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綜合知識主觀必背題100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簡述原始社會的教育特徵
1.原始社會的教育還未從社會生活中分化出來;
2.原始社會的教育沒有階級性,實現原始狀態下的機會均等;
3.原始社會的教育,由於沒有文字和書籍,因而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都十分簡單。
2、簡述古代社會的教育特徵
1.古代教育有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執教人員;
2.學校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等級性;
3.教育與社會生產勞動相分離;
4.古代社會由於文字的發展和典籍的出現,豐富了教育內容,提高了教育職能。
5.教育方法崇尚書本、死讀呆記、強迫體罰、棍棒紀律;
6.形成官學和私學並存的教育體制;
7.形成個別施教或集體個別施教的教育組織形式。
3、簡述近代社會的教育特徵
1.從法律上廢除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普遍實施初等義務教育;
2.國家加強對教育的重視與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3.教育逐步確立了實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學教育的興起,教育內容日益豐富;
4.學校教育系統逐步完善;
5.創立新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
6.教育逐漸擺脫宗教的影響,走向世俗化;
7.重視教育立法,實施依法執教。
4、簡述教育學學科的特點
1.教育研究對象的普遍性和平凡性;
2.問題界域的恆定性和回答的不確定性;
3.學科基礎的廣泛性和跨學科性;
4.理論類型的多元化和學科路徑的多樣化;
5.學科屬性的綜合性和理論結構的層次性。
5、簡述教育學的發展趨勢
1.教育學的研究問題不斷拓展;
2.教育學研究基礎的擴展和研究範式的多樣化;
3.教育學學科的細密分化和高度綜合同時進行;
4.教育學研究和教育實踐改革的關係日益密切。
6、簡述教育學的價值
1.反思日常教育經驗;
2.科學解釋教育問題;
3.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
7、簡述教學的特殊作用
1.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形式傳授人類經驗,使教學活動具有良好的秩序與節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效率;
2.教學內容的傳授是經過科學選擇,依據知識的邏輯順序以及學生獲得知識的認知規律進行教材編寫,作為學生認知世界的媒體;
3.教學是在教師引導和精心安排的過程中進行的;
4.教學能夠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8、簡述遺傳素質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1.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基礎;
2.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過程和階段;
3.遺傳素質是造成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的原因之一;
4.遺傳素質的本身隨著環境和人類實踐活動的變化而變化。
9、簡述環境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1.環境使遺傳提供的可能性變為現實;
2.環境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水平和方向,影響著人的身心發展的進程和速度;
3.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廣泛的,是潛移默化的;
4.社會生活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礎。
10、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一)學校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學校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系統性和高度的組織性;
3.學校教育是通過一支經過專門訓練的教師隊伍擔任培養人的工作;
4.學校教育能夠對影響學生髮展的因素加以調節、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辯證地看待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的作用
1.學校教育的作用不是萬能的;
2.學校教育對人發展的指導作用是有條件的。
11、簡述個體主觀能動性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1.主觀能動性是人的發展的動力;
2.主觀能動性通過活動表現出來。
12、簡述經濟對教育的制約和決定作用
1.經濟發展對教育的需要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動力;
2.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制約著教育的規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內部結構;
3.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制約著教育的目的;
4.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制約著學校課程的設置和內容;
5.經濟發展水平對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有著重要的制約作用。
13、簡述教育的經濟功能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
2.教育是科學技術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繼/傳的條件;擴大;高效率)
3.教育是創造和發展新的科學技術的重要基地。
14、簡述政治對教育的制約和決定作用
1.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2.社會政治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機會和程度;
3.社會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內容體系;
15、簡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過傳播一定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完成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
2.教育通過選撥和培養專門的政治人才,為促進社會政治的穩定、完善和發展;
3.教育通過形成輿論、思潮,對社會政治產生影響。
16、簡述社會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1.社會文化規範影響著教育的價值取向,制約著人的教育觀念;
2.社會文化影響教育內容;
3.社會文化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17、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創新功能。
18、簡述人口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人口影響著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
2.人口數量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教育經費;
3.人口結構對教育結構的影響;
4.人口質量影響著教育質量。
19、簡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人口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教育是促進人口結構趨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0、簡述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的表現
1.教育具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
2.教育具有歷史的繼承性;
3.教育與社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教育的獨立性表明:
1.教育必須堅持自己的獨特品格;
2.教育必須對社會有所批判;
3.教育必須要對社會的適應有所選擇。
當然,教育的獨立性畢竟是相對的,既要反對抹殺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的形上學的機械論,又要反對把這種獨立性絕對擴大化的歷史唯心主義。
教育與社會具有緊密聯繫,我們既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同時又要回歸教育自身和教育內在。
21、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會主義是我國教育性質的根本所在;
2.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要使教育者在道德、才智、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4.強調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5.培養受教育的獨立性和創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視。
22、簡述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思想
1.人的發展是與社會生產發展相一致;
2.舊式勞動分工造成人的片面發展;
3.機器大工業生產要求人的全面發展,並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4.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教育同生產勞動的相結合。
23、簡述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並不是一種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教育價值取向。
素質教育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民族素質作為教育根本目的,在本質上是教育價值取向的改革。
24、簡述素質的內容
1.政治素質教育
2.思想素質教育
3.道德素質教育
4.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5.身體素質教育
6.心理素質教育
(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大力實施創新教育)
25、簡述學生的本質屬性
1.學生是能動性的人;
2.學生是具有發展潛力的人;
3.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
4.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
26、簡述中小學生髮展的時代特點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學習目的多元化、實用化;
3.價值觀念多元化,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和務實的人生觀;
4.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5.心理問題增多。
27、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1.複雜性(由教師職業的複雜性決定)
2.創造性
教師需要因材施教,需要重組和再造教學內容,需要一定的教學機智,即「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之意。
(教學機智:是一種突出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能力)
3.示範性(教師勞動最突出的特點、教師勞動與其它勞動最大的區別)
4.時間上的連續性與空間上的廣延性
5.長期性、協作性、艱巨性等
28、簡述教師的專業素質
1.崇高的職業道德
2.先進的教育理念
3.合理的專業知識
A.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教師用以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必備基礎)(本體性知識)(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
B.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本體性知識)(大學教育,既貴專精,尤貴宏通)
C.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教師順利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條件)(條件性知識)(學者未必是良師)
4.精湛的專業能力
5.強壯的身體素質
6.健康的心理素質
29、簡述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1.師範教育
2.新教師入職輔導
3.在職培訓
4.自我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教師自我教育是專業理想、專業情感、專業技能、專業風格形成的關鍵)
30、簡述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
1.傅樂的教師關注階段理論(四階段)
教學前關注階段;早起生存關注階段;教學情境關注階段;關注學生階段
2.費斯勒的教師生涯循環論
職前教育階段;引導階段;能力建立階段;熱心成長階段;生涯挫折階段;穩定與停滯階段;生涯低落階段;生涯退出階段。
31、簡述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1.確立良好的專業自我意識
2.制定專業發展的自我規劃(自我分析、環境分析、確立目標、形成專業發展路徑)
3.以日常教學生活為資源,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與完善
A.日常教學反思
B.個人行動研究
C.個人閱讀和反思性寫作
D.同伴交流與合作
E.跳出教育謀發展
32、簡述良好師生關係的途徑與方法
途徑:
1.課堂教學活動是建立師生良好關係的首要途徑
2.課外活動中的師生關係是課堂教學師生關係的補充
方法:
教師1.了解和研究學生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熱愛和尊重學生
4.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與學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健全人格
學生
1.尊重和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尊重教師人格,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
2.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自律、自愛、自尊、自強,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3.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努力與教師保持良好的師生關係。
33、簡述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趨勢
1.加快發展學前教育
2.切實普及義務教育
3.繼續調整中等教育結構
4.大力發展高等教育
5.實行終身教育
34、簡述課外活動的特點
1.組織上的自主自願性
2.形式上的靈活多樣性
3.內容上的靈活性與廣泛性
4.過程上的實踐性
35、簡述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內容
1.思想政治活動
2.科學技術活動
3.文學藝術活動
4.體育活動
5.社會公益活動
36、簡述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1.群眾性活動
(特點:規模大、時間短、人數大)
(活動類型:集會活動、展覽、表演和競賽活動、學科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參觀、訪問、遊覽活動、文體活動)
2.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是學校課外活動的最基本組織形式)
(小組活動類型:學科小組,文藝小組,體育小組)
3.個人活動(課外活動的基礎)
37、簡述學校課外活動的實施要求
1.明確的政治性、方向性和教育目的性;
2.明確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計劃性;
3.堅持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增強活動的吸引力;
4.照顧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
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條件。
38、簡述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
1.突出學生主體
2.面向學生生活
3.注重學生實踐
4.強調活動綜合
39、簡述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
1.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經驗性課程;
2.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課程;
3.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面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的綜合性課程;
4.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三級管理課程。
(最能體現學校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性課程)
40、簡述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過程
1.確定課題
2.查閱文獻
3.設計研究
4.收集資料
5.分析資料
6.得出結論
41、簡述教育研究的意義
1.提高教育質量
2.推動教育改革發展
3.豐富教育科學理論
4.增強教師自身素質
42、簡述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
1.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問題;
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
4.幫助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進行研究。
43、簡述教師的成長及其培養
(一)教師成長的因素:個人因素、情緒因素、系統過程
(二)教師發展中的刻意訓練
1.以教研組為基地的教研活動
2.微型教學
3.教學策略的訓練
4.教學反思
5.行動研究
44、簡述知覺的特性
1.整體性
2.選擇性
3.理解性
4.恆常性
45、簡述良好記憶力的培養
(一)運用識記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要讓學生明確識記的目的和任務;
2.充分利用無意識的規律組織教學;
3.使學生理解所識記的內容並加以具體化;
4.充分利用生動、具體的形象和表象進行教學。
(二)根據遺忘規律有效的組織複習
1.及時複習
2.分散複習
3.嘗試回憶與反覆識記相結合
4.複習方法多樣化
5.進行適當的超額複習(150%)
46、簡述在教學中如如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1.培養並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2.豐富學生知識,擴大表象儲備;
3.創設想像情境,引發想像;
4.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組織形式喚起學生的想像。
47、簡述注意的品質特點
1.注意的廣度;
2.注意的分配;
3.注意的穩定性;
4.注意的轉移。
48、簡述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善於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
1.儘量減少刺激物對學生的影響;
2.要在學生內部狀態上下工夫
(二)著重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
1.明確目的、任務和意義,以引起有意注意;
2.給予信號,適時提醒;
3.提出問題,強制注意;
4.提出批評,給予警示。
(三)要善於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規律
49、簡述教師感染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1.教師的感染力是吸引學生主動接受教育的重要條件;
2.教師良好的心境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教師穩定的情緒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4.教師的感染力有利於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
50、簡述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
1.加強生活目的性教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克服困難中獲得鍛鍊意志的直接經驗;
3.充分發揮集體與榜樣的教育作用;
4.引導學生從日常小事做起,加強自我鍛鍊;
5.根據學生意志品質上的差異,採取不同的鍛鍊措施。
51、簡述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的八個階段
1.嬰兒時期(0-1歲),或得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的階段;
2.嬰兒後期(2-3歲),或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的階段;
3.幼兒期(4-5歲),這是獲得主動感而克服內疚感的階段;
4.兒童期(6-11歲),這是獲得勤奮感而避免自卑感的階段;
5.青年期(12-18歲),這一階段的核心問題是自我意識的確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6.成人前期(18-25歲),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階段,是獲得親密感而避免孤獨感的階段;
7.成人中期(25-60歲),這是獲得創造力感而避免自我專注的階段;
8.成人後期(60歲以上),這是獲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階段。
(二)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1.幫助學生適應勤奮和自卑危機;
2.適應同一性和角色混亂危機。
52、簡述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科爾伯格——道德兩難故事 三水平六階段
1.前習俗水平(避罰服從取向、相對功利取向)
2.習俗水平(尋求認可取向(好孩子取向)、遵守法規取向)
3.後習俗水平(社會契約取向、普遍倫理取向)
53、簡述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的教育意義
1.首先要了解兒童道德認知發展水平;
2.提供稍高於兒童已達到的發展水平的思維模式使之與現有水平發生衝突;
3.幫助個體體會衝突,使他們認識到採取下一個階段的判斷方式是否合理;
4.把下一個道德階段作為當前道德教育的目標。
54、簡述影響個體社會化的因素
(一)家庭教養方式
1.權威型:接受+控制 父母理解與尊重子女(愛他管他)
2.專斷型:拒絕+控制 父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不愛他但管他)
3.放縱型:接受+容許 父母放任自己的孩子(愛他但不管他)
4.忽視型:拒絕+容許 父母對子女缺乏愛(不愛他也不管他)
父母教育方式會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自我價值感、心理健康、個性特點產生影響。
(二)學校教育
1.學校教育直接制約著學生人格發展方向和基本質量。
(三)同伴群體
1.同輩群體能滿足兒童多種心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成就感)
2.為兒童的社會能力發展提供背景;
3.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
55、簡述學生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1.認知方式的影響
認知方式沒有優劣好壞之分,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
2.智力的影響
智力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智力不影響學習是否發生,它主要影響學習的速度、數量、鞏固程度和學習的遷移。
3.認知結構的影響
教師應從認知結構變量和內容方面來把握。
內容方面,應該先傳授包攝性廣、概括性高、說服性強的知識;還要注意學習的漸進性。
結構方面,奧蘇泊爾提出了促進新舊知識練習的兩個原則:逐漸分化原則(逐漸增加難度/減少難度)和整合協調原則(並列結合學習)
56、簡述學生認知差異的教育啟示
1.應該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2.採用適當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使教學方式個別化;
3.運用適當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57、簡述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
(一)學習觀
1.兒童心理發展經歷了從依賴刺激到減少刺激以來的過程;
2.學習是主動認知的過程,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3.強調對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
4.重視學習過程;
5.提倡發現學習。
(作用:提高智慧潛力;使外來動機變成內在動機;學會發現;有助於對所學知識保持記憶。
)
(二)教學觀
結構教學觀: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半理解;
1.動機原則;
2.結構原則;
3.程序原則;
4.強化原則。
(三)發現教學模式
特點:
1.教學圍繞一個問題情境而不是某一個知識點展開;
2.教學中以學生的發現活動為主,教師主要起主導作用;
3.教學沒有固定的組織形式。
58、簡述布魯納認知—發現說對教學的啟示
1.重視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
2.重視發現教學法。
59、簡述建構主義的知識觀
1.知識並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
2.知識並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
3.知識不一定具有普遍意義。
60、簡述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1.學習是主動建構的過程;
2.學習具有社會互動性;
3.學習具有情境性;
4.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傳遞,而是學生自己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61、簡述建構主義的學生觀
1.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經驗,而是將學生的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知識經驗生長為新的經驗;
2.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3.要重視合作。
62、簡述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共同點
1.強調複雜學習環境和真實的學習任務;
2.強調社會協商和相互作用;
3.強調學生用多種方式表征教學內容;
4.強調學生理解知識建構過程;
5.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63、簡述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主張
1.以正常人的心理為主要對象;
2.對人性持樂觀態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無限潛能,強調人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基本動機;
3.尊重個性心理與行為的完整性;
4.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之間是截然分開的。
64、簡述人本主義思想在教育上的啟示
(一)提出一些具有濃厚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
1.在平常教學中培養健全人格
2.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3.培養團隊精神的合作學習
4.推崇人性中心課程
5.提倡情感型師生關係
(二)構建出人本主義的典型教學模式
1.以題目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式
2.自由學習的教學模式
3.開放課堂的教學模式
65、簡述認知策略學習的條件
(一)內部條件
1.原有知識背景
2.反省認知發展水平
3.學生的動機水平
(二)外部條件
1.訓練方法
2.變式與練習
3.有一套明顯的可以操作的訓練技術
66、簡述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一)有效的指導與示範(準確的示範與講解)
1.指導與發現的比較
2.指導與內容的影響
3.指導方法
4.示範
(二)練習(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1.練習時間的分布
連貫的動作技能分配練習比集中練習的效果好,而對於不連貫的動作技能而言,則集中練習優於分配練習。
2.練習中的整體與局部
學習簡單的動作技能最好採用整體練習法;學習很難掌握的比較複雜的技能最好採用整體——分部——整體練習法;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低,其學習的訓練水平達不到一定水平時,採用部分練習法較為合適;反之採用整體練習法較為有效。
3.心理練習
決定心理練習有效性的關鍵是學習者要對練習的任務熟悉,從未進行過身體練習的動作。
4.練習中的情境干擾效應
(三)反饋(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67、簡述反饋在動作技能中的運用
1.反饋的信息功能;
2.反饋與學生覺錯能力的形成;
3.建立穩定清晰地動覺。
68、技術心智技能的培養
1.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徵,正確使用言語
69、簡述態度的學習條件
(一)外部條件
1.家庭教養方式
2.社會風氣
3.同伴群體
(二)內部條件
1.認知失調
2.態度定勢
3.道德認識
4.受教育程度
70、簡述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一)外部條件
1.家庭環境
2.學校環境
3.社會環境
4.大眾傳播媒體
(二)內部條件
1.思維能力的高度發展
2.自我意識的高度分化
71、簡述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一般過程
1.選擇階段:①不自由選擇②可選擇的範圍內進行選擇③充分考慮後進行選擇
2.讚賞階段:①喜歡自己的選擇②願意承擔和樂意讓別人知道
3.行動階段:①實踐②反覆加以實踐
72、簡述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1.明確問題(明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起點和基礎,發現問題是問題解決的首要階段。
)
2.形成問題表征
3.選擇並運用正確的策略
4.評價反思
73、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一)客觀因素
1.問題的特徵
2.外界環境
(二)主觀因素
1.個體已有的知識經驗
2.認知結構
3.智力水平
4.動機強度(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5.定勢(定勢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應的傾向)
6.功能固著
74、簡述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1.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3.重視知識間的聯繫,建立網絡化結構。
(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四)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1.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
3.鼓勵自我評價與思考。
75、簡述創造性的培養
(一)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造性精神;
4.重視非邏輯能力;
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三)開設和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性策略
1.發散性思維;
2.推測與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腦風暴訓練。
76、簡述影響遷移的因素
1.學習對象的相似性;
2.原有的認知結構;
3.學習的心向和定勢。
77、簡述為遷移而教的一般建議
1.合理確立教學目標;
2.科學精選教學材料;
3.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4.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5.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78、簡述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一)影響學習動機的內部因素
1.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目標結構;
2.成熟與年齡特點;
3.學生的性格特徵和個別差異;
4.學生的志向水平與價值觀;
5.學生的焦慮程度。
(二)影響學習動機的外表因素
1.家庭環境與社會輿論;
2.教師的榜樣作用。
79、簡述學習動機的培養
1.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係培養學習動機;
2.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
3.設置具體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方法;
4.設置榜樣;
5.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6.注意學生的歸因傾向。
80、簡述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上課);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布置作業);
3.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
4.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學習反饋、獎懲)
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歸因)
81、簡述標準化的優點與劣勢
(一)優點
1.客觀性
2.計劃性
3.可比性
(二)劣勢
1.不能促進學習
2.使用條件非常嚴格,難以預測個體情況
3.未必公平公正
82、簡述教師心理健康的特殊意義
1.有助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
2.有助於協調師生關係;
3.給學生提供了觀察和模仿的良好榜樣;
4.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5.有助於教師的身體健康。
83、簡述教師職業倦怠的干預
1.教師的干預
2.組織的干預
3.社會協同支持
84、簡述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一)教師的自我調適
1.進行身體鍛鍊;
2.改變行為方式;
3.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措施。
(二)學校的管理改革
1.注重滿足教師的不同需求;
2.根據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徵進行管理;
3.注意優化學校人際關係。
(三)社會的協同支持
1.提高教師的社會和經濟地位;
2.正確實行改革;
3.幫助提高教師的形象。
85、簡述德育的一般規律
1.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關係:對立統一)
2.德育過程是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影響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心理內部矛盾轉化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學生品德長期和反覆提高的過程。
86、簡述德育的途徑
1.品德課和其它學科教學
2.社會實踐活動
3.共青團和少先隊教育
4.學校教育工作
5.班級教育活動
6.家庭工作
7.心理諮詢
87、簡述德育的原則
1.導向性原則;
2.疏導性原則;
3.長善救失原則;
4.嚴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7.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88、簡述師德教育的核心內容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根本
3.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載體
4.關愛學生(師德教育的靈魂)——靈魂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支柱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動力
89、簡述新時期師德規範的特徵
1.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2.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
3.倡導性要求和禁行性規定相結合;
4.他律與自律相結合。
90、簡述師德教育的途徑
(一)職前教育的師德教育
1.通過師範院校新生入學教育課強化教師的專業思想;
2.在大學教師教育課程中增設必修性質的師德教育課程;
3.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中滲透師德教育;
4.在教育實習中增加師德教育內容。
(二)職後教育的師德教育
1.在工作職場中踐行和內化師德規範;
2.通過拜師學習提升師德境界;
3.加強自我修養以完善師德境界。
(反省慎獨)
91、簡述影響課程發展的基本因素
(一)影響課程發展的外部因素
1.社會對課程發展的影響;
2.兒童對課程發展的影響;
3.知識對課程發展的影響;
(二)影響課程發展的內部因素
1.學制
2.課程傳統
3.課程理論
4.課程自身發展的辯證否定規律
92、簡述教學的基本任務
1.傳授基本知識技能(教學的首要任務)
2.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和能力;
5.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93、簡述教學過程的本質
(一)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
(二)教學過程是一種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過程
94、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1.教學活動應以直接經驗為主;
2.教學應當以學生的間接經驗為主;
3.教學應將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有機結合,並防止兩種不同傾向。
(二)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
1.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應堅持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並防止兩種不同傾向。
(三)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
1.掌握知識的發展智力的基礎,兩者相互聯繫,辯證統一;
2.發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四)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相統一
1.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學習的推動力。
95、簡述教學機智的特徵
1.情境性
2.複雜性
3.實踐性(基本屬性)
4.個性化
5.創新性
96、簡述新課程提倡素質教育的教學觀念
(一)教學過程的課程的創生與開發;
(二)教學過程的師生交往與互動;
(三)學科結論的過程價值;
(四)教學過程的人文關懷
1.關注每一位學生;
2.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3.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97、簡述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
1.確立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最常見的是主題班會)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6.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98、簡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學生;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三)協同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1.充分發揮本班任課教師的作用;
2.協助和指導班級團隊活動;
3.爭取和運用家庭和社會教育力量。
99、簡述教育法的特點
(一)教育法作為一般社會規範和法律所具有的特點
1.教育法具有國家意志性
2.教育法具有強制性
3.教育法具有規範性
4.教育法具有普遍性
(二)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範和法律的特點
1.教育法律關係成立的單向性
2.教育強制措施的柔軟性
強制措施:警告,記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行政處分
3.教育行政管理管理方式的指導性(區別於其它社會規範和法律的)
4.教育法規具體內容的廣泛性
100、簡述教育法的功能
1.規範功能
2.標準功能
3.預示功能
4.強制功能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歷年簡答題匯總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近年來的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希望能對大家起到一定幫助。簡述學科中心論的主要觀點。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主張教學內容應以學科為中心, 與不同學科對應設置課 程,通過...
教師資格證必考簡答題最後一發匯總
中學簡答題 40分1. 簡述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1)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選擇。(2)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3)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學校結構。(4)生產力的發展...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常考知識點匯總二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小編溫馨提示:今天是10月1日,祖國母親的生日,首先在這裡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的,還有祝福各位同學們雙節快樂!今天距離教師資格證考試(11月4號)到家時還有33天,各位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