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等教育改革進程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創新型人才應具備立體的知識結構、思維思辨性、敢想敢幹的拼搏精神等素質特徵。

反觀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卻存在著理念滯後、寬口徑特徵不明顯、培養模式陳舊等問題。

高校要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要更新教育理念,將立德樹人放在首位;探索和建立專業貫通式培養機制,著力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建設,貼近前沿、重視實踐、融入創新、優化通識;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加強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和參與式的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注重個性發展,實施分類培養,構建系統化、多樣化、有針對性、開放共享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搭建自主創新的實訓平台。

關鍵詞: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型人才;人才培養質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走向深入。

改革的著眼點已不囿於高等教育的某個環節,而是深入高等教育本質,對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實施步驟、改革措施等作長期戰略性的部署和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國富民,育人為先」,這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共識。

李克強總理考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在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切實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育人方式。

這既是對高等教育本質目標的深刻剖析,也是為實現「到2020年將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這一戰略目標做好人才儲備和支撐。

當前背景下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涵

1.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國家發展的內在要求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社會轉型以及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都給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式提出了新課題。

創新型的國家建設中科學技術的創新是根本,同時也需要在改革和發展的各個環節中貫徹創新的精神和動力。

所有這些成果的產出和改革的推動,都需要具有創新頭腦的人來實現和完成。

因此,培養這些具有創新頭腦的人,即培養創新型人才,就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2.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實現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一環

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要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結構性調整,使得教育投資收益和教育資源使用效率達到最大化。

這種收益和效益的最大化落實到高校內部,也可以理解為,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關注的重要產出和改革效果之一。

由於供給側改革涉及到人才產出的供給、需求、環境等高等教育的各個環節,因此創新型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專業設置、培養模式、人才評價等多個關鍵環節密切相關。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或不力,都會影響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3.創新型人才的素質特徵

對創新型人才素質特徵的探討,實際上是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探討。

只有對創新型人才的素質特徵界定清晰,才能確定人才培養改革的方向,才能對人才培養各環節予以明確的指導。

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創新型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也在發生改變。

首先,創新型人才應具備立體的知識結構。

整體化和趨近性是當前科學技術乃至社會科學領域呈現的明顯特徵之一,這一特徵激發了越來越多的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

因此,創新型人才應具備立體的知識結構,既在某一領域具有知識的深度,也對相關學科群具有廣泛的涉獵和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催生創新思維的產生。

其次,創新型人才應具備思辨性思維。

只有知識儲備是不夠的,所謂創新就是要突破習慣性思維並發現新問題、找到新方法、形成新結論。

因此,善於發現事物的多面性,不斷運用思維的思辨能力,是創新型人才應具備的重要特徵之一。

最後,創新型人才應具備敢想敢幹的拼搏精神。

不管以後從事何種工作,堅韌的意志、團隊協作的能力、積極進取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應該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一課。

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創新是推動國家強盛和發展的不竭動力。

創新型人才培養是我國實現創新型國家目標的基石之一,我國高校龐大的培養規模理應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產出的重要搖籃。

但根據《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我國國家競爭力排在全球第28位,其中創新列第32位,高等教育和培訓僅居第65位。

可見,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與創新型國家發展要求不符,高校普遍延續的傳統人才培養方式、教學方式和育人體系尚存在一些弊端。

1.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的落實相對滯後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理念是緊隨國家發展戰略要求的。

我們國家所處的階段不同、國情不同、發展戰略不同,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理念的變化。

從20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時期提出「人才……應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到21世紀初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再到當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高等教育要切實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人才培養理念的變化都與國家的發展階段和要求密不可分。

可以說,切實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的提出,符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以創新為首的發展理念,也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長的規律。

但在當前的高等教育領域,這一教育理念貫徹和落實不到位,重視的仍然是知識的傳承,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依然是以知識掌握程度為唯一指標,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效果不明顯。

2.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寬口徑特徵不明顯

目前,人才培養的專業劃分過細,跨專業、新興專業和交叉專業的培養模式尚在探索中,還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單一專業培養出的人才雖然在某一專業領域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其知識結構單一、知識來源狹窄,在學科融合的背景下,對前沿知識的更新速度和接受能力受限。

因為學科眼界的狹窄,這類人才的創新能力普遍不足。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科技與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和複雜性問題,單一專業背景的人才缺乏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創新和探索的能力,也缺乏解決複雜多元的社會問題的能力。

3.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陳舊

雖然高等教育研究領域一直將教育方法作為重要的論題之一,但在實際的人才培養環節乃至課堂中,填鴨式和灌輸式教育還是占主導地位。

這一培養模式最主要的問題是將人才的培養過程以單向輸入的方式呈現,並忽視教育受體的主觀能動性,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知識探索和創新能力。

經過這一培養模式訓練出的學生,往往離開教師和學校,就失去了獨立獲取、吸收、加工乃至創造新知識的能力。

不能獨立自主地發現新問題,面對已有問題也很難提出新的方式去解決,從而喪失了自主創新的能力。

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思路

1.更新教育理念,將立德樹人放在首位

培養創新型人才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是對教育質量提升的明確要求,應做好三個方面的落實工作:一是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共識,使學生真正形成主動學習和自我學習的思維,在校園中和課堂上營造「尊重知識,求知探索」的學習風氣;二是將立德樹人落實到教師的教書育人中,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將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奮鬥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三是用立德樹人切實引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用立德樹人這一指導思想貫穿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通過招生把關、課堂教學、出口標準、質量評估等方面的齊抓共管,努力提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形成從思政課堂向課堂思政的全方位、全過程培養。

2.探索和建立專業貫通式培養機制

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基礎紮實、融會貫通的知識結構,因此科學合理地打通專業限制,探索和建立專業貫通式培養模式,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

專業貫通式培養機制改革涉及到招生、培養、就業等人才培養過程始終,需要各個環節統一思想,達成理念共識,通力配合,共同向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一目標努力。

構建專業貫通式培養機制首先要進行大類招生模式改革,拓寬招生專業口徑,打破專業界限,按照大的專業學科群類進行招生,為下一步的人才培養提供厚實廣博的專業知識土壤。

同時,要做好培養模式的調整,從原來的1年基礎類課程加3年專業類課程,逐漸轉變為兩年甚至3年通識類課程加1年到兩年專業類課程。

如此改革的目的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吸收通識類知識,做好厚基礎和寬口徑的知識儲備。

相較於入校就確定專業方向,這種培養模式對於學生的專業選擇更自主、更有針對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提升創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抓好課程體系改革

創新型人才應具有紮實而廣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較強的思辨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因此要切實抓好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建設。

一是專業課程設置及內容要貼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這樣的專業課程內容既能激發學生求學的動力,幫助他們將課堂內容與實踐相結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就業創業。

二是要加大實踐類課程的比重。

因為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其他教學環節無法代替和比擬的。

三是在課程體系中融入創新類課程。

循序漸進且較為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創新原理、方法、思維及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

四是要重視通識課程的設置,要組織充足且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包括課程設置和教師配置。

因為通識類課程有利於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實現文理學科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北京大學在全校組織開設「通識教育選修課」,資深教授任教,每年300多門課程共涵蓋五大領域: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與藝術,學校規定學生選課時必須涉獵這五大領域,學生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要廣泛學習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拓寬知識面。

4.推動教學方式改革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影響最直接的育人環節,創新教育模式設計得再先進,也抵不過一門填鴨式課堂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首先要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加強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和參與式的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重視教學理念的更新,要深入分析課程的性質、地位與教學目的,要重視課程內容的整合,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

加強探究式教學,應該以科學研究的方式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獲取並運用知識,以此培育學生創新精神。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的積極嘗試,它將提高學生獨立科研能力的培養目標落實到課程教學中,在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學習方法及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此外,應探索建立「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施分類培養,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差異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創新能力。

5.注重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是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標誌之一,因此應特別注意將系統化、多樣化和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創新實踐環節既是對課堂教學和知識吸納的有效延伸,也有利於人才在步入社會前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

在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方面,一是要轉變指導思想,從單純的實驗室理論驗證,向探究型的創新能力培養轉變。

二是要應適當增加實踐教學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環節中的比重,切實增強實踐教學的目的性、計劃性和科學性。

三是從創新實踐教學的內容來說,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做實驗,而是可以採取豐富多樣的形式,如由小組完成的小課題、參加各級各類科技競賽、深入社會做實地調研等。

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發現問題、深入研究、探討解決方式、最終解決問題或得出研究結論的全過程,這也是創新思維和能力運用、鍛鍊的過程。

6.探索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教學審核評估機制

評估機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於及時總結改革經驗、發現問題、調整策略,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評估機制不僅能發揮「以評促建」的作用,而且促進學校更新教學觀念,明確發展方向,同時還能起到激勵和監督的作用,促進學校不斷加強教學管理,建立起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的機制,達到提升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教學審核評估機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一是按照教育部要求,建立起「五位一體」的本科教學評估制度,從自我評估、質量常態檢測、分類和特色評估、專業認證及評估和國際評估幾個方面入手,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估機制。

二是要注重完善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在考試機制方面,應從考試方式、考試內容、成績評定等方面入手,改變過分注重書本知識的機械性記憶,以及僵化的閉卷考試模式。

在考試側重點方面,應將著眼點更多地放在考察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實踐能力上,進而對這些方面進行客觀分析與評價。

7.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保障機制

除了練好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內功,能否完善各類資源保障機制關係到培養體系能否順利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資源保障機制首先涉及到建設創新型的師資隊伍,教師是學生最直接接觸的高知群體,學生習得的創新性和思維習慣與教師有著密切關係。

只有教師本身具有創新能力,或對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懷有深刻認識,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因此,高校應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創新型教師隊伍,通過體制機制和培育政策促進教師在人才培養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方面不斷突破和創新,進而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此外,還應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徹底轉變以管理為中心的管理理念,給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各環節一定的靈活度和選擇權,使學生能夠在適當的自主自由的氛圍下汲取知識。

教學管理制度應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創新型人才成長規律為導向,探索專業選擇、學制、課程及管理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真正將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落在實處。

(作者:吳斌 郭福 陸媛 李雨竹,單位:北京工業大學,吳斌系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

參考文獻:

[1]焦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N].中國教育報,2016-04-19(1).

[2]劉靖君.以新發展理念提升人才培養質量[N].中國教育報,2016-05-05(5).

[3]教育部.陳寶生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諮詢委員會全會上指出 努力開創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J].中國高等教育,2016(24):10.

[4]林傑,劉國瑞.關於深化中國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幾個問題[J].中國教育研究,2015(3) :21-25.

[5]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EB/OL].(1985-05-27)[2017-08-2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86/200407/2482.html.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1996-06-13)[2017-08-2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北京教育》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就業視域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作者簡介:陳於:南通大學商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摘 要: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與大學生自身創新能力的缺失有關,這在其求職心態、工作能力、創業精神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