來走動一下。

但如果真的無法離開座位活動活動身體的話,其實坐在位置上,可以利用「抖腳」這個動作來幫助身體的血流循環喔! 一天之中坐著的時間比睡覺還長 久坐帶來的影響,根據研究指出久坐上班族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倍,這是因為久坐會使心臟肌肉收縮無力而產生全身血液循環變慢,也會導致血液濃稠度變高,而且久未活動的肌肉無法從血液中吸收糖分,會讓血糖出現升高的情形,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而且久坐也會造成腿部血流量下降,這會帶來血液對血管壁的摩擦機會相對減少,血管壁細胞會開始釋放出蛋白質,長期下來就成為了血管硬化、變窄的因素之一。

畢竟在動脈沒有大量血液流通的狀態下,血管壁也不需要很有彈性,但是當血流量大增時,血管卻很僵硬,就會造成血壓升高而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

抖腳的相關研究 為了避免久坐而來的許多疾病(詳細請看:久坐不起身,當心8種病上身),就必須改善腿部血流下降的情形,要時常起身走動,讓腿部肌肉可以收縮,以保持穩定的血液流動,降低對血管的傷害。

但是有些時候,真的令人無法擺脫久坐的狀態該怎麼辦?根據下列研究都顯示「抖腳」是一個不錯的改善方式,在此提供給久坐一族試試看: 研究一 密蘇裡哥倫比亞大學營養與運動生理學助理教授豪梅·帕迪利亞(JaumePadilla)的研究,被刊登在《美國心臟和循環生理學雜誌》上,他們共招募了11名的大學生來進行實驗,實驗內容為讓受試者靜坐在桌子前3小時,這期間可以看書、打電腦或其他方式的娛樂消遣,但就是不能起立。

然後讓收試者保持一腳靜止、另一腳按照時間不時的抖動,過了3小時再測試受試者們腿部動脈血流,發現靜止不動的腿部血流量確實明顯降低;而不時抖動的腿部血流量增加了,所以豪梅·帕迪利亞助理教授和他的團隊認為,讓下半身維持輕微的抖動可以帶來足夠的肌肉運動,以提高腿部的血液流量,可改善像是經歷長時間會議,或坐長途車、飛機而導致血流量下降。

研究二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腦機能診斷研究員中村昭範也在研究中發現,持續抖腳這個動作的話,會讓血液循環狀況轉佳,只要持續5分鐘,就能讓皮膚溫度升高達2度,所以也可以改善體質虛寒的情形。

抖腳促進健康的原理 身為醫療型Youtuber的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也曾在他的影片中說到抖腳的動作,其實就是「反覆踮腳尖」,而人在走路的時候也是呈現一樣的動作,也指出抖腳會讓小腿反覆收縮,也可以算是一種運動。

不過,但還是要提醒大家,時不時的從座位上起身活動身體,這樣才能放鬆因久坐所造成的肌肉緊繃,如果真的無法離開座位的話,那就記得讓自己可以抖抖腳來增加一些末梢血液循環吧! 參考來源 YouTube「三個字SunGuts」 –什麼!?男抖窮、女抖賤,但抖腳其實很健康? 文/彭幸茹 圖/許嘉真 延伸閱讀 什麼運動可以保護心血管?每天「抬膝蓋」就能讓血管變健康 「單腳站」1分鐘勝過走50分鐘的路!能顧膝蓋、護血管又防失智 一直久坐讓屁股變大怎麼辦?1招運動簡單瘦臀又瘦腿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30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3.整理包/我確診了怎麼辦?還沒收到通知前必知的六大步驟2022-05-244.身邊有朋友、家人確診該怎麼辦?該怎麼篩檢及自主應變2022-05-165.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5-07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陽明研究:發現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有望降低新冠感染機會2022-05-23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急診室直擊 未來醫學專區 飲食營養 糖尿病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查營養 美豬開放爭議 更多醫學專區▸ 更多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蔬暢高纖青汁免費索取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