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跑者,如何挑選跑鞋的一些常規知識。跑步講座系列25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零基礎跑者,如何挑選跑鞋的一些常規知識。

對於跑步而言

管你是不是別人口中的」裝備黨「

作為最基礎的跑步裝備,一雙合適的跑鞋是必要的

良好的緩震保護

減輕跑步負擔

防滑耐磨

那麼該如何挑選一雙跑鞋呢?

並不是價格越高鞋越好,適合自己才是至上的標準。

而要適合自己,就得先了解自己。

這麼說來你知道自己是哪種腳型嗎?

其實腳型無非就三種:

1、正常足弓

2、扁足弓

3、扁平足

腳型的定義清楚了,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腳型呢?

這裡介紹兩種相對容易實現的方法。

【方法1】濕腳印測足型

將沾過水或者墨汁的右腳踩在一張白紙上。

找到足印兩側最寬處的點分別垂直畫出兩條平行線。

在足印中間缺少部分的弧線上找到最靠近右側垂直直線的點,過此點,畫一條垂線。

左邊為A區,右邊為B區。

根據A、B區的比例確定足型。

足型測試法

  1. 打濕一隻腳

2.在牛皮紙或報紙上踩一腳

3.拿開腳後觀察留下的腳印

足型分析

  1. 平足,即沒有明顯的足弓。

    足印清晰完整,足部內側曲線沒有明顯的向內凹陷。

    這意味著跑步時,你的腳掌會向內翻轉,極易因為足弓使用過度而導致疲勞,同時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此時需要選擇平穩性較佳的跑步鞋。

    有"步伐調整"(motion-control)或者"平穩運動"(stability)性能,或有雙層鞋底夾層(dual-density midsoles)的鞋子是不錯的選擇。

2.高足弓, 足部內側曲線明顯向內彎曲,中心位置由於懸空而未留下清晰的足印。

這是最少見的足型,跑步時腳掌會向外翻轉。

而且因為足弓不能緩解大部分振動,將對腿部的 其他關節產生較大的衝擊力。

由於長期跑步易使足弓下陷,導致腳掌變長,所以高足弓的跑步者應該定期重新測量腳的尺碼。

高足弓者應該選擇彈性好的跑鞋,鞋底 中部要柔軟,具有減震功能。

標有"高彈性"(flexible)和"有緩衝減震墊層"(cushioned)的鞋子是不錯的選擇,一定要避免選擇平穩性能 好的跑步鞋。

3.正常足弓,足印差不多為腳掌面積的一半,這屬於正常足型。

跑步鞋的選擇範圍很廣,可選擇穩定性佳的跑鞋。

對於體重較輕的跑步者來說,輕巧的訓練鞋都是不錯的選擇。

【方法2】觀察鞋底的磨損情況:挑選一雙穿著半年或者300公里以上的鞋(不建議整體磨損太嚴重的鞋),觀察鞋底的磨損位置。

內翻:腳跟外側、前腳掌外側磨損較嚴重;

中正:腳跟內外側、前腳掌內外側均勻磨損;

外翻:腳跟外側、前腳掌內側磨損較嚴重。

注意:無論何種腳型,腳後跟外側都是磨損較嚴重區域,不能單純憑腳後跟的磨損情況判斷腳型。

究竟哪一類跑鞋適合你,這需要你在了解自己腳型和步態類型後才能下結論。

辨別清楚自己的腳型之後,接下來就該挑選合適自己的跑鞋了,這裡介紹一種最簡單的2步走的方法。

1、確定跑鞋鞋型

所謂跑鞋鞋型,從根本上區分其實就兩種!

鞋型1:穩定型、支撐型鞋型

鞋內側有加硬材料,防止腳內陷,起到抗外翻的作用;

控制型鞋型實際上是一種加強型的抗外翻鞋。

鞋型2:減震型、緩衝型鞋型

鞋內側無加硬材料,確保緩震功能最大化。

注意:沒有抗內翻鞋型,因為所有腳型基本都是後跟外側先著地的,所以如果有抗內翻鞋型(即在後跟外側加硬加固),會影響對跑者著地時的緩衝保護,導致運動傷害。

因此,跑鞋的鞋型判斷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只要判斷跑鞋的內側是否有添加硬材料,就能夠準確地判斷出鞋型。

結合上述的腳型和鞋型,我們就能很容易選到適合自己的跑鞋了。

其實同量級下,兩種鞋型的緩震性能相差不遠,只不過抗外翻型的鞋子增加了預防及矯正外翻足的功能,因此初跑者在不了解自己腳型的情況下,選擇抗外翻型的跑鞋一般沒有問題。

2、選擇跑鞋量級

對於很多人來說,平常買鞋可能都不會太注重鞋子的重量,但對於跑鞋來說,鞋子的量級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大部分初跑者在剛接觸跑鞋時都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

「 鞋子越輕,負擔越小,跑得越快 」

其實這句話只適用於一些資深跑者。

事實上,鞋的重量越小,保護作用就越小,緩震性能越差。

對於初跑者而言,肌肉系統的緩震能力還較弱,不足以適應跑步帶來的震動,此時若穿著輕質量的跑鞋就極有可能會損傷身體關節。

那麼如何區分跑鞋量級呢?

不同跑者如何選擇對應的量級呢?

對於非專業跑者來說,跑鞋的量級大致可以分以下兩個表格(對於專業跑者還有更輕的比賽用鞋):

按照你的跑步能力(配速作為主要衡量指標)、體重,對應上述的圖表,就可以很容易選到適合自己重量級的跑鞋了。

最後,關於跑鞋的選購與使用,還有一些小建議:

1、買鞋時要注意商家營銷用詞的干擾,如「入門級」不一定適合入門跑者,「超輕量,讓你跑得更快」一般聽聽就好;

2、跑鞋要選擇大半碼至一碼,避免跑步時腳部充血變大而擠腳,導致黑指甲;

3、跑鞋建議600~900公里更換,最長不超過1000公里,此時鞋的保護功能基本喪失;

4、建議選配2~3雙跑鞋以備輪換,能給予跑鞋功能緩衝的時間,有效延長跑鞋壽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