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態度到底該怎麼培養,其實不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習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習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教師必須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更應該重視學習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特別是對中小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正處於身心發展關鍵期的中小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各種不良的學習態度: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課後愛抄襲作業,甚至出現厭學的現象。

從學習態度的定義及構成因素的角度提出培養中小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措施,旨在最大限度的制止中小學生不良學習行為,改變中小學生錯誤的學習態度,使他們轉向積極良好的學習態度,這不僅對提高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直接的意義,而且對中小學生以後的學習生活也具有間接的引導作用,對於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具有重大意義。

一、什麼是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得傾向性。

對於該定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學習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映本身;

第二,學習態度不同於能力,雖然二者都是內部傾向,能力決定能否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態度則決定個體是否願意完成學習任務;

第三,學習態度是通過學習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學習態度端正與否,是影響學習效果一個重要因素。

了解了學習態度的定義之後,有必要對於學習態度的結構也闡述一下。

二、學習態度構成

學習態度一般由對待學習的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構成。

學習態度的認知成分是指學習者對學習的目的、意義的理解,對學習對象、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

對於某一學習對象而言,不同的學習者的學習態度中所含的認知成分是不同的。

某些人的學習態度主要基於理智方面的慎重考慮,而某些人的學習態度可能主要由於情感衝動:有些學習態度可能基於正確的觀念和信念,而有些學習態度可能基於錯誤的觀念和信念。

學習態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隨著學習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學習態度的核心成分。

研究表明,學習態度發生變化時,情感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但不同的學習態度的情感成分不盡相同,有的學習態度理智成分較多,有的學習態度卻是非理智的、情緒化的。

學習態度中的行為成分是指準備對某一學習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表現為學習的欲求和指向。

意向是認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集中體現,沒有意向,就沒有行動,也就體現不出學習態度的效能。

一般來說,學習態度中的上述三種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時也可能不一致。

比如,行為成分與認知成分相分離,外在的行為不一定是內在的真實態度的體現;或者口頭表述的態度常常不能付諸行動,即知行脫節。

三、影響學習態度的因素

1、家長教養方式

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密切關係。

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人態度的形成要受到他人態度的影響。

如一個孩子對學習受教育重視程度的態度,常常受其父母對學習受教育重視程度態度的影響;二是個人固有的態度也可因他人態度的影響而加強或減弱,抑制或改變。

例如,通過學習先進人物的活動,也可能使人們舊有的人生態度發生根本變化。

就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來說,首先受其家長態度的影響。

家長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態度,對待子女學習的重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子女的學習態度。

一些研究指出,若家庭教養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則有助於子女的良好學習態度的形成與發展。

若家長對待子女過分嚴格或放任,則孩子更容易產生不良的學習行為。

2、師生關係

中小學生除了從中小要接受家庭教育以外,最主要的是接受學校學習教育,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

學生的學習態度,除受其家長影響外,更受到教師及師生關係的影響。

教師是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無所不知的榜樣,小學生認為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甚至當父母的觀點與老師的觀點相衝突時,小學生也會認為老師說的是對的,初中生稍微有些變化但是不是太大,因而老師的態度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響作用。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如果師生關係和諧、融洽,學生喜歡任課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熱情、平等、關心,並且有很高的教學水平。

那麼學生就喜愛他所教的那門功課,樂意接受他所講授的課程,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相反,如果師生關係緊張,教師對學生缺乏責任心和愛心,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任其自然,學生就不喜歡某一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不友好、不關心、不公道,知識水平不高,學生就會對該教師產生反感、懼怕或牴觸情緒,並進而發展到厭煩該教師所教的那門功課,對該門功課的學習採取消極態度,如課堂上不願聽講,對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和布置的作業有時也不喜歡,甚至被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則構成了學生與學習之間的障礙。

3、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學科內容、組織形式以及課堂情境等,都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

如果學科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較貼近,更具有實踐性,就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相反,如果學科內容理論成分太多,學生就會感到乏味,興趣全無,更談不上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了。

教師在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影響學生良好學習態度形成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我國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但這種教學步調統一,難以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受到限制,不利於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

4、社會風氣

學生不可能與社會隔絕,所以他們的學習態度除主要受家長、教師、教學過程等因素的影響外,還會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

由於學生的品德、價值觀念等正處於形成過程中,所以他們既容易接受良好社會風氣的影響,同時也容易接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如社會上發生的青少年拉幫結派,打架鬥毆事件,在學生心目中,他們卻成為了哥兒們義氣的代表,使學生形成錯誤的認知,甚至有的學生以模仿這些錯誤行為為所謂的英雄行為。

三、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重要性

1、培養良好學習態度是教育的必然要求

學習是獲取人類知識、經驗、文化的手段,一個人從出生到生命的終止須臾也離不開學習。

如果在學生走出課堂、離開學校時,變得討厭教育、厭惡學習的話,就說明我們的教育失敗了。

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是學習內涵的三大要素,對文化的認同,對學習的熱愛,對研究的痴迷,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基礎性條件。

這就提醒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更是學生今後發展的需要。

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期,自我意識增強,是性情、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教育學生並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培養勤奮刻苦、熱愛學習地態度,至關重要。

2、培養良好學習態度是學習本身的必然要求

學習是內因(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外因(教師的教育方式)相互促進的行為,必須共同作用於學生,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雖然科學文化知識蘊含無限的趣味,但在入門階段、未解其中滋味時,更多是困難和挫折,如彈鋼琴,最初的鍵盤學習就比較枯燥,但若因此而放棄,就永遠體會不到彈鋼琴的美妙;再如學英語,音標學習遠不如單詞和口語的學習生動有趣,但若因此而放棄,英語就很難學懂,更別說體會英語語言之美妙。

即使入門之後,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也會不斷遇到困難和挫折。

而學生天生活潑好多,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興趣容易減弱。

3、培養良好學習態度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學習成長的21世紀,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知識推陳出新的周期不斷縮短,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有不斷學習的願望、永不自滿的態度,教師教育學生樹立這樣的願望、培養這樣的態度,就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了保證。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必須慎之又慎,儘可能的使其從小養成,作為銜接教育,初升高的時刻在了解也不算晚,但是到了此年齡階段,必須予以重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時期英語課堂情感教育研究

新時期英語課堂情感教育研究白銀市靖遠六中 蘇慧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學生的態度、情感以及情緒,核心是學生的人際關係和社會技能,就教學氛圍而言,其實是一種隱性教育,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巨...

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情感,道德就會成為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適當滲透情感教育,以使學生更好地領會並掌握運用課本中的...

幼師必看:學生課堂中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平等、寬鬆、愉快的課堂氣氛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在英語教學教研中,認為英語教學費時費力、效果差的觀點仍然普遍。通過卅餘年的教學摸索,我逐漸認為到: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中如果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幫...