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中學,玩中學」——奧爾夫音樂啟蒙的獨特之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少兒的睡眠時間比成人更長,睡眠之外他們喜動不喜靜。

「動」是少兒的天性,也是他們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少兒時期是發展肢體運作能力的黃金時期,他們的認知及身心發展也是和行動聯繫在一起的,睿卡音樂教育認為少兒的手鼓學習當然也應在豐富的運動中進行。


運動是快樂的源泉,如果運動有音樂相伴,那就更好了。

律動就是這種更好的運動方式,也是兒童享受音樂和發展社會性的最佳方式。

兒童在律動中探索聲音的速度、力度、高度和節奏的改變,並調動全部身心來做出回應;律動中有兒童無言的觀點表達和無盡的想像,是兒童最早的、也是最基礎的音樂形式。

少兒和成年人不一樣,他們的學習在行動和日常生活中進行,是以直接經驗而不是抽象概念為基礎。

手鼓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行動和遊戲來激發他們求知的動力、培養習得的知識、提高言行協作的能力,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自由、快樂的進行學習和探索。

音樂教育家郭聲健說過,「老師不是在課堂上試圖教孩子們什麼東西,而是帶著孩子們在音樂中玩,或者說是在帶著孩子們玩音樂,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和音樂知識技能就是在這樣快樂的玩的過程中培養和吸收的。

」在iruika少兒手鼓活動中,要珍視活動、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少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不要為了掌握手鼓的節奏型和技能讓學生一句一句跟奏,而是在形式多樣的實際的手鼓創演活動中自然熟悉和掌握。

簡而言之,要讓孩子「玩中學」、「做中學」。

對於孩子來說,不要太在意明顯的「學到什麼」,重要的是有手鼓學習的豐富過程,這個過程有助於好性格好習慣的養成和人格的涵化。

在手鼓活動過程中,要充分認識生活和遊戲對兒童成長的教育價值,把握蘊含其中的教育契機,讓少兒在日常生活中,在與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體驗、分享合作、享受快樂。

對於少兒來說,手鼓本身就是遊戲,而不是「打擊樂學習」;教師也應該把手鼓組織進更豐富的教學形式中,比如語詞、歌唱、舞蹈、美術、體育以及其他樂器等,以遊藝、樂舞、戲劇表演等形式達到更豐富的手鼓課堂。

本文標題之所以選用「鼓舞教學」而不是「手鼓教學」,是因為我必須強調手鼓學習的綜合性。

如果我的孩子只能以一種方式學習手鼓,那麼這種方式當然是綜合的方式而不是所謂「專業」的方式。

在手鼓教學中,我們還要具有發展的動態的觀念。

兒童時期是音樂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也是音樂能力和其他能力協同發展的關鍵期,同時,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並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

兒童現在不能掌握的iruika手鼓表演技巧,過一段時間隨著認知能力與身體控制能力的提升,自然而然就會了,現在不要用完美主義的眼光來斤斤計較。

每個少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並不完全相同,孩子年齡越小,個體差異就越明顯。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少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兒童發展的「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兒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網:幼兒園「玩中學」課堂

幼兒教育網表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耍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們應該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作為幼兒園老師,我們的課程也該讓孩子在玩中學會一些道理。課名為「神奇的星光燈」。活動目標是觀察光通過小...

在中學教學中探索「高效課堂」

雖然素質教育的提出已經有了十多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應試教育卻總是深入人心,在很大一部分家長、老師、學生、學校的意識中甚至比素質教育更為重要和迫切。因此,在很多地方,很多學校的教育工作中,實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