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運動之裝備篇(收藏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跑步運動之裝備篇(收藏版)

裝備對跑步的重要性

大多數人選擇跑步,初始的念頭可能是省錢,公共空間和跑道是免費的,也沒有健身房的那一套預約,頂多入手一雙高逼格的跑鞋。

真相真的是這樣嗎?裸奔才不用花錢。

事實也不止於此。

有了跑鞋之後,你會開始需要壓縮褲、排汗衫,導汗帶、空頂帽、心率手錶...更有甚者說笑道「你可以質疑我跑步的速度,但你不能質疑我的裝備行頭」。

裝備之於跑步,猶如子彈之於手槍。

你若是有肯亞人的體質,跑個馬拉松光腳比穿鞋還要速度,不妨考慮裸跑。

現代人沒有原始人的生存環境與先天優勢,再加上四體不勤肉體退化,只有靠裝備武裝自己。

自認為肉體足夠強大的你就可以不需要裝備,或是當你精神足夠強大到可以不受肉體限制是亦可,而裝備黨是不再兩者象限之內的。

越是充分的裝備,越是能將運動的傷害降到最小化,舒適性擴充到最大值。

大家都說跑步是門檻最低的運動,這個說法某種程度上來看確實是正確的——如果你願意且法律方面許可且不怕狗仔隊偷拍曝光,你大可以啥也不用穿帶,全身光著出門開跑。

裝備的作用體現在哪兒呢?能讓你更舒服更安逸更安全,當然某些裝備的黑科技也能提升一些效率。

先提醒一下大原則: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買。

一句話,不要跟風。

跑步裝備系列:

一、跑鞋

跑鞋四大國際品牌:美國的Saucony、New Balance、Brooks和日本的Asics,國內的有李寧、安踏、特步、喬丹、361、鴻星爾克,adrun+等等。

功能性方面可劃分為:新材料、新工藝、厚中底、智能化。

按照等級則有入門級、實用級、頂級。

比如說根據不同的緩震強度來劃分等級,緩震強度越高,所承受的體重越大,相對而言鞋就越重,頂級鞋的吸震能力更高,但不代表比中級鞋更硬,腳感也一定有與眾不同之處。

緩震的力度,回彈力,支撐性,透氣性,輕量化,耐磨度,都是在選擇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要選擇好一雙適合的跑步鞋,還需根據跑步鞋的結構、功能來進行挑選,跑步鞋按照功能特點的不同可以分為緩震型(Neutral Cushioning)、控制型(Motion Control)、穩定性(Stability)通過專業測試了解清楚足部動態情況,即從著地到支撐再到蹬伸的步態還原。

跑步方式的落腳點決定了你是正常足弓,高足弓還是低足弓?不清楚的跑友們可以將腳沾濕置於平鋪的紙上,由腳印測出足型。

如果覺得繁瑣,你也可以選擇去品牌店試穿測試。

由鞋底的磨損狀況可知你究竟是,過度外翻型、內翻型、普通型。

針對體重、配速、跑量、跑步場地、運動心理等的不同,相關鞋型的推薦也不盡相同。

你的腳步是永不停歇的,但是跑鞋有它壽終正寢的那一天。

跑鞋和車一樣有它的壽命與公里數,一般控制在500-1000公里之間,具體的里程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都是商業研究的產物罷了。

跑鞋可以算是唯一一個可以在跑步之前就需要準備好的裝備,好的鞋子確實可以讓你跑的更省力(更有效率),例如NIKE的4%,有諸多樣本研究顯示確實能讓比賽成績提升。

普通跑友更關心的可能是預防受傷,基本上所有跑鞋廠家也不遺餘力地推銷各種減震緩衝鞋。

例如把雞蛋從幾層樓高處扔在鞋底用的那種緩衝材料上,以蛋之不碎來證明該材料的保護性能。

在鞋子的選擇問題上主要是尺碼要合適,最好到實體店試穿一下,一定要留點餘地。

通常跑鞋碼數的選擇可以按鞋內長=祼腳長+1~1.5cm來走。

腳特別寬或腳背特別高的,還得放大碼數。

一般跑鞋大約能支撐你跑800公里左右,主要的消耗磨損會在鞋底,如果有什麼問題要注意及時更換。

某些黑科技的跑鞋其重點是鞋子的中底,大概300多公里之後中底性能就會下降得很厲害,這個時候鞋底看著沒事,整雙跑鞋的性能實際上已經大打折扣,再穿去參加比賽就不太合適了,可以淪為日常行街鞋。

二、速乾衣褲

速乾衣就是乾的比較快的衣服,與毛質或棉質的衣物相比,在外界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更容易將水分揮發出去,幹得更快。

它並不是把汗水吸收,而是將汗水迅速地轉移到衣服的表面,通過空氣流通將汗水蒸發,從而達到速乾的目的,一般的速乾衣的乾燥速度比棉織物要快50%。

速乾衣褲會讓肌肉型身材過分撐起會顯得不太美觀,不過在減輕肌肉疲勞的功能性上卻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你完全無需擔心體溫過熱,汗液粘濕,即使忘穿秋褲,也會讓身體保持在一個恆定的溫度內。

冬季路跑時你可以參考以下三層穿衣法:裡層速干排汗服必不可少,中間層保暖抓絨的衣褲,最外層防風外套。

跑步時出汗量可能會比較大,準備兩套排汗透氣的速乾衣褲還是有必要的。

好的速乾衣,即便大汗淋漓也不會有那種衣服緊貼在身上的不舒服感覺。

與毛質或棉質的衣物相比,在外界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速乾衣更容易將水分揮發出去,幹得更快。

跟棉質材料吸汗不一樣,它並不是把汗水吸收,而是將汗水迅速地轉移到衣服的表面,通過空氣流通將汗水蒸發,從而達到速乾的目的。

切忌:運動時不要穿純棉衣物(尤其是冬天),動態運動環境下純棉衣物就是個災難。

三、性價比很高的運動內褲

運動用內褲應該穿含棉量少,且最好是緊身款,可以起到貼身快乾和防止摩擦的保護作用,而且跑步時不會亂晃。

四、運動襪子

為了避免磨腳,跑步時建議穿上襪子,除非你光腳跑,否則就算穿五指鞋跑也建議穿五指襪。

襪子最好是買專門的運動襪子,棉質襪子儘量不要在運動時穿。

給土豪們推薦專業的跑步襪,專業的跑步襪舒適,排濕,摩擦小,包裹好,還有所謂的溫度管理,比如近幾年出來的壓縮襪。

另外一個提醒就是:跑步襪子不能寬鬆,最好穿上之後腳腳的包裹感比較強,這樣可以避免跑步的時候來回磨你的腳丫子。

簡單地說就是寧小勿大。

五、運動腰包

跑步的時候,不少同學身上多多少少會需要帶點東西,例如:鑰匙、手機、零錢、公交卡、紙巾等。

放運動褲的口袋裡?不太合適,也容易掉出來,或者容易被汗打濕,所以還是備個跑步用的腰包好點。

好的腰包系上之後應該比較穩定,不會左右上下晃動。

運動腰包花樣繁多,各種各樣,根據你自己的跑步情況來挑合適的。

一般跑友日常跑步不會超過10公里,這種距離用的跑步腰包是最常用的,能放得下手機、鑰匙、公交卡、零錢就好。

還要特別注意防水,汗多了可能會滲進袋中影響手機。

如果跑步距離超過15公里,那麼也許會要考慮自己帶瓶水,這種場景下用的運動腰包就要有放水的地方(水倉),而且儘可能裝水跑的時候不要晃動。

如果要參加馬拉松比賽的話,很多時候需要自己帶能量膠、鹽丸這些補給,還要能挂號碼布,這樣的話腰包的選擇重點又要另當別論了,有專門的比賽腰包可以選擇。

總而言之,指望一個跑步腰包用在所有跑步場合下是不太現實的,根據自己需求買最合適自己用的。

六、太陽帽、空頂帽

人體30%以上的熱量是從頭部散發出去的,所以在天冷的季節,為了保溫,使頭部免受風吹,戴個有頂的帽子是很不錯的選擇。

天氣熱的時候換頂空頂帽,有效遮陽且能加速散熱,感覺其實會更好。

下雨的時候,有個帽檐多少能幫著眼睛擋點風雨。

要注意的是,戴帽子不僅僅是遮陽保溫或者散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防汗阻汗,防止汗水從頭部流到眼睛。

所以,在挑選帽子的時候,最好是透氣排汗速乾的面料,並且帽子內圈一定要有吸汗帶;如果再能防點小雨(其實就是防潑水)那就再好不過。

選擇的時候要注意頭圍數據(通常男士為58cm,女士56cm),最好是可調節大小的。

七、導汗帶、頭帶/髮帶

導汗矽膠帶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汗水流入眼睛,使之被導向頭部側邊流走,雖然號稱高科技,功能貌似單一了點。

另外還有一些頭帶或者髮帶選擇,其作用是吸汗而不是導汗,不過在外貌黨們看來,髮帶頭帶算是種不錯的飾品,比導汗帶那麼一小條要好看得多。

八、心率表/運動手錶/心率帶

如果說跑步領域什麼數據指標最為重要,本人不會有任何遲疑地會說是心率。

確實心率數據太重要了,能直接地、實時地反應一個人的當前身體綜合狀況;就算是專業選手,絕大多數訓練科目都依賴於心率數據進行。

心率表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光電式,戴在手腕上能直接讀取心率數據;另一種需要結合心率帶,戴在手腕上或綁在胸前讀取心率數據。

有些廠家心率表還有GPS功能,能直接記錄所有跟位置有關的數據,比如路線軌跡、步頻、步幅等,這種表都不再叫心率表了,叫運動手錶。

有運動手錶的話手機都不用帶了,確實會很方便,價錢嘛也真沒什麼便宜的,所以進階跑友用得多。


如果想跑得更安全些、更有針對性些,心率表不可或缺。

當然,用感性的方式也能達到目的:跑步的時候讓自己不太喘,隨時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

想便宜點的話就買根藍牙心率帶,可以跟手機直接聯接傳輸心率數據。

不過胸前綁根帶子的話,可能有些同學戴起來會感覺不太舒服。


也有一些其它的心率測量裝備,比如有像耳機一樣塞耳朵裡面的,不過跟前面藍牙心率帶一樣,使用時脫離不了手機。

有些運動手環功能強大,也有睡眠監測、電話簡訊微信提醒、久坐提醒等功能,甚至還可以測量心率,在脫離手機的狀態下記錄里程路線、計算配速、步頻步幅什麼的,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算是心率表或運動手錶的一種簡便版本。

九、護臂/臂套

護臂(有些叫臂套),主要作用是防風保暖,吸汗透氣,也有一點防護壓縮的作用。

象在春秋這種天氣,一大早氣溫10多度,光穿短袖覺得冷,翻長袖出來穿又覺得熱的情況下,這時短袖加臂套就非常適合了。

有時候參加比賽,發的參賽服是短袖,溫度又不高,戴個臂套、腿套就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另外在夏天溫度高時臂套也用得上,能給你兩隻大胳膊擋擋太陽。

有些夏天用的臂套其面料(如冰袖)還號稱能有效降溫。

腿套同理,不過用的人不多。

十、護膝、髕骨帶

護膝是跑步人群比較常見的防護用具,它的作用一是制動,二是保溫,三是保健。

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很厚實,在膝蓋中間露個洞出來,這種護膝綁緊後可以讓膝蓋不能輕易彎曲,大腿小腿始終膝蓋一條直線上,適合已經受傷人士用。

另一種是套在膝蓋上的薄護膝,有一定的彈性,帶上後,膝蓋仍舊能自由的活動,這種就是純預防了。

髕骨帶要細一些,它的作用一是固定髕骨,二是減輕半月板磨損,在跑步領域也算用得比較多。


十一、魔術頭巾

要說花樣繁多功能變幻無窮的,當屬魔術頭巾了。

在跑步領域,它既能扎在腕上當腕帶來擦汗,又能蓋在腦袋上當個瓜皮帽來擋風遮陽(就是少個帽檐),風大的時候還能套脖子上當圍巾保暖,汗多的時候還能當毛巾擦臉,灰塵滿天時還能捂在臉上遮住口鼻當個口罩。

當然問題也有,什麼都想乾的話,往往意味著什麼都干不太好。

不過總的來說,魔術頭巾表現算很不錯了,戶外領域用得非常廣,跑步人群中(尤其在馬拉松比賽中)也很常見。

十二、運動內衣 (女士)

這個神器屬妹紙專享。

運動內衣是女士做各種運動時保護胸部又不妨礙動作的專門內衣,它具有防震動和吸汗水的功能。

任何強度的運動都可以使女士胸部受震動,運動內衣既固定胸部免受震動影響,又能避免胸部對運動的妨礙。

運動總要出汗,運動內衣的另一功能便是吸汗、透氣、除濕、除臭;再有,運動內衣一般彈性好,便於肢體屈伸自如。

十三、手機

跑步時帶上手機,不僅僅是方便聽歌或者聽書,還能通過運行各種運動app能記錄很多數據:路線、配速、步頻、步幅、心率等。

這些數據還是很有用的,一方面是自己能夠跟其他人分享,另一方面也能跟自己以往的成績作些對比,從而知道自己的改進點。

不過在跑步的時候聽歌或者聽書,個人嚴重不推薦,很容易走神出事。

各位跑友親要小心。


十四、壓縮衣褲/彈力緊身衣

壓縮衣是頂著高科技光環的新產物,單看廣告的話,壓縮衣確實很是牛X:促進肌肉供氧,減少乳酸堆積,防止抽筋,減緩疲勞……據說穿上去比賽還能提高不少成績。

對於剛入門的跑友親來講,壓縮衣褲沒太大意義,穿上去非常緊身,相信大多數人一開始都不好意思穿出去(現在的流行穿法是在壓縮褲外面多套件短褲)。

當然了,口袋富裕的可以買套壓縮衣,對防止受傷、減少能量消耗確實是有一定作用的。

而且某品牌的生物仿生技術,號稱穿上壓縮衣能夠使你身體保持在恆溫37度,極大減少了運動狀態下身體為了維持體溫造成的能量損失;尤其在冬天跑步並且出汗的狀態下,保溫效果比普通速干長袖衣褲強太多。

需要提醒的是,市面上另外還有種更常見的產品叫作運動緊身衣(彈力衣/彈力褲),穿上去視覺效果都是很緊繃的那種,能顯出肌肉線條來,看著和壓縮衣差不多,但功能性會差不少,也便宜很多,請注意區別。


十五、運動風衣/皮膚風衣

運動風衣是一種適合戶外運動時穿的防風防雨的輕薄型上衣,有點象皮膚風衣,事實上有些跑友就是把皮膚風衣拿出來跑步時用。

這種風衣基本上是在天冷時(溫度低於15度)才會考慮穿,且是穿在最外層。

運動風衣較為透氣,防風效果不錯,能防曬,防雨效果其實一般,基本上只能防點小雨。

好處是輕薄便攜,摺疊起來也許還沒有一個拳頭大。

也有人習慣在運動完畢後馬上穿上風衣,能防止感冒。

十六、運動手套

在跑步的時候,手掌部位反而是不怎麼動的。

個人也感覺在大冬天戶外跑的時間一長,手掌部位是最冷的。

所以如果要在低氣溫環境下跑步半小時以上,戴雙手套還是有必要的。

市面上有專門的跑步手套,不是很厚,而且不需要脫除就能直接操作手機觸控屏。

這樣也比較方便。


十七、運動頭燈

顧名思義,就是戴在頭頂上的照明燈具。

越野裡面用得多,路跑少見。

不過經常晚上跑且路面狀況不是太好的,還是建議配備一個,能安全很多。

現在已經有專門設計路跑用的頭燈,甚至還有導汗/阻汗功能。

戴起來也不會重,裡面就一個7號電池,照明的角度可以調節,燈光強度也可以調節。


十八、運動雨衣

一般是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時候用得上。

春秋冬季節,穿著背心短褲在起跑點處等待著到點比賽鳴槍,絕對能體會到什麼叫瑟瑟發抖。

這種時候有件雨衣披在身上是件相當美好的事情——老司機一般都會備有。

當然,平常有些跑友天天堅持跑步,下雨的時候會穿著件雨衣出去跑,也很管用。

缺點就是不透氣,其實就是件塊塑料布,跑一會兒很容易就出汗,在裡面下起小雨來。

一次性的那種雨衣也不貴,薄的1元多就有,備多點也是可以的。

參加跑步比賽,等起跑過後一段時間身體不怕冷了,或者不再下雨時,扔起來也不心疼。

如果想買件永久性的雨衣並且還能透氣的,那就得考慮單層的衝鋒衣,或者防水版本的皮膚風衣。

十九、鹽丸

跑步時如果出汗多的話,會大量流失電解質。

汗液中主要的電解質是鈉和氯離子,還有少量的鉀和鈣;而鈉離子和氯離子的流失就無法適時地調節體液與溫度等生理變化,所以要及時補充。

鹽丸是比較適合在長距離跑步、比賽時補充電解質的產品,當然要配合喝點水。

這東西不算便宜,一粒在2元左右,跑個全程馬拉松大概要消耗6~8粒。

所以有跑步親在長距離跑步、越野及馬拉松比賽時,會帶上包咸榨菜去啃,其實也蠻不錯。

二十、能量膠、能量棒

長距離跑步或比賽中,人體的能量供給會出現缺口:身體儲存的糖原不夠長時間跑步用;脂肪倒是夠多,可惜普通人分解它並轉為能量的速度不夠快,跟不上節奏。

所以在長距離跑步途中,補充額外的易吸收的能量是必需的。

能量膠可以補充由於長時間運動身體大量流失的糖分,不至於因低血糖而影響運動表現。

一般來說,在比賽的前半段提前補充能量膠是個不錯的選擇。

到後期再補,因為消化系統在鬧罷工,吸收得會很慢。

一般參加馬拉松比賽補充能量膠的策略是:跑步前5分鐘吃一根,跑步開始後每間隔30分鐘~45分鐘補充一根能量膠。

自己在長距離跑步的時候可以參考這種策略。

當然,能量膠能量棒單價都比較高,自己平常跑步的話,途中補充香蕉、士力架、巧克力也是可以的,便宜多了。

不過吸收效率沒能量膠那麼好。


二十一、號碼扣,能量膠扣

這種扣具一般是參加馬拉松或越野比賽的時候才用得上。

號碼扣能方便地把比賽號碼牌掛在自己的腰包上,而不是用官方發的那種曲別針。

曲別針會把衣服搞爛,而且可能會磨肉肉。

能量膠扣則能方便地把能量膠等補給扣在腰包上,方便跑步時攜帶。

日常練習其實是用不上的。


二十二、快速鞋帶

有些跑步親繫鞋帶永遠系不好,老是容易散開,這時候就可以考慮換快速鞋帶(懶人鞋帶)了。

一拉就緊,緊了不散,效果還是不錯的。

有些大品牌的某些型號跑鞋甚至都已經自帶了快速鞋帶系統。

用起來還是挺方便的,有機會親們可以試試。


二十三、運動眼鏡繩,眼鏡防滑套

適合戴眼鏡的跑步親,有這東東跑步的時候不用擔心眼鏡突然掉下來。

相對來說,跑步不象籃球足球那樣有直接的身體對抗,還算比較安全。

只是有些同學的耳朵就是那麼容易往下掉眼鏡,那就只能多加一層防護了。


二十四、運動眼鏡,眼鏡鏡夾

太陽底下長距離跑步或比賽時,有個運動眼鏡(通常是帶防護功能的墨鏡)還是有用的。

或者在近視眼鏡上加個夾子也不錯。

其實細說起來這些鏡片還分得挺細的:降低光線強度、擋紫外線、偏光片等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二十五、口罩

主要是防空氣污染的,有時候天氣寒冷也見到有跑友們戴個口罩,給臉部鼻腔保溫,也讓冷空氣緩衝一下再吸進來。

看個人習慣吧,只要戴了跑步還能喘得過來氣就好。

一般空氣污染比較大時,還是建議踏實呆家裡安心點。

不過也有研究稱,即使在污染環境下鍛鍊,長期來看也是利大於弊的。


二十六、護腕

在跑步領域,護腕主要就是用來擦汗的,單獨購買並使用的意義不算大。

有些護腕帶有儲存功能,能裝點鑰匙、零錢。

二十七、臂包

綁在上臂的一種小包包,通用用來裝手機。

但相對腰包,真心不建議用臂包:跑步的時候手臂會參與擺動,如果只有一隻手佩戴臂包的話,明顯不會穩定,且會影響到身體平衡,同時還會額外增加體能消耗。

平常中短距離倒還不會有什麼影響,馬拉松之類的長距離,影響就比較大。

而且,綁帶緊了會覺得胳膊血脈不暢不舒服;綁帶鬆了,又容易往下溜,只能靠肘彎來相對固定。

另外,手臂上帶這麼一個包,不覺得蠻高調的嗎?中國人說財不外露哦。

不過某寶上臂包的銷量還不錯,倒是奇怪了。

如果確實要任性購買的話,一個是注意防水,另一個是注意要能通過透明的塑料膜直接操作觸屏手機。



二十八、運動泡沫軸

運動訓練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使用泡沫軸來放鬆,以避免肌肉僵硬勞損。

泡沫軸又稱瑜伽柱,起源於歐洲,作為可以自主放鬆肌肉的工具,簡單易用,能改善身體感知,提高平衡性、協調性、增加柔韌及力量,還可以釋放肌筋膜,改善肌肉的柔韌性。

泡沫軸放鬆訓練是運用肌肉的自我抑制原理來進行放鬆的。

當練習者利用自身體重使泡沫軸在肌肉上產生一定壓力時,肌肉張力就會增加,肌腱因受到刺激而產生興奮,衝動沿著感覺神經傳入中樞,從而放射性的引起肌肉的舒張進而達到放鬆肌肉的效果。

我們一般在兩種情況下會使用泡沫軸來放鬆身體:第一,是運動鍛鍊之後。

例如剛剛完成兩小時的慢跑,這時候運動負荷往往會讓肌肉疲勞、僵硬,而泡沫軸的滾動放鬆可以有效地緩解僵硬,預防運動後肌肉的酸痛反應。

第二,是身體本來就有肌肉僵硬、過緊,針對僵硬的部位、肌肉,經常用泡沫軸滾一滾,可以改善這種不良狀態,預防慢性傷病的發生。


最後強調一下,不要指望跑步的裝備能帶來多大的保護,或者帶來多大的成績提升,即使你全身上下從頭到腳都是頂級裝備,跑前的熱身、跑後冷身恢復都是不能省下的。

在跑步圈,流行一句話,送給大家:最好的裝備是自己的身體

如果技術好,肌肉力量到位,穿什麼鞋跑成績都差不了。

有心觀察一下的話,基本上玩赤足跑步的親們,可以秒殺絕大多數穿頂級跑鞋的跑步親。

所以,個人對裝備的意見是:有雙鞋子先跑起來,堅持一段時間看看。

以後真缺什麼,要用的時候再買不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外觀黨或性能黨,除了跑步硬體裝備,軟體裝備也別忽視。

運動神器只能幫助我們更好的享受運動,而不能提醒我們去運動,運動還要靠自覺性。

跑步APP、書籍、電影,帶你進入跑者的世界,精神層面真正慧跑的人,不是為跑而跑,不為RUN,只為FUN!

聲明:編輯此文是出於欣賞之目的。

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人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