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語言學習難?別擔心,課本劇來幫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於把語法點的講授和分析作為課堂主要活動。

語言學習脫離了情境,字詞句被機械地割裂,失去了「生命力」。

沉悶的、被動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厭倦,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學生不願說也不會說。

Hadley(2001)指出:「在有意義的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語言要遠比在孤立的環境中學習單個語法知識更具有吸引力。

」Canale和Swain(1980)也認為:「如果語法知識沒有被隔離在有意義的語境之外,第二外語的學習將會更加有效。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巧妙進行教學設計,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展開情境交際,學習運用「活的語言」。

而課本劇的教學活動恰好強調了這一點。

本文試圖在理解課本劇教學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案例,探討如何通過課本劇教學促進學生對英語的體驗和理解,詳細闡述如何使用課本劇促進學生英語學習。

語言是對存在的理解與表達。

在此意義上,英語學習即學習使用另一種語言來理解與表達存在的意義與狀態。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與母語學習的天然語言環境相比,英語的學習依然依賴於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語境,使學生在語言的使用中學習語言,體會蘊含其中的情感並理解孕育這種語言的文化。

課本劇教學這種將靜態的符號語言轉化為動態的情境語言的教學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本劇教學應以語言學習為核心

課本劇教學以教材為依託,使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活用課文資料進行改編,根據自己真切的生活體驗將課文改編成劇本.課本劇可以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以表演方式開展情境交際活動,並在表演過程中,感受和理解語言。

但改寫不是隨意的,而是必須服務於當前階段的英語學習。

否則使用課本劇進行教學就只能流於形式,學生走走過場。

即便能達到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卻因為不能把握語言本身而喪失了英語學習的主體。

以八年級「Onlinelife」一課為例,本單元的語法重點是賓語從句,功能重點是表達意見(同意/不同意)。

結合這兩點,筆者將課本劇的話題設定為對網際網路生活的討論。

學生被分為不同的小組。

組內成員選擇不同的身份,如老人、小孩、女士等,並依據各自的身份來表達意見。

教師指導學生使用I(don』t)think(that)…和I (don』t) believe(that)…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用I(don』t)agree(with somebody).和I(don't)think so.來回應他人的觀點。

由於受到母語表達習慣的干擾,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將否定詞後置於從句中。

例如,「Ithink you can』t grow food on the Internet.」而英語通常用否定提前句來表達同樣的含義:「I don』t think you cangrow food on the Internet.」通過課本劇教學給予學生練習使用英語與他人進行溝通的機會,教師可以更快地發現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

因此,教師要明白課本劇這種形式是為了實現何種教學目標以及如何實現它。

二、課本劇教學應幫助學生體驗語言所蘊含的情感

語言源於生活,脫離實際生活的語言是不真實的。

一個語言枯燥的課堂是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只有將語言融入生活,它才會綻放魅力。

課本劇教學的特點之一即利用具體情境讓學生直接有身臨其境之感。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

簡單來說,語言就是我們生活實踐的表達。

因而,在英語教學中使用課本劇是要讓學生在具體、鮮活的生活情境中領會如何用另一種文化的語言實現信息交換和情感交融,並學會使用這種語言來描述和表達自我。

語言既陳述事實,也表達情感。

這二者融於一體,只有在具體情境下才是有意義的。

學生要了解英語表達情感的微妙之處,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那就需要通過課本劇所創設的情境來體會。

唯有如此,英語學習才是鮮活而生動的;對英語的感知、理解和內化才有可能實現。

以八年級「Dealing with problems」這一單元為例,筆者設計的主題為「代溝」。

通過學生表演與父母發生矛盾的過程,來體會語言本身所包含的情感。

比如,父母態度強硬時,對孩子想做的事都是不同意(no或don』t)。

平時常常使用命令的口氣說話,孩子聽到必須、不得不(must,haveto)或者祈使句do時自然會產生反感。

許多時候家長甚至會用威脅的口氣對待孩子:「Youwon』t play computer games, unless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這是第一個層次。

接下來讓學生嘗試使用語氣較為緩和的詞。

比如,父母可以用should來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才是好的。

這樣的詞不至於引起孩子的強烈的對立情緒,但或許用得多了會像說教。

這是第二個層次。

最後一個層次,筆者設計以父母對孩子委婉地提出建議,這時可以使用「Whydon』t you do…」 「How about doing…」 或者「Maybe you would like to do…」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選擇其中一種情況進行編寫,然後聲情並茂地演繹出來。

在學生改編和表演過程中,他們就能夠體會到同一種意思,選用不同的詞,使用不同語氣會帶給聽者不同的感受;在不同語境下應該選用合適的詞來表達想法,才能讓對方更好地理解自己。

(全文請移步《中國教師》第262期)

微信編輯:趙彩俠

(歡迎關注中國教師公眾號 ID zgjszz)

《中國教師》雜誌社官方網站:www.zgjszz.cn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龍源期刊網收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來源期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析中學英語口語交際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工具,隨著全球信息化、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增強,這就急需具備良好英語應用及口語交際能力的各類專業人才。多年來,社會和家長們越來越重視英語,一致認為學...

思享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教師只有在課前對教材認真鑽研、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預設課堂問題,才會有精彩紛呈的有效課堂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呢?1有效備課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點在教學實踐中,備課往往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