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學院夏蓓潔:我是一名「享受型」的教育工作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青年網合肥6月21日電(通訊員徐寧靜 張雅雯)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兢兢業業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多年,通才碩學是她的追求,教學相長是她的目標。

夏蓓潔,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獲得安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目前擔任合肥學院外語系教授,並於安徽省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會、中國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任職。

1996年曾榮獲安徽省首屆「陳香梅教育獎」。

「我是一名『享受型』的教育工作者」

自1985年在合肥聯合大學擔任教師至今,夏蓓潔在合肥學院的講台上站了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來,她自言從未對教書感到厭倦,總是帶著十足的熱情在講台上為學生們指點迷津,授業解惑。

中國著名教育家葉瀾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中依據教師的生存狀態劃分了三種類型的教師:第一種是「生存型」教師——把教師工作看成無奈的苦捱;第二種是「享樂型」教師——認為教師工作既是吃苦也是享受,第三種是「發展型」教師——這類教師將教學活動看做一種創造的幸福。

夏蓓潔將自己劃歸到第三類教師。

「在這個講台上我已經教了三十多年書,三十多年如一日,我從來沒有對教書感到厭倦過。

只要想到站在講台上教書,我就覺得很快樂。

」這份快樂恰恰與葉瀾的理念遙相呼應。

夏蓓潔在在教學生活中不斷地反思和研究。

在90年代開設應用性的課程如《外貿函電寫作》和《外事應用文寫作》、為自己的課程編寫講義,夏蓓潔身體力行的實踐著何為一個專業的教育工作者。

同時,從學習新事物里得到的快樂與知識也不斷的推動夏蓓潔對學術與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這是她能保持對教育工作的熱愛的重要原因。

當談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時,夏蓓潔說到:「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專業的教育工作者。

人們常把老師賦予『母親』的情感,而我認為,教師是一個社會角色,母親是一個家庭角色。

可以這樣說,母親在家裡是用愛去教育孩子,而我作為一名老師,通過教育表達和傳遞大愛。

如果在教育中角色混亂,那就很難去承擔老教師專業角色。

夏蓓潔習慣在每學期的第一堂課就向學生說明課程的要求。

細緻地量化每節課的教學任務、自主學習的任務也做出詳細說明,同時她還會列出長長的推薦書目,希望學生能夠在課堂以外到更多的知識。

「通過這些事情,我希望在我的課程以外能教會學生一件事情,那就是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並且有辦法做的。

在她看來,大學生是准社會人,以後還要成為社會化的職業人。

每一個角色都有著對應的責任,學生們慢慢成長、承擔這些責任的過程也就是社會化的過程。

而作為一名教師,她有這樣的責任去教育學生認識、進入這個過程。

2015級英語專業的儲榮榮是第一次上夏蓓潔的《涉外交際禮儀》,作為一名即將進入認知實習的二年級學生,她認為這門課開始的十分有意義。

「這門課非常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平時雖然會對職場和交際里的一些禮儀要求感到疑惑,單也找不到確切的解釋和介紹。

今年在夏老師的課上學習之後,感覺像是撥開了眼前的迷霧一樣。

而且夏老師在課堂上也不只是講解一些禮儀上的問題,還會和我們說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了解世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學習」

中國人常說「教學相長」,夏蓓潔在數十年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見證著學生的成長,也不斷地提高著自己。

「可以說,每一次講課,我都有所得。

」夏蓓潔說道:「這十幾年來,不僅是學生在變化,教學理念也在不斷變化。

特別是現在現代信息技術卻來越發達,每次課堂上學生做的課堂展示,用的很多電腦技術都讓我既驚訝又欣賞,他們展現出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讓我羨慕不已。

」在她看來,教與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教學伴隨學習,而教師也離不開學習。

成為教師後的夏蓓潔從未停止過自己學習的腳步。

1988年,改革開放興起,對外貿易快速發展。

「當時的情況是,懂貿易的人不懂英語,而懂英語的人又不懂貿易。

英語和貿易的結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且對於外語系的學生來說,僅僅學習外國文學、語言學等專業知識,難以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和發展需求,因此應該教授他們一些經貿知識,而且我覺得學習這些知識教師來說是也是大有益處,所以我當時就下定決心去學習。

於是夏蓓潔選申請進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進修並取得高級結業證書。

學成歸來,夏蓓潔利用自己在進修班學得的知識,開設了相應的課程並取得相應的科研成果。

在採訪中,她自豪地表示,很多已經畢業的同學們向她反映對這兩門課很實用,印象深刻。

隨後在2012年,夏蓓潔取得了安徽師範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又在2015年前往上海外國語大學訪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就提出了『終身學習』理念,對每個人而言,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

教師的生活,不止局限在三尺講台,也不僅限於書齋。

無限的網絡、豐富的社會以及每一次與他人的溝通,都是學習的機會。

「我是一個喜歡『折騰』的老師」

外語系現有的《涉外禮儀》是由夏蓓潔在2006年開始教授的。

「大概是在2000年以後,我發現學生和老師的關係發生了一些變化,學生在對待老師的態度上有些不妥,他們的日常行為也有不符合禮儀、影響個人形象的現象。

很多簡單的待人接物之道,學生們沒有意識到。

」深感於學生禮儀方面的缺失與日後對外交往時得體禮儀的重要性,夏蓓潔決定開設這樣一門課,不僅介紹外國的禮儀文化,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學生個人的道德修養。

根據學校國際化的定位,夏蓓潔還為電子系、計算機系、機械系及建工系的合作辦學班的學生開設了《跨文化交際禮儀》,特別針對學生的境外生活和學習,著重講解相關國家的禮儀和跨文化交際常識。

對於教學內容創新,夏蓓潔有著自己的見解。

「《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和《跨文化交際》和這兩門課也是我首先開設的。

雖然以前也有《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但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都有很大區別。

從前只是簡單的告訴學生這些國家的國情,但是現在網絡這樣發達,這些知識在網上就可以查到,再繼續這種教學內容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需要。

夏蓓潔認為,了解一個國家,不能簡單地去看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其世界觀、價值觀和制度文化。

基於這樣的原因,夏蓓潔與其他幾位教師自主編寫了省級十一五規劃教材《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嘗試從文化間性的視角了解、觸摸目的語國家的文化。

對於跨文化交際教學理念的追求也獲得了回報。

去年我校迎接教學質量審核評估期間,來自廣外的專家聽過夏蓓潔的《英語跨文化交際》課後,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英語跨文化交際》這門課是我一直打磨、不斷改進的一門課。

現代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高度融合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學要始終伴隨著學習和研究才能長教長新,樂在其中。

將學習融進生活的她身體力行的踐行著從書中學到的知識。

「陽光普照,園丁心坎春意濃;甘雨滋潤,桃李枝頭蓓蕾紅。

」夏蓓潔用對教學工作的熱情,感染著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從稚嫩走向成熟,從迷惘走向光明。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高中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要求需要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的提升重視起來,以此來幫助學生得以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實現對跨文化語言運用意識的有效培養,繼而帶動學生跨文化交際...

小學英語教學關鍵問題24點評反思2

點評湯老師的這節課有很多的亮點,二故事Hero and Baymax的創編是貫穿整個課堂的點睛之筆。本堂課的教學湯老師很好的落實了讓學生在各種有情境的文本中關注日常用語:What’s the m...

有效的途徑,讓英語成績突飛猛進!

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已經成為學校中一門不可缺少的課程,而目前學校生源的質量普遍較差,英語基礎尤為薄弱,大多數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有的甚至放棄了對英語的學習。如何才能將中職英語教學搞好呢?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