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為未來而教,自共享開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說今天的教育奠定了未來20年社會發展的基石,那麼,以升學和應試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顯然無法擔此大任。

在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網際網路+」新時代,我們的教育,究竟應該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

12月16日,成為改變的力量——2016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之「科學教育創新學校」分論壇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學成功開展。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科教創新與核心素養培養。

五大名校積極思考,教育專家客觀思辨,共同探討如何讓科學教育落地,如何打造優質的特色科學課程,如何通過多元化的科教活動推動學校師生創新發展。

在21世紀,一個正在經歷全球化變革的資訊時代,科學,如何為未來而教?

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長黃鵬:打破圍牆,跨越邊界

科教創新,單靠一所學校,單靠我們的老師根本不行。

要把更多的社會資源整合出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學校再優秀,也僅僅是一所學校。

所以,我們要打破這種體制的束縛,走出學校的圍牆,跨越這種領域、學科的邊界,讓科技界跟教育界聯手。

我們與中國科學院簽訂了培養創新人才框架協議,啟動了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班

依託中科院強大的背景,將學校的科學教育與國家的高端實驗室結合起來。

這不僅僅是一個實驗室環境,在這背後,現在有150多門課程,形成了基礎課程和高端探究課程並存、有層次、有體系的課程結構

學校對每一個有科學興趣、有科研潛力、有創新志向的學生進行定製化培養,實行雙導師制,既有我們自己的老師做學生導師,也有外聘的專家輔導,各有分工,對孩子的培養絕不流於形式。

清華附中副校長杜毓貞:彰顯個性,兼容並包

清華附中有三大任務:培養傑出人、引領教育改革、承擔社會責任。

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都應受到教育的特別保護和鼓勵。

如何挖掘學生的自信力、同情心、好奇心、想像力、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挑戰精神,如何培養學生成為自覺的終身學習者、思考者、交流者、批判者、探索者,成為創新創造不斷的追求者,是我們思考的科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清華附中的科學教育,逐漸形成了兼容並包彰顯個性的特點。

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升學生整體素養,又要兼顧個性,為有科技研究能力的學生、有大志向的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平台。

通過搭建基礎的科技活動課程平台、個性化的工程創意平台以及社團平台、拔尖的學生創客實踐開源平台,形成金字塔形科學教育結構,針對學生的發展特點給予不同能力、需求、興趣的學生以不同的課程,實現學校教育在層次性、綜合性、個性化和多樣化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平台。

深圳市龍崗區實驗學校副校長朱芳儀:「自時代」下的創客教育

學校為什麼會建設「自時代」創客實驗室?為什麼稱之為「自時代」?我們希望,學生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從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角度出發,發現問題,然後自己組織團隊設計、解決。

培養創新能力、創新素養最關鍵的是要有創新的興趣,學生要有這樣的熱情,要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意識

這種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模式是要潛移默化地通過活動、體驗自己感悟得來。

這是創新素養的潛意識。

另一方面,學生還要具備行動力,從身邊的點滴思考起步,把自己的設想變成現實的行動力,我們稱之為創新素養行為習慣

為保障「自時代」創客培養工作的順利開展,除了專門設置發展研究中心及科創一體中心,即在一個階段一個時期內研究和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及需要解決的問題,規劃和落實孩子們的創玩活動和議題活動,還全面開展了科教課程和實踐活動

更重要的是,我們注重營造安全的課堂學習環境,特別倡導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在課堂研討的時候,不存在對錯,只存在不同。

孩子心理沒有任何負擔,思想上不受任何束縛,這種心理安全感的建立,是要讓孩子敢想,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南京外國語學校副校長朱征:「STEM+」的無限可能

STEM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融合,不管是愛因斯坦還是蘋果的賈伯斯到現在的庫克,從他們身上都能看到,當科技與藝術實現完美融合的時候,就能產生驚人的創造力。

但是,科技也有兩面性,比如說核能,它可以用來發電,也可以製造武器。

所以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科技理工素養的同時,人文素養也非常重要,這正是「STEM+」的來由。

我們學校通過一系列舉措,旨在實現文理融合、數理融合、理藝融合,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包括提升現有校本課程、完善社團活動、豐富國際活動、開發STEM創新實驗室及課程、啟動「走進大師」項目及科學教師互助互促。

外國語學校有語言優勢,更重要的是具備跨文化交流的優勢

這給開展科學教育帶來的好處是,面向國際

這帶來的不僅是國際賽事的優異成績,更讓學生在國際間的科學賽事互動中逐漸樹立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意識,學會以國際公民視角看待問題,慢慢成長為一個在國際國內事務中有見識的積極參與者,具備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校長陶建鑫:親近孩子的科學教

我們對科學校本課程的開發秉承著這樣的理念——親近孩子、適合孩子、發展孩子,有三個關鍵詞:親和、親證、親在

「親和」不單單指師生關係及孩子們之間這種人和人的親和關係,也包括人和物、環境及社會之間的親和關係。

「親證」是指,我們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經過探究、實踐、驗證的全過程,讓孩子們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去經歷挫折和失敗。

「親在」是一個佛教概念,指的是在所有的關係都融洽的環境中,孩子能有融為一體的放鬆感,創造性、激情就會迸發出來。

這三個關鍵詞成為學校科學課程開發的理念指導——關係親和、過程親證、生命親在,形成了基礎學力課程、體驗拓展課程、特長彰顯課程的「三級同心圓」科學課程體系,並對國家課程進行本質化、生活化、本土化、文化化、學才化的二次開發。

北京師範大學化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魏銳:科學教育需要有先行者

科學教育需要有先行者,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準備好了再搞創新人才培養

沒有高大上的實驗室怎麼辦?是不是這些名校在實驗室研究背後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借鑑?他們基於主題式、項目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自主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有沒有可能遷移、複製和推廣?

沒有外部資源怎麼辦?在我們周圍沒有名校沒有教授怎麼辦?但是我們有家長,可能有工廠、企業,有周圍自然環境,可能有礦場、動植物園,這些資源並非名校的專屬。

沒有高端教師怎麼辦?我們學校沒有碩士、沒有博士,是不是就在科學素養面前止步不前了?我想未必,我們同樣可以去發展,一方面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加強校本教研,加強教師學習、基礎教師互動,鼓勵校長給老師報銷、出錢、鼓勵老師們參加學術會議、參加交流活動開闊視野;另一方面,把舞台交給學生,給學生營造一個創新教育的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去做一個引導者,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靠學生來做創新、創意,完全有可能。

第三,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如通過名校的遠程教學共享,彌補自身教師的局限性。

中國教育智庫網戰略規劃主任謝文輝:全國中小學科教創新聯盟,做科學教育領域的WTO

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共享和不打通是阻礙科學教育開展的主要癥結所在

整合資源,搭建溝通交流的平台,搭建資源共享、共通、共融、共贏的橋樑是促進科學教育打通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的唯一出路。

我們成立全國中小學科教創新聯盟,並致力於將其打造為科學教育領域的WTO。

WTO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打破邊界、平等互利、互通有無,互利共贏。

因為科學教育具備著創新、多元、開放的特點,任何一所學校都無法窮盡科學知識傳授的模式、科學實踐訓練的方法

在科教聯盟的平台上,我們希望每一個學校能真正做到契合、聯合、融合,共享專家資源、品牌資源、信息資源、課程資源,做到學生活動聯動。

為未來而教,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素養目標,正需要新的科學教育模式來配合,這涉及到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甚至評價方式和制度演變等多方轉變才能達成。

新的科學教育,需要新的理念、具有創新思維的教師和管理者,需要教育技術方面的創新,更需要新的教育共享平台,而這,正是此次論壇、及包括未來星空科學俱樂部在內的全國中小學科教創新聯盟所有成員所追求的科學教育變革的意義之所在。

歡迎關注未來星空科學俱樂部微信公眾號:weilaixingkong01

未來星空科學俱樂部(未來菁英產品品牌)作為北京市教委「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優質資源單位,依託中國科學院、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北師大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全國學校體育機器人聯盟、北師、北郵、北航等專業機構,推出「中科杯」科學系列權威賽事、「未來科學營」、創新人才培養百校聯盟、「全國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評選授牌、科教創新發展系列高峰論壇、「城市科學節」、「百城千校科普公益行」等一系列科學教育服務品牌,擁有強大的渠道資源和專家資源,竭力推動中國科學教育創新與變革。

未來星空科學俱樂部官網:www.weilaixingkong.com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深圳每年投3億開展科創教育活動

S、T、E、M,四個字母分別代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教育理念被視為未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學生在多學科領域跨界發展和提高,培育綜合素養,從而提升其全球競爭力。6月30日—7月2日...

為何要關注兒童科技素養培養?

對我國而言,關注少年兒童科技素養培養,發展STEAM教育有著重要而緊迫的意義。日前召開的首屆中國少兒科教創新發展論壇中,有嘉賓談到,在不久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國際學生能力測試結果中,美國「...

共赴未來 育見美好

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從來都是緊密相連的,新時代展現新氣象,新征程當有新作為。肩負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使命擔當的鄭州,開啟了新征程。今年的教育工作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也自帶非凡使命。從2016年開...

煙臺2017年將打造30所創客教育示範校

水母網3月39日訊(記者 張奕)近日,煙臺市教育局出台《關於推進煙臺市學校創客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年內60%的學校建有2個以上創新實驗室,全市將創建首批30所創客教育示範校,2018年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