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原則,如何才能使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原則
老師們都知道,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沒有哪一種或哪幾種教學方法可以適應所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各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使各種教學方法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使這些方法在教學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使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
那麼怎樣才能設計最優化的教學方法呢?在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
教師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提高其學習能力和學業成就服務,而只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夠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最合理的教學方法。
教師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和實施自己的教學。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要以學生的現有水平為立足點,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特點、習慣和常用的方法,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真正起到激勵、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二、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結合
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不僅受智力因素的影響,還更多地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在智力因素無顯著差異的情況下,非智力因素就成為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重要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因素,如動機、態度、興趣、價值觀等。
學生是否有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是影響其學習效果和學業成就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選擇和設計那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興趣的方法。
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師的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學生在當前有學習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有助於學生以後的發展,因此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國目前的課堂教學,尤其是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由於多數教師仍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造成了學生對教師很強的依賴性。
學生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不動腦筋去思考,只是等待教師給出答案,這樣養成了學生思維的惰性,無法促進其自學能力的提高。
教師應當以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和如何思維為目標,在平常的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教學生如何進行批評性的學習,如何進行分析、選擇、篩選。
這樣,學生就算離開了學校,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能力進行自我提高,不斷地發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四、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都有其優勢所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於有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所以在一堂課上,教師不可能只使用一種教學方法。
比如,一堂英語課,可能既要用到講授法(教師講解一些基本的知識、規則),也要用到演示法(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錄像),以及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練習等。
教師應把各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只有多種教學方法科學地結合運用,教學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學生才能獲得最大的提高。
作為老師,你一定要知道的教師備課10個關鍵點!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小編溫馨提示:教師在上課之前,總是要研究教材、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考慮學生的學習方法、確定教師的教學方法,備好一節課、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就必須做到以下「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