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小記:掌握這3個方法,閱讀效果提升10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果說人生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彷徨的,只留下一瞬間用來成長,那彷徨的時間就去讀書吧!」
閱讀能力是獲取信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而在於信息爆炸時代,獲取有效信息的難度反而增大。
面對瀚如星海的信息,選擇什麼信息閱讀?如何高效的閱讀?
1、首先想問問大家,你們覺得,提升「閱讀速度」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可能很多人在很多書籍和培訓中看到過「指讀法」「眼球練習」之類的方法。
但這個練習對於普通人閱讀速度的提升,真的有效嗎?
在我看來,「速度」的核心,是一種「匹配」。
什麼意思呢?
比如財富的速度,是才華與野心的匹配,「野心目標 才華實現」這兩者同步穩定增長才是真正提速,一旦失衡就容易扯著蛋。
2、為什麼成功學有害?就是因為它無限放大了你的野心,於是心比天高,可是才華還在塵埃里,於是這個人就不再接地氣。
所以,想要提升財富的增加速度,你只提升「野心目標」,一晚上學著書裡面的方法,一口氣寫101個宏偉目標,第二天就真的成為富翁了嗎?顯然不可能。
再比如語速。
我跟別人溝通的時候經常語速很快,上台授課的時候一興奮就更快,所以經常有學員反饋說老師你講話能不能慢一點,可是我刻意克制,想讓嘴巴「慢一點」,反而起到更糟糕的作用。
於是有一次我就跟一位播音老師交流的時候提到這個問題,她說,語言表達不是純粹的嘴巴說話,它是「思維組織 嘴巴輸出」的過程,嘴巴的速度會與思維的速度達成一個平衡,一個人思維快的時候,嘴巴就會一直去趕思維的速度,所以這個時候只盯著嘴巴當然沒有用,而應該是「上游」與「下游」之間的綜合練習。
OK,那麼大家覺得「閱讀速度」是怎樣的平衡?
我們看書是為了學知識、汲取營養,所以閱讀是一個「眼睛掃描 思考理解」的過程。
所以「指讀法」、「眼球練習」之類的練習並不能從本質上解決你閱讀速度的問題,因為這種練習對於普通人來說,就算練得再多,眼珠翻得再快,僅僅提升的是「眼睛掃描」的速度,就算你能真的練到一目十行,也不過是「掃了十行字」,你的思維、思考、理解力沒有提升的話,根本沒有吸收,那這又有什麼用呢?
3、那到底怎麼才能變快呢?
最本質的一個關鍵還是得多讀,尤其年輕人在學生階段,有大把時間的時候,這是養成習慣、鍛鍊能力、時間充裕的黃金年齡。
這句話看起來好像等於沒說,但確實是核心所在。
因為隨著閱讀積累的增多、見識與眼界變廣、理解過的東西加深,一個人的知識可以隨著積累漸漸融會貫通,理解新的東西變快,閱讀的時候才能本質上有提升,其他的所有技巧都只能算是輔助,如果理解速度上不去,其他的都免談。
所以,「書,越讀越快」就是這個道理。
只是太多人會寄希望於捷徑,如果什麼都能通過技巧解決,那成長也太簡單了。
第二,關於閱讀數量的問題——不拼數量,拼質量。
大家經常曬「我今年讀了多少多少本」,甚至國家之間也忙著做比較,「德國每人每年平均閱讀量多少多少本」,「美國每人每年平均閱讀量是多少多少本」,而「中國每人每年平均閱讀量只有多少多少本」。
當然了,給自己制定可量化的目標和總結並沒有錯,我個人也一直覺得具體量化有助於行動力。
只是很多人看到別人是「每年100本」之後,由於攀比心理一定要「每年120本」,似乎讀書多就好,讀得質量就拋到腦後。
剛才我提到,書越讀越快,經過大量的閱讀,隨著知識的長期積累,隨著知識的融會貫通,理解新的東西就越快,做到一年有效閱讀100本是可以實現的。
但如果你還沒有到這個火候,盲目去拼數量,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所以這個時候「精讀10本」或許收穫更多。
1、那麼如何有效精讀呢?
市面上的書那麼多,精粗不同,本來就不該一視同仁。
有效精讀的第一步就是要選擇書籍,有的書要深讀,有的翻翻即可,對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態度的人,也說明你根本分不清好壞,只能一句一句啃。
書籍的四個常見分類:
第一種是啟迪智慧的。
這類書一般以流傳至今的中外經典、名著為主,也就是那些人人都說應該看,但誰也不看的書。
由於要思考,要探究,這種書也需要有安靜的環境認真研究。
第二種是學習工具的。
比如學習PPT、Photoshop等。
由於工具的學習經常要邊學邊練,注重實操,所以一般也得坐下來邊讀邊練習效果更佳。
第三種是增加經驗的。
這個比較廣泛,比如一本講述文案怎麼寫的書,或是一本講微博怎麼運營的書,或是講自己對於網際網路的認知等。
其實本質上都是別人實踐或研究的成果寫給你看,增長你的見識,提升你的技巧,擴充你的理念,都是從別人那裡拿現成的,所以把這類歸於「增加經驗」,這類書市面上特別多,質量也參差不齊。
第四類是娛樂休閒的。
像一些漫畫、小說,工作之餘釋放壓力、打發時間,這類書讀起來比較隨意,隨時拿起隨時讀都可以。
2、所以時間該如何分配呢?
建議遵循二八法則。
也就是說第三類第四類書的數量占我平時總讀書量的80%,但是,僅僅用20%的精力。
前兩者的數量雖然雖然僅僅有20%,但消耗的時間精力要占到80%,有限的時間要發揮有效的產能。
當然,特別的崗位需要根據 自己的特點合理分配比例。
3、讀書的時候要有適當的輸出,不然很容易忘掉。
當然了,面對輸出,大家也聽說過,而且有很多有名的筆記方法,什麼康奈爾筆記法,什麼拆書法,什麼曼陀羅法……這些方法都可以,關鍵是你要有意識去輸出。
其實,大多數人非常「有意識」,他也知道要輸出,但是痛苦的是不知道自己「該寫點什麼」。
在這裡我給大家提一種方法,那就是「清單輸出法」。
很多閱讀的書籍里都說到了你要注意讀什麼,所以,我直接去當當網搜索了一下,有一本關於學習的書的目錄是這樣的,大家看一下,裡面是不是談到了學習的12個問題?
如果現在你讀完之後不知道該輸出點什麼,OK,你把這12個問題挑8個回答一遍行不行?
大牛洋洋洒洒可以寫一篇讀後感,你腦海里沒有那麼多角度,難道根據這樣幾個問題進行回答輸出一點你自己的東西,有那麼難嗎?
好的輸出應該有自己的觀點、體驗、邏輯、思考,但是沒有足夠積累的人,開始的時候可以用這種清單式輸出來入門,等你漸漸知識多了,有了自己的框架,閱讀的時候,你的腦海里就可以波濤洶湧有好多想寫的東西。
然後又有人問如何獲得這些清單。
其實獲得這些清單很容易,一來,任何知識都有框架,要去網上搜,因為但凡一本不錯的書籍、知乎上高質量的問答都有不錯的框架,剛才這個案例就是我現搜的。
二來,你也可以問該行業里的前輩和老師,獲取他們的經驗。
只要能獲取一個就可以用很久,再根據自己的實踐進行不斷動態調整,清單就可以漸漸進化成你知識的框架或邏輯體系。
第三,關於碎片化閱讀的問題——挖好知識坑,隨時按需所取。
很多人一提到碎片化閱讀,就會把罪名推到手機上、微博微信上。
真的如此嗎?
難道以前沒有手機的時候,我們擠地鐵拿起報紙閱讀,隨時讀一個小豆腐塊,或等人的時候隨便拿起雜誌看個小故事,這些難道不是碎片化閱讀嗎?
問題在於我們沒有整理、沒有體系。
在我看來,一個人想要對於碎片化的零零碎碎的信息、知識整理,核心方法是先「挖坑」。
也就是先知道自己想要哪些知識。
為什麼要挖坑呢?當你在腦海里挖好了各種需要不斷填補的「知識坑」,因為各種坑已經挖好,所以你就可以在下意識裡帶著目的在生活中不斷收集相應的東西去「填坑」,也就是一個經過思考後整理分類的過程。
比如說,你需要積累哪些知識?可能來自於工作需要,可能來自於興趣愛好。
以我個人為例,我自己分成了「網際網路相關」「課程與教學」「口才與表達」等,每一個文件裡面又是各自的體系,形式各有不同,依據各自的特點而定。
它的第一個好處,碎片化不再零碎,而是開始整理。
比如用「網際網路相關」里有整理的各種網際網路營銷常用方法的思維導圖還有一些經典案例;比如「口才與表達」里有類似汪涵快速救場的的視頻以及我的總結與分析,比如「閱讀與寫作」里有我用PPT總結出的各種與「寫」有關的方法論,比如看到李叫獸的「X型文案Y型文案」,我不是看完就算了,而是將其中我學到的精華納入我的《如何寫出好的文案》這個PPT里,與之前已經成型的一些方法連貫起來……其實這都是分類整理進行「填坑」的過程。
第二個好處,這個方法可以最大化的榨取多元化的知識。
比如說讀《別告訴我你懂PPT》,你會怎麼讀?
大多數人會想:當然是學PPT啊!邊學邊練習啊!好的技巧要做筆記啊!
在我還沒有用「體系學習法」的時候,我也是如此,而且由於當時我已經有了一定的PPT基礎,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用了不到一天就讀完了,感覺收穫並不大。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此時我在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只是挖了一個「PPT坑」,於是我一直尋覓的都是「PPT技巧」「PPT理念」「PPT操作」等一切與PPT相關的知識,對於PPT之外的東西我全部視而不見。
但是當我後來給自己挖了「文案坑」「暢銷書坑」「故事坑」的時候,我發現我讀書的角度開始變化了。
這本書銷量驚人,據說銷量足足賣出了350萬冊,在工具類書籍里,這絕對算是個奇蹟,怎麼做到的?——因為我的「暢銷書坑」,我開始注意一本書的寫作手法、圖文排版、名人推薦、互動方式……
這本書讀起來不累,是因為裡面很多場景化的故事寫的不錯,有代入感,怎麼寫的呢?——因為我的「好故事坑」,我開始注意裡面案例故事化的寫法……
這本書的標題很吸引人,而且作者的其它系列書籍都有這樣的特點,怎麼起標題的文案呢?——因為我的「文案坑」,我開始注意標題的套路……
瞧,此時由於我「多坑齊下」,所以當我從外界吸收知識的時候,就不會僅僅盯著「PPT」這單一項了。
並且坑一旦挖好,你吸收知識的場景也不會僅僅局限於書本,看視頻、聽演講、逛商場……都可能學到你需要的東西。
比如這是我看奇葩說時用PPT做的筆記:
為什麼我看《奇葩說》的時候能夠有意識去學習跟總結?因為我挖了一個「口才與表達」的坑,遇到獵物就精神抖擻啊。
而以上的所獲得幾個啟發,在我寫《如何打造超級IP》這本書的時候大多都用上了。
(這本書今天剛剛上架,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
談了這麼多方法,當然都是為了更有效的閱讀,那麼,請問大家覺得,大家覺得讀書的作用是什麼呢?
實際上,不讀書也沒什麼壞處,只是太過沉溺於現實世界,容易讓人狗苟蠅營。
比如你可以通過讀一本傳記,窺見別人的人生。
你可以讀一本心理學的書,洞悉自我的處境。
你可以讀一本歷史的書,看刀光劍影明白再輝煌的生命也會塵埃落定。
讀書,讓你在歷史、未來、現實、虛空中來回穿梭,然後發現自己生活的更多可能。
這有三個提升閱效果10倍的讀書方法,你不點開看看嘛?
閱讀能力是獲取信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我在想為什麼大家要把書越讀越快?把書越讀越快的目的是能讀到更多的書籍吧。可能是當今社會要求和需求更多了吧,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眼界,提高自...
書單|這7本書,10倍提升你的閱讀速度,年均300本不是夢
步入知識付費時代,各類讀書活動風起雲湧,一夜之間,「讀書」成了小白逆襲,走上人生巔峰的必備技能。人人爭先恐後的讀書,似乎讀書量的多少就代表了個人的知識水平。但殊不知,盲目的快速閱讀並不會帶來實質...
閱讀學-關於閱讀知識架構整理
大家雙節快樂!這個筆記綱要是為了梳理自己國慶期間看過的幾本關於閱讀學方面的書籍,做的知識架構的筆記。主要內容包括閱讀的作用,怎麼挑選一本書,怎麼提高閱讀速度,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怎麼做讀...
如何才能真正消化一本書?
書大抵上分為兩種:虛構類(Fiction),非虛構類(Non-Fiction)。讀非虛構類的書籍,是為了獲取新知識,並應用到生活中,讓自己獲得進步;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看非虛構類的書籍,從中獲...
如何高效的通過閱讀學習
在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前,大家主要通過閱讀書籍進行學習,但是隨著知識爆炸性增長,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許多人逐漸產生一種無力感,這麼多知識如何去學習。經常有一些大咖出來...
有沒有高效讀書方法的書籍?
我推薦兩本市面上非常流行的讀書方法類書籍,裡面對讀書方法做了非常完備的總結,我每一本都讀過,其中,重點推薦前第二本,讀完後,或許你就已經打通了「高效閱讀」的技。再輔助上1個月的讀書實踐,必定燃爆...
如何在1-2小時閱讀一本書,並掌握核心內容?
我是一個書蟲,也是一個書迷,我特別喜歡那種閱讀的感覺。女朋友感受特別深?為啥呢,因為只要我進了書店,就不想出來了。上次,陪女朋友去重慶新華書店買書。新華書店的一樓是小說類。二類和三樓是中小學生教...
張兵導圖:如何用思維導圖學習書籍
今天有人問我:兵哥,請問記憶力怎麼訓練。比如很多書,我看過後就忘了。並且不只是書,還有其他很多東西,看過就忘了,並且閱讀速度很慢。這個哥們的問題很典型,很具代表性,因此今天用一篇文章來回答這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